金雄(朝鮮人民軍高級將領)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雄上將(1910—1956):朝鮮慶尚北道人,1933年9月化名王信虎。進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10期步兵科。曾任新四軍第三師黃克誠部敵工科幹部,8旅22團參謀長。1945年任東北民主聯軍朝鮮義勇軍第1支隊支隊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雄
  • 國籍:朝鮮
  • 出生日期:1910
  • 逝世日期:1956
  • 性別:男
簡介,生平,

簡介

1946年2月,所部易名李紅光支隊,任司令員。率部參加東北剿匪。後奉命返回祖國朝鮮。任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兼訓練局局長,被授予少將軍銜。1950年6月10日被任命為第1軍團長(轄1、3、4、6師)。朝戰爆發後率部一直打到洛東江,部下的3、4、6師都是人民軍的王牌。仁川登入後,部隊被打散,但仍率軍部走小路,安全回到三八線以北。金雄的知名度和資歷遠不及武亭,但其實戰經驗遠比武亭豐富。因此韓戰初期,兩人同時擔任軍團級指揮官時,金雄的表現遠遠強於武亭。正因為如此,當1950年下半年,朝鮮勞動黨對戰爭責任進行檢討時,權衡之下,只是讓武亭為戰爭的失敗承擔責任。1950年12月4日任中朝聯合司令部副司令員,在東線組織金雄指揮部,指揮人民軍2、3、5三個軍團。率部參加了以後每次戰役。指揮上頗多可圈可點之處。西方資料稱其為朝鮮最有才幹的將領,也說他性格粗暴,部下都敬而遠之。1953年任民族保衛省副相,大將軍銜。1956年4月遭暗殺,傷重不治。

生平

金雄,大約出生於韓國慶尚北道,30年代初來到中國。現在無法得知金雄少年時的求學經歷,只知道他跟當時許多朝鮮流亡愛國青年一樣,決心學習軍事知識,作為光復祖國的一個途徑,所以他於1933年9月,考入了南京中央軍官學校(註:她的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黃埔軍校),在第十期步兵班學習。因為日本人的干涉,當時軍校里的朝鮮學員都不能公開自己的身份,紛紛改名為比較中國化的姓名,金雄當時的名字是王信虎,從此,這個普普通通的中國名字伴隨他十餘年之久。
與金雄同班的有兩位朝鮮同學,一位是信仰共產主義的朝鮮義烈團員崔仁(註:化名王子仁,後任朝鮮人民軍第7師師長、第12師師長長),另一位是來自上海流亡大韓民國政府的崔德新(註:崔德新:出生在反日獨立運動者家庭。1936年從中國黃埔軍官學校畢業後任朝鮮民族主義者武裝力量光復軍軍官。光復後在南韓歷任南韓軍軍團長、外務部長官,積極進行反共活動。1977年1月亡命美國,1986年9月到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永住,歷任天道教青友黨中央委員會委員長、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副委員長。1989年11月16日去世)。來自一個共同的國度,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在異國學習,三人的關係自然是很親密的,但是閒暇之餘,崔仁和崔德新卻為了朝鮮光復的途徑和未來的社會制度爭吵不休。金雄此時還沒有接觸過多少政治理論,他總是在一旁傾聽,當兩人吵得實在太過火時則加以勸解。當時,這三個人恐怕誰也沒有想到,他們以後會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會面對完全不同的命運。
1936年,軍校生活結束了,崔仁繼續回到朝鮮義勇團的後繼—朝鮮民族革命黨,崔德新也繼續回到流亡政府麾下,後來成了一名光復軍軍官。而金雄卻悄悄前往中國的紅色之都——延安。
1937年,金雄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l940年10月作為軍事教員隨八路軍第2縱隊南下蘇北,後來又成為新四軍第3師敵工科的幹部,每天忙著偵察、審俘、破譯。這時的他仍然不是什麼風雲人物,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抗日戰士,沒有專門的記載,只有一鱗半爪的信息。他在1941年,和同為敵工科幹部的朝鮮人李成鎬建立了華北韓青年聯合會在蘇北根據地的分會;1942年,他擔任了抗日大學第五分校的教育長,並分管外籍學員隊(主要是朝鮮人);1942年8月,華北韓青年聯合會發展為朝鮮獨立同盟,他自動轉為獨立同盟的成員。他擔任過3師8旅作訓科副科長、科長、22團參謀長;參加過鹽阜地區反“掃蕩”作戰、黃營戰鬥單家港戰鬥,以及討伐偽軍徐繼泰部戰役;翻譯過日軍的《步兵射擊教程》。1944年1月,他協助李成鎬組建了朝鮮義勇軍的華中支隊。
日本投降之後,3師奉命進軍東北,而在此同時,朝鮮獨立同盟和朝鮮義勇軍也進入東北。其第一支隊初期僅有60餘名幹部,爾後經撫順、本溪等地赴通化地區擴軍。1945年底,由通化、柳河、清原3個朝鮮族中隊和集安桓仁2個朝鮮族大隊,正式合編為朝鮮義勇軍南滿第一支隊,支隊長就是金雄的老同學崔仁。1946年2月16日,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決定將該支隊易名為李紅光支隊,任命金雄為司令員,崔仁為副司令員。做出這個任命是煞費苦心的,由於蘇聯禁止義勇軍回國,他們現在只能留在東北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武裝活動;而朝鮮義勇軍在過去對日作戰時,可以作為盟軍使用,可現在面對的是中國人的內戰,他們並沒有義務要參加這場戰爭。國民黨特務的活動很猖獗,他們想盡辦法要瓦解這支歸心似箭的朝鮮武裝。金雄是新四軍的團級幹部,又是中共黨員,而且由於地區隔絕,與延安的朝鮮人沒有什麼私交,任命他來統率這支力量,不論在軍事上,還是在政治上,都是讓人信得過的。
可以說金雄並沒有辜負上級領導的期望,他雖然在職時間不長,卻成績斐然。李紅光支隊成立後即在通化一帶擔任保衛地方和剿匪任務,到1946年7月為止,不到半年的時間,匪患已經全部肅清。國民黨的策反也屢遭失敗,其特務慨嘆:朝鮮人是中共隊伍里最堅強的一部。當中國內戰全面開始後,金雄率領該支隊主要在南滿進行獨立作戰。1947年4月,該部參加了東北民主聯軍的夏季攻勢,從三源浦、柳河出發,進攻沈長鐵路中段之敵。為了保證南滿3縱9師解放山城鎮,在梅河口阻擊敵國民黨182師,最終保證了9師全殲守敵,並且控制了清源至梅河口之間的鐵路100餘里,切斷了瀋吉線敵人相互之間的聯絡。戰役過後不久,由於朝鮮人民軍建設急需軍事幹部,金雄把支隊留給了自己的老戰友,奉命踏上了回國的旅程。
回到朝鮮後,金雄主要擔任了人民軍的訓練工作,1948年2月人民軍成立後他任總參謀部的少將訓練局長。不過很難想像他到底能夠為塑造未來的人民軍發揮多大作用。當時人民軍的軍官中,來自於東北抗日聯軍國際旅的還好點,要那些來自於蘇聯紅軍的理解中共軍隊的戰術理論是非常困難的事。而龐大的蘇聯顧問團需要打造的是一支“蘇化”的人民軍,可以說與金雄的建軍理念有很大區別。為了躲開蘇聯顧問的干擾,金雄萬般無奈之下,只得經常下基層,設法影響那些年青的下級軍官。但是對第4師影響有限,因為這個師的軍官基本上都是蘇聯回國的。不過,金雄制定的嚴明紀律等管理性制度還是得到了普遍認同,在具體執行中甚至更過火,可以說在人民軍中體罰現象相當普遍,等級也極為森嚴(當然,韓國軍隊也一樣)。
1950年6月10日,人民軍召開師長以上將領的秘密會議,部署了解放戰爭的計畫,並組成第一軍團司令部,金雄被任命為中將軍團長。一軍團的任務是作為消滅韓軍主力、攻占漢城的鐵錘,金雄把部隊弧形配置在漢城北面,對漢城做向心攻擊,具體安排是:
第6師:攻擊瓮津、開城,如進展順利則從西北方迂迴漢城
第1師、203坦克團:攻擊韓國的臨津江防線,占領汶山,迂迴漢城
第3師、109坦克團:沿抱川公路攻擊議政府,並進取漢城
第4師、107坦克團:沿東豆川公路攻擊議政府,並進取漢城
由於戰役發起的突然性和人民軍在人員、裝備上的優勢,開戰的第一天就戰果輝煌。6師輕取開城和瓮津半島,4師突入縱深八公里,3師突入縱深十公里,1師也突破了臨津江防線,進抵抱州。金雄希望在韓國軍隊的南部集團到達以前,占領議政府。他認為,越對漢城施加壓力,韓國軍隊就會越往漢城北側投入兵力,從而越容易達成在漢城殲滅韓軍主力的戰略目標。因此,在第二天即26日,他便指揮第3、第4師並2個坦克團,企圖一舉攻占議政府。人民軍的士氣高漲起來了。
次日的進展仍然比較順利,人民軍在26日傍晚就完全占領了議政府,第3、第4師合一,採取了逼近漢城的態勢。金雄如果立即進擊漢城,或許能在這天夜間進入漢城。但是,那樣不符合當初的計畫,所以他指揮人民軍停止在議政府,等待第6師向漢城西南方迂迴及春川正面戰況的發展,準備第三天實施進攻。
韓國軍隊的反應正中金雄的下懷,手忙腳亂的韓國陸軍部因議政府正面反擊的失敗,把逐次到達的第2師的後續部隊和第5師,甚至連缺乏戰鬥力的首都師還有士官候補生、步兵學校教導隊等部隊也都投入到議政府公路方向。這些部隊名義上是直接在陸軍部的指揮下戰鬥,實質上卻是由各部隊七零八落地分散實施反擊或防禦。勝敗的戰局已很明顯了。無論投入多少部隊,也不可能阻止住因勝利而自豪的人民軍的前進;因為這些部隊不具有反坦克手段,沒有比敵人優越的炮兵,也並非訓練有素的部隊,更缺乏預有準備的陣地。獵物已經全部進入籠子了,人民軍即將進行致命一擊。
27日下午7時30分許,人民軍第3師第9團同坦克一起突入漢城的東北角,這引起了韓國陸軍部的嚴重恐慌,雖然人民軍後來被擊退了,但是28日上午,陸軍部炸毀了漢江橋,匆忙南逃,後路被斷引起了大潰敗。28日中午以前,漢城的各部隊知道了漢城市內東大門附近的防禦線已被突破及漢江橋被炸毀的情況,便爭先恐後地撤退到江岸。然後,利用筏子和渡船,或者游泳渡過漢江。不過,幾乎丟棄了所有的裝備,成了光桿兵。韓國軍隊的主力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土崩瓦解了,實事求是的講,其原因固然是由於受到人民軍第一軍團的強大壓力,但是,自己過早地切斷退路則起了決定性作用。開戰時,擁有9.8萬人的韓國軍隊,到戰爭第四天的6月28日,在韓國陸軍部掌握下的兵員已減少到2.2萬人。金雄也沒有想到,自己一心想要達到的圍殲韓軍主力的目標,竟然是以這種方式實現的。
28日下午,人民軍第3、第4師和第105裝甲旅完全占領了漢城。但是,戰爭只是剛剛開始,很明顯的,美國已經決心進行干涉,最高司令部認為必須在美軍來增援之前強渡漢江,突破漢江南岸的陣地,全殲韓軍主力,解放平澤、安城、忠州、堤川、寧越等地區。於是,人民軍決定,把“在水原以北地區包圍殘存的南韓軍隊的主力”作為直接戰術目的,緊急渡過漢江。一軍團的部署是集結在永登浦周圍,準備沿著漢城——大田——釜山的主攻路線實施進攻。7月3日拂曉,主力在從金浦迂迴的6師協助下,強渡漢江,占領了永登浦。4日占領了韓國政府臨時所在地水原。
一軍團以後幾天的行動基本上就是以坦克為先導,不停地猛進。雖然美國人不出所料地出現了,可是他們的表現並不比韓國人更出色,幾乎沒有給金雄的部隊帶來多大麻煩。7月20日,3師和4師攻占大田,美24師遭到重創。喪失大田並沒有讓美國人退卻,他們利用新到的援軍在錦山、永同等地區和洛東江北岸一帶極力加強防禦。在中部戰線的重要地區布置了美軍第1騎兵師、第25師和第24師,同時在中部地區集結了整頓後的韓軍2個軍5個師,增大了防禦的密度。金雄知道,7月末從美國本土調來的增援部隊到達釜山。而且知道,假如不在這些增援部隊登入之前占領釜山,就會錯過戰勝敵人的機會。對於人民軍來說,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怎樣迅速完成攻占大邱、釜山的目標呢?雖然人民軍前線司令部從7月21日起,以大田~金泉方向為主攻方向,發起了總攻擊,但是部隊自開戰一個月以來頻繁激戰十分疲勞、戰鬥力即將枯竭,而敵人卻越來越多,硬攻對朝鮮人是十分不利的。不過金雄仍然對完成任務充滿信心,因為他早就使出了自己的殺手鐧。
如果把我們的視線從激戰正酣的漢城——大田——大邱這條韓國的中軸幹線上移開,我們可以發現,在韓國的西南部,有一條可以接近釜山的道路。缺乏戰略地理眼光的人根本不會把這條在群山中彎來繞去的簡易公路看成是通向釜山的捷徑,的確,如果是前往釜山旅遊的話,從上述那條近乎筆直的公路走是最方便的,但在1950年的朝鮮戰場上卻並非如此。天安→禮山→群山→全羅道→釜山,這裡配置著南韓第7師的數百名官兵、海軍陸戰隊以及從北韓越境到南方來的人組成的武裝民兵隊等,只是一群烏合之眾。金雄經過軍校的嚴格訓練、也經歷過戰爭的殘酷考驗,他十分敏銳地感覺到這條路的重要性:從那裡可以攻擊敵人沒有防備的左翼。
現在關鍵是挑選哪支部隊去執行這個任務。3師和4師都是全軍之翹楚,可惜他們樹大招風,“漢城師”的鼎鼎大名會讓最遲鈍的人也變得象獵狗般警惕,而金雄要求的是秘密的行進,致命的一擊。1師在與韓1師的作戰中消耗很大,師長負傷,正在鹹昌整編。只有6師,雖然它開戰以來接連攻占了瓮津、開城、金浦、仁川等地,但還未與敵人(尤其的美國人)有過比較大的接觸,不會引起注意;而且這個師的前身就是李紅光支隊,現任師長是金雄任支隊長時的支隊政委方虎山少將,金雄非常了解方,也非常信任他的老部隊會不辱使命。
6師在到達天安之前一直在第4師後面跟進,沒有撈到什麼仗打,部分因為它雖然久經沙場,但是裝備在人民軍中最差,多是日式武器;另一方面,軍團長亦有愛惜之意,這讓6師上上下下都憋著一股氣。因此,一接到命令,6師行動迅速,他們7月8日從天安向西南前進,7月13日通過禮山,接著占領了群山,20日攻占全羅北道的首府全州。阻擋該師前進的只有第7師等的殘兵敗將,跟沒有敵人一樣。該師夜以繼日地前進,23日進入全羅南道的首府光州。在此兵分三路,把13團派往木浦,14團派往寶城,15團派往順天—麗水,控制了各港口城鎮。由於有關資料朝鮮方面未曾解密,6師當時浪費寶貴的時間去占領這些港口城鎮的目的到現在仍不清楚,比較符合邏輯的解釋是:方師長由於擔心來自海上的敵人切斷自己的後路(因為美國擁有整個制海權),所以去拿下了所有的港口以掩護後方。
不管原因是什麼,戰機永遠地失去了。美國人已經意識到有一支北韓部隊向他們的軟肋殺來,雖然他們對番號(以為是4師)和部隊規模(營或團)都判斷錯誤,但他們畢竟發現了6師。美國人僅有的預備隊、正在休整的24師受命前往掩護晉州至金泉(直線距離110公里)的左翼。新上任的師長查奇將軍立即命令位於金泉的第19團急行至晉州,接著在26日又命令位於軍威的第34團防禦居昌,並且把司令部轉移到了陝川。這些地方都是小白山脈東麓的交通樞紐。6師的快樂時光過去了,他們面臨著一場曠日持久的血戰,而且注定永遠無法完成金雄軍團長交給他們的任務。
金雄不會預料到這些變化,但作為一個深通兵法的指揮官,他並不放心讓6師孤軍深入,因此在大田戰役之後,當面敵情比較緩和之時,他一面讓3師沿漢城—釜山幹線攻擊永同,以到達金泉完成與第二軍團的會師;一面讓4師通過錦山—鎮安進攻小白山脈東麓的要衝安義、居昌,以配合6師攻占晉州,共同攻擊釜山。這樣一來,人民軍以兩個師對美軍一個師,形成了暫時的優勢。7月31日,4師和6師聯手攻占了晉州,逼近距釜山僅45公里的馬山。但是,美國人的反應也很迅速,美國資料稱:“沃克將軍確信:‘馬山地區防禦的成敗是決定集團軍命運的關鍵。’將軍判斷:‘敷衍搪塞的辦法不能對付此種危機。’決心於8月1日將第25師轉用到馬山正面,決心把整個戰線撤退到洛東江一線”。美韓軍各師根據8月1日黃昏下達的占領洛東江陣地的命令,2日開始後撤,3日至4日晨轉移到指定的陣地,構成了所謂“釜山環形陣地”,與人民軍形成了隔江對峙的局面。至此,金雄的大迂迴戰略徹底失敗。
既然包抄戰略已經失敗,就只有強攻一條路了。金雄被任命為西線司令官,指揮4個師,計畫占領密陽、釜山的同時,進攻大邱的背後,配合東線的主攻。具體安排為:
第6師 迅速進攻當面之敵,經馬山——三浪津,占領釜山。
第4師 迅速渡過洛東江,經靈山奪取密陽,切斷釜山——大邱的道路。
第3師 迅速在倭館南側渡過洛東江,協同第10師進攻大邱。
第10師 迅速在倭館北側渡過洛東江,協同第3師進攻大邱
6師的進攻恰恰與美軍的“基恩作戰”同時發動,雙方戰得難解難分;其他方面,8月6日第4師向靈山、8月9日第3師在倭館南側、8月11日第10師對玄風西側的突出部和龍浦進行了渡河作戰。很難理解金雄為什麼讓本已分散的兵力在相隔如此長的時間裡分頭進攻,須知,如果這3個師能夠同時進攻的話,將會給聯軍造成更大的威脅。比較合理的解釋是,金雄還沒有認識到由於聯合國軍構成了連貫的陣地線,以往作戰的戰術即在正面牽制敵人,以一部或主力進攻敵人側後的方法已不適用了。他想用4師來牽制敵人,給3師和10師創造突破的機會,而這樣一來,聯軍可利用自己陣地內發達的交通線,機動地打擊發散進攻的人民軍各師。結果,除了6師依靠戰術粉碎了“基恩作戰”外,其他3個師都損失慘重,不但使攻勢失敗,而且元氣大傷。
在緊接著的九月攻勢中,人民軍前線司令部考慮到聯軍在機動能力和兵力上占優勢,決定沿著所有接近路線進攻,如果能在某一個正面上獲得成功,就能從其成功的正面上擴大戰果。西線的部署是:
第1攻擊集團(第6師、第7師、第105裝甲師的一部和第104治安旅):突破美第25師防線,按順序占領馬山和鎮海,爾後準備占領釜山
第2攻擊集團(第2師、第4師、第9師、第10師和第16裝甲旅):突破美第24師(其實24師已經由美2師換防)防線,經昌寧和靈山推進到密陽,切斷大邱一釜山公路。
金雄在8月31日午夜命令所部發動進攻。到9月5日,人民軍在優勢敵人面前消耗盡了攻擊力量,。雖然總的戰略指導思想有誤,但如果一直按兵不動的第10師能夠按計畫進攻的話,應該是可以造成突破的。至於10師為什麼在這樣長的時間內不動,是金雄的指示還是師長自行其事?由於朝鮮方面沒有解密相關資料,現在還難以知曉。但作為西線司令官,金雄難辭其咎,因為如果10師師長抗命的話,他是可以作出處理,使10師參加戰鬥的。
仁川登入後,9月18日,人民軍前線司令部命令金雄所部首先從最南翼的兵團開始逐次撤到錦江一線,以構成新戰線。根據命令,金雄將軍首先命令最南翼的第6、第7師撤退,然後逐次命令北面的師後退。為了保障潛入美第25師後方不斷進行游擊性攻擊的第7師順利後退,他要第6師的第14團占領江北岸一線進行收容,要第6師主力自18日夜晚起開始後撤。另外,還命令其北翼的第9、第4及第2師,於20日夜間,以居昌為一般方向後撤。但是,正面的10多萬聯軍在全力地反攻,19日黃昏,成為西線人民軍後撤樞紐的倭館地域的防禦瓦解了,東線人民軍也出現了潰敗的跡象。9月21日,全線崩潰已成定局,北韓軍隊陷入了難以收拾的狀態。22日美軍師全部渡過了洛東江,人民軍最高司令部遂於該日放棄了在錦江——小白山脈一線構成新戰線的企圖,23日命令全軍後退。
但是,這個決心已經下晚了。沿京釜公路突進的美第1軍,27日晨已與仁川登入的部隊會合,而且沿晉州——安義、居昌地域後退中的西線人民軍的退路已被切斷了。金雄一面指揮各師的後退一面沿京釜公路北上,於9月27日抵達烏致院附近。可是該地已被捷足先登的美第5騎兵團切斷了退路。金雄認為部隊已不能集體行動,便解散軍司令部,自己帶著數名參謀進入太白山中,好容易才回到了北韓。而西線各師也損失慘重,除了一部分留在韓國山區打游擊之外,很少有人順利地回到朝鮮。
回到朝鮮的金雄過了一段短暫的冷清日子,他的部隊幾乎覆滅,作為敗軍之將受盡了冷眼、抨擊,他沒有了職務,只是跟著最高司令部一路北撤。不過他的生活注定不會這樣無聊下去,上天又給了他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
那是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之後,中朝軍隊互不相識,作戰當中又不協調,經常出現造成矛盾和誤會,甚至有誤把對方作為敵軍的情況。此外,中國軍隊的後勤運輸只能靠汽車,因敵機轟炸,損失極大,而朝鮮的鐵路又實行管制,中方無法利用。第二次戰役開始後,12月3日金日成到北京與毛澤東會面,才解決這一問題,決定建立中朝聯合司令部。12月7日金日成回國後與彭德懷商談了具體辦法。金雄出任聯合司令部的副司令員,同時也是人民軍前線司令官,負責指揮前線作戰的人民軍部隊。為什麼朝鮮會讓金雄出任這個職務呢?當然,他是中共老黨員,精通漢語,與志願軍容易溝通。不過他並不是負責聯絡而是負責作戰的,人民軍在此時有1、2、3、5四個前線軍團,這是南下作戰人民軍部隊碩果僅存的,非常珍貴,是不能輕易斷送的,必須得挑個合適的人來率領。目前只能理解為朝鮮領導人仍然比較信任金雄,畢竟他是和聯軍真正交過手的,而且曾經戰果輝煌,所以由他出任這一職務。
金雄上任後不久就面對即將發動的第三次戰役,於是奔赴東線組織金雄指揮部(簡稱“金指”),手中的三個軍團(1軍團位於西線,由志願軍指揮),每個軍團下轄3-5個師,每師3000人、4000人、5000人不等,蘇聯顧問認為現在的人民軍是“稀鬆的、不堅強的”。不過彭德懷也沒有打算讓人民軍承擔什麼重要任務,給金雄的命令只是由楊口、麟蹄間突破,向洪川方向攻進,配合志願軍左縱隊圍殲位於春川的韓國第3軍團第7師;由於擔心人民軍的突破能力,還讓42軍派一個師佯攻韓5師,以策應人民軍南進。
金雄可不甘心只當配角,他對自己的部隊了如指掌,當然明白靠現在這點力量,很難和美國人較一日之短長,不過韓國軍隊從來也沒有別他放在眼裡過(雖然他也是南韓人)。他的進攻構想是,預先將一個軍團滲透到沿大白山脈一線,先占領沿春川—原州—大邱的中央公路上的各個要點,以保障1月1日發起攻勢的主力部隊能順利地突進,這是為了適應缺乏攻堅力量的人民軍所創造的帶有濃厚游擊戰色彩的滲透攻勢。12月22日,擔任先鋒的第10師突破昭陽江岸韓國第3師陣地後,背著能夠背的補給品,分散進入山區,行動沒有引起聯軍的注意。接著,第2軍團的主力跟隨先遣的第10師,以主力完成在平昌—寧越地區的滲透,各以一部向丹陽和安東附近南下,主力等待發動進攻的時機。
1月1日,第三次戰役開始了。金雄指揮第3軍團和第5軍團向以春川—原州道路為中心的中線猛攻,遭到其主攻的韓國第3師,全縱深同時腹背受到挾擊。緊急趕來的韓國第7師剛要封閉突破口,春川以北的韓國第5師和第8師也被壓了下來。韓國第2軍和第3軍企圖恢復戰線,但退路已被切斷,增援部隊遭到了伏擊,補給線多處被切斷。這是人民軍第2軍團為了同主力的攻勢相呼應而採取的行動。當志願軍的攻擊暫時在三七線停頓下來的時候,韓國各師卻在原州以北遭到了包圍,所以美第2師為了援救他們而發起了攻擊。美第2師和法國營、荷蘭營依仗兵力上的絕對優勢擊潰了切斷韓國軍隊退路的人民軍,其援救作戰獲得了成功。但這天夜裡,人民軍的第2、第9和第31師等3個師從東西兩個方向開始對原州進行挾擊。1月7日夜裡突進了原州環形防禦陣地。美第2師在巷戰過後,於1月8日不得不撤退到原州南面的高地一帶構成新的陣地線。
在原州血戰正酣時,由從原州東面的間隙潛入的人民軍第10師和原來的游擊隊會合而成的游擊部隊,多次襲擊了永川—義城—安東—榮州—原州的補給線,造成了韓國第3軍和美第10軍右翼的補給中斷。1月11日,聯軍李奇微司令官下決心起用作為第八集團軍唯一的預備隊,在馬山地區緊急重新編成的第1陸戰師,並且命令該師在安東—盈德一線阻止正在南下的敵人,同時擔任主要補給線的掩護任務。從起用譽為最精銳的陸戰師進行反游擊戰這一點,可以看出金雄的滲透作戰是有效的。此外,李奇微將軍指揮面前的第10軍,對北韓軍隊的突破口的翼側進行反擊。到1月15日,人民軍的東線進攻全部停止,接觸線停留在原州—堤川—丹陽一線。
第三次戰役中,擔任主攻的志願軍由於補給問題和彭德懷制定的有限進攻的戰略,在1月8日就基本停止了進攻。也就是說,金雄指揮的人民軍與比他們強大得多的敵人孤軍奮戰了一個星期,而且一直打到三七線的丹陽,是難能可貴的。但是也要看到,中朝軍隊之間缺乏配合意識,這是聯合作戰的大忌。在缺乏西線主力配合的情況下,打那么久、那么遠實際上已經沒有必要了,反而容易為敵所乘。這除了中朝軍隊缺乏溝通外,應該也有金雄和人民軍將士急於洗刷恥辱的原因在內。
第四次戰役開始後不久,第8集團軍為了不給中朝軍隊以重新編成的時間,為了使逐漸激烈的水原正面的進攻能夠順利地進行,於1月31日命令美第10軍進行大規模的戰鬥偵察。彭德懷決定西線堅守、東線後退,待敵人一部突出、側翼暴露時,再集中主力實施反擊,以動搖其戰線,粉碎其攻勢。根據這一部署,金雄的3個軍團和志願軍副司令員鄧華指揮的4個軍,在東線橫城地區於2月11日開始戰役反擊。金雄指揮第3軍團和第2軍團前後夾擊後退到平昌東西一線的韓國第3軍,同時命令第5軍團迂迴過原州,進至堤川以北,原州右側後和堤川施加壓力,以配合在橫城反擊成功的志願軍攻擊原州。但由於砥平里的慘敗,原州方向的志願軍鑒於戰機已失,遂於15日晚停止進攻北撤。已經攻占平昌、突入40多公里的金雄部隊也只得逐步北撤。在第三次戰役中深入敵後的第10師也於3月17、18日從韓國南部一直突破韓國第3師和第9師的防線,回到金雄麾下。
第五次戰役的第一階段主要是打擊西線敵人,所以金雄集團沒有多大行動;在第一階段作戰結束後,鑒於敵人由西南伸向東北的斜線防禦態勢,而且整個東部戰線由韓國6個師防守,位置突出便於各個殲滅,彭德懷與金雄協商決定,金雄集團和志願軍9兵團殲滅麟蹄東南縣裡地區的韓國第3、5、7、9師,志願軍3兵團負責阻擊美10軍。5月16日,第5軍團與志願軍20、27軍直插敵人縱深,並於17日合圍縣裡的韓3、9師,韓5、7師也被擊潰。18日晨,被圍韓軍開始突圍,20軍由西向東、5軍團由東向西,對其兩面夾擊,將其擊潰,而韓軍採取化整為零的戰術,丟棄全部重裝備,分散進入深山,中朝聯軍雖然繳獲了4個師的裝備,但山高林密,搜剿困難,未能達成全殲韓軍4個師的目標;而美第3師、韓第8師又迅速來援,於是在21日結束了第二階段作戰。
7月10日停戰談判開始後,戰場形勢一度緩和,金雄深知不管是美國人、還是韓國人,都不會善罷甘休,所以利用這段難得的時間整頓部隊,把東線人民軍的每個軍團整編為轄3個師,精簡下來的軍官和士兵補充到其他編制不全的師中去,這樣使每個師達到了7000人,部隊的凝聚力、戰鬥力增強,以應付未來的戰事。
果然,李奇微批准了新任第8集團軍司令范·弗里特的“魔爪戰役”,以人民軍為主攻對象,準備拉直從金化到東海岸桿城的戰線。但實際上“魔爪戰役”一直沒有執行,原因是僅由韓1軍和第10軍發動的有限攻勢就已付出了十分驚人的代價。7月底,為了拿下一個丁字型高地,韓國人用了3個師,一直打到8月27日,才終於奪占了該高地。美2師、韓3師、韓5師和美陸戰1師為了攻占983高地也花了3個星期時間。范·弗里特不得不面對人力、物力的巨大消耗,認為“魔爪戰役”難以成功,於是在9月8日下了新命令,強調要進行有限目標的攻勢。但是,有限攻勢在851高地又失敗了,美2師、韓7師、法國營在這裡血戰了兩個星期,損兵折將,最終於9月27日被迫停止進攻。在金雄集團寸土必爭的決心面前,聯軍終於難以承受如此大的傷亡,敗下陣來。當然,人民軍也損失巨大,其中5軍團被迫撤到後方休整。戰役期間正是雨季,洪水為害、運輸困難、糧彈兩缺,人民軍沒有先進的武器、只有死守陣地的意志,以血換血、以命搏命,終於耗盡了聯軍的鬥志和血氣,獲得慘勝。這裡有金雄不可磨滅的功勞,他僅僅上任半年多,在不斷激戰之中,就把這支幾遭覆滅、鬥志消沉的部隊鍛鍊成了如鋼似鐵的雄師。
此後的近兩年時間裡,金雄繼續指揮前線人民軍和志願軍密切配合,基本上人民軍陣線前未發生較大規模的戰鬥。1953年2月5日,崔庸健次帥接替金雄擔任中朝聯合司令部副司令員。金雄則因為其赫赫戰功,被晉升為大將,出任民族保衛省副相。1956年3—4月,金雄大將率人民軍代表團訪華,中國方面派張愛萍上將接待他。張上將在抗日戰爭時期曾任新四軍3師副師長兼8旅旅長,是金雄的頂頭上司,故友重逢,感慨萬千,回憶起往事和在歷次戰爭中犧牲的戰友們,兩人唏噓不已。臨別時互道珍重,當時兩人都沒想到此一去卻成陰陽永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