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江(朝鮮半島漢江)

漢江(朝鮮半島漢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漢江(朝鮮語:한강),是朝鮮半島一條主要河流,也是朝鮮半島上第四長的河流,僅次於鴨綠江圖們江洛東江 。漢江是由起源於大德山(又名太白山)的南漢江和起源於朝鮮金剛山的北漢江(金剛江)所組成的。而南漢江和北漢江這兩條主要河流在京畿道匯合,此時它被稱為漢江。然後漢江流經過首爾,最後注入黃海(韓國人稱為西海)江華灣。漢江河口擁有廣泛的海灘,在那裡可以看見沿海的南北韓非軍事區劃分南北韓的界線 。

漢河及其周圍地區在韓國的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朝鮮三國時代時各國都努力想要控制這片土地,因為這裡的河流被當作前往中國的貿易路線(經由黃海)。然而,目前漢江已不再積極用於導航用途,因為它的河口位於朝韓邊境,所以禁止任何平民進入。韓國人曾經擔心朝鮮可能襲擊漢江上游的水壩引起大洪水來破壞首爾,雖然直到目前為止皆未發生。

從1960年代,漢江沿岸的韓國因發展出口導向型外向經濟,經過短短20多年,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被譽為漢江奇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漢江
  • 英文名稱:Han River
  • 別稱:帶水、阿利水、郁里河、泥河
  • 流經地區韓國朝鮮
  • 發源地:南漢江(韓國太白市大德山北漢江(朝鮮金剛郡
  • 主要支流:其主要支流有昭陽(Soyang)江等。
  • 河長:514公里 (319 英里)
  • 河流面積:34000平方公里
  • 平均流量:670 米3/秒 (23,611 英尺3/秒)
  • 河口黃海江華灣
  • 韓文:한강、漢江、Han-gang、Han'gang
流域面積,幹流,支流,水文特徵,經濟狀況,名稱變化,水利設施,歷史沿革,協定規定,

流域面積

幹流

漢江(Han-gang,諺文作한강),是朝鮮半島著名河流,發源於太白山脈西坡五台山,大體向西流經江原道、京畿道忠清北道,在中游兩水裡處與北漢江(317公里)匯合,穿韓國首都首爾市,於河口處與臨津江(254公里)、痢成江(174公里)相匯,注入黃海江華灣。漢江總長度(包括支流南漢江和北漢江)大約為514公里,流域面積26000平方公里(一說3.4萬平方公里),流域地理位置東經126。11'~129。02',北緯36。32'~39。

支流

漢江是韓國北部的一條大河,由南、北漢江匯合而成,除了南、北漢江外,漢江流域還有臨津(1mJim)江等支流匯入。
南漢江發源於太白山脈西坡,由北向西南方向流,在忠州附近轉向西北,在漢城以東30km附近與北漢江匯合後繼續向西北流,在江華島附近注入江華灣,最後流入黃海
北漢江是漢江一條重要支流,發源於朝鮮江原道境內的化川里附近,河流先由北向南流,至華川水庫以後轉向西南流,在漢城以東30km附近匯入漢江,其主要支流有昭陽(Soyang)江等。

水文特徵

漢江河口形成溺谷,呈喇叭狀,雖然漢江與世界上其他河流相比並不是一條特別長的河流,但是以這樣一條短小的河流而言,漢江卻擁有相當寬廣的河道。在首爾市的部分,這條河的河道超過了1公里寬。因為韓國人建造許多大型水壩,所以對於漢江流域的水流量產生巨大的影響(漢江最高流量與最低流量之間的比例為1:390,而泰晤士河萊茵河則分別為1:8和1:18)
漢江流量大,冬季結冰。沿岸河港和渡口眾多。上游水力資源豐富,建有水電站,中下游平原廣闊,是重要農業區。航運和灌溉價值大,航程330公里。漢江流域降水總量304億m3,總徑流量180.6億m3。流域內實測最大流量(高安站)37769m3/s,最小流量72m3/s。

經濟狀況

1960年代,首爾的“江北”一直是這座城市的政經中心,包括總統府青瓦台,以及購物勝地如明洞和東大門等,皆坐落於江北。可是,由於發展太早,江北的舊區較多,道路也相對複雜和混亂。
漢江
20世紀70年代開始,首爾的發展重心向江南轉移。
20世紀70年代後圍繞漢江韓國經濟騰飛,出現漢江奇蹟,與朝鮮形成鮮明對比。
1988年,以籌備漢城奧運會為契機,韓國對江南地區進行了大規模開發,興建了完善的基礎設施。首爾的富人陸續遷往江南,令當地的樓價飆升。江南區的面積只有美國曼哈頓的一半大小,這裡的公寓均價為每套71.6萬美元,相當於一個韓國普通家庭18年的收入總和,在江南地區擁有一套房子成為了很多韓國人嚮往的目標。

名稱變化

漢江在朝鮮歷史上曾經擁有許多不同的名稱。在漢四郡時期與朝鮮三國時代早期稱漢江為帶水(대수)。高句麗則把它叫做阿利水(아리수),百濟把它叫做郁里河(욱리하),而新羅則稱漢江為泥河(이하)。
2004年2月份才成立的韓國“SEOUL漢語新標記委員會”在提出中文“漢城”說法不準後,近日又提出,要將“漢江”的中文譯法改為“韓江”。漢城市考慮到中國人使用的“漢城”與韓國正式使用的“SEOUL”在標記和發言上有出入,於是在上月成立了由延世大學中文系教授全寅初等7人組成的委員會,提出將“漢江”的“漢”字應改為“韓”字,其理由是,漢江的“漢”字容易使人聯想起中國的“漢代”。韓國明知大學國語系教授陳泰夏等主張,“漢江是大江之意,‘韓’字也有大的意思,所以有必要這樣修改。”
目前,關於SEOUL的標記法,委員會已接收了專家和普通市民推薦的諸多建議。其中包括將首領的“首”字和有茂盛之意的“蔚”字合起來稱做“首蔚”;還有人提出,將曙光的“曙”字和有茂盛之意的“蔚”字合起來叫做“曙蔚”。
據悉,“SEOUL漢語新標記委員會”收到了600多個漢字詞語建議,但是提出改善“漢江”標記法的意見,這還是第一次。漢城市有關方面表示,由於漢城市不能隨意修改由建設交通部管理的河流名稱,因此計畫聽取各界專家的意見後,正式向政府提議將漢江改為韓江。

水利設施

漢江自古視為運輸要道,尤其是在李氏朝鮮時代。其中320公里通航,生產各種農作物。漢江流域各河流上游大多位於山區,水流湍急,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朝鮮及韓國兩國政府各自對自已境內的河流進行了開發,其中北漢江的水能資源開發最為充分。下游有島嶼。沿岸各城市民用及工業用水均取自此江。上游用於水力發電。20世紀70年代又興修了三座多用途水壩。

歷史沿革

高句麗,東到新羅,西越過遼,東西二千里;南連百濟,北鄰靺鞨,南北一千多里。人們都是土著,順著山谷居住,穿布帛和皮。土地貧薄,養蠶種地不夠供應自己,所以他們的人節約飲食。國王喜愛修建宮室,在平壤建都,也叫長安城,東西有六里,沿著山谷彎曲,南臨浿水。城內只堆集倉庫儲放武器裝備,盜賊來到時,才入城堅守。國王另外在城旁邊建造住宅,不常居住。此外還有國內城與漢城,也都是別都。當時國內人稱做三京。還有遼東、玄菟等幾十個城,都設定官員來管轄。與新羅國之間常常互相侵犯掠奪,戰爭不止。
隨著百濟和高句麗兩個王國的滅亡,新羅在668年統一朝鮮半島後,漢江長期被視為是一條“韓國河流”,統一新羅時代(668年-918年)首先完全控制這個地區,隨後受到王氏高麗王朝(918年-1392年)的統治,最後則是成為李氏朝鮮王朝(1392年-1910年)的一部份。在李氏朝鮮時期,漢江成為韓國新首都漢陽(首爾)的主要航道。
漢江現在基本上是屬於韓國領地,流入黃海的出海口則距離朝鮮幾公里 (雖然有一些漢江的支流位於朝鮮境內)。在朝鮮統治的最初幾十年里,漢江受到嚴重的污染,新興產業和貧困民眾把它作為一個排泄垃圾的管道。雖然它不再具有貿易或運輸的重要地位,但是在過去10年來,韓國政府努力清理垃圾,並將其轉換成一顆生態基地。
韓國在1988年舉行的夏季奧運會在漢江舉辦賽艇帆船比賽。
韓國自1992年起就開工,挖掘一條運河在仁川連線漢江與黃海。這條18公里長的京仁運河將在首爾金浦附近與漢江連線以通往仁川。這一工程歷經20年波折,終於在2012年5月25日竣工。它可以將容納大型貨櫃船郵輪

協定規定

《9·19軍事協定》劃設綿延70公里、面積達280平方公里的共用水域,東起韓方金浦半島東北端和朝方開城市板門郡臨漢里,西至韓方喬桐島西南端和朝方黃海南道延安郡海南里。共用水域有望於2019年4月左右對民間船隻開放。
朝鮮停戰協定第五款規定:"漢江口的水面,其一岸受一方控制而另一岸受他方控制處,向雙方民用航運開放.各方民用航運在本方軍事控制下的陸地靠岸不受限制。
現狀況
朝鮮停戰協定允許韓朝民間船隻在漢江入海口自由航行,但迄今為止該地區作為“敏感水域”受到航行管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