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優勢

絕對優勢

絕對優勢亦稱“絕對利益”。在某一商品的生產上,一國所耗費的勞動成本絕對低於另一國所產生的在該產品生產上的優勢。由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絕對優勢理論中提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絕對優勢
  • 外文名:absolute advantage
  • 主要術語:自給自足、零和博弈等
  • 經濟學類別:國際經濟學
  • 研究領域:國際貿易理論
背景,內容介紹,比較,共同點,不同點,評論,

背景

1776年,亞當·斯密出版《國富論》這部經典著作。在本書中,斯密批判了貿易的重商主義觀,認為自由貿易才是國家之間經濟交易的最優政策,提倡自由貿易政策取代限制貿易的做法。斯密相信通過自由貿易,每個國家都能專業化生產那些本國具有絕對優勢(比其他國家生產效率更高)的產品,同時進口那些本國具有絕對劣勢(比其他國家生產效率更低)的產品。同時,斯密認為絕對優勢是產生國際貿易的基礎。

內容介紹

亞當·斯密絕對成本說主要闡明了如下內容:
(1)分工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國民財富。斯密認為 ,交換是出於利己心並為達到利己目的而進行的活動,是人類的一種天然傾向。人類的交換傾向產生分工,社會勞動生產率的巨大進步是分工的結果。他以制針業為例說明其觀點。根據斯密所舉的例子,分工前,一個粗工每天至多能製造20枚針;分工後,平均每人每天可製造4800枚針,每個工人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幾百倍。由此可見,分工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國民財富。
(2)分工的原則是成本的絕對優勢或絕對利益。斯密進而分析到,分工既然可以極大地提高勞動生產率,那么每個人專門從事他最有優勢的產品的生產,然後彼此交換,則對每個人都是有利的。即分工的原則是成本的絕對優勢或絕對利益。他以家庭之間的分工為例說明了這個道理。他說,如果一件東西購買所花費用比在家內生產的少,就應該去購買而不要在家內生產,這是每一個精明的家長都知道的格言 。裁縫不為自己做鞋子,鞋匠不為自己裁衣服,農場主既不打算自己做鞋子,也不打算縫衣服。他們都認識到,應當把他們的全部精力集中用於比鄰人有利地位的職業,用自己的產品去交換其他物品,會比自己生產一切物品得到更多的利益。
(3)國際分工是各種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階段,在國際分工基礎上開展國際貿易,對各國都會產生良好效果。斯密由家庭推及國家,論證了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的必要性。他認為,適用於一國內部不同個人或家庭之間的分工原則,也適用於各國之間。國際分工是各種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階段。他主張,如果外國的產品比自己國內生產的要便宜,那么最好是輸出在本國有利的生產條件下生產的產品,去交換外國的產品,而不要自己去生產。他舉例說,在蘇格蘭可以利用溫室種植葡萄,並釀造出同國外一樣好的葡萄酒,但要付出比國外高30倍的代價。他認為,如果真的這樣做,顯然是愚蠢的行為。每一個國家都有其適宜於生產某些特定產品的絕對有利的生產條件,如果每一個國家都按照其絕對有利的生產條件(即生產成本絕對低)去進行專業化生產,然後彼此進行交換,則對所有國家都是有利的,世界的財富也會因此而增加。
(4)國際分工的基礎是有利的自然稟賦或後天的有利條件。斯密認為,有利的生產條件來源於有利的自然稟賦或後天的有利條件。自然稟賦和後天的條件因國家而不同,這就為國際分工提供了基礎。因為有利的自然稟賦或後天的有利條件可以使一個國家生產某種產品的成本絕對低於別國而在該產品的生產和交換上處於絕對有利地位。各國按照各自的有利條件進行分工和交換,將會使各國的資源、勞動和資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將會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增加物質財富,並使各國從貿易中獲益。這便是絕對成本說的基本精神。

比較

絕對優勢理論和相對優勢理論區別

共同點

A:無論是絕對優勢理論還是比較優勢理論都屬於技術差異論的範疇。技術差異論,是指各國在生產同一產品時勞動生產率不同所造成的國際分工
B:都採用了比較的方法來闡述原因。
C:都建立在勞動生產率的差異上,勞動生產率的引進使國際貿易的原因從自然要素領域轉到了生產領域,如果沒有差異,則沒有比較,因此差異是基礎。
D: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並有待於進一步發展。

不同點

A:假定條件不同:絕對差異論的假定條件是全世界只有兩國,都能生產兩種產品,一國在一樣產品上的生產率高於另一國,另一國在另一產品上的生產率高於此國;而比較優勢理論則是一國兩件產品的勞動生產率都高於另一國,在此基礎上兩種理論對國際分工進行解釋。
B:比較內容與方法不同:絕對差異論比較是直接在二者中選出誰好誰劣,而比較優勢理論則是“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權取其輕。”
C:適用範圍不同:絕對差異論只能說明各國分別在某一種或某幾中產品的生產上,勞動生產率高於其他國家,分工得以形成,而比較優勢理論還可以解釋當一國在所有產品的生產上勞動生產率都高於他國時國際貿易得以成立的原因,即考慮到相對技術優勢,但同時這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為這種理論在假定時只考慮生產力的投入,並認為勞動力的轉移勞動生產率不變,以及從靜態角度考慮國際分工
D:有絕對優勢一定有比較優勢,有比較優勢不一定有絕對優勢。絕對優勢是同一產品一國對另一國的優勢,是內生的,而比較優勢理論是同一國一產品對另一種產品的優勢,是外生性的

評論

如果一個國家在所有商品的生產上與另一個國家相比,都處於絕對劣勢,那這兩個國家按斯密的理論,便無法進行國際分工和貿易,無法取得專業化利益。
絕對成本說是科學成分與非科學成分的混合,其正確的方面,是深刻指出了分工對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巨大意義。各國之間根據各自的優勢進行分工,通過國際貿易使各國都能得利。其錯誤主要表現在,認為交換引起分工,而交換又是人類本性所決定的。事實上,交換以分工為前提,在歷史上分工早於交換。同時,交換也不是人類本性的產物,而是社會生產方式和分工發展的結果。
絕對成本說解決了具有不同優勢的國家之間的分工和交換的合理性。但是,這只是國際貿易中的一種特例。如果一個國家在各方面都處於絕對的優勢,而另一個國家在各方面則都處於劣勢,那么,它們應該怎么辦?對此,斯密的理論無法回答,這個問題的解決是大衛·李嘉圖的功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