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雀馬尾參(金雀馬尾參)

金雀馬尾參(金雀馬尾參)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雀馬尾參(學名:Ceropegia mairei (Lev.) H. Huber),多年生草本;莖上部纏繞,下部直立,高達35厘米;根部叢生,肉質;莖部單獨,曲折,近基部無葉,具微毛。葉直立展開,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頂端急尖或短漸尖,葉面及葉柄具微柔毛,葉背除中脈外無毛,邊緣略為反卷。聚傘花序近無梗,少花;花梗長約1厘米,具微毛;花萼裂片狹披針形;花冠長約3厘米,近圓形,花冠筒近圓筒狀,裂片舌狀長圓形,內面具微毛,與花冠筒等長;副花冠杯狀,外輪裂片三角形,內輪狹線形,頂端略為膨大,鈍形,無毛,比外輪長兩倍;花粉塊斜卵圓形,花粉塊柄平展,著粉腺菱形,比花粉塊小4倍。花期5月。

產於中國的雲、貴、川等地。根入藥,治癩瘡;有補氣益血、生津、補脾胃的作用。適於小兒夏季久熱不退、飲食不振、肺虛、咳嗽、心悸等虛弱之症以及小兒病後體弱無力、自汗、盜汗、口平等症。

(概述圖片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繁殖方法,種子,塊根,栽培技術,選地,栽種,施肥,除草,病蟲防治,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上部纏繞,下部直立,高達35厘米;根部叢生,肉質;莖部單獨,曲折,近基部無葉,具微毛。
葉直立展開,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0.9-4厘米,在中間最寬處4-12毫米,頂端急尖或短漸尖,葉面及葉柄具微柔毛,葉背除中脈外無毛,邊緣略為反卷。
聚傘花序近無梗,少花;花梗長約1厘米,具微毛;花萼裂片狹披針形,長5毫米;花冠長約3厘米,近圓形,花冠筒近圓筒狀,直徑約4.5毫米,花冠喉部略為膨大,裂片舌狀長圓形,內面具微毛,與花冠筒等長,長1.2厘米;副花冠杯狀,外輪裂片三角形,內輪狹線形,頂端略為膨大,鈍形,無毛,比外輪長兩倍;花粉塊斜卵圓形,花粉塊柄平展,著粉腺菱形,比花粉塊小4倍。花期5月。

生長環境

喜溫暖濕潤的環境,怕高溫,30℃以上生長發育停止。怕強光暴曬,烈日下容易枯死,比較耐寒在-17℃能安全越冬。低溫條件下也能發芽、生根。在陰濕的條件下生長良好,喜肥沃疏鬆、含有豐富腐殖質土壤,砂質土壤中生長良好。低澇地、黏壤、土質堅實、排水不良、土壤含腐殖質少。瘠薄的土壤生長不好。

分布範圍

產於中國四川、貴州、雲南麗江和昆明大普吉。生長於海拔1000-2300米的山地石罅中。

主要價值

根入藥,治癩瘡。有補氣益血、生津、補脾胃的作用。適於小兒夏季久熱不退、飲食不振、肺虛、咳嗽、心悸等虛弱之症以及小兒病後體弱無力、自汗、盜汗、口平等症。

繁殖方法

種子

因蒴果種子成熟不一致,蒴果開裂,種子自然脫落,不易採收。一般都是利用太子參收穫後,就地培育幼苗,用鋤頭淺耕2厘米左右,再施入人糞尿,種點秋菜或大青葉等藥材,秋菜收後再施一次人糞尿,6-7天后整平地面蓋上稻草或麥草。剪去地上莖,除去覆蓋草,進行田間管理,間去過多的苗子。當苗長5片葉時進行移栽,選擇傍晚或陰天進行,把幼苗的莖節橫放埋入土中,留出頂端葉片。
注意遮蔭(蓋稻草或設蔭棚),生出新根後,撤覆蓋物。也有的地方,把種子採下用濕砂貯藏,備秋播或春播用。5-6月當果實將要成熟前,連果柄剪下,置室內通風乾燥處陰乾後,進行脫粒、精選後,立即進行濕藏,否則不發芽。 其方法是:將1份種子與2-3份清潔河砂混拌均勻,砂的濕度,以手握之成團、鬆開即散為度。然後,一起裝入大小適中的木板箱內,攤平,上面蓋2厘米厚的細砂,箱不加蓋,置通風陰涼的室內貯藏至秋季或翌年春季播種。播種育苗:春播,於2月下旬至3月中旬;秋播,於9月酷暑過後進行。
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15-20厘米橫向開溝條播,溝深1厘米。然後,將催芽籽拌草木所均勻地播入溝內,覆細上厚1厘米左右,以不見種子為度。上蓋稻草或雜草,澆1次透水,保濕保溫。亦可撒播:將畦作成150厘米寬的高畦或平畦,耬松耙平、然後,將1份催芽種拌10份細土,均勻地撒入略面,再用齒耙耬平畦面,上撒蓋細肥土或草木炭,以利保溫保濕,但不宜太厚。播後經常保持床上濕潤,半個月左右即可出苗。遇乾旱天氣,要澆水保墒,以利出苗。出苗後,揭去蓋草,加強苗床管理,當幼苗長出2-3對真葉時進行移栽。

塊根

大面積生產多採用分根繁殖。原地留種,選擇植株生長健壯的地塊,留於地中,4-5月在行間套種玉米或豆類,夏季炎熱的氣候,套種作物正是生長旺盛時期,給太子參起遮蔭作用,並能降低地溫,使太子參安全度夏。秋季栽種孩兒參時挖起作種栽。選芽頭完整、體肥大整齊、無傷、無病蟲害的塊根作種。栽種不能過遲、過深或過淺,一般在10月份。
塊根栽培方法:按行株距15厘米*6厘米,斜栽或平栽入溝內。栽入深度以6-9厘米為宜。太子參具“莖節生根”的特性,栽植深度與產量有關:過淺,塊根集中在表上層內生長,參體細小且易發叉;過深,塊根雖肥大,但髮根數量少,產量低。一般栽下1個母參,能產生10多個子參。幼苗萌芽生長是靠母參供給養分,植株枯萎後,母參已腐爛,此時子參分散生長於土中,進入夏季休眠。

栽培技術

選地

應選擇疏鬆肥沃略帶傾斜的向北山坡旱地種植,尤以生茬地最佳。為降低病源、減輕病害,每2—3年應實行1次輪作,前茬忌茄科菸草、蔬菜等作物、禾本科作物地塊尚可。種植地深耕20厘米,畦寬0.8-1.4米,高25厘米,畦面呈龜背形,溝寬30厘米。

栽種

選擇良好的栽培種適時栽培,合理密植。選擇肥大、健壯、芽頭完整、無損傷、無病害的種根或採用種子播種繁育方法生產出不帶病源的種根作生產用種,以利培育無病壯苗,為豐產奠定基礎。掌握在霜降前後種植,用種量20公斤/畝,種植前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種30分鐘瀝乾後,用清水漂洗殘留藥液,晾乾、待播。

施肥

種植前15天用50%辛硫磷乳油0.5公斤配成800倍液噴畦面後將表土翻入土層,預防地下害蟲。太子參的植株矮小,以塊根為經濟目標,為避免傷根或肥料與種參接觸霉爛,後期不宜中耕追肥。施足基肥和掌握適宜種植濃度是高產的關鍵措施,以重施基肥為主。畦面橫向開10厘米深定植溝,溝距13—15厘米,每畝用草木灰1200公斤、過磷酸鈣40公斤、複合肥10公斤、人糞尿200公斤漚制後撒施於溝底並覆蓋薄土。

除草

出苗後25天應拔草,輕度疏鬆表土。苗期過後不宜鬆土,封行時拔草,封行後停止墒情活動,以促進參體生長。生長階段以保持濕潤、畦面不積水為宜,塊根膨大期要勤澆水,促進塊根生長發育。對苗壯、土層肥沃、基肥足的地塊不宜追肥,避免枝葉徒長。若地上部與地下部生長失衡,則鬚根增多,產量降低。

病蟲防治

  • 病害
常見病害有花葉病葉斑病根腐病等等。花葉病是由蚜蟲等刺吸式口器害蟲傳播的病毒病的一種。發病後葉片皺縮,出現斑駁狀花葉。
防治措施:收穫後徹底清理枯枝殘體,集中燒毀。嚴格實行輪作,不宜重茬。發病初期噴1:1:100波爾多液,每10天1次,連續2-3次,發病嚴重時,噴50%多菌靈500-1000倍液,或70%托布津800倍液,7-10天1次,連噴2-3次。根腐病發病初期,先由鬚根變褐腐爛,逐漸向主根蔓延。
  • 蟲害
蟲害主要防治地下害蟲如蠐螬地老虎螻蛄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危害主要表現有,地下根莖出現啃食洞,植株瘦弱甚至死亡。輕則減產,重者甚至顆粒無收。
防治措施:施用的糞肥要充分腐熟,最好用高溫堆肥。燈光誘殺成蟲。田間發生期用90%敵百蟲1000倍或50%E605乳油1000倍或75%辛硫磷乳油700倍液澆灌,也可用40%的速滅殺丁乳劑2ml裝的速滅殺丁5-6支,對水45千克均勻地噴在幼苗植株上及其基部周圍土壤上。毒餌誘殺,用25-30克氯丹乳油拌炒香的麥麩5千克加適量水配成毒餌,於傍晚撒于田間或畦面誘殺。
  • 草害
在栽種前15天可用滅生型除草劑對田間進行處理。栽後主要以人工除草為主,以免傷害幼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