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開誠

金開誠

金開誠(1932年11月—2008年12月14日),原名金申熊,男,生於江蘇無錫,祖籍江蘇吳縣(今蘇州),漢族。著名學者,歷任北京大學副教授、教授,九三學社第七屆中央委員、中央執行局委員、宣傳部部長,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七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華文化學院副院長,華夏文化紐帶工程副主席。

專於文藝心理學楚辭研究。著有《文藝心理學論稿》、《藝文叢談》,編注有《楚辭選注》等。因病於2008年12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開誠 
  • 別名:金申熊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無錫 
  • 出生日期:1932年11月
  • 逝世日期:2008年12月14日
  • 職業:學者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中文系 
  • 代表作品:《漫話清高》,《文藝心理學論稿》,《金開誠文集》
  • 祖籍:江蘇蘇州
  • 性別:男
簡介,職務,學術成就,評價,親友,同事,《漫話清高》,

簡介

金開誠1932年出生於江蘇無錫。1951年至1955年就讀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55年後歷任北京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導、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書法藝術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學報》編輯委員會副主任,無錫市江南大學書畫研究所所長、九三學社中央書畫院院長。他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文藝心理學書法及戲劇等方面的研究,出版有《文藝心理學論稿》、《楚辭選注》、《金開誠文集》、《金開誠書畫作品選》等著作,講過《“中和中庸”思想的古為今用》等課程,在中華傳統文化、文藝心理學、古文獻學和書法藝術等領域取得了突出成就,為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作出了傑出貢獻。
1981年中國書法家協會成立,北京大學燕園書畫會(北京大學書畫協會前身)首任會長、引碑入草開創者李志敏趙寶煦、金開誠、楊辛陳玉龍四位教授加入,北大成為全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最多的高校。不久張辛葛路羅榮渠教授也相繼加入中國書協。

職務

金開誠1981年加入九三學社,先後擔任九三學社第七屆中央委員,八屆中央常委,是第八屆全國政協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九、十屆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副主任。他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學術成就

金開誠多年致力於美學心理學的研究,出版了多本專著,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學術理論界備受尊重。近年來金開誠關注中國書法和傳統文化的研究,發表了有其獨特見解的書法理論文章。發表書法方面的學術論文有《中國書法藝術特徵》、《顏真卿書法藝術概論》、《北京朝碑版的書法藝術――兼論南北朝兩大書法藝術潮流》、《以“狂”繼“顛”,氣成乎技――懷素自敘帖賞析》《論秦漢簡帛的書法藝術》《書法藝術的形式與內容》《書法藝術的動力與情性》,《中國書法藝術與傳統文化》等二十餘篇。合作著有《書法藝術美學》,主編《中國書法文化大觀》等。作品和傳略載入多種辭書。

評價

親友

金開誠與愛人趙婉琴在上國小時就認識。在趙婉琴眼裡,這個相識相知了近70年的老同學和老伴,永遠是那么勤奮、好學:“他是個特別用功的人,從小就非常優異,並且多才多藝。從無錫的高考狀元到北大教授,他從未懈怠過學習和思考。教書之後,經常半夜因為想到好句子怕第二天忘記而爬起來,一字一句記錄下來後才再次就寢。”
金開誠金開誠
“他把名利看得很淡,出差從不收禮,又特別節儉,一件衣服穿出洞依然不棄。”
“他把教學看得很重。尤其是老了以後,有時講完一堂課回到家累得再也站不起來了,我們勸他放棄,他卻執著往之,樂在其中。他常常說,如果我講的一兩句話能讓學生們受用一生,我也就無憾了。”
“他老了以後,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中國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上。”趙婉琴說,霍英東的孫子霍啟剛專門寫信給金先生,表示聽了他的講座後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了,這讓金先生備感欣慰。
金開誠教授去世時,他的獨生女兒、北京大學對外漢語學院副教授金舒年一直守護在身邊。 “父親非常刻苦,完全是發自內心地做學問。”在金舒年的記憶里,父親剛留校工作那幾年,家裡條件很不好,只有一張桌子。“每天晚上父親就把桌子讓給我寫作業,他自己把床單、被褥扒開,伏在床上寫文章。”
當代古典文學研究家沈玉成和金開誠是大學同學,也是一生的摯友。沈玉成的女兒、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劉寧回憶說,自己小時候經常跟著父親去金先生家裡玩。每次去,劉寧都特別喜歡聽金先生聊天,聽得“目不轉睛”。
在劉寧的印象中,金先生非常重情義。早年,沈玉成曾在中華書局做編輯,有一次,中華書局更換辦公家具,沈玉成就把一張書桌送給了金開誠。這張書桌在金家一直擺到現在。“金先生總是說,‘這張桌子是你父親送給我的,它跟了我一輩子。’”劉寧回憶說,正是在這張書桌上,金老閱讀了像《楚辭》這樣承載著華夏文明精華的一本又一本巨著,創作了《文藝心理學概論》、《金開誠學術文化隨筆》等一本本佳作,撰寫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思想及其古為今用》、《談中國書法藝術與傳統文化的關係》等一篇篇廣為傳誦的美文。

同事

“他的去世是九三學社的重大損失。”談及金開誠老先生,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紹鴻唏噓不已。九三學社的同事們不能忘記:曾任過三屆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的金開誠教授,以自己的深厚學養和愛國熱情投身於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事業,在九三學社參政議政、履行民主黨派職能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紹鴻副主席介紹說,金老多年來不辭辛苦,堅持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筆耕不輟,積極建言獻策。他在全國政協大會上所作的有關中國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及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凝聚中華民族精神等重點發言,多次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金主席沒有官架子。金老待人甚為謙和,甚至在旁人看來有些過於寬厚。‘’這正是他極富中華文化涵養的體現。”
“金老傳承了學術界前輩的光榮傳統與民主科學精神,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為國家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他的高尚品德和學識風範,將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九三學社成員報效祖國。”紹鴻由衷地表示。

《漫話清高》

金開誠先生的《漫話清高》是一篇文化隨筆性質的說理性散文,思想深刻,富有理趣。文章從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入手,旁徵博引,論述了清高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及清高在當代的社會意義,並大力提倡保持清高的氣度,這對名利薰心之人無疑是一劑良藥。品讀時應注意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作者對傳統文化有相當深厚的積累,全文旁徵博引,融通古今,其中的許多引證看似雪泥鴻爪,卻環環相扣,凸顯了文章的主線。學習時必須先了解文中所引用的人物典故,在此基礎上辨別作者的思想傾向,進而提煉出“漫話”過程中所想要表達的觀點。比如,文章開頭舉出的許由陶淵明的例子,意在說明古人對“清高”的理解。在中國特有的歷史文化心理中,“清高”是一種與世俗的價值取向相悖離的思想和行為。清高的人一般不趨同於社會主流的價值取向,因而不會獲得較多的物質享受和社會地位(即所謂的“富”和“貴”)。又因為這些人都具有常人不及的才能,所以在歷史上人們一直以“清高”二字來褒揚他們。接下來所舉的李白孟浩然的例子,意在說明“清高”標準在人們心目中的不確定性,從而證明“清高”在傳統文化里並不是一個必須弄清楚的概念,它只代表著一種不從眾的情感態度、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由此可見,古代的“清高”算不上是一個重要的為人處世的準則,更算不得是對一個人的較高的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