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資源理論

金融資源理論是由山西財經大學崔滿紅教授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創立的用還解釋現代金融的一個金融基礎理論框架。

該理論在中國金融理論界曾被稱為“歪理邪說”被封殺多年,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該理論受到學界高度重視,崔滿紅憑些理論獲得改革開放30年“中國改革貢獻人物”稱號。

三個假設前提,金融是資源,體系構架,核心,總體框架,金融資源理論的方法論,理論基礎是系統科學理論,基本方法,

三個假設前提

金融資源理論體系的構想是建立在三個假設前提之上的:
(一)金融是資源;
(二)社會、經濟、金融是一個複雜的、複合巨系統;
(三)社會、經濟、金融系統的正常運行建立在相關資源要素協調運行基礎之上。

金融是資源

作者從提出問題到深入研究問題,始終圍繞著金融的資源屬性、金融、經濟、社會各資源要素的協調展開討論,根本目的是兩個方面。
第一,揭示現代經濟社會中金融的基本屬性。關於金融的基本屬性的理解,國內外的金融理論界有許多不同和偏差。首先,在西方傳統經濟理論體系中,金融的概念是含糊不清的,他們把涉及相關屬性的理論分為貨幣理論、金融市場理論、銀行理論等等,即使在一些著名西方學者的名著中,雖然常常見到金融一詞,多數情況下,他們是把它作為金融市場的代名詞來使用的--在西方金融理論中真正規範化了含義的是金融市場一詞。而在國內的金融理論界對金融一詞的確有著不同的理解,但是總的方面,大家都把金融理解為工具。把金融理解為工具的真正弊端,是金融失去了存在的客觀性,失去了它的不可替代性,金融只是“撬動經濟的槓桿”,是一個外在與經濟的因素。圍繞這樣一個長期表層化的屬性定位,形成了一整套“嚴謹”、“科學”的金融工具理論體系。
復歸金融的基本屬性,是歷史發展到今天,國際經濟一體化、經濟金融一體化、金融全球化的總趨勢和金融正負效應的全方位放大,對金融理論研究提出的一個基本任務。為什麼經濟越發展,金融在經濟發展中的正負效應表現得越充分,為什麼本世紀後半葉的經濟危機主要表現為金融危機,為什麼政府會對金融要素的利用發生過度問題,而且樂此不彼。
第二,試圖提供金融科學的基礎理論體系,即金融理論科學研究的出發點。
正如我們前面分析問題所提出的,傳統金融理論一個致命的弱點是金融基礎理論的虛幻,即金融理論研究缺乏統一的基礎和統一的語境。研究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出發點,選擇不同的解決方案,是十分正常的。
但是,使用不同含義的同一概念,討論著同一個課題,並且還爭論不休,幾十年沒有也不可能形成一個相對統一的認識和結論,的確是不能忽視的事情。金融資源理論研究的任務之一即是建立相對統一的金融科學的基礎理論,提供一個統一的金融理論研究的語境。通過對金融資源屬性的闡釋和揭示,規範金融理論研究的出發點。確立金融是資源的假設,揭示金融的基本屬性,把金融要素的工具屬性含蓋於金融資源的基本屬性之下,把金融工具金融市場體系的研究與運作建立在金融資源理論體系之中,金融理論的發展即可以獲得統一的出發點和相對一致的規則和基礎理論
金融資源理論研究確立了兩個相互依存的系統觀,其一是“金融→經濟→社會”從局部到整體的系統觀;其二是“社會→經濟→金融”從整體到局部的系統觀。
“金融→經濟→社會”從局部到整體的系統觀,揭示的是金融內在於經濟,經濟內在於社會的社會資源要素包容機制的實質,是從局部到整體的巨系統組合機制。從研究人類存續所需要的諸多不同要素出發分析問題,金融科學只是其中一個方面而已。從推動人類存續質量的提升出發分析問題,金融科學則是一個重要的領域。如果從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學系統來分析社會經濟發展的資源要素組合機制,金融資源的開發、配置系統則是社會經濟發展動力學系統的重要方面。從金融資源的開發、配置出發推動經濟資源的良性開發和配置,進而推動社會資源的最佳化組合和配置,是人類社會延續幾千年以來,尤其是經濟高速發展的最近幾百年的歷史所證明了的事實。無論是具有自然成長型特徵的英、美國家經濟發展模式,還是具有人為再造性特徵的亞洲經濟發展模式,金融資源的開發、配置功能在推動和加速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特殊作用,都是有目共睹的。
所以金融資源理論的系統觀是建立在“金融→經濟→社會”“層次性目標約束機制”基礎之上的“發散型”系統體系。也就是說,金融資源開發、配置的直接目標是建立在人類存續的一定階段確立的社會發展目標基礎上提出的經濟發展目標。社會目標、經濟目標、金融目標是一個人類存續目標的整體,前者是後者的前提,後者是前者在一個方面的保障。而且後者對前者具有必然的依存性。
所以,“金融→經濟→社會”從局部到整體的系統觀,確立的是金融內在於經濟的新金融觀,而這一新金融觀的確立是以揭示和闡釋資源是金融的基本屬性展開和深化的。進一步說是,圍繞著金融資源開發、配置機制對經濟、社會資源開發、配置的系統關聯性、依從性展開和深化的。所以,金融是資源,是具有動態屬性的經濟資源,是特殊的社會資源,是面向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新金融觀的本質所在。
“社會→經濟→金融”從整體到局部的系統觀,揭示的是以人類存續的基本要求為出發點,確立的社會運行規則規範下的經濟運行規則約束的金融資源開發、配置機制。人類的健康生存,即可持續發展,是一切社會資源因素開發配置的出發點和前提,所以,這一前提既是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同樣也是金融資源開發、配置的出發點和歸宿。人類的健康發展和生存質量的提升,是人類社會存續的本質所在,所以,無論是社會資源的開發、配置,還是經濟資源的開發、配置、乃至金融資源的開發、配置,都有一個統一的前提和歸宿,那就是人類自身存在和發展的根本所在。社會資源、經濟資源、金融資源乃至其它一切對人類高質量存續必須的資源開發和配置都必須符合人類存續的根本要求,建立在人類存續基礎之上的一切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的開發、配置都是服從於人類存續基本需要的一種社會活動。但是,這一活動具有一個從巨觀到微觀的層次性規則,人類存續的基本目的和要求決定了社會資源的開發、配置機制,而社會資源開發、配置的基本規制必然成為經濟資源開發、配置的基本準則,經濟資源開發配置的基本準則,則又是金融資源開發、配置的必然前提。
從巨觀到微觀、從整體到局部的資源開發、配置約束機制,是人類存續的動力系統之一 --“社會→經濟→金融”資源開發、配置系統“聚斂型”系統體系。它從巨觀到微觀、從整體到局部提出了社會、經濟、金融資源開發、配置的“前提性約束機制”。這一機制的實質是局部服從整體--金融資源的開發、配置服從於經濟資源開發、配置提供的初始條件,經濟資源開發、配置服從於社會資源開發、配置的初始條件,這種依從性的客觀性,是人類社會作為一個複雜的巨系統要正常運行所必須遵循的基本規則。
無論是“金融→經濟→社會”從局部到整體的系統觀,確立的目標約束性動力學系統,還是“社會→經濟→金融”從整體到局部的系統觀,確立的前提約束性動力學系統,總體目標只有一個:金融資源理論的系統觀揭示的是“人類存續的社會、經濟、金融系統是一個複雜的、複合巨系統,在這個複雜的、複合巨系統中,社會、經濟、金融資源要素之間的動力學組合是一個複雜的過程,而相互之間的效用功能傳導與逆轉機制則是一個由有諸多特定規則規範了的自組織系統和他組織系統組成的動力學複合巨系統。這就是人類存續必須依存的社會、經濟、金融動力學系統的複雜性所在。這種社會、經濟、金融資源開發、配置過程和相互關聯的複雜性和系統的開放性是金融資源理論研究的一個基本前提。三、社會、經濟、金融系統的正常運行建立在相關資源因素協調運行基礎之上 第一,協調性是社會經濟金融資源要素正常運行的關鍵。社會、經濟、金融資源要素之間的關聯性構成了一個複雜的動力學巨系統,他們之間複雜的效應功能傳導與逆轉機制,必然導致不同資源要素的效應功能提升或降低,這種效應功能傳導與逆轉機制的效率,只有在符合“帕雷托效率”的前提下,通過“納什均衡”的選擇規則來實現,我們把這一實現過程稱為“金融、經濟、社會資源要素的協調運行”,協調性原則是金融、經濟、社會資源效應功能傳導與逆轉機制產生效率或相互提升效率的基本標誌。
第二,金融資源理論的系統觀對社會、經濟、金融資源開發配置協調性的一般解釋。建立在“金融→經濟→社會”從局部到整體的系統觀基礎之上的金融、經濟、社會資源開發、配置的協調機制,形成的是“以金融資源要素的協調運行推動經濟的協調運行,進而實現整個社會協調發展目標的金融資源協調運行理論和決策機制。另一方面,建立在“社會→經濟→金融”從整體到局部的系統觀基礎之上的金融、經濟、社會資源開發、配置的協調機制說明,“社會資源要素協調運行是經濟資源要素協調運行的基礎,經濟資源要素的協調運行是金融資源要素協調運行的基本保證。”
正確認識金融資源理論確立的兩個系統觀,“才可能準確把握金融資源開發、配置的效應功能區,才可能正確發揮金融資源開發、配置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正效應,才可能在社會、經濟資源要素的協調運行中真正找到金融資源要素協調運行的基本定位。”
第三,社會、經濟、金融相互作用組成的複合巨系統的複雜性,已經被許多學者所認同,人類存續幾千年來不斷探索和追尋的東西正是這種複雜性背後所潛藏的那個效率機制。無論“自然成長型經濟模式”中的“耐心等待”主張付出的巨大的“時間成本”[①],還是“人為再造型經濟模式”中的“急功近利”傾向付出的巨大的“危機成本”[②],如果說兩種模式都是對不同初始條件的國家追尋發展道路的一種嘗試的話,東南亞諸國則是屬於戰略選擇失誤一類問題。東南亞危機的教訓告誡我們,在借鑑西方和日本兩種經濟發展模式的時候,需要明確兩點:其一,不同的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初始條件不同,任何一種別人依據他們國家的初始條件創造的模式都不可能完全適合我們國家的客觀實際,借鑑只是為了我們的創造;其二,如何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及其依據的初始條件都是一個複雜的巨系統,不同國家的這種複雜性、複雜程度、複雜內容等等方面,都是千差萬別的,一種好的模式只能解決一種初始條件下的複雜巨系統運行問題。總結全世界歷史的經驗,任何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都是不同的。這種不同也正是各國社會經濟發展巨系統的複雜性決定了的。
但是,總結各個國家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我們也發現,真正獲得了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國家和民族,都是通過社會資源的協調開發和配置完成的。
所以,不論任何國家面臨如何複雜的社會資源開發、配置系統,堅持協調性原則來解決問題,都是他們成功的前提,任何時候對協調性原則的背離都會導致經濟結構的失調或經濟危機。
在多數情況下,“自然成長型經濟模式”要比“人為再造型經濟模式”更多地體現了協調性原則。在“人為再造型經濟模式”中,政府干預剛性表現得十分充分,歷史的經驗證明,正是這種過度的剛性破壞了後發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協調性原則。

體系構架

核心

(一)金融的定義
1、金融的定義。金融是依賴特定保證體系(金融制度)、特殊載體(金融商品)的社會財富的索取權;是具有數量(貨幣和資本)累積和功能累積的、特殊的、內在於經濟的社會資源。
2、金融是資源,是特殊的社會資源。關於金融的資源屬性定位是金融資源理論的出發點和歸宿,同時也是金融資源理論與傳統金融理論的本質區別。
金融是特殊社會資源的觀點,揭示了金融與經濟、社會的客觀、內在依存性。是金融資源理論的本質所在,是金融資源理論研究現代金融、政府進行金融決策以及社會成員利用現代金融的出發點。
3、金融資源的效應功能區理論是金融資源理論的核心。金融資源效應功能區理論以系統科學理論為基礎,通過對社會、經濟、金融資源效應功能區內部以及效應功能區之間的效應功能傳導與逆轉機制的研究,確立不同決策時段金融資源開發、配置的正負效應功能區,進而將為金融決策提供具體的理論模型,指導政府和金融行為人科學判定不同時期、不同初始條件下金融資源開發、配置的應有狀態,所以,金融資源效應功能區理論是金融資源理論以系統科學理論為基礎建立的金融決策理論,所以金融資源效應功能區理論是金融資源理論的主體和核心。
金融資源效應功能區理論以複雜巨系統理論為建立社會、經濟、金融資源要素複雜巨系統模型的理論基礎,以混沌理論為社會、經濟、金融資源效應傳導與逆轉機制分析的基本原理,試圖構建開放的金融科學分析體系,從而探尋金融資源效應功能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客觀定位,使人類從長期以來存在的“用則過度”的狀況中擺脫出來,努力推動金融資源功能效應的中性化或正效應功能的長期化。
4、協調性原則是金融資源理論的精髓
以開放的複雜巨系統理論和混沌理論為基礎構建的金融資源效應功能區理論,試圖解決的是金融資源開發、配置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之間的關係問題,或者說試圖解決的是“金融→經濟→社會”從局部到整體與 “社會→經濟→金融”從整體到局部兩個互逆系統組成的――人類存續的基本環境――複雜的社會巨系統內部不同金融資源與經濟資源以及社會資源要素之間效應功能傳導與逆轉的動力學關係問題。所以,研究和探尋金融資源開發、配置的協調機制,研究和探尋金融資源開發、配置與經濟資源開發、配置的協調機制,研究和探尋金融資源開發、配置如何通過經濟資源的開發、配置進而與其他社會資源開發、配置的協調機制,從而達到社會、經濟的協調運行和人類的可持續目標,是金融資源協調理論的基本任務。所以,協調理論是金融資源理論的精髓。
(二)金融資源理論的學科定位
以金融資源為研究對象構建金融資源理論體系,一個主要的目的是構建金融科學的基礎理論,提供現代金融理論原理,試圖引導未來的金融理論研究以金融資源為出發點深化金融理論研究,從而構建圍繞金融資源開發、配置為中心的現代金融理論體系。
(三)金融資源理論與金融工具理論的關係 金融資源理論作為金融科學的基礎理論,同樣應該是深化金融工具理論研究的理論基礎,一百多年來,圍繞貨幣、金融市場形成的傳統金融理論,越來越走入微觀化和可操作性這樣一個研究領域,對於金融領域的規範性和自身理論體系以及理論原理的研究越來越被淡化,所以,傳統金融理論研究就像物理科學研究缺乏了理論物理的研究一樣,多少年來金融理論研究即是缺乏了金融基礎科學理論的研究,金融理論工作者淡出金融基礎理論研究領域的結果是金融理論研究的深入缺乏了基本原理的依託,學者之間的交流始終沒有形成一個相對統一的語境,金融理論研究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象始終困擾著金融理論的深入與發展。國外一些學者認為經濟理論還處在十分不成熟的階段,這樣評價金融理論恐怕也不過分。
最近幾年成形的金融工程理論,是一些工程專家對金融工具理論的貢獻,金融工程理論的發展已經擺脫了傳統金融理論的基礎和原理,引入了工程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原理,是近來金融理論的一個值得肯定的發展方向。然而,金融領域畢竟是社會科學,所以如果我們認真分析金融工程理論的發展狀況,仍然可以發現它同樣缺乏了金融基礎科學的規範性,缺乏了一個統一的金融理論原理和基本概念的規範,如果說金融工程理論解決了金融工具和業務的創新手段和基本原理的話,金融制度創新、金融巨觀調控體系創新等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原理不能說根本沒有,起碼是支離破碎的。只有形成一個具有基礎性特徵的、既能夠規範巨觀金融調控和金融業務活動、又能夠指導金融理論、業務、工具、制度創新的金融基礎科學,無論是金融理論研究和金融業務的開展才可能走向規範化、科學化。
這個統一的、科學的、系統的金融基礎理論,既是金融學科的基礎理論,同時又是金融業務理論的基礎和原理,它不僅研究金融科學的基礎理論和問題,同時提供金融業務活動的基本規範。作者傾力研究的金融資源理論試圖同時實現這樣兩個目標,所以,作者期望金融資源理論能夠成為未來金融工具理論研究和發展的基礎和原理,同時又能成為金融學科的基礎理論。即使金融資源理論永遠成為一種假設,但是作者還是急切呼籲金融理論工作者淡出功利,回到金融基礎科學理論的研究領域中來,為建立面向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金融基礎科學理論共同努力;即使金融資源理論作為一個荒誕的傳說永遠被理論界所不容,但是如果金融基礎理論的研究因對它的批判而得以繁榮和發展的話,作者的“功利”也就在其中了。

總體框架

金融資源理論從提出到今天,只有一年多的時間,作者傾其所能,對幾個方面進行了一些粗略的分析和探討,就其最近作者的研究成果勾列一個總體理論框架,試圖獲得同仁的補充和完善。
金融資源理論以重新定義金融屬性為出發點,遵循社會學的基本規則,依據複雜巨系統理論,堅持社會資源要素協調運行的基本原理,圍繞金融資源開發、配置機制展開金融理論體系的深入研究和構建。努力實現金融資源理論基礎性、綜合性、規範性、科學性的基本定位。
作者對金融資源理論體系的總體設計包括三個方面:第一,金融資源理論原理;第二,金融資源協調理論,系統研究金融資源和經濟資源、社會資源之間的協調運行規律,正確建立判定金融資源效應功能區的理論模型,為政府開發、配置金融資源進行巨觀調控提供基本原理和規則;第三,金融資源開發配置理論,系統研究金融資源開發、配置業務的基本規則和行為規範,系統提供金融資源開發、配置的基本業務原理。通過三個領域的系統研究,試圖構建以金融資源理論原理為準則,金融資源協調理論為核心,以金融資源業務理論為基礎,相互關聯又相互獨立的金融資源理論體系。

金融資源理論的方法論

英國著名經濟學方法論權威馬克·布勞格先生在他的《經濟學方法論》中指出,“我始終認為經濟學的中心目的是預言,而不只是解釋,我還暗示過去內容豐富的所有經濟學說,只有正統的、沒有時間性的均衡理論――簡單地說也就是新古典科學研究架構――已經表明,它已經願意根據它的預言來評價。正統經濟學的確能夠自誇它已經增強了經濟學家進行預言的能力。但與此同時,必須強調即使到現在這種能力仍然是怎樣的有限。我們不能精確預測超過一年的未來經濟的GNP的增長,我們甚至不能預測兩三年以上的某個部門NNP的增長”。[③]所以,我們研究金融資源理論將本著布勞格先生的提醒,努力選擇他為我們描繪的“最佳前程”,“提供接受或反對某種研究架構的準繩,制定幫助我們區分魚目和珍珠的標準”。 [④]

理論基礎是系統科學理論

無論是對金融資源開發、配置的研究和分析,還是探尋金融資源效應功能區,金融資源理論的基礎理論都是以系統科學理論即複雜巨系統理論為基礎展開的。

基本方法

金融資源理論研究堅持由一般原理推出關於特殊情況的結論的基本方法,努力探尋和揭示社會、經濟、金融運行的客觀規律和三者之間以及與其他要素之間推動人類進步客觀的正態關聯的規律性,也就是說,金融資源理論研究,一般以保持社會、經濟、金融資源開發、配置的健康狀態和客觀標準為研究目標和對象,一般不以其病態或病態結果(如通貨膨脹經濟蕭條金融危機)為主要目標研究問題,即金融資源理論以提供努力延長經濟成長波長和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則為目標,努力實現通過積極的社會、經濟、金融理論指導積極的社會、經濟、金融實踐活動的目的。
“人有兩面――積極與消極,河有兩岸――陽岸與陰岸”,社會經濟理論和社會經濟實踐也是如此,通貨膨脹理論即是“消極的陰岸”理論,利用通貨膨脹推動一時的社會經濟發展即是“消極的陰岸”活動。所以,金融資源理論堅持“積極的陽岸”行為,積極探尋和研究社會、經濟、金融領域的健康狀態及其機理,努力提供如何長期保持這種健康狀態的一般原理和規則,基本放棄社會、經濟、金融領域的病態及其機理的剖析和探尋,一般不提供消除病態的特殊原理和規則,即使對一些社會病理的分析和研究(如前面我們專門研究的金融危機),也同樣是服務於建立科學理論體系需要的。所以,我們堅持“以防為主,以治為輔”的金融理論研究規則。
基於以上的理論研究思路,對金融資源要素的正相關分析就成為了金融資源理論研究的主要方面。三、開放性、關聯性、複雜性是金融資源理論的基本思維方法 所謂的開放性是指的兩個方面,其一,金融資源理論是開放的系統科學理論,這種開放性不僅是理論上兼容並蓄、跨學科的系統科學理論;其二,金融資源理論是將自身溶入經濟系統、社會系統的系統開放性科學,金融資源系統是經濟系統、社會資源系統的子系統。
金融資源理論的關聯性同樣是指兩個方面;其一,是指金融資源要素之間的關聯性,即系統內部各資源要素之間值與量的關聯性;其二,是指金融資源系統與經濟資源系統、社會資源系統之間相關要素之間值與量之間的關聯性。
正是由於金融資源理論的這種開放性和關聯性,才使得金融資源理論成為面向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現代金融理論新的路徑。
[①]從十六世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萌芽開始,經歷了十七世紀自由放任主義、十八世紀三次革命的痛苦過程,直到通過十九世紀近百年對全球的剝削、掠奪,才真正加速了以英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化和現代化,現在人們稱為“老牌”資本主義的西方國家才從不發達走向了發達。西方資本主義從萌芽到走向發達經歷了四百年的歷史。
[②]日本用百年走了西方四百年的歷史,然而在整個趕超過程中付出了“危機四伏”的代價;東南亞各國試圖用更短的時間完成這一過程,結果是十年發展轟轟烈烈,一朝危機前功盡棄。
[③](英)馬克·布勞格:經濟學方法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版
[④]同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