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珠丸

金珠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幼幼新書》卷十九引《譚氏殊聖方》。具有化涎痰,利胸膈煩熱,止咳嗽之功效。主治小兒驚悸心忪。

基本介紹

  • 名稱:金珠丸
  •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九引《譚氏殊聖方》
  • 組成:天南星、白礬、半夏、硃砂、人參、乾山藥、膩粉、金箔
  • 功用:化涎痰,利胸膈煩熱,止咳嗽
  • 主治:小兒驚悸心忪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附方,

組成

天南星(炮)、白礬(焙)、半夏(湯洗七遍)、硃砂(研細)各半兩,人參、乾山藥各一錢,膩粉二錢,金箔十片。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薄荷汁同水打糊為丸,如綠豆大,金箔為衣。每服一丸,食後生薑湯送下。量力服。

功用

化涎痰,利胸膈煩熱,止咳嗽。

主治

小兒驚悸心忪。

附方

名稱:神效金珠丸
組成:丹砂、金箔、蚯蚓
用法:先將丹砂、金箔研細,後將蚯蚓同研為丸,如小皂子大。每服一丸,冷酒送下,不嚼
主治:吐血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八
名稱:一秤金
組成:半夏、白礬、生薑、粉草、金箔
用法:半夏用米泔水浸十日,換水三次;取出,切作兩半,曬乾;白礬用水一桶,入鐵鍋內化開,將半夏入礬水內,浸二十日,取出,切作四瓣,曬乾;生薑另研取汁,再入半夏,浸二十日,取出曬乾,為細末,聽用;粉草去皮,為粗末,入鍋內,添水煮數沸,取出,以布濾出渣,將淨水仍入鍋內,熬成膏子,和成劑。每病重者,用藥二錢半,輕者二錢,金箔十張,和一大丸,與病人噙化
主治:痰嗽,勞嗽
出處:《壽世保元》卷三
名稱:金珠化痰丸
組成:皂莢仁、天竺黃、白礬、鉛白霜、半夏、生白龍腦、辰砂、金箔
用法:上以半夏、皂莢子仁為末,與諸藥同拌研勻,生薑汁煮曲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生薑湯送下,食後、臨臥服
主治:頭痛眩運,心忪恍惚,胸膈煩悶,涕唾稠粘,痰實咳嗽,咽喉不利
出處:《局方》卷四
功用:清痰熱,安神志,除頭痛
名稱:木香餅子
組成:木香、薑黃、香白芷、香附子、甘松、川芎、縮砂仁、桂、甘草
用法:上為細末,水和,捏作餅子。每服十數餅子,細嚼,溫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主治:痰逆,嘔噦,噁心
出處:《御藥院方》卷四
功用:欺氣消食,利胸膈,化涎痰,止宿酒
名稱:法制紅半夏
組成:半夏
用法:上只依造白半夏法造成末,乾時每半夏一兩,用龍腦半錢,研極細,展在半夏上,又用水飛硃砂於半夏上再為衣,先鋪長燈草一重,約厚一指,單排半夏在燈草上,又用燈草蓋約厚一指,以煮豆焙之,候乾,取出於器內收貯。每服一兩粒,細嚼,食後溫水或冷水送下
出處:《御藥院方》卷五
功用:治風熱,止咳嗽,清頭目,利咽膈,消痰降氣
名稱:人參半夏丹
組成:人參、半夏、川面姜、白朮、天南星
用法:上為細末,薑汁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生薑湯送下。百晬兒,針頭大,沾乳母乳頭吮之
主治:小兒痰嗽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六引張渙方
功用:消痰飲,止咳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