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虎符

金玉虎符

“金玉虎符”選用上等和田青玉為托盤,以三九純銀鍍純金雕鑄,上雕銘文“治國平天下 修身福自家”,並配有天然紅木底座。2009年11月18日,中國百位將軍獲贈,同時到訪美國總統歐巴馬也獲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玉虎符
  • 銘文:治國平天下,修身福自家
  • 獲贈者:中國百位將軍和美國總統歐巴馬
  • 工藝:雕鑄
特徵,饋贈,百位將軍獲贈,歐巴馬獲贈,歷史沿革,相關故事,

特徵

“金玉虎符”選用國家博物館的“陽陵虎符”複製而成。虎符為中國古代調兵遣將之信物,由於功能特殊,工藝要求極為複雜精細。整個複製過程涉及木雕、金銀雕、玉雕等多種工藝。

饋贈

百位將軍獲贈

根據戰國時期“陽陵虎符”複製的“金玉虎符”2009年11月18日在北京首發,由中國軍事博物館等機構主辦的“金玉虎符贈送百位將軍”儀式在北京中國軍事博物館舉行。中國百位將軍接受了“金玉虎符”,獲得這一特殊紀念品。
金玉虎符金玉虎符
金玉虎符金玉虎符

歐巴馬獲贈

2009年11月中旬,正值訪華的美國總統歐巴馬也獲贈“金玉虎符”同,將被歐巴馬帶回美國。歐巴馬此行收穫頗豐,除了“金玉虎符”外,八一書畫院院長袁偉將軍題贈的一幅字“觀海聽濤”、收集了365位新老將軍祝福祖國墨寶的將軍書畫作品集《將星璀璨》也被一併作為贈禮送給了歐巴馬。
金玉虎符

歷史沿革

中國古代對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別是在軍事上,比如在調兵遣將的兵符上面就用黃金刻上一隻老虎,稱為虎符
虎符是古代皇帝調兵遣將用的兵符,用青銅或者黃金做成伏虎形狀的令牌,劈為兩半,其中一半交給將帥,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兩個虎符同時使用,才可以調兵遣將。考古學家發現過得最早的虎符是秦惠君的杜虎符,漢以後的虎符設計上又有了變化,
虎符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採用銅製的虎形作為作為中央發給地方官或駐軍首領的調兵憑證,稱為虎符。虎符的背面刻有銘文,分為兩半,右半存於朝廷,左半發給統兵將帥或地方長官,並且從來都是專符專用,一地一符,絕不可能用一個兵符同時調動兩個地方的軍隊,調兵譴將時需要兩半勘合驗真,才能生效。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藏有“西漢堂陽侯錯銀銅虎符”(漢錯銀銅虎符)一枚,長7.9厘米,2.5厘米,虎作伏狀,平頭,翹尾,左右頸肋間,各鐫篆書兩行,文字相同,曰“與堂陽侯為虎符第一”。西安市的陝西博物館也藏有一枚從西安西郊發現的虎符,據考是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的戰國文物,稱為秦代錯金“杜”字鐧虎符,高4厘米、作猛虎疾奔狀,象徵軍威和進軍神速。虎符的身上刻有嵌金銘文40字,記述調兵對象和範圍,製作卻極為精巧。
虎符在古代戰爭中曾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發生了很多與其相關的故事。《史記》中記載,戰國時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國發兵圍困趙國國都邯鄲,趙平原君因夫人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於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將晉鄙率10萬軍隊救援趙國,但後來又畏懼秦國的強大,又命令駐軍觀望。魏國公子信陵君無忌為了馳援邯鄲,遂與魏王夫人如姬密謀,使如姬在魏王臥室內竊得虎符,並以此虎符奪取了晉鄙的軍隊,大破秦兵,救了趙國。郭沫若先生曾經選取這一題材創作了著名話劇《虎符》的劇本,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出。
在歷史上,虎符的形狀、數量、刻銘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較大的變化。從漢朝開始至隋朝,虎符均為銅質,騎縫刻銘以右為尊。隋朝時改為麟符。唐朝因為諱虎,改用魚符或兔符,後來又改用龜符。南宋時恢復使用虎符。元朝則用虎頭牌,後世演變為銅牌。
我國現存最早的虎符實物,是1973年在西安郊區北沉村出土的杜虎符。杜虎符長9.5厘米,符身上有銘文9行40字,錯金而成。銘文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杜是地名,古代秦國杜縣)。凡興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上隊下火)之事,雖毋會符,行殹。”據此可知,當時用兵時,50人以上,必須出示會符。但如遇烽火,不用合符,也可以用兵。此符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還收藏有一件陽陵虎符,這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頒發給陽陵駐守將領的虎符,出土于山東棗莊,上有錯金銘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陽陵”。因為虎符是發兵之物,貴在謹慎嚴密,所以虎符多做得短小而易於藏匿,不易被人發現。
漢代兵符上承秦制,略有變化。秦代虎符銘文,銘於符左右兩側,兩側文字相同,不用合符就可通讀。漢代虎符則不同,銘文刻於虎脊之上,騎於中縫,只有合符之後,方可通讀。1989年在陝西鹹陽秦都區灃西鄉李家村出土了一合完整的漢代銅質虎符,虎符長5.8厘米,錯銀、篆書,脊文8字:“與齊郡太守為虎符。”魏晉南北朝時期,虎符沿用不衰。唐代將虎符改為魚符,宋代以後皆用牌。
金玉虎符

相關故事

虎符,亦稱兵符,因作成伏虎狀,故名,它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屬兵權和調動軍隊所用的憑證。虎符能分成左右兩半,用兵時,左一半交給帶兵的將帥,右一半由國君保存。要調動軍隊時,國君將右一半交給差遣的將領拿去和帶兵將帥手中的左一半扣合,互相符合完整表示命令驗證可信,方有權調動軍隊。
戰國時秦相呂不韋掌握著大批軍隊,對秦王(嬴)政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嬴政親政後,於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用虎符收編了呂不韋的軍隊,使得呂不韋空有相國之名而無實權。
公元前257年,秦軍進攻趙國,兵臨邯鄲城下,趙國求救於魏楚兩國,魏國派大將晉鄙率軍10萬救趙。這時秦國向魏國施加壓力,魏王屈服令晉鄙按兵不動。趙國相國見魏不肯進兵,就寫了一封告急信給魏國相國信陵君魏無忌,信陵君通過魏王妃子如姬的幫助,盜出魏王親自掌握的半個虎符,假傳王命,擊殺晉鄙,奪得兵權,然後率兵8萬,會同楚軍一起救趙,遂解邯鄲之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竊符救趙的故事。1942年郭沫若先生曾以此故事為題寫了著名的歷史劇《虎符》。由此故事也可看出當時虎符制度的嚴密。
金玉虎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