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鎮(福建省金門縣金城鎮)

金城鎮(福建省金門縣金城鎮)

儀隴縣轄鎮,縣府駐地。1941年設金城鎮,1950年改鄉,1952年改城關鎮,1955年併入南圖鄉,1958年復建城關鎮,1980年復名金城鎮。位於縣境西北部。面積51.4平方公里,人口5.8萬。省道唐(家寺)巴(中)、儀(隴)北(碚)、馬(鞍)周(口)公路於此交會。轄華堂、大岩、中華、三堆、蔡廟、北台、小北、電光、龍泉、佛二、石榴、梭坡、罩板、花牌、金馬、銅溝、謝家、八角、大橋、雙木、雙堂、虎嘴、紅岩、龍橋、柳蔭、金印26個村委會和南山、建北、雙龍、西南、禹官、奎星、狀元、西寺、金粟、普濟10個居委會。鎮辦企業有機械維修廠、建材廠、加工業、建築業。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兼產棉花、油菜子、蔬菜、柑橘。養殖豬、蠶、家禽。境內有縣辦農機廠、印刷廠、色織布廠、食品廠等。.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文化教育,基本情況,

歷史沿革

洪武年間江夏侯周德興戍海疆,建築金門城以御倭寇。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總兵陳龍移駐後浦,金門軍政、經濟中心逐漸轉移,包括金門鎮總兵署、浯江書院紛紛設立,地方官員及鄉紳亦捐資修築海堤、城隍廟、奎閣等,地方經濟也蓬勃發展,構成今日城區的主要區域。
福建金門縣金城鎮
1949年國民黨部隊進駐前,原屬福建省金門縣珠浦鎮,東至前盤山、北至東坑、西臨海、南至後湖昔果山,金門戰役古寧頭戰役)後設立“城鄉區公所”,隸屬金門第二民政處,管轄區域:東門、西門、南門、北門四個里,1950年5月金門行政公署成立,1953年二月實施地方自治,選舉鎮長,改稱為金城鎮。1956年7月因為實施戰地軍政指揮,台灣當局“福建省政府”虛級化並遷至台灣省台北縣新店市。1965年九月並編金山鄉(除東洲併入金寧鄉外)余金水、古城、珠沙、埯湖、賢庵等五個行政村,包括原轄東門、南門、西門、北門四個里,計九個行政村里。
1974年二月精簡所轄村里,將埯湖村裁撤,其原轄後湖、上下後埯併入金寧鄉榜林村,泗湖併入珠沙村,縮編為現有的東門、西門、南門、北門、賢庵、金水、古城、珠沙八個里。1992年11月7日,金馬地區終止戰地政務,鄉鎮公所組織規程,依地方自治綱要第卅四條規定訂定之。1996年1月15日,福建省政府遷回金門(金城鎮)辦公。

文化教育

中學
國立金門高級中學(位於金門市區)
國小
金門縣金城鎮中正國民國小
金門縣金城鎮賢庵國民國小(1915年縣立第一高等國小,1932年浯江國小,1937年金門公立第一國小)
金門縣金城鎮賢庵國民國小埯湖分校
金門縣金城鎮賢庵國民國小金水分校
金門縣金城鎮古城國民國小

基本情況

金城鎮位於金門的西南角,是台灣當局“福建省政府”、金門縣政府所在地。金城為金門縣最重要的政經、軍事、文化中心,面積 21.71平方公里,下轄8220,9030戶,總人口30475人,約占全縣人口數的34.06%。
金城鎮市區遠眺金城鎮市區遠眺
民意機關:金城鎮民代表會
教育:國立金門高中、縣立金城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