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力士(神話傳說中神祇)

金剛力士(神話傳說中神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剛力士,在佛教中叫那羅延(Nryana),乃具有大力之印度古神,又作那羅延天,意譯為堅固力士、金剛力士。或謂其為帝釋天之力士,亦被視為毗濕奴之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剛力士
  • 外文名:Nryana
  • 別名那羅延
  • 來源:印度古神
中國古代天神,簡介,文化,那羅延,

中國古代天神

簡介

在中國古代的傳說中是守護四極的天神,女媧補天后,天地為了不讓四極折斷,派了四名金剛力士守衛,世稱“四大金剛”。每個凶神惡煞,每個長三十丈,力大無窮,一切妖魔鬼怪都怕它,所以才把天給保住了。
金剛力士金剛力士

文化

面具舞蹈,在中國周代(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476年)就有記載,到了唐代十分盛行。舞蹈通過驅逐疫鬼、戰勝邪惡,反映了唐代人民嚮往康樂太平生活的願望。

那羅延

那羅延菩薩曰:世間出世間為二。世間性空,即是出世間,於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為入不二法門。那羅延是梵文的音譯,那羅延菩薩就是金剛大力士菩薩,等於密宗的金剛藏菩薩。這名稱代表顛撲不破的意思,在任何時間環境都不會被打倒。顯教表現的菩薩,多半是慈眉善目,眼睛半開半閉的,這是順世之法,順應世間人的觀念,認為修道的人應該這么善良的。顯教認為,用惡眼瞪人都是犯菩薩戒的。但是菩薩也有走逆法的,因為光是善良不能教化所有的人,有時要用相反教法,顯金剛怒目相,讓人看了畏懼,因而不敢起妄念。手段不同,目的卻是一個,都是為了教化眾生。在山東青島有個名山叫嶗山,本來是道教聖地,佛教傳入中國之後,有些得神通的大阿羅漢發現,這嶗山也是得道菩薩的道場,因此嶗山就叫作那羅延窟,有時看到有些書的作者稱,成書於那羅延窟,就曉得他是在嶗山寫成的書。
金剛力士金剛力士
大乘菩薩都是走入世法,所以佛教所塑的菩薩像,幾乎沒有出家相,除了地藏王菩薩,這我們提過很多次了。真正要入世,必須具備金剛顛撲不破的精神,就是耶羅延菩薩報告的境界。
金剛力士金剛力士
一般用二分法看出世和入世,如何做到那羅延菩薩所講的出世和入世不二呢?要靠內在的修養。當我們在入世的時候,一切的作為、起心動念,要能當體即空。用禪宗的話講,叫當下即是。你入山修道,在沒有見到空性之前,人了山仍然有煩惱。如果在入世中做得到當念即空,不受世間法影響而動搖,用不著入山已經出世了。就是說身不出家,心已經出家。在世間而念念本空,既不散亂,又不昏沈,心中沒有緊張忙亂,這樣叫作入不二法門。這位菩薩的名號就告訴了我們他的修持路線,是不離世間,修出世間法,而最終成道。這也是六祖在《壇經》中所說的: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1.無款金剛力士像·唐
絹本設色
縱七九.五、橫二五.五厘米
金剛力士金剛力士
英國不列顛博物館藏
敦煌藏經洞發現。佛畫中對肌體及其力量的描繪最明顯地體現於身體裸露部位較多的力士像中。本圖的力士脾氣暴躁,性格剛烈,疾惡如仇。他張口振臂,緊握雙拳,頭光中冒出的烈焰濃煙和身上纏繞的天衣形成狂飆般螺旋上升的動勢,使人如聞雷鳴叱吒,如覺地震山搖,具有鮮明的民間藝術特色。
2.無款金剛力士像·唐
絹本設色
金剛力士金剛力士
縱六四、橫一八.五厘米
英國不列顛博物館藏
敦煌藏經洞發現。與左圖性格暴烈的力士相比,本圖力士力量內凝。然而令人感到更多的是二者的共同特徵,即他們都在面容、胸、腿、臂等部位用暈染和凹凸起伏劇烈的輪廓線描相組合,以突出肌肉團塊的體量感,從而顯示護持佛法者的剛毅雄強。這種極端強調的表現手法是程式化的而非忠實地摹寫樣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