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紫蘇

野紫蘇

野紫蘇,密花香薷,一年生草本,高20-60cm。莖直立,四棱形,被短柔毛。葉對生。生於海拔1800-4100m的高山草甸、林下、林緣、河邊或山山坡荒地。可用於入藥。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野紫蘇
  • 別稱咳嗽草土香薷野香薷野紫蘇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亞綱:菊亞綱
  • :唇形目
  • :唇形科
  • :紫蘇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化學成份,藥用說明,各方論述,

形態特徵

1.密花香薷,一年生草本,高20-60cm。莖直立,四棱形,被短柔毛。葉對生;葉柄長3-13mm,被毛;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橢圓形,長1-4cm,寬5-15m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邊緣在基部以上具鋸齒,兩面被柔毛;苞片倒卵形,長約1.5mm,被具節長柔毛;花萼鐘狀,長約1mm,密被紫色串珠狀長柔毛,萼齒5,近三角形,果時花萼膨大近球形,直徑約3-4mm,外被和柔毛;花冠淡紫色,長約2.5mm,外面被串珠狀長柔毛,上唇直立,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雄蕊4,前對較長,微露出,花葯近圓形;子房4裂,花柱微伸出,柱頭2裂。小堅果卵圓形,長約2mm,暗褐色,被微柔毛,先端具小疣突起。花期7-9月,果期8-10月。
2.萼果香薷,本變種的區別在於植株矮小,扭曲,紅色,基部多分枝,枝平出上升,葉較小而狹,但非披針形。

生長環境

1.生於海拔1800-4100m的高山草甸、林下、林緣、河邊或山山坡荒地。
2.生於海拔2200-3500m的山坡荒地、田邊。

分布範圍

1.分布於河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2.分布於甘肅、青海、新疆、山西、內蒙古、四川、雲南等地。

主要價值

化學成份

密花香薷莖、葉含黃酮類、呋喃香豆精類等成分。
黃酮類化合物:刺槐素(acacetin),5-羥基-7,4-二甲氧基黃酮醇(5-hydroxy-7,4-dimethoxyflavonol),山柰酚-3-O-β-D-葡萄糖甙(daempferol-3-O-β-D-glucoside),異槲皮甙(quercetin-3-β-glucoside),5--羥基-3-甲氧基黃烷酮-7-O-芸香甙(5-hydroxy-3-mehoxyflavanone-7-O-rutinoside),5-羥基-4-甲氧基黃酮-7-O-芸香甙(5-hydroxy-4-methoxyflavone-7-O-rutinoside)。3,4,5-三甲氧基呋喃黃酮(3,4,5-trimethoxyfuranoflavone),3-羥基-4,5-二甲氧基呋喃黃酮(3-hydroxy-4,5-dimethoxyfuranoflavone)。
夫喃香精類:5-(3-甲基丁基)-8-甲氧基呋喃香豆精[5-(3-methylbutyl)-8-methoxyfurano coumarin],5-(3-羥基-3-甲基丁基)-8-甲氧基呋喃香豆精[5-(3-hydroxy-3-methylbutyl)-8-methoxyfuranocoumarin],5-(3,3-二甲基烯丙基)-8-甲氧基呋喃香豆精[5-(3,3-dimethylallyl)-8-methoxyfuranocoumarin]。
此外還有香薷二醇(elsholtzideol)等。

藥用說明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密花香薷和萼果香薷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7-9月採收,割取地上部分,陰乾,扎把,切碎,或鮮用。
【性味】味辛;性微溫
【功能主治】發汗解表;化濕和中。主暑天感冒;頭痛身重;夫汗惡寒;腹痛吐瀉;水腫;瘡癰腫毒;蟯蟲病;陰道滴蟲
【性狀】莖葉方柱形,長20-60cm,基部分枝,被短柔毛;質脆。葉捲曲皺縮,展平後呈長圓形或橢圓形,1-4cm,寬0.5-1.5cm,兩面被 柔毛。有時可見假穗狀花序,花暗紫色。揉搓後有特異清香,味辛涼。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研末。外用:適量,搗爛敷;或研末敷。
【附方】①治傷暑感冒(發熱,頭重,胸悶,四肢無力,腹瀉): 香薷三錢,厚朴三錢,白扁豆五錢。水煎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②治腎炎(浮腫,尿少): 香薷、白朮各二錢。水煎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各方論述

1.《新疆中草藥手冊》:發汗,解暑,利濕,行水。治傷暑感冒腎炎
2.《西藏常用中草藥》:可外用於膿瘡及皮膚病。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