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機電工業學校

重慶機電工業學校

重慶機電工業學校,又名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學校,是隸屬於重慶市農業委員會直接領導和管理的國家示範性中職學校,兩塊牌子一套班子,是中國--澳大利亞職教合作項目帶動學校。學校創建於1956年。2007年經重慶市政府批准原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學校(重慶市機電工業學校)和原重慶市第二農業學校實現整體合併,並於2011年8月整體搬遷入住位於永川興龍大道2號,神女湖畔的新校區,實現了學校跨越式的發展。學校地處渝西經濟走廊上交通發達、經濟繁榮、富庶文明、風景優美的永川城新區,毗鄰風景秀麗的茶山竹海神女湖公園。學校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培養具有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崗位工作的高中級套用型人才。學生畢業後既可從業,也可升入高等院校深造。因此,學校深受社會各屆歡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機電工業學校、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學校
  • 所屬地區重慶永川新城區興龍大道2號
  • 類別:國家示範中職學校
  • 學校類型:綜合
  • 主要院系:機械、汽車、電子、計算機、文秘、商務
  • 面積:822畝
基本概況,校園設施,師資力量,培養原則,社會聲譽,

基本概況

學校地處重慶市永川新城區,北靠秀美的茶山竹海,緊鄰神女湖公園和成渝高速永川收費站。校園面積822畝,現有在校生10000餘人。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500餘人,其中正高級研究院3人,高級職稱150餘人,碩士研究生62人。教學設備齊全,現有各門類專業實驗室60餘間,機類專業(數控、機電)實訓設備400餘台(套),汽車實訓設備230餘台(套),計算機網路機房12間,圖書館藏書25萬餘冊,中外期刊300餘種。學校對學生推行畢業證和技能證雙證制,強調學生學歷與技能相結合,同時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多彩,計算機協會、書畫協會、足球協會、無線電協會、機械工程協會、藝術團、文學社等19個學生社團經常開展活動。學校每年舉辦的校園文化藝術節更是涵蓋了運動會、歌詠比賽、時裝表演、書畫手工藝術作品展、牆報手抄報比賽和文藝匯演等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
重慶機電工業學校地圖顯示

校園設施

現校園占地852畝,為花園式校園。學校規劃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現已建成17萬餘平方米。教學樓、圖文信息中心、教研樓、實訓樓、行政樓、食堂、學生公寓功能齊全。學校基建三期項目的學生二食堂將於2015年年底建成,體育館項目已經進入招標程式,學生生活文化廣場也將與年內招標。學校環境優美,管理嚴格,被授予“國家級重點中專”、“文明單位”、“安全示範小區”、“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創建單位”等稱號。經過兩年的建設,學校按照教育部的規範要求建成了國家示範中職學校。學校校內實訓場地面積達26679平方米,實訓基地11個,實訓室58個,實訓儀器設備5795台套,教學儀器設備總值4177萬元。
學校建有國際網際網路微機室(1500台)、電子、電工實作室、多媒體教室、語音室、可程式控制器實驗室、汽車實驗室等37個功能齊全、設備先進的實驗室。還建有校內閉路電視系統、汽車駕訓隊、校內實習工廠及十一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圖書館藏書11.6萬冊,中外雜誌刊物200餘種,並設有先進的電子閱覽室。學校建成了完善的數位化校園和校園一卡通系統、校園安保系統。
學生公寓為集中供熱。

師資力量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備。現有在編教職工500餘人,其中研究員4名,副高職稱教師138名,研究生79名,專業帶頭人26名,骨幹教師98名,雙師型教師397名。重慶中職語文學會掛靠於我校,數學學會、德育學會、招生就業研究會等二級學會中都有我校教師擔任常務理事以上職務。平均每年在各級學會或國家刊物上有300篇余學術論文發表。學校開設有機械、汽車、電子、計算機、文秘、商務等專業20餘個。在校學生達10000餘人。

培養原則

學校實行畢業證和技術等級證並重的教學原則,經考核合格,發給國家認可的畢業證,根據不同專業和學生個人的需要,還可考核輸國家認可的全國家電維修證、汽車駕駛證、外語等級證、計算機等級證、汽車修理工、車工、鉗工、銑工、電機維修工等高中級技術等級證, 為學生就業拓展了廣闊空間。
同時營造一種積極的健康的文化氛圍,促進學生成才。在學校黨政組織及上級團委、學聯的指導下,在學生裝中成立了春華文學社,球迷協會、書畫協會、橋牌協會、國語推廣協會、交際禮儀協會、汽車興趣小組等15個學生社團,並積極地開展活動,從而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大幅度提高。國家中央有關部委、重慶市有關領導、國際友人多次蒞臨學校考察、調研,使學校各方麵條件得到了迅速完善。

社會聲譽

近年來,學校以優良的辦學質量、100%的就業率、90%以上的滿意率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學校年年榮獲重慶市職業學校招生就業先進集體稱號。該校始終以“做學生滿意的教師,創家長滿意的學校,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傾力打造特色職教名校。近年來,國務院、教育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領導及重慶市級領導多次到學校調研、指導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