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意見

重慶市為推進我市人文社會科學的繁榮和發展,充分發揮人文社會科學在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等方面的作用,提升我市人文社會科學在全國的地位和影響,根據《中共重慶市委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渝委發[2004]17號)精神,現就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提出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意見
  • 屬於: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包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
  • 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
建設意義,建設目標,申報與審批,建設與管理,

建設意義

繁榮發展人文社會科學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在加快推進科教興渝、努力建設長江上游經濟中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人文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改革開放特別是重慶直轄以來,我市人文社會科學取得了長足發展。理論武裝工作不斷深入,基礎理論研究穩步推進,套用對策研究紮實開展,湧現出一批富有創新精神的學科帶頭人,推出了一批產生廣泛影響的優秀成果,為促進我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因受歷史和現實條件限制,我市在全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有影響的研究機構不多,一流的學術帶頭人太少,標誌性的研究成果不足,總體實力和發展水平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相比,與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勢頭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與重慶直轄市地位也不相適應。開展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有利於整合優勢資源、積聚優秀人才、壯大科研實力、提升研究水平,進一步繁榮發展人文社會科學。實施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工程,是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需要;是繁榮發展我市人文社會科學,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需要。

建設目標

從我市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按照最佳化結構、合理布局、突出重點、兼顧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的要求,從2003年到2007年,滾動評定、重點建設30個左右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覆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
經過3—5年以至更長時間的重點建設,使每一個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具有明顯的科研優勢和特色,整體科研水平和參與重大決策的能力居於全市領先水平,在全國以至國際學術界享有較高聲譽,並成為以下五個中心:
(一)通過承擔重大科研項目,組織重大課題攻關,形成結構合理、優勢和特色突出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體系,產出重大科研成果,使科學研究的整體水平在國內外同學科領域中具有重要影響,成為理論創新和知識創新中心。
(二)通過吸納和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學術帶頭人與中青年學術骨幹,接收和培養國內外訪問學者,培訓與本研究領域密切相關的行業高級管理人員,成為專門人才的吸納和培養中心。
(三)通過主動承攬我市各級政府、工商企業以及社會各界委託研究課題、合作研究項目等,不斷提高解決重大問題的綜合研究能力和參與重大決策的諮詢服務能力,成為決策諮詢服務中心。
(四)通過建立圖書資料和學術信息網路、舉辦國內外學術交流會議、組織本領域的有關全國性學術研究活動等方式,不斷增強為市內外、國內外提供本學科領域的信息服務的能力,發揮對外學術交流的視窗作用,成為信息資源與交流中心。
(五)通過深化科研體制改革,建立機構開放、人員流動、內外聯合、競爭創新的運行機制,成為科研體制改革的示範中心。

申報與審批

申報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的科研機構必須是高校、社科院、黨校、行政學院等單位的實體性研究所(中心),並具備以下條件:
(一)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確定的一級、二級學科設立,研究方向符合我市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具有鮮明的特色。
(二)重視且已實質性開展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制定有近、中、長期發展目標並按步驟推進建設。
(三)具有開展研究工作的場地、圖書資料、計算機網路等基礎設施條件,能為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提供良好的科研條件和相應的配套經費。
(四)擁有一支人員數量、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和學科結構比較合理的研究隊伍,科研實力強,有前期研究工作積累和代表性研究成果。
(五)具備獨立培養研究生的能力,有接受國內外訪問學者、客座研究人員進行學術訪問、合作科研和業務交流的基本條件。
凡符合申報條件的市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機構,由其所在的高校、社科院、黨校、行政學院等單位向市教委、市社科聯提出書面申請,經專家組評審後,報市政府審批並命名、授牌。

建設與管理

(一)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由市教委、市社科聯負責管理,通過制定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定期開展評審、評估驗收,促進其規範運行,健康發展。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實行競爭入選、定期評估、不合格淘汰、達標遞補的動態管理模式。
(二)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的建設以項目為依託,其經費主要通過承擔各級各類研究項目來解決。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命名後,市政府在經費安排上給予支持。
(三)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研究人員由固定人員和流動人員組成,固定人員編制由其所在的高校、社科院、黨校、行政學院等單位解決;流動人員作為承擔基地開放課題的客座研究人員,實行聘任制,帶(給)課題進入,其在原單位的編制不變,完成課題後,仍回原單位工作。
(四)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所在的高校、社科院、黨校、行政學院等單位負責其基礎建設與日常管理,並提供下列條件以保障其正常運轉:1.負責重點研究基地的軟硬體建設;2.保證其日常運轉費用;3.按市政府同期投入的專項科研資金數額不少於1:1的比例配套投入科研經費;4.在基地研究人員職級晉升、福利待遇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優先滿足其訂購圖書資料特別是外文圖書資料的需求,不斷改善其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5.對基地服務性收入,特別是通過向社會提供諮詢服務而獲得的成果轉化收入,提高其留成比例。
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所在的高校、社科院、黨校、行政學院等單位要加強領導,加大投入,科學管理,推進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快出成果、多出人才,為繁榮發展我市人文社會科學,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