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酒草

醒酒草

醒酒草又名金盞草Marigold、金盞花、長春花,花色鮮艷,白、黃、橙色,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非洲、美洲,我國主要產於廣東、廣西、雲南等地,是著名的觀賞花卉。醒酒草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喜歡陽光,耐半陰,較耐乾旱,忌濕澇。還喜歡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 取其花瓣來製作醒酒草茶,氣味芳香。含有豐富的磷和維他命C,具有退燒、止吐的療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金盞花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桔梗目
  • :菊科
  • :金盞花族
  • :金盞花屬
  • :金盞花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採集,化學成分,功用主治,用法與用量,選方,醒酒草,靈芝醒酒,靈芝醒酒原理,醒酒傳說,萬年甘草,醒酒草靈芝,

形態特徵

小醒酒草花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40厘米左右,全株散生柔毛。莖直立,上部有分枝。單葉互生;長橢圓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具粗鋸齒,基部楔形。頭狀花序頂生,有梗,直徑2厘米左右;總苞片綠色,線形,邊緣膜質;邊緣舌狀花,雌性,硫黃色,舌片先端3齒;中央管狀花兩性,先端5裂;花托平坦,無托片。瘦果,背部具軟刺,最外列數個有嘴狀直生,內列數個內曲如環狀,無冠毛。花期夏季。我國各地庭園多有栽培。本植物的根(金盞草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分布範圍

原產於非洲、美洲,我國主要產於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主要價值

採集

夏季採收。

化學成分

花含精油、苦味質、樹脂、樹膠。

功用主治

①《現代實用中藥》:利尿,發汗,興奮,緩下,通經。 又治腸痔下血不止。
②《廣西藥植名錄》:降血壓。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2-5克。 外用:適量搗汁塗。

選方

治腸風下血:醒酒草(金盞草)花十餘朵,酌加冰糖,沖開水燉,日服兩次。 (《福建民間草藥》)

醒酒草

靈芝在中國藥典和醫學名著中,被稱之為:不老草、還魂草。因為靈芝有其獨特的解毒功效又被稱之為:救命草、解酒草(醒酒草)。

靈芝醒酒

靈芝用於醒酒,是目前比較安全的。《本草綱目》記載靈芝有解百毒的作用。現代臨床研究,靈芝可以清除血中毒素,對受損的 肝臟細胞起修復營養的作用。研究發現,靈芝能幫助人體快速分解出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可以快速分解人體內的酒精。

靈芝醒酒原理

酒精在人體的分解代謝有三條途徑:肝臟、皮膚和呼吸系統; 其中約95%通過肝臟的酶系統進行氧化代謝。
乙醇脫氫酶 乙醛脫氫酶
酒(乙醇)——————乙醛——————乙酸
CH3CH2OH————C2H4O————C2H4O2
酒精在人體內的分解代謝主要靠肝臟的酶系統中的兩種酶:一種是乙醇脫氫酶,另一種是乙醛脫氫酶。
乙醇脫氫酶能把酒精分子中的兩個氫原子脫掉,使乙醇分解變成乙醛。而乙醛脫氫酶則能把乙醛中的兩個氫原子脫掉,使乙醛轉化為乙酸,最終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
靈芝對保肝、解毒的效果良好,其有效成分是靈芝多糖,它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消除自由基、抗輻射,解毒,提高肝臟骨髓血液合成DNA、RNA蛋白能力,延長壽命,解酒效果較好。
現代醫學實驗證明,單一使用一種多糖的療效遠不如複合使用,幾種多糖複合使用,對提高人體細胞內酶的治療作用較好。從分子生物的角度上講酶是機體內生化反應的促進劑,能使抗體內的生化反應加速,生化反應是機體生理活動的基礎,一切生理活動都是在生化反應基礎上進行的,機體蛋白質合成和分解,脂肪和糖原的合成分解,能量代謝,食物的消化利用等都是在酶的參與下進行的。同樣的原理。人們喝下去的各種酒類所含的酒精若要消化吸收,要靠人體內的酒精脫氫酶分解、消除。靈芝多糖就是通過提高酒精脫氫酶活性的藥理作用來實現保肝、解毒功效的。

醒酒傳說

有傳說,醒酒草是一種紫色的小草,如果有人喝醉了掐上一根小草讓他聞一聞酒勁兒即時消散。
另有一種說法是鄂倫春族有一種草藥,名叫醒酒草,酒醉之後用來擦臉,很快便能醒酒。
不過以上均為傳說,並未有可靠的考證。
而中醫中,用靈芝解酒的效果與傳說中的酒草頗為相似。

萬年甘草

萬年甘草,攀援灌木。枝細弱,有平伏短剛毛。偶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8-15對,具短柄,長圓形,兩端圓形,先端有極小尖頭。生於丘陵地帶或山間、路旁灌叢中。清熱解毒,利尿。緩解酒後不適。

醒酒草靈芝

【靈芝】 靈芝又稱靈芝草、神芝、芝草、仙草、瑞草,是多孔菌科植物赤芝或紫芝的全株。根據我國第一部藥物專著《神農本草經》記載:靈芝有紫、赤、青、黃、白、黑六種,性味甘平。靈芝原產於亞洲東部,中國古代認為靈芝具有長生不老、起死回生的功效,視為仙草。靈芝主要分布在中國、朝鮮半島和日本。靈芝一般生長在濕度高且光線昏暗的山林中,主要生長在腐樹或是其樹木的根部。靈芝一詞最早出現在東漢張衡西京賦》:“浸石菌於重涯,濯靈芝以朱柯”一文中。我們說的靈芝就是指的是赤芝,藥效又以長白山靈芝和台灣的章芝為最佳。
【藥性】甘,平。歸心、肺、肝、腎經。
【功效】補氣安神,止咳平喘,解百毒。
【套用】
1.心神不寧,失眠,驚悸。本品味甘性平,入心經,能補心血、益心氣、安心神,故可用治氣血不足、心神失養所致的心神不寧、失眠、驚悸、多夢、健忘、體倦神疲、食少等症。可單用研末吞服,或與當歸、白芍、酸棗仁、柏子仁、龍眼肉等同用。
2.咳喘痰多。本品味甘能補,性平偏溫,入肺經,補益肺氣,溫肺化痰,止咳平喘,常可治痰飲證,見形寒咳嗽、痰多氣喘者,尤其對痰濕型或虛寒型療效較好。可單用或與黨參五味子、乾薑、半夏等益氣斂肺,溫陽化飲藥同用。
3.虛勞證。本品有補養氣血作用,故常用治虛勞短氣、不思飲食、手足逆冷、或煩躁口乾等症,常與山茱萸、人參、地黃等補虛藥配伍,如紫芝丸(《聖濟總錄》)。
4、酒後不適,頭暈,噁心。 本品味甘性平,入心經,能補心血、益心氣、安心神,故可用治頭暈,保護肝臟、體倦神疲、食少等症。可與枸杞、蜂蜜合用。
葛花
【異名】葛條花(《中藥志》)。
【來源】為豆科植物葛的花,植物形態詳葛根條。
【採集】立秋後當花未全放時採收,去掉梗葉,曬乾。
【藥材】乾燥花蕾呈不規則的扁長圓形或略成扁腎形,長5~15毫米,寬2~6毫米,厚2~3毫米。
萼片灰綠色,基部連合,先端5齒裂,裂片披針形,其中2齒合生,表面密被黃白色毛茸。
基部有兩片披針鑽形的小苞片。
花瓣5片等長,突出於萼外或被花萼包被,藍紫色,外部顏色較淺,呈淡藍紫色或淡棕色。
雄蕊10枚,其中9枚連合,雌蕊細長,微彎曲,外面被毛。
氣微弱,味淡。
以朵大、淡紫色、未開放者為佳。
主產湖南、河南、廣東、廣西、浙江、四川、安徽等地。
【炮製】揀去柄及雜質,篩去土。
【性味】甘,涼。
①《滇南本草》:性微寒,味甘平微苦。
②《綱目》:甘,平,無毒。
③《醫林纂要》:甘,寒。
【歸經】《得配本草》:入足陽明經。
【功用主治-葛花的功效】解酒醒脾。
治傷酒發熱煩渴,不思飲食,嘔逆吐酸,吐血,腸風下血。
①《別錄》:消酒。
②《滇南本草》:治頭暈,憎寒,壯熱,解酒醒脾,酒痢,飲食不思,胸膈飽脹,發呃,嘔吐酸痰,酒毒傷胃,吐血,嘔血,消熱。
③《綱目》:治腸風下血。
④《醫林纂要》:清肺。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選方】①治飲酒太過,嘔吐痰逆,心神煩亂,胸膈痞塞,手足戰搖,飲食減少,小便不利:蓮花青皮(去穰)三分,木香五分,橘皮(去白)、人參(去蘆)、豬苓(去黑皮)、白茯苓各一錢五分,神曲(炒黃)、澤瀉、乾生薑、白朮各二錢,白豆蔻仁、葛花、砂仁各五錢。
為極細末,秤和勻,每服三錢匕,白湯調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
(《脾胃論》葛花解酲湯) ②治飲酒積熱,毒傷脾胃,嘔血吐血,發熱煩渴,小便赤少:葛花一兩,黃連一錢,滑石一兩(水飛),粉草五錢。
為細末,水合為丸,每服一錢,滾水下。
(《滇南本草》葛花清熱丸)
【名家論述】《本經逢原》:葛花,能解酒毒,葛花解酲湯用之,必兼人參。
但無酒毒者不可服,服之損人天元,以大開肌肉,而發泄傷津也。
葛花鮮花葛花鮮花
葛花曬乾入藥時葛花曬乾入藥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