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平爐煉鋼

酸性平爐煉鋼

酸性平爐煉鋼(acid open hearth furnace steelmaking)在由酸性耐火材料砌築的平爐內採用酸性爐渣進行煉鋼的工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酸性平爐煉鋼
  • 外文名:acid open hearth furnace steelmaking
  • 發明:馬丁
  • 國籍:法國
  • 時間:1864年
簡介,歷史,工藝,原材料和燃料,酸性爐渣,操作工藝,還原法操作,

簡介

1864年法國工程師馬丁(P.E.Martin)建造的第一座平爐就是酸性的。酸性平爐的冶煉過程不能去除金屬液中的硫、磷有害雜質,故要求使用含低的優質爐料,加之這種爐子的生產效率很低,所以這種煉鋼方法沒有得到推廣,但是爐底中SiO2在煉鋼時可被還原,使鋼水自動脫氧,且夾雜物成球形。生產軍工鋼、電機轉子鋼等鋼種時可用此法。中國在19世紀末在漢陽、上海等地建成的早期平爐均為酸性平爐,50年代在齊齊哈爾鋼廠和第一重型機械廠也建有酸性平爐

歷史

平爐煉鋼的發明者是德國人威廉·西門子。大約從1846年起,他就開始研究燃料效率問題。1856年威廉·西門子和他弟弟弗里德里希·西門子得到一項將蓄熱原理用於所有需大量熱能的爐子的專利。最初,此法主要是用於玻璃熔化爐,可節省50%的燃料。將此法用於煉鋼,是在爐的兩端建有放置“磚格”的蓄熱室,磚格先由煉鋼爐排出的熱氣加熱,然後把要進爐空氣預熱。用固態燃料試驗時,很不順利,存在著一些問題,諸如爐灰堵塞了蓄熱室的磚格等。1861年改用發生爐煤氣作燃料代替直接用焦炭燃燒,從而解決了爐灰的問題。1864年法國人馬丁改造了爐體,又採用了威廉·西門子用蓄熱提高爐溫的辦法,用生鐵和廢鋼煉出了優質鋼。1868年威廉·西門子用生鐵和鐵礦石煉鋼成功。這種煉鋼法被稱做“西門子一馬丁煉鋼法”。 由於這種煉鋼爐形狀低平又有一個平展的熔池,所以被稱為“平爐”。這種煉鋼法也稱為“平爐煉鋼法”。
平爐煉鋼時,經過下層蓄熱室預熱的空氣和煤氣被送人上層熔池,在鐵水表面吹拂、燃燒,能夠比較完全地將鐵水中的碳和其他雜質氧化,得到優質的鋼。雖然平爐冶煉的時間比較長(一般為24小時),但熔池很大,一爐便可煉百噸鋼水,產量較高。而且原料不限於生鐵,廢鋼、鐵屑、熟鐵、鐵礦石均可,煉出的鋼質量穩定、均勻,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工藝

原材料和燃料

酸性平爐煉鋼對原料和燃料中的硫、磷含量均有嚴格的要求,對微量有害元素的含量也有嚴格限制。金屬爐料中硫、磷含量通常不得高於0.025%,燃料煤氣含硫量不大於1.5%,重油含硫量不大於0.5%。

酸性爐渣

爐渣的主要來源是對酸性爐底材料的侵蝕和爐料氧化產物,主要組成是SiO2、FeO、MnO和CaO。當爐渣中SiO2含量超過60%時呈黏稠狀,隨著CaO、MnO、Al2O3含量增加爐渣將會變稀;當SiO2、Cr2O3含量增加爐渣則發稠。酸性爐渣的透氣性很差,能阻止爐氣中的氣體(N2、H2等)進入鋼液中,故所煉得的酸性鋼中的有害氣體含量極低。

操作工藝

按入爐鋼鐵料的狀態可分冷裝法和雙聯熱裝法(即以鹼性爐冶煉的液體半成品作爐料進行冶煉)兩種;按鋼中矽含量控制工藝可分為限制矽還原法(主動法)和矽還原法(被動法)兩種。在矽還原法的基礎上又派生出矽錳還原法、矽錳釩還原法、“停火吹氧”法等。常用的操作法為冷裝限制矽還原法、雙聯限制矽還原法和雙聯矽還原法。
冷裝限制矽還原法操作期有補爐、裝料、熔化、礦石沸騰、純沸騰、脫氧合金化和出鋼。雙聯限制矽還原法操作期有熱兌半成品和死靜期(無裝料和熔化期)等。限制矽還原法操作後期(脫氧前)鋼中含矽量不超過0.12%或0.17%,需加矽、鋁等強脫氧劑進行終脫氧冶煉時間較短。

還原法操作

雙聯矽還原法操作期有:
(1)補爐;
(2)熱兌液體半成品,在兌入前40~90min先加入酸性返回渣(占金屬爐料重的3%左右),液體半成品溫度一般在1600℃以上,含碳量比所煉鋼種規格高0.5%~0.9%,硫、磷含量低於0.015%,不用鋁脫氧;
(3)死靜期(一般不超過30min),這時爐溫偏低,反應微弱,熔池平靜;
(4)礦石沸騰;
(5)上漲期;鋼中矽達到0.12%左右時,鋼樣在冷凝時表面會鼓脹,進入上漲期後,鋼水矽還原現象明顯,鋼水也逐漸呈半脫氧狀態;
(6)平靜期;當鋼水含矽量還原到0.20%以上時,鋼樣表面逐漸呈凹形,鋼水達到自動脫氧狀態,這時熔池沸騰微弱甚至完全停止,矽含量一般達到0.24%~0.36%,平靜期才算終止。用矽還原法冶煉的鋼,一般不用鋁終脫氧;最後是合金化和出鋼。
熔池反應 酸性平爐煉鋼過程中,除爐氣、爐渣、鋼水間相互作用外,爐床也積極參與熔池反應,鋼水中矽的主要來源是爐床。由於酸性爐渣中缺乏自由CaO,不會發生去除鋼中硫、磷的反應。酸性平爐熔池反應主要有碳的氧化反應,鐵、矽、錳、鉻等元素的氧化和還原反應。其中矽的氧化與還原反應具有典型的意義,反應可用下式表達:
[Si]+2(FeO)=2[Fe]+(SiO2) (1)
(SiO2)+2[C]→[Si]+CO↑ (2)
式(1)是可逆反應,向右進行時為放熱反應;式(2)為吸熱反應。單從熱力學觀點考慮,熔池溫度低,渣中SiO2含量低和渣中FeO含量高有利於發生矽的氧化。限制矽還原法的操作前期熔池溫度較低,爐渣較稀,又因加入大量鐵礦石,故有利於矽的氧化,一般矽含量低於0.1%。到熔煉後期,鋼水溫度升高到1630℃左右,渣中SiO2也增加到55%以上,麗渣中FeO含量相應降低,則有利於發生矽的還原反應。為了抑制矽的還原需往渣中加入CaO等鹼性物質,以降低渣中SiO2的活度。矽還原法操作後期,熱力學條件有利於式(1)的反應向左進行和式(2)的反應向右進行。酸性熔池中矽的氧化和還原可能是同時發生的,若矽還原的速度大於矽氧化的速度,則鋼水中矽含量會自動升高。冶煉高碳鋼(如冷軋輥鋼、滾珠軸承鋼等)時,容易發生矽的還原現象。當採用矽錳還原法操作時,由於鋼水中錳含量較高,有利於反應(SiO2)+2[Mn]=[Si]+2(MnO)向右進行。矽的還原劑是等。
酸性平爐鋼質量及其套用 酸性平爐鋼與鹼性鋼相比,鋼中氧化物夾雜和氣體含量(氫氣一般為2~4cm3/100g)較低,鋼較純潔和不易產生白點。用矽還原法熔煉的鋼中,容易形成球狀矽酸鹽夾雜物。球狀夾雜物在軋制或鍛造過程中不易變形,因而酸性鋼的縱向與橫向性能差異很小。20世紀50年代以前,酸性平爐鋼用來製造曲軸汽輪機主軸、發電機轉子、大炮身管、滾珠軸承、冷軋輥、壓力容器等高質量產品。50年代以後,電渣重熔精煉爐熔煉(見VOD法LF鋼包爐等)、噴射冶金鋼液真空脫氣等現代爐外精煉技術得到廣泛套用,提高質量鋼的各種手段日臻完備,大大提高了鹼性爐鋼的質量。酸性平爐煉鋼也隨之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