酞胺哌啶酮

一種鎮靜劑,對於各型麻風反應如發熱、結節紅斑、神經痛、關節痛、淋巴結腫大等,有一定療效,對結核樣型的麻風反應療效稍差。對麻風本病無治療作用,可與抗麻風藥同用以減少反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酞胺哌啶酮
  • 外文名:Thalidomide
  • 分類:鎮靜劑
  • 規格:片劑:每片25mg
基礎信息,歷史事件,

基礎信息

【用量用法】 口服:每日100~200mg,分4次服。對嚴重反應者,可增至300~400mg(反應得到控制即逐漸減量)。對長期反應者,需要較長期服藥,每日或隔日服25~50mg。
【注意事項】 1.本品有強烈致畸作用,妊娠婦女禁忌。非麻風病病人不應使用此藥。 2.不良反應有口乾、頭昏、倦怠、噁心、腹痛、面部浮腫等。 3.近年發現本品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用於骨髓移植。

歷史事件

酞胺哌啶酮由美國一位藥學家發明,當時進入美國市場後臨床效果非常好,使之變為一種被廣發接受和使用的藥品;但在歐洲卻截然不同,孕婦在服用酞胺哌啶酮後,無數的嬰兒就已在出生前形成畸形,使酞胺哌啶酮在歐洲風然變成了噩夢。原因是酞胺哌啶酮有手性碳結構,分為左旋體和右旋體兩種結構。右旋體可以減輕孕婦的嘔吐反應,左旋體則不僅沒有藥用活性,還會導致胎兒在發育時畸形,結果因為當時歐洲藥學家對酞胺哌啶酮的這個旋光異構無知,導致了使其進入市場後造成了不可彌補的災難。嬰兒出生後酷似海豹,此事就是上世紀50年代著名的“反應停事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