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花燈

酉陽花燈

酉陽花燈是重慶武陵山地區花燈藝術中的一支重要流派,是集宗教、民俗、歌舞、戲劇、打耍雜技、舞獅於一體的傳統民間表演藝術。是我國寶貴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產及重慶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酉陽花燈,起源於唐,興於宋,延續於元、明、清,流傳至今,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它古樸、詼諧、抒情,是集歌、舞、戲、雜技、巫儺、韻白、紙紮藝術於一體,並以打擊樂、弦樂為伴奏的綜合藝術,通過唱、念、做展現出詼諧風趣、風格獨特又膾炙人口的歌舞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酉陽花燈
  • 地理標誌:重慶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 批准時間:2014-01-27
  • 非遺級別:傳統戲劇
  • 文號:渝府發 〔2014〕 1號
  • 著名花燈:荊竹坨 張家坪 小崗 王武壩花燈
起源,儀式,樂器,步法,曲目,表演形式,花燈文化,張家坪花燈,花燈簡介,老屋燈堂,花燈儀式,歷史淵源,傳承發展,花燈曲目,表演形式,地方特色花燈,銅西荊竹坨花燈,楠木寧家坡花燈,宜居花燈,李溪天台花燈,天館魏市花燈,小崗羅家花燈,王武壩花燈,

起源

儀式

酉陽花燈的表演時間一般是每年正月初一前紮好各種花燈,從正月初二開始到各村寨表演,至正月十五結束。酉陽花燈的表演具有儀式性,
酉陽花燈
主要程式有:設香案——請燈——出燈——跳燈——完燈。

樂器

酉陽花燈表演道具有鼓、鑼、鈸、馬鑼、二胡、摺扇、蒲扇、桌子、盆子、服飾、文刷、帕子、草帽等。

步法

酉陽花燈基本步法有:踩線跋子、矮樁步、丁字步、顫步、碎步、十字步、跳蹲步等。基本動作有:蜘蛛穿絲、天鵝抱蛋、掛苞谷種、金雞吃水、犀牛望月、黃鷹閃翅、獅子滾繡球、白鶴亮翅、雪花蓋頂、飛蛾閃翅、金盆打水、雙蝴蝶、鯉魚飈灘、切角、翻六寸等。

曲目

花燈其表演曲目有:《開門調》、《開財門》、《祭財神》、《仲狀元》、《五更明月》、《五更調》、《鬧五更》、《洛陽橋》、《十繡》、《十送》、《十唱》、《十字》、《十愛》、《十許》、《鬧紅燈》、《花兒七字句》、《梳妝檯》、《掃五瘟》、《高位祿客官賀》、《情歌調》、《上茶山》、《謝主辭神》、《辭神調》《一把菜籽》、《美女梳頭》、《賀新年》、《二十四節氣》、《唱十字》、《大十字》、《謝主人》、《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等。

表演形式

酉陽花燈演出形式有平地花燈和高台花燈兩種。平地花燈,場地不限,院壩、堂屋、街頭巷尾皆可;高台花燈,則需要傳統的木方桌兩至三張,首先由醜、旦二人或旦角一人在重疊的桌子上進行表演,其他角色在下面配合。

花燈文化

花燈文化在武陵山有悠久的歷史,形成了舞蹈性、歌唱性、戲劇性、模擬性、民族性、地域性、程式性、民眾性等特徵,深受土家苗鄉兒女喜愛。搶救、保護花燈文化,豐富民眾文化生活,促進土家族民俗音樂舞蹈藝術及其歷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和學術價值。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張家坪花燈

花燈簡介

酉陽花燈
張家坪花燈在酉陽銅鼓鄉境內銅西、車壩村內廣為流傳,是本土民族民間歌舞藝術,是土家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遺產,主要分為跳花燈、舞獅子及武術打耍、猜燈謎、祭財神等民俗藝術表演形式。

老屋燈堂

酉陽花燈
張家坪花燈堂設於張家坪半坡老屋堂內。
香堂設四方桌,桌上存放一箱子裝置演出到及鑼鼓。年初一將將由本會傳人或組織者掛錢祭祀,供奉關聖帝君、風火院老郎太子、姜郎相公、龐氏夫人、合朋戲子、昊耍郎君、鐘馗老祖、降魔老旦、金宵小姐、銀宵小姐、金豪獅子、長耳大仙、唐朝啟教歷代戲官、鑼鈸先師鼓板先人及陳法靈、冉法興、張法勝及本門先師等,並在桌上設紙錢香燭、刀頭。
祈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許願將快樂和幸福送給許願人,讓主東家庭喜氣、才氣、運氣帶給看燈人及來客。

花燈儀式

張家坪花燈也許有出燈儀式,分請燈、出燈、完燈。
請燈:啟燈儀式在年初一,由本會傳人或組織者在老堂屋焚香燒燭,掛錢祭祀。
出燈:立春過後按照請燈情況落實出燈日程及行程,在燈堂祭祀請神安位,開光點獻,醒獅點睛,並將要演出的曲調唱一遍後,在走寨入戶到接燈人家的堂屋、院壩進行演出。
完燈:正月十五日或十六辭燈或辭神,完成各家各戶,花燈後班子成員回歸齊聚燈堂,將所用燈籠、神位、紙錢在屋外焚化。並將跳花燈的道具、服飾從火上繞過,以求跳燈人及觀燈人來年平安大吉。

歷史淵源

花燈相傳起源唐朝,興盛於宋朝,發展於明代,流行與黔北、川南滇北等地,清朝至民國盛行花燈,期間慘遭文革,大量經書戲曲文本、樂器遭遇焚燒洗劫,七八十年代再次復興。曾出現正月出燈村村有請,戶戶相迎的繁華景象。鑒於改革開放以來,本門年輕人外出務工,花燈藝術人才也相繼缺乏, 2015年在張共祥等倡導組織下,收集歌詞。張家花燈20年後再次呈現。以此發揚化等文化,傳承本門藝術。
酉陽花燈

傳承發展

張家坪花燈具有平地花燈、高台花燈、雜技打耍、舞獅子等為一體的民間文化活動,鄉親戶老喜聞樂見,故擅演花燈的藝人甚多,僅老一輩出類拔萃的花燈藝人就有數十名。其中最負盛名的當數張盡元、張盡興、張義成、張義和(醫生)、、張盡端、張民華等以上花燈藝人均已辭世).
酉陽花燈
現代唱腔張義清、張義元、張義宣、張共恆;花旦丑角兼唱腔張盡祥、張華明、張共祥、張義司、張盡英、張義倫、張共華及武雜耍由張盡平、張義如、張義軍等。他們對花燈編織、表演、演唱、響器及打耍等發揮積極傳承作用。

花燈曲目

解放後,從五十年代起,花燈歌舞,曾多次外出參加匯演活動,著名曲調《開門調》、《開財門》、《祭財神》、《仲狀元》、《五更明月》、《五更調》、《鬧五更》、《洛陽橋》、《十繡》、《十送》、《十唱》、《十字》、《十愛》、《十許》、《鬧紅燈》、《花兒七字句》、《梳妝檯》、《掃五瘟》、《高位祿客官賀》、《情歌調》、《上茶山》、《謝主辭神》、《辭神調》、《黃楊扁擔》等上百首,而今留下也僅有30餘首。
酉陽花燈

表演形式

酉陽車壩張家坪花燈的特點,演員(一醜一旦)或兩醜兩旦;道具:戲服、扇子、手帕等樂器:小鑼、大鑼、缽一對、鼓、二胡等響器.

地方特色花燈

銅西荊竹坨花燈

傳承人:樊緒華

楠木寧家坡花燈

傳承人:寧清勇 寧清武 寧清凡 寧清碧

宜居花燈

傳承人:冉餘光 冉俊光 冉海揚 冉景揚

李溪天台花燈

傳承人:李洪江 李大亮 李大安 李大力 李 玲 李建會 李 興 石邦興

天館魏市花燈

傳承人:董永高 陳代華 楊薄江

小崗羅家花燈

羅家花燈起源於1890年左右。當時,每逢過年,無以為樂的許多年輕人就成群結隊打牌賭錢甚至惹是生非。為幫助他們改掉惡習,小崗村的羅世元和秦義君從貴州引進花燈,組織村民編寫花燈唱詞,創新花燈唱腔,形成了“單雙車推燈”、“馬馬燈”、“梳妝記”等九腔十八調,力圖藉此充實青年人的精神世界,戒掉惡習。
從此,每年正月初三,村裡的燈會會員就會張燈結彩,編織鳳凰燈、鯉魚燈、飛蛾燈、梅花燈、元角燈、猴兒燈、走馬燈等開展演出。羅家花燈就此流傳下來。
小崗桃坡花燈傳承人
羅喜昌 羅忠庭 秦志仁 左國太 羅育昌 羅國昌

王武壩花燈

丁市鎮集鎮約3公里的土家寨子王武壩,村民們跳起傳統花燈,吹起嗩吶,用歡樂的形式慶祝元宵佳節的到來。"這種形式,既豐富了節日氛圍,也吸引了大家對傳統文化的關注,更好地將花燈文化傳承下去。
酉陽花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