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民間節俗

酉陽民間節俗

酉陽有2200年建縣史和600多年的土司制,是800年的州府所在地。地域文化特色分明,民俗民風蘊涵深厚。獨特的土家擺手舞、木葉情歌、節慶習俗、歌舞燈戲等璀璨奪目的原生態民族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酉陽民間節俗
  • 地理標誌:重慶酉陽
酉陽民間習俗,酉陽花燈,社日,踏青,趕鬧,端午,七月半,敬灶神,吃刨鍋湯,春節,文化遺產,

酉陽民間習俗

生活在酉州的山寨人,從農曆正月起到臘月止,一年中要過許多自己獨特的節日。

酉陽花燈

酉陽花燈盛傳遠久,素有“三十夜的火,十五夜的燈”之說,由此證明是十分重視和熱鬧的。正月初七或者初九出燈(出單不出雙),十五夜收燈。這期間,不分晝夜,陽戲、花燈、龍燈、獅子燈,各山寨輪流巡迴演出。尤其是山寨獅子燈,從出場、演出到結束,都與外地大有區別,它集猜謎、破陣、武術、樂器、戲劇、賽歌(對歌、盤歌)等為一體,是門綜合性極強的文體藝術。如猜不到謎,破不到陣,獅子燈還不能進寨門演出。別俱一格,十分有趣,很有特色。

社日

山寨人祭社祈年的日子,定在每年立春後第五個戊日。這一天,家家戶戶吃“社飯”——採摘山坡上鮮嫩的雀雀菜等野草野菜與大米苞谷面同煮同熬,五顏六色,香甜可口,是土製“八寶粥”。祭了社,吃了社飯,意在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身體健康,無災無病。

踏青

又叫戀人節,傳說,苗王女與土家後生崽,以木葉吹歌賽口技,後生崽贏了苗王女,並相愛終成親。後來,山寨里的青年男女,到了清明前後枯草吐青的時節,穿得花技招展相約在青青的山坡玩耍追逐,有了心意,便躲去吊樓上或叢林裡,嘴含木葉,吹湊山歌,互吐情意,相表愛心。

趕鬧

古歷五月,栽秧結束,苞草已鋤,稍有短暫農閒,寨人便去“趕鬧”,去一條清溪里,擇一段魚多的溪灣,於上游處投入生石灰或是菜油粑、核桃葉(搗爛取其汁水)把魚“鬧”(毒)昏,漂浮水面東遊西竄,寨人便去爭搶。誰爭捉得多,誰的水裡功夫就好,那是會被寨人口傳許久的光彩事。

端午

寨人又分“小端午”和“大端午”。古歷五月初五為“小端午”,五月十五為“大端午”,皆包粽子煮臘肉食之,有溪河的地方,還要組織賽龍舟等活動。

七月半

這是寨人繼春節後又一比較隆重的節日。寨里有“七月半,鬼泛濫。”之說,因此,農曆七月十五日前後,寨里的大人小孩一般不走夜路,不臨崖攀陡,怕碰見“鬼”恐出危險。傳說,這期間的“鬼”因閻王老爺大開鬼門關,放“鬼假”數天,所以“鬼”特別的多,紛紛到陽間來討食要錢。寨人便要“包佛紙”在一疊板紙錢上寫著死者的姓名及送錢多少萬當夜於屋外空壩上,一疊疊焚燒,還要以酒肉豆腐祭獻。這夜,滿山寨星火堆堆,黑煙繚繞,格外顯得陰風慘慘,死氣沉沉,真有“見鬼”一般,讓人心驚膽顫,而又悲哀切切。

敬灶神

山寨人以為土灶是一家之主,而不敢稍加怠慢和褻瀆。臘月二十三日晚,灶神上天休息,要以柴米油鹽等敬之,希求灶神新年下凡,繼續保佑這些生活必需品豐足;保佑平安無事,不發生火災等事故。

吃刨鍋湯

臘月二十五後,山寨里戶戶殺年豬,相互請吃“刨鍋湯”——豬雜下水混煮一鍋,但要把豬頭和豬尾留著,意為一家老少都過得吉祥安泰,有頭有尾。

春節

家家門楣柱頭上要貼大紅喜聯對子,有買現成的,但大多根據家裡的實情企盼自己揮毫而寫,談不上書法,但增添了佳節的喜慶;大年三十夜,要燃熊熊大火,所以有“三十夜的火”之說,意為日子紅火,孩子守歲,通宵達旦,祥和歡樂。

文化遺產

酉陽按照建設“民俗文化、生態特色”兩篇新文章的要求,以發展旅遊文化產業為載體,以培育特色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建設民族文化為抓手,以“神秘土家、天下酉陽”為主題,本著“瀕危優先”的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原則,先後啟動《酉陽民歌研究》、《酉陽土家擺手舞研究》、《酉陽土家語言研究》、《酉陽土司文化研究》工程,抓好土家語、土家話、民族服飾等瀕危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設計謀劃儺戲面具、陽戲面具、民族文化擺件、飾物、編織和整理恢復蠟染坊、水磨坊、炸油坊、織錦坊等一批有形文化產品。大力加強民族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和民俗文化資源研究與開發。
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及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工作,且成效顯著。截至目前,全縣已完成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摸底,建立三級保護名錄,有3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4個項目入選市級保護名錄,177個項目被列入縣級保護名錄;有國家級、市級名錄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19名。境內現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共122個,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1個。另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1個,重慶市歷史文化名鎮2個,中國傳統古村落5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