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劍平(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鄭劍平,男 ,1960年1月生,同濟大學講座教授,博導。新能源技術專家。

1982年獲復旦大學物理學士學位;1986年獲紐約州立大學電機碩士學位;1990年獲紐約州立大學電機博士學位。曾任美國陸軍研究所研究員。 現任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授、先進電力系統研究中心任資深研究員;同濟大學講座教授;中科院新能源創新團隊主要成員;美國多家新能源公司現任資深顧問;

2011年12月,鄭劍平教授受聘為同濟大學講座教授,和同濟大學汽車學院車用新能源技術團隊合作開展燃料電池、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及混合材料及器件等相關領域的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劍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60年1月
研究方向,主要貢獻,教育科研,在研課題,

研究方向

燃料電池、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及智慧型電網等新能源技術領域。

主要貢獻

教育科研

鄭劍平教授研究主要圍繞新能源技術方向進行,在燃料電池、鋰離子電池和鋰-空氣電池、超級電容器、智慧型電網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創造性的採用碳納米管紙新技術製作3D立體結構燃料電池催化電極,有效提高貴金屬鉑的利用率、提高傳質效率和輸出功率,延長了系統壽命,降低了材料成本。使燃料電池核心指標能達到美國能源部2015年的標準。共同開創了百應能源有限公司(Bing Energy Inc. )並將該技術開發商用生產包括電動車燃料電池和分散式發電設備。建立了鋰-空氣電池能量密度理論,並從理論上證實了鋰-空氣電池能量密度可以達到1000-2000瓦時/公斤,是現在用的鋰-離子電池5-10倍。利用納米材料開發新型電極結構和催化劑並有效的提高鋰-空氣電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環壽命。綜合實驗和計算機模擬結果提出鋰-空氣電池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並提出了能增加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環壽命的若干電極結構與成份。此成果正逐漸起著引導鋰-空氣電池的研究方向。作為五位主要負責人之一,共同創建了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個工程研究中心-未來的可再生的電能供應和管理系統研究中心(FREEDM)。
鄭劍平教授擁有12項美國專利,發表了100多篇SCI論文。其中四項專利獲得商業和國防轉讓,論文被他引3000多次;多數論文在能源儲備和轉換領域中產生重大影響;其中一篇論文被評為“電化學學會百年最多被引用論文”前十五名。

在研課題

在燃料電池、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及智慧型電網等領域承擔能源部、自然科學基金委、陸軍研究院和企業多項課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