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縣經濟開發區

鄖縣經濟開發區

鄖陽經濟開發區原為茶店鎮,鄖陽經濟開發區是2008年經湖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管經濟開發區,位於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的漢江南岸。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漢江環繞全區,漢江大橋貫穿南北,形似一肩挑兩城。開發區區位優勢獨特。全區(鎮)地跨東徑110°46′—110°53′,北緯32°41′—32°48′,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約6公里,版圖面積90.47平方公里。鄖陽經濟開發區北倚漢江,南臨在建的十堰高鐵北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鄖陽經濟開發區
  • 地理位置:湖北省十堰市
  • 面積:90.47平方公里
  • 年均降雨量 :810毫米 
  • 戶數:26823戶
  • 人數:55603人
  • 飛機場:十堰市武當山機場
  • 火車站:十堰站,十堰北站(在建)
  • 車牌:鄂C
  • 旅遊景點:鄖陽湖濕地公園、櫻桃溝、九龍瀑
  • 旅遊景點: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旅遊區
區情介紹,工業經濟,主導產業,(1)汽車及零部件製造,(2)建築建材,(3)模具製造,(4)醫藥行業,(5)農產品園區,建設規劃,

區情介紹

鄖陽經濟開發區下轄10個村,1個居委會,68個村民小組,26823戶,55603人。其中農村人口13674人,城鎮人口41929人。2015年鄖陽經濟開發區和茶店鎮實行區鎮合一,一套班子,兩塊牌子辦公。
開發區管委會距離十堰市武當山機場30公里,開發區北臨漢江,南依十堰高鐵北站。
開發區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度左右,冬季平均氣溫3度左右,夏季平均氣溫28度左右,無霜期約250天,年平均降雨量810毫米。這裡氣候宜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
經濟狀況
多年來,鄖陽經濟開發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經濟工作全局,聚精會神抓項目建設,一心一意謀經濟發展,全區經濟呈現出快速發展良好態勢。
鄖縣經濟開發區地圖
2017年該區共謀劃500萬元以上重大項目338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42個,新建項目306個,續建21個,擬建11個),總投資677.35億元,年度計畫完成投資254.88億元,涉及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農業水利、社會發展等六大行業。
今年,該區繼續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牛鼻子”,圍繞扶貧搬遷、生態環境、產業發展、園區建設、基礎配套、民生改善六類重點項目建設,突出抓好項目謀劃、推進、爭取和服務。
據介紹,在重點項目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上,該區將重點推進中華水園(環鄖陽湖生態建設)、生態林業建設、環鄖陽湖林苗一體項目、石漠化綜合治理、城區垃圾處理、城中空地造林綠化、濱江庫岸綠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水污染防治、綠美荊楚、景觀綠化及邊坡治理等25個項目,年度計畫投資13.74億元。
漢十高鐵十堰北站至鄖十高速鄖陽南公交專用通道、丹江口油坊坪至鄖陽長嶺公路、天馬大道地下綜合管廊、滄浪大道地下綜合管廊等109個項目建設,年度計畫投資82.31億元。
在現代服務業方面,該區將著力推進鄖陽島、子胥湖、安陽湖(漢江)綠谷生態旅遊體驗區、月亮湖生態農業觀光園、胭脂谷景區、濱江風情小街、電商產業物流園、鄖陽產業扶貧示範園、十堰北國際汽車貿易城三期、秀山元明生態示範園、玥瓏山生態旅遊、櫻桃溝旅遊度假區等73個項目建設,年度計畫投資61.35億元。
在先進制造業上,該區將重點推進大運新能源汽車、佳恆車間升級改造、華林杭蕭鋼構產業基地建設、萬潤新能源材料等45個項目建設,年度計畫投資22.45億元。
在社會事業方面,該區將重點推進建設南水北調博物館、鄖陽府、市人民醫院濱江醫院、湖北醫藥學院長嶺校區、奧體公園、解放公園改擴建、生態濱江新區核心安置區、民政福利中心、微電影小鎮、義務教育標準化、學前教育、梅鋪猿人遺址保護工程等42個項目建設,年度計畫投資56.54億元。
鄖縣經濟開發區
人民網十堰2017年4月3日電,建築工人正在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漢江南岸的經濟開發區內加快建設十堰外國語學校新校區。十堰外國語學校占地面積162畝,校區總建築面積120000㎡,設計規模為84個教學班,可容納3200名學生,是含學前到高中十五年全寄宿制學校。高中教育採用國際化辦學模式,拓廣人才培養渠道,走中西融合的多元化育人道路,預計今年9月全面建成並順利實現開校。(周家山)
鄖縣經濟開發區
2017-04-06 09:20:50來源:湖北日報
2017年4月4日,建築工人正在十堰市鄖陽區漢江南岸的經濟開發區內開山平地,建設鄖陽區農產品加工園二期。該加工園二期占地3300畝,總投資50億元,建成後可引進農產品深加工企業30餘家,預計可實現年加工產值100億元,稅收10億元

工業經濟

鄖陽經濟開發區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最佳化環境為基礎,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搶抓歷史發展機遇,大力實施“工業強區、項目興區”戰略,突出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著力培育支柱產業,實現了工業經濟的高效運行。
2015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5.09億元,增長18.4%;工業總產值145.39億元,增長17.5%;其中規模以上產值129.9億元,增長17.1%;工業增加值42.09億元,增長18.6%;財政總收入2.45億元,增長16.06%;固定資產投資49.79億元,增長21.2%
鄖縣經濟開發區支柱企業金龍水泥鄖縣經濟開發區支柱企業金龍水泥
今天召開2016年經濟工作暨城鎮工作會議,既是收心會,又是全年經濟工作和城鎮工作的安排部署會,更是確保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的動員會。根據會議安排,下面我就全區經濟工作講幾點意見。請大家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系統消化、抓好貫徹落實。
2016年2月26日,十堰市鄖陽經濟開發區召開2016年經濟暨城鎮工作會議,下達2016年重點項目建設投資導向性計畫, 今年擬新建、改擴建、續建總計106個重點項目,主要涉及生態環境建設、社會發展、農業水利、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及城鎮建設等六大領域,總投資達220億元,年度計畫投資46.6億元。
1.著力加快產城融合,新區建設呈現新氣象。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提速。安陽路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啟動建設,滄浪大道及連線線基本建成通車,十堰大道綠道及慢行系統加快推進,天馬大道腳踏車專用道建設順利完工。二是生態綠化快速推進。中華水園完成投資1.3億元,解放軍青年林、水利工程文化園、濕地公園三個節點有序推進,櫻桃溝生態停車場綠化、農產品加工園綠化基本完工,神定河綜合治理縱深推進,清水公園通過國家環保部驗收。三是公共服務不斷完善。長嶺污水處理廠投入試運行,新區消防支隊完成綜合樓建設,長嶺客運站正式開工建設,市第三水廠、220KV輸變電站、十堰北國際汽車貿易城等項目進展順利。四是民眾安置加快推進。紅岩二期、長坪關坡、蔡家嶺聯合自建區等近35萬平米的安置房主體工程全部完工,外網及景觀綠化工程穩步推進。
2.著力推進轉型升級,工業經濟開創新局面。是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神河汽車”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運銀實業、天聖康迪、凱琦鑄造、長平汽車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耀榮木瓜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入選省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阿里巴巴十堰電商創業基地”“阿里巴巴十堰電商培訓中心”正式掛牌成立。二是深入企業現場服務。紮實開展“百名幹部進百企解百難”活動,真心實意幫助企業排憂解難、調整結構、爬坡過坎。天聖、亞大、長平等企業發展勢頭良好,宏康、鄖齒、科華、博業、鳳源春等5家企業建成投產,新進規企業13家。
3.著力加快脫貧步伐,精準扶貧彰顯新特色。一是扶貧攻堅謀劃全局。制定了精準扶貧“1234”戰略,即咬定一個目標:三年全部脫貧,率先實現小康;決戰兩大片區:前片開發奔富路,後片興產助脫貧;前片抓工業,後片興產業;前片辦實體,後片引主體;前片招商人,後片找能人;嚴督三實作風:幹部實抓、民眾實幹、社會實幫;協調四輪聯動: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二是精準識貧不錯一人。建立“標準管理、流程管理、痕跡管理、責任管理”四大管理體系,精心設計“政策講評、農戶自評、組級提評、逐戶核評、民眾互評、村級審評、鎮級認評”七大識別流程,入戶走訪民眾2116戶,互評村民小組68個,完成貧困戶信息錄入1279戶4171人。三是精準脫貧紮實推進。完成生態扶貧搬遷38戶,籌集危房改造資金40多萬元,幫助48戶農戶改善住房條件。重點扶貧村大嶺山村累計完成投資600萬元,發展桃子基地100畝,櫻桃基地400畝,修建基地機耕路2公里,水窖3口,硬化村組公路4公里,鋪設人畜飲水管10000米,畜水池1個,整治水塘2口。
4.著力推進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展現新亮點。一是“五城聯創”深入開展。探索創新“五防五包”城市管理新模式,紮實開展“農貿市場整治八大專項行動”、“五個專項治理”、“鞏固國衛成果十大攻堅行動”,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複審驗收、省級環保模範城市中期評估驗收和全國文明城市第一年的暗訪檢查。二是生態創建紮實推進。茶店鎮被區委、區政府授予“生態文明創建工作紅旗鎮”,大嶺山村、花廟溝村獲得湖北省“綠色示範鄉村”稱號,櫻桃溝村榮獲“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十大荊楚最美鄉村”等稱號,七零黃酒坊榮獲“中國鄉村旅遊金牌農家樂”稱號。三是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紮實開展綠美鄖陽行動,完成造林綠化4000畝,環鄖陽湖生態修復140畝,荒山造林3378畝,退耕還林25畝,坪地苗圃518畝,園區景觀綠化3000畝,通道綠化179畝。紮實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大嶺山村和櫻桃溝村取締泔水養殖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5.著力保障改善民生,社會事業實現新進步。一是依法行政全面展開。深入開展“六五”普法,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為新常態。認真落實重大行政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程式,確保政府決策制度科學、程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二是社會保障全面提升。多渠道扶持就業創業,開展“訂單式”就業培訓,園區企業安置失地農民近4000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和發放率均達100%。完善醫療救助和臨時救助制度,發放城鄉低保金110餘萬元、各項救助金98萬元,惠及困難民眾1300餘人。三是社會治理全面加強。紮實開展矛盾糾紛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大力整治各類治安隱患,全面推進人防、物防、技防建設。紮實推進安全生產監管方式創新,企業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數位化、標準化體系運行規範化、常態化,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6.著力加強黨的建設,政府形象得到新提升。一是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不斷推進。圍繞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等內容,不斷加強和改進黨員幹部理論學習。紮實開展“五和鄖陽進萬家”集中走宣活動,走訪民眾3200餘戶9000餘人,傾聽民眾困難、訴求434件,徵求意見、建議313條,落實幫扶措施267個,梳理化解重點信訪矛盾52件。二是集體經濟發展不斷壯大。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紮實推進,全區基本消除了集體經濟“空殼村”,二道坡、蔡家嶺、長坪、長嶺溝等6個村集體經濟分紅410多萬元。三是機關效能建設不斷加強。建立重點工作推進監督平台,實行“項目化”推進、“清單式”督辦,定期把黨工委、管委會的中心工作和重點項目完成情況在一樓電子顯示屏上滾動播放,對滯後於時間進度的責任單位分管領導進行誡勉談話,有力推動了各項工作的落實。
在總結成績和經驗的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開發區仍處在負重爬坡、奮力趕超的發展階段,在自身改革發展和具體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差距與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產業結構不優,塊頭不大,質效不高,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轉型升級任務繁重;二是前後片發展不夠平衡,後片農村基礎薄弱,公共服務滯後,貧困面廣,精準脫貧任務繁重;三是社會管理的基礎還不夠牢固,影響社會和諧的因素較多,維護社會穩定的壓力較大;四是少數黨員幹部思想不夠解放,適應新常態的能力和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些困難和問題需要我們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加快轉型跨越發展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首戰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義深遠、責任重大。面對複雜的發展形勢和經濟下行持續加大的壓力,我們將趨利避害,揚長補短,確保開好局、起好步。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中央省市區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五大發展理念”,認真落實“三維綱要”,圍繞“宜人宜居新城區、綠色產業聚集區、城鄉統籌示範區、轉型發展試驗區”建設,著力抓好“產業園區提質增效、四化同步統籌推進、重點項目協調推進、美麗鄉村加快建設、集體經濟全面鋪開”等五項重點工作,全力推進“中華水園基本建成、在建安置區配套入住基本完成、籌建新區市民之家、老集區改造全面啟動、新區綠化提檔升級”等五件大事,努力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7%,財政總收入增長19%,工業總產值增長1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精準脫貧1080人”等五項指標,加快推進“一區兩片三線”建設,率先打造十堰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
主要預期目標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3億元,增長21%;財政總收入3.7億元,增長25%;工業總產值167億元,增長19%;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67億元,增長28%;工業增加值48億元,增長17.3%;固定資產投資60億元,增長25%;招商引資到位資金50億元,增長23.4%;農民人均純收入9600元,增長15.3%;農業總產值5.6億元,增長13.8%。
1.以精準扶貧為抓手,加快農民增收致富。一是瞄準脫貧目標。實施“精準扶貧+”,搶抓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全省“四化同步”示範試點鎮、十堰生態濱江新區建設等重大機遇,積極引導貧困村和貧困戶發展致富產業,確保2016年度脫貧目標如期實現。二是抓好規劃落實。因村因戶制宜,完善貧困村扶貧規劃和精準扶貧到戶項目規劃,做到精準到戶、到項目、到資金、到產業、到舉措、到效果。啟動實施異地扶貧搬遷73戶245人,讓搬遷對象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享有便利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務,收入水平明顯提升,遷出區生態環境有效改善,切實做到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三是壓實幫扶責任。明確黨政一把手為精準脫貧第一責任人,駐村幹部為直接責任人,嚴格考核獎懲,把精準扶貧工作實績作為鎮村幹部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工作隊考核、激勵、問責機制,做到扶貧對象不脫貧,幫扶責任不解除。
2.以產城共融為目標,全力建設濱江新區。一是服務推進路網工程。啟動建設櫻花大道延長線、北二路、關坡安置點道路,加快園區一路延長線、滄浪大道、十堰大道生態綠道等續建項目,推進安陽路地下綜合管廊、滄浪大道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建設,最大程度集約利用土地,擴大城市生存發展空間。二是完善配套設施建設。啟動南水北調博物館、濱江新區幼稚園、中燃氣門站、銀山公墓挖潛擴容等項目建設,推進市人民醫院濱江醫院、湖北醫藥學院長嶺校區、市第三水廠、長嶺公交換乘中心、思源實驗學校等項目,逐步提高民眾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三是加大民眾安置力度。啟動長嶺商住綜合體項目建設,完善紅岩二期、長坪關坡安置區、蔡家嶺聯合自建區等在建小區水、電、路、管網等配套建設,力爭8月底前完成安置房分配工作,基本實現拆遷民眾“安居夢”。
3.以創新驅動為支撐,推動工業轉型升級。一是抓好重點項目推進。實施“雙百工程”,重點推動54個重大項目建設,確保實現“1234”目標,即新增10家以上規上企業,規上工業總產值和規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0%以上,雷家溝工業園、台商產業園、深港環保產業園3大工業園取得實質性進展,培育億元企業達到40家。二是抓好產業轉型升級。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的作用,引導鼓勵企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產品結構調整入手,以引進新技術新設備和改造工藝為突破口,以提高傳統支柱產業資源利用效率和發展延伸產業為重點,推進企業的產品創新和品牌創新。三是抓好存量盤活挖潛。大力實施“清閒行動”,加大閒置低效利用土地、廠房清理工作力度,通過收回、收購、調整、整合等行政、司法、經濟手段,積極盤活、嫁接新的項目,提高土地集約利用度。四是抓好要素協調服務。深化“百名幹部進百企解百難”活動,幫助企業解決用工成本、融資、證件辦理、生活服務等方面問題,促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4.以綠色發展為取向,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一是開展綠美鄖陽行動。加快中華水園項目建設,啟動漢水公園、漢石公園、水文化創意公園三個節點建設,力爭上半年完成水利工程文化園、解放軍青年林、濕地公園三個節點建設。啟動海德公園生態景觀建設,統籌推進滄浪大道景觀綠化,創新推進花滿新區、果滿新區、綠滿新區生態升級工程,打造“十里生態景,景景皆不同”的濱江新區。二是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按照“綠、淨、齊、富、厚、和”六字要求,繼續推進生態家園創建,啟動老集區茶街建設,紮實推進櫻桃溝、曾家溝、大嶺山等美麗鄉村建設,促進村莊功能最佳化、道路硬化、村莊綠化、衛生潔化、路燈亮化、庭院美化、河道淨化、服務強化,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產業格局。三是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全面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重點解決11個行政村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養殖污染以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問題,實現“三清、四淨、八無”,達到“寸山必綠、滴水必淨、戶戶必潔、村村美麗”的目標。
5.以五城聯創為載體,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一是縱深推進“五城聯創”。以“五城聯創+”引領城市建設管理工作,對照文明創建標準,鞏固創衛成果,狠抓工作落實,把各項任務做實、做細。開展文明社區創建活動,對已建成安置小區環境衛生進行集中整治,構建整潔、優美、文明的生活環境。二是全面落實“五防五包”。管住斧頭不亂伐,守住山頭不亂挖,護好源頭不污染。建立“五防五包”、互聯互通社情綜合信息平台,落實巡查員工作職責,實行日常巡查常態化、工作考核績效化,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三是創新新區管理模式。實行管養分離的辦法,以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的方式分別將新區道路衛生保潔、公園綠地管理、道路市政管網維護等日常管護業務,發包給轄區各基層村級組織(社區)註冊成立的環衛公司、綠化公司、市政公司,實現政府投資最小化、社會效益最大化。
6.以共建共享為追求,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一是創新社會綜合治理。深入推進格線化管理,建成全面覆蓋、動態跟蹤、互動共享、功能齊全的社會管理綜合信息系統。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防範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強化信訪源頭治理,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和突發公共安全事件。二是推進農村公共服務均等化。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完善網購、繳費、電子結算和取送貨服務等功能,打通農村電子商務“最後一公里”。全區寬頻網路信號覆蓋率達到100%,新增寬頻用戶1200戶。加快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推行公司化經營、股份化分紅,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三是促進農民就近就業。積極開發公益性、服務性崗位,加強對困難民眾、特殊群體的就業幫扶,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繼續開展合作社帶頭人、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者等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2500人。
7.以“三嚴三實”為標尺,建設人民滿意政府。一是加強機關效能建設。穩步推進“區鎮一體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試點工作,成立十堰市城北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籌建濱江新區“市民之家”,率先開展“一枚印章管審批、一個部門管市場、一支隊伍管執法”的行政審批、綜合執法改革試點。二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全面推行村主職幹部全職化管理、村級便民服務全代辦、村級黨務政務全公開,切實抓好村級班子建設、隊伍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活動場所建設,真正把基層組織建設成帶領民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鬥堡壘。三是加強幹部作風建設。組織廣大黨員幹部開展“兩學一做”,即學習黨章黨規,學習習總書記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始終把紀律挺在前面,堅持反腐倡廉和改革發展力度統一,自覺擔起“兩個責任”,以反腐倡廉的實際成效為新區建設保駕護航。
同志們,新的發展藍圖已經繪就,新的發展形勢催人奮進,新的目標任務艱巨而光榮。讓我們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攻堅克難的拼搏意志、只爭朝夕的緊迫勁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主導產業

(1)汽車及零部件製造

在整車生產方面,主要有:湖北大運汽車、湖北風馳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十堰神河集團、丹江特汽茶店分公司、達威工貿等公司。特別是龍頭企業湖北大運汽車,自2013年投產以來,年均增長30%以上,湖北大運汽車擁有四百多個品種的車型。2016年生產一萬多台商用車,實現產值九億元以上。
鄖縣經濟開發區
2016年湖北風馳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成立,預計2017年生產電動腳踏車2萬台以上,預計實現年產值億元以上。
神河集團通過自主創新,除能生產大噸位自卸車、廂式運輸車等10個新車型改裝車外,還具備了整車生產能力,公司生產的聯達系列農用車自2006年上市以來,深受市場青睞。2016年,神河集團各公司共改裝銷售各類專用汽車12868輛,生產銷售低速貨車1314輛,零部件5500台(套),實現產值7.92億元。銷售收入7.56億元,利稅11140萬元。
汽車零部件加工方面,主要有湖北佳恆、運銀實業、恆昌達、羅科旋壓件、亞大、長平汽車裝備、鄖齒、辰展、十堰海航、十堰海潤、合天緣、歐姆林、凱琦鑄造、雙龍汽車塑膠、盟強車架、聯發、金龍工貿、國龍工貿等一百多家家企業。
佳恆公司主要生產自卸車液壓缸總成與放大架總成,年生產能力30000台套。不僅是東風汽車公司免檢產品,更遠銷至中集集團華駿、北汽福田等等五十餘家改裝廠。2007年,佳恆公司全面啟動了占地300畝的“佳恆工業園”建設,首期建成後即可形成年生產各類自卸車液壓缸45000台套、工程液壓缸5000台套的生產能力,生產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2)建築建材

開發區內的建築建材企業有金龍水泥、漢宮商砼、凌成建材、華林杭蕭等20多家企業。其中龍頭企業湖北金龍水泥有限公司是湖北省2005年百大重點項目和十堰市十大重點工程之一。公司設計年產規模200萬噸,第一期年產100萬噸新型乾法旋窯水泥生產線僅用七個多月的時間就建成投產,開創了全國同類窯型建設速度的先河,填補了十堰地區沒有新型乾法旋窯水泥生產線的空白。2006年,公司通過了國家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並獲得全國免檢產品
2007年1-11月企業實現產值18603萬元,銷售收入11866萬元,上交稅金1277萬元,同時帶動了交通運輸、礦石開採、新型牆體、塑編加工等產業發展。目前公司正在建設二線。
2017年3月5日,工人們正在鄖陽經濟開發區建設綠色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鋼構廠房。該項目由湖北華林杭蕭實業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8億元,項目建成投產後,年可實現產值60億元,可解決和帶動就業1000餘人。今年,鄖陽區謀劃500萬元以上重大項目338個,計畫完成投資254億元。

(3)模具製造

目前開發區內的模具企業除龍崗鑄造外還有鄖陽模具等公司。 龍崗鑄造採用當前日本先進鑄造技術,鑄造模型全部採用CAD/CAM技術。主要生產汽車模具工具機鑄件等。產品除供應東風公司外,還銷往日本NISSAN公司、江鈴汽車、福田汽車、奇瑞汽車等國內外知名公司。

(4)醫藥行業

湖北天聖康迪製藥有限公司占地三百多畝,是經濟開發區的重點企業之一。2016年工業總產值 7億多元。
2016年上市公司長江醫藥在經濟開發區的新工廠開工建設。預計2017年開業投產,長江醫藥在開發區投資建設三大醫藥公司分別是:湖北新峰製藥有限公司;湖北花源健康產業有限公司;長江醫藥物流園。將提供500人以上的就業崗位。

(5)農產品園區

.十堰農產品園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培育省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3家,榮獲“三品一標”品牌70個,實現農產品加工業產值54億元,超過農業總產值20%。
2017年農產品加工園二期兩千畝的土地上上百輛工程機械和汽車在繁忙的工作者,在未來將貢獻經濟開發區的五分之一的產值,提供上千人的就業機會。

建設規劃

鄖陽經濟開發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簡介強化對城市空間資源的管理,最佳化和合理配置城市空間資源,保障鄖陽經濟開發區濱江新區的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有序進行,鄖陽區政府先後斥資請湖北省規劃設計院、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對鄖陽經濟開發區濱江新區制訂了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規劃文本和規劃圖紙具有法律效力。
建設中的鄖陽漢江二橋建設中的鄖陽漢江二橋
規劃範圍和規模:是以漢江以南,蔡家溝以北,原209國道以東,神定河以西。規劃總用地1868.43公頃,可 建設用地1366.77公頃,規劃總人口20萬人。其中2020年內長嶺新區建設範圍為東至長嶺溝,西至土天公路;北至漢江,南至神河東、中、西路。規劃建設用地規模985.3公頃,規劃人口20萬人,人均用地指標48.8平方米/人。
規劃目標:在鄖陽區總體規劃的指導下進一步深化濱江新區空間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和重大基礎設施布局;確立土地開發強度,落實配套設施項目;提出生態環境建設和城市形象建設策略,將濱江新區建設成為十堰市的後花園乃至鄂西北地區綜合水平一流的新城。
功能定位:濱江新區是鄖陽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業聚集基地、生態宜居新城和濱水旅遊新區。
總體規劃結構:規劃運用城市設計的手法,以塑造城市整體空間形態為切入點,並結合新區現狀地形地貌特徵,形成“一廊、兩心、三帶”的組團式布局結構。1、“一廊”:利用規劃區中部東西走向的天然溝谷形成城市生態走廊;
鄖縣經濟開發區中心區鄖縣經濟開發區中心區
2、“兩”:即由生態綠廊串聯起來的位於規劃區中部的行政中心和東側的濱水商業中心
3、:三帶“:產業帶——沿神河路發展起來的機械、汽配工業及倉儲、物流產業帶;
生活帶——沿濱江大道和天馬大道發展的高品質濱水生活帶;
設施帶——介於產業帶與生活帶之間,沿生態綠廊和神定河水岸發展呈“S”形的城市公共。
設施綜合帶。
用地布局:二類居住用地242.01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24.56%;行政辦公用地26.19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2.66%;商業設施用地48.48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4.92%;文化娛樂用地25.38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2.58%;體育用地21.51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2.18%;醫療衛生用地4.46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0.45%;教育科研用地31.85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3.23%;工業用地178.01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18.07%;一類倉儲用地28.59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2.90%。
道路規劃指標:規劃長嶺新區道路廣場用地總面積249.22公頃。其中,2020年建設範圍內,規劃道路總長88.89公里,主次幹道總長26.75公里。道路廣場用地總計177.35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18%。道路網密度9公里/平方公里,主次幹道網密度為2.5公里/平方公里。
推快“四化同步” 實現“百年”夢想
十八屆五中全會認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實現這個奮鬥目標中,工作重點落腳在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上,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正是城鄉協調發展的主要載體。
十堰市鄖陽區茶店鎮有幸入選為全省首批“四化同步”示範試點鎮,我們珍惜機遇,積極作為,堅持規劃引領,分步推進,謀實謀細、項目驅動,在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大膽探索,正在將一個山區鄉鎮打造成一個工業增長強勁、公共服務便捷、城鎮環境優美、農業集約發展的生態濱江新城。我們前期開展的主要工作是:
一、規劃引領,統籌謀劃發展全局
為真正做到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我們聘請具有甲級資質的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針對“四化同步”,以“打造國家級清潔水源地、建設生態型健康濱水城”為戰略定位,以宜人宜居新城區、綠色產業聚集區、城鄉統籌示範區、轉型發展試驗區為目標,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編制《茶店鎮“四化同步”試點規劃》。編制完成了鎮域規劃、鎮區規劃和產業發展、美麗鄉村、土地利用等3個專項規劃,區域協調、人的城鎮化、生態建設等3個專題研究,櫻桃溝、曾家溝、大嶺山等3個村莊建設規劃,建立了覆蓋全域、全方面、相互協調的規劃體系。
我們以“四化同步”為“引爆點”,組織全鎮11個村(居)歷經“三上三下”(村居三次上報,鎮上三次修改批轉)的反覆論證,最終共編制了233個項目,計畫總投資205億元,為“四化同步”引領全鎮發展提供了堅實的項目支撐。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一直與北京綠十字、中國鄉村規劃設計院、東方園林公司、美國易道公司、重慶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等國際國內著名規劃設計單位,在中華水園這類生態保護項目、神定河治理這類生態修復項目、鄖陽新街這類城鎮化和信息化項目、秀山元明這類現代農業項目、老集鎮改造這類城鎮化項目上,展開著良好的合作。
二、產城共融,築牢城鎮發展底盤
我們把劃入開發範圍內的6個村居作為“四化同步”的樣板區,積極推行基礎設施先行、生態綠化先行、公共服務先行、民眾安置先行,實施硬化、綠化、亮化、美化、淨化工程,加快路網、管網、電網建設,城鎮承載能力大幅提升。
目前累計完成投資近20億元,先後建成了十堰大道、天馬大道、滄浪大道、長嶺大道、九州大道、櫻花大道、長沙路、金龍路、大運路、園區一路、園區二路、統一二路等等“五縱五橫”骨幹路網,安陽路、金龍路二期、園區一路二期、北二路、發展大道等多條輔助道路全線竣工,拉開了30平方公里核心區的發展骨架。
堅持“產城融合,產業與生態共榮”的思路,建成了20平方公里功能完善、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的工業新區,初步形成了汽車整車及零部件、農產品深加工、新型建材、生物醫藥、商貿物流等主導產業.
全區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4家、規上企業157家,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65億元。大運汽車、神河汽車、佳恆液壓成為“中國馳名商標”.十堰農產品園晉升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培育省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3家,榮獲“三品一標”品牌70個,實現農產品加工業產值54億元,超過農業總產值20%。
三、主動擔當,生態建設卓有成效
我們地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擔負著確保一江清水永續北送的政治使命。為此我們牢固樹立“綠色決定生死”理念,堅持“外修生態、內修人文”,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我們累計投入11.7億元,用於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投資7億元,建設國家級南水北調主題公園——中華水園項目,打造鄖陽區“保水質、促轉型、惠民生”的示範性工程;投資3500萬元,建設日處理污水1500噸的茶店污水處理廠;投資1.12億元,建設設計日處理污水12000噸的長嶺污水處理廠;投資2.8億元,啟動神定河綜合治理,確保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在省定目標以內。
同時,把城鎮化和“五城聯創”建設結合起來,全域實施生態家園創建,紮實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深入實施宜居住房、清潔生產、安全飲水、通暢路網、環境整治、鄉村綠化等六大工程,建立了“戶分類、組收集、村轉運、鎮處理”的農村垃圾處理長效機制,農村到處呈現出春來花滿樹,秋來果子香,窗明幾又淨,綠蔭滿村莊的清新面貌。
四、激活市場,加快建設美麗鄉村
茶店鎮按照“綠、淨、齊、富、厚、和”六字要求,努力建設美麗鄉村,在後片5個村致力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生態富裕美麗家園。積極引入市場主體參與新農村建設、拆舊建新等項目實施,增強造血功能。
櫻桃溝村以打造全省“綠色幸福村”、全國知名鄉村旅遊目的地和“中國最美鄉村”為定位,以“道路黑化、庭院美化、污水淨化、生態綠化、產業規模化、設施景觀化、村內運作公司化”等“七化”為標準,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和鄉村生態旅遊。先後榮獲“湖北省旅遊名村”、“全國生態文化村”、“首屆十大荊楚最美鄉村”、“全省環境保護政府獎”等稱號。
曾家溝村引入秀山元明(十堰)生態園開發有限公司,作為生態農業和生態旅遊項目開發主體,探索建立“企業+村集體+村民”的捆綁開發模式,實現了以企帶村、村企共建、融合發展的目標。
五、民生為本,人的城鎮化有序推進
茶店鎮是十堰生態濱江新區的主戰場,近年來先後供地5萬餘畝,搬遷村(居)民一萬多戶三萬多人。為此我們累計投入80億元以上,建成漢江花苑、尚龍城、佳恆苑、紅岩新村、惠民家園、鄖陽家園、茶青花園、海德公園、滄浪畫苑、龍騰灣小區、紅岩新村B座、C座、鄖陽人才公寓、等十幾個社區,入住兩萬萬多戶居民。
為確保農民失地不失業、失地不失保,茶店鎮積極構建以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合作醫療、大病醫療救助為主體,村級福利保障、社會救助為補充的多層次、廣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為8100多人辦理了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實施“陽光工程”,向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的被征地農民提供訂單式免費培訓,大運、佳恆等園區企業為附近村民提供了4000多個就業崗位。
同時,通過政府購買城市管理有償服務等方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鼓勵村組集體經濟興辦保潔公司、綠化公司、物業公司等,為失地農民提供保潔、綠化、護路、保全等500多個公益性崗位,實現了“薪金+租金+股金+養老金”多途徑增收。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直各個部門的關心支持下,茶店鎮的“四化同步”試點建設已初見成效。下一步,我們將嚴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和“四化同步”建設統一要求,認真落實本次會議精神,持續深入推進試點鎮建設,不斷探索完善山區縣市“四化同步”發展的模式,堅決率先在茶店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