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高新技術開發區

十堰高新技術開發區

十堰高新區是全省最年輕的高新區,2019年2月經省政府批准設立。十堰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是全省山區縣市經濟發展最活躍的高新區,前身是十堰鄖陽經濟開發區,2006年8月經省政府批准成立,轄區面積105.5平方公里,人口5.5萬人。經過11年的努力,地區生產總值從成立之初的2.3億元增加到65.15億元,實現了28倍的增長,財政總收入從0.23億元增加到7億元,工業總產值從5.69億元增加到201.62億元,被原省委書記李鴻忠譽為全省山區縣市區規模最大、建設最好的開發區。十堰高新區將緊緊圍繞“打造全國一流綠色發展引領區和科技創新示範區”的目標,全面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持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全區經濟持續向好,經濟總量與質量效益同步提升,成為鄂西北地區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和十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核心區。

十堰市鄖陽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十堰鄖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位於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的漢江南岸。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漢江環繞全區,漢江大橋貫穿南北,形似一肩挑兩城。2008年經湖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管經濟開發區,開發區區位優勢獨特。全區(鎮)地跨東徑110°46′—110°53′,北緯32°41′—32°48′,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約6公里,版圖面積90.47平方公里。鄖陽經濟開發區北倚漢江,南臨在建的十堰高鐵北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十堰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 外文名稱:Shiyan High-tech Industrial Park
  • 別名:十堰高新區
  • 行政區類別:開發區
  • 所屬地區:中國湖北省十堰市
  • 下轄地區:鄖陽區十堰鄖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張灣區十堰工業新區
  • 政府駐地:茅箭區北京中路
  • 電話區號0719
  • 郵政區碼:442500
  • 地理位置:十堰市鄖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長嶺大道2號
  • 面積:105.5平方公里
  • 人口:5.5萬人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 著名景點武當山,丹江口水庫,五龍河風景區等
  • 機場十堰武當山機場
  • 火車站:十堰北站(高鐵站,在建)、十堰站(普鐵、動車)
  • 車牌代碼:鄂C
省府批文,歷史沿革,正式掛牌,發展紀略,高新技術產業成為經濟發展主引擎,嚴標準建設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推動國家級高新區創建工作有序進行,一區兩園,市級創建行動,張維國指出——,陳新武要求——,什麼是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與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區別,湖北目前有12家國家高新區,區級創建行動,構建產業體系,著眼長遠 齊心合力築夢“國家隊”,創新創業 激活高質量發展動力,

省府批文

十堰市人民政府:
《十堰市人民政府關於十堰鄖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更名的請示》(十堰政文〔2019〕4號)收悉。現批覆如下:
一、同意十堰鄖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更名為十堰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以下簡稱十堰高新區)。
二、十堰高新區以湖北十堰鄖陽經濟開發區(代碼為:S427017)為基礎,核准面積65.36公頃,由四個區塊組成,區塊四至範圍分別為:區塊一,東至茶店鎮長嶺溝村郭家溝,南至茶店鎮王家嶺村前梁子,西至茶店鎮長坪村祝家溝,北至鄖縣水泥廠;區塊二,東至茶店鎮蔡家嶺村鄧家窪東側,南至茶店鎮蔡家嶺村鄧家窪村級公路,西至茶店鎮蔡家嶺村鄧家灣,北至茶店鎮蔡家嶺村鄧家窪北側;區塊三,東至茶店鎮天馬大道,南至茶店鎮大運路,西至茶店鎮九州大道,北至茶店鎮金龍路;區塊四,東至茶店鎮二道坡村陳家溝村級公路,南至茶店鎮二道坡村王家老屋,西至茶店鎮九州大道,北至茶店鎮大運路。
三、十堰高新區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十堰市人民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創新園區管理體制機制,切實發揮園區聚集、輻射和帶動作用,把十堰高新區建成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的示範區和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為建設創新強省、奮力譜寫新時代湖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作出新貢獻。
專此批覆。
2019年2月3日

歷史沿革

十堰高新區是全省最年輕的高新區,2019年2月經省政府批准設立。十堰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是全省山區縣市經濟發展最活躍的高新區,前身是十堰鄖陽經濟開發區,2006年8月經省政府批准成立,轄區面積105.5平方公里,人口5.5萬人。
十堰高新技術開發區

正式掛牌

2019年3月4日上午11點,十堰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掛牌儀式在鄖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舉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學華出席掛牌儀式。
據悉,十堰高新區以湖北十堰鄖陽經濟開發區為基礎,核准面積65.36公頃,由四個區塊組成,區塊四至範圍分別為:區塊一,東至茶店鎮長嶺溝村郭家溝,南至茶店鎮王家嶺村前梁子,西至茶店鎮長坪村祝家溝,北至鄖縣水泥廠;區塊二,東至茶店鎮蔡家嶺村鄧家窪東側,南至茶店鎮蔡家嶺村鄧家窪村級公路,西至茶店鎮蔡家嶺村鄧家灣,北至茶店鎮蔡家嶺村鄧家窪北側;區塊三,東至茶店鎮天馬大道,南至茶店鎮大運路,西至茶店鎮九州大道,北至茶店鎮金龍路;區塊四,東至茶店鎮二道坡村陳家溝村級公路,南至茶店鎮二道坡村王家老屋,西至茶店鎮九州大道,北至茶店鎮大運路。
十堰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將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園區管理體制機制,切實發揮園區聚集、輻射和帶動作用,把十堰高新區建成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的示範區和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為創建國家級高新區、奮力譜寫新時代湖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作出貢獻。
十堰高新技術開發區
十堰高新技術開發區
十堰高新技術開發區

發展紀略

——鄖陽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紀略
2018年5月28日,省政府批覆設立十堰鄖陽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深度轉型由此邁開關鍵的一步。回顧歷程,從2007年開工建設至今,鄖陽經濟開發區從一紙藍圖到鄖陽創新發展核心區,再到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追趕腳步從未停歇。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省科技廳的領導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努力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引領下,如今的鄖陽經濟開發區,不僅是全市建設發展的熱土,更是十堰重要經濟成長極和高新技術產業聚集核心戰略高地,它所煥發出來的生機與活力,更加有力地牽引拉動著十堰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高新技術產業成為經濟發展主引擎

去年5月,省政府批准在鄖陽經濟開發區基礎上設立省級高新區,定名為十堰鄖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雖然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通行證”才拿到,但鄖陽經濟開發區高瞻遠矚的跨越發展願景,早已一步一個腳印在這片熱土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從2007年開工建設到2018年底,鄖陽經濟開發區經過了整整11年的發展。十一年間,整個園區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先後開挖山頭50多座,整理山地2萬餘畝,建成15平方公里功能完善、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的工業新區,初步形成汽車及零部件、建築建材、生物醫藥、農產品加工、商貿服務和文化旅遊六大特色支柱產業,建成大運、神河、佳恆、華新等16大工業園區,發展企業156家,年產銷過5億元企業4家,規模以上企業86家,高新技術企業14家,擁有華新水泥、佳恆液壓油缸等10多個國家免檢名優產品和馳名商標。
據統計,僅2018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5億元,增長40.53%;工業總產值210億元,增長25.9%;全口徑財政收入6.5億元,增長22.39%;固定資產投資70億元,增長7.69%。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目前,鄖陽經濟開發區經濟總量已占據整個鄖陽區的“半壁江山”,成為鄖陽對外開放的視窗、經濟建設的主陣地。

嚴標準建設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自 《省人民政府關於設立十堰鄖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批覆》(以下簡稱《批覆》)下發以來,鄖陽經濟開發區嚴格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按照布局集中、產業集聚、用地集約、特色鮮明、規模適度、配套完善的要求,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大力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建設成為我省創新轉型先行區、人才創業集聚區、智慧型製造示範區和秦巴山片區科技創新中心。
規劃先行,謀定而後動。鄖陽經濟開發區高標準編制了 《鄖陽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研究出台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大政策與措施,並在已有的《關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建設創新型鄖陽區的意見》及《鄖陽區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獎勵辦法》等政策性檔案的基礎上,出台了《關於促進鄖陽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意見》,並聘請專業團隊編制《鄖陽經濟開發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為園區高質量建設發展理清思路,指明方向,打下了堅實基礎。
全局上謀勢,關鍵處落子。按照建設標準要求,鄖陽經濟開發區還通過強化服務,搭建銀企合作平台,加大基礎建設投入,創新服務機制等一系列舉措,尤其在創新服務機制上,嚴格實行“五個服務”“五項制度”機制,切實營造了重商、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環境。通過政策、制度、環境和措施的四輪驅動,先後吸引了大批“明星企業”扎堆落戶。2018年,全區完成新簽約項目21個,新開工項目12個,新投產項目9個。
為推進創新體系完善及平台建設,實施科技成果轉化與套用,鄖陽經濟開發區還積極推動開發區企業通過校企 “聯姻”、實施產學研合作工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園區81家規模以上企業均建立有獨立的技術中心。已有5家企業建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15家企業建立了大學生實習基地等。鄖陽經濟開發區連續多年 “全省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先進單位”,連續多次獲得 “國家科技進步先進縣 (區)”榮譽。

推動國家級高新區創建工作有序進行

創建國家級高新區是鄖陽經濟開發區的最高追求,也是最高挑戰。圍繞建設目標和要求,全市還將聚焦創建重心,再接再厲,續寫新輝煌。
圍繞“四位一體”戰略定位,全市將以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目標,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以推進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和水源區生態文明建設為重點,以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突出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完善城市服務功能,保持水源區水體安全,充分發揮在秦巴山片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空間扶貧中引領帶動作用,成為創新型十堰建設的重要引擎和戰略支點。
按照國家高新區的戰略要求,全市還將重點加強政策支撐、推進規劃編制、推進園區建設。同時,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打造“國際知名汽車生產基地”;引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和加強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生態建設和生態功能,打造“國家重要的生態功能示範區”;增強秦巴山片區科技支撐能力,帶動秦巴山片區基礎設施、經濟總量、科技創新、社會事業、生態建設全面又好又快發展,建設“秦巴山片區科技創新城市”;發揮生態文化資源優勢,以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加快發展特色產業,深度開發,打造經典,突出重點,打造品牌,建設“漢江生態經濟帶引領區”。
“到2020年,高新區經濟規模將大幅提升,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其中高新技術產業收入占比達到60%;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00家,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率超過35%……”翻開鄖陽經濟開發區建設創建國家級高新區的目標大數據,一個全新的高新產業區呼之欲出。
十堰高新技術開發區

一區兩園

自2018年8月以來,十堰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著眼長遠,提出把創建國家高新區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 “一號工程”,在十堰西北片區,採取“一區兩園”的模式,依託原鄖陽經濟開發區和張灣區十堰工業新區,舉全市之力創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十堰東南片區,以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茅箭區等片區,建設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從而形成推動十堰高質量發展的“車之兩輪”。創建國家高新區,將緊扣“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培育”要求和“新生產、新生態、新生活”目標,堅持“高科技引領、構築現代產業新體系,高活力導向、涵育創新創業新生態,高標準要求、開創綠色發展新格局,高層次連結、打造開放協同新高地,高品質營造、建設科技人文新城區”,按照以升促建的思路,加快創新要素聚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全力打造“現代新車城、綠色生態市”。

市級創建行動

2019年2月26日,市委、市政府推進十堰國家高新區創建專題會議在市行政中心召開。市委書記張維國出席會議並講話,強調要充分認識創建國家高新區的重要意義,進一步鎖定目標任務,調動各方力量,對標強力推進,務必確保今年創建成功。
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新武主持會議,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王濟民,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師永學,市政協主席張歌鶯,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周鋒,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劉榮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學華,副市長劉運梅等出席會議。

張維國指出——

我市自啟動創建國家高新區工作以來,鄖陽區、張灣區和市直有關部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創建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值得充分肯定。
高新區是科技的集聚地和創新的孵化器。創建十堰國家高新區,是十堰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引擎,是拓展十堰高質量發展空間的重大舉措,也是培植十堰發展競爭力的迫切需要。
開展這項工作,對於十堰的發展來說,等不得,拖不得,慢不得,也放不得。全市上下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高度統一思想,深刻認識創建國家高新區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加快推動創建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鄖陽張灣兩區協同配合,市直各有關單位全力支持,工作專班強力推進,確保創建工作有序有力有效。
張維國強調,要鎖定“今年必須成功,沒有任何退路”這個目標任務,進一步明晰思路、建強專班、對標對表、攻堅克難,著力抓好創建國家高新區的關鍵節點和重點工作。
一是要切實抓好技術改造升級。在“高”和“新”上狠下功夫,把“又要高又要新”“高水平新技術”的要求落實到具體行業、具體產業、具體項目中,圍繞“一主四大四新”著力建設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努力增強市場競爭力。
二是要切實抓好企業主體培育。把高質量招商作為高新區創建的“一號工程”,擇優引入企業和項目,不能裝進籃子都是“菜”;引導傳統企業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三是要切實抓好雙創平台建設。不斷深化院、企、校合作,大力支持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創新創業平台建設,加快推動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努力占領創新制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
四是要切實抓好人才隊伍建設。牢國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積極探索引進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愛護人才的新辦法新舉措,努力打造區域“人才高地”。
五是要切實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按照國家高新區的標準,全面提升基礎設施承載能力和公共服務能力。

陳新武要求——

要把創建十堰國家高新區作為今年全市的一件大事、要事來抓,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整合各方資源,調動各方力量,形成共創共建的強大合力,以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奮戰姿態,確保創建圓滿成功。
鄖陽區、張灣區黨政負責同志,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等參加會議。

什麼是高新技術開發區?

高新區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簡稱,特指中國改革開放後在一些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區建立的發展高新技術的產業開發區。

經濟技術開發區與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區別

區別在於:開發區主要發展經濟,高新區主要發展科學技術。“高新區就是又要高又要新,高是高水平,新是新技術,要體現高新含量,不能搞粗放經營、什麼“菜”都裝進高新區的筐子裡。”

湖北目前有12家國家高新區

2018年2月28日,國務院新批覆了12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至此,國家高新區總數達到168家。其中湖北有12家,分別是武漢東湖、襄陽、宜昌、孝感、荊門、黃石、仙桃、黃岡、潛江、荊州、鹹寧、隨州,僅十堰、鄂州、恩施和天門、神農架林區還沒有國家高新區。因此,十堰創建更為緊迫。

區級創建行動

2019年3月4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國家級高新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劉學華組織召開十堰國家級高新區創建工作推進會,鄖陽區委書記孫道軍,張灣區委書記劉宇飛,鄖陽區區長鬍先平,區委常委、統戰部長王成,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桂麗等參加會議。
會議傳達學習了市委、市政府關於推進十堰國家高新區創建專題會議精神,要求全體工作人員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高度統一思想,深刻認識創建國家高新區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加快推動創建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各相關單位要全力支持,確保創建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進。
劉學華要求,要大幹苦幹300天,確保創成十堰國家高新區。一要突出特色、創新引領,創建結合、以建為本。創建工作既要做到結果與過程統一,形式與內在統一,又要注重過程和內在的提升。要以“建國家級高新區”為本,突出“高”和“新”,創新引領企業轉型升級,打造高質量的現代濱江新區和工業新區。二要正視問題、攻堅克難,齊心協力、堅定信心。要認清基礎短板和體制機制不完備、創新環境不濃厚、創新企業不充足等內在薄弱環節,正視問題、樹立信心、找準病根,齊心協力抓創建。三要兩辦合一、對標對表,整合力量、堅決完成。創建辦公室和指揮部辦公室要合併統一開展工作,所有抽調的工作人員要從即日起進駐辦公點,安下心、全脫產、嚴紀律,紮實開展工作。要對照考核標準,提前謀劃、及早行動、迅速對接,大幹苦幹300天,堅決完成國家高新區創建任務目標。
區委常委、統戰部長王成,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桂麗參加會議。

構建產業體系

陽春三月,春光明媚,生機勃勃。
走進十堰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一座座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車輛穿梭,機器轟鳴,工人忙碌,時時都能觸摸到經濟快速發展的脈搏,處處都能感受到一個個項目迅速推進的強勁浪潮……
2019年3月4日,省級高新區——十堰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委會正式揭牌,十堰市向創建國家級高新區邁出了堅實一步。從5家企業起步,經過12年的發展,十堰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已形成以汽車產業為主導,以生物健康為引領,以節能環保和新材料、現代服務為支撐的“1+3”產業格局。
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勇往直前,衝刺“國家隊”,十堰創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夢想在春天裡起航。

著眼長遠 齊心合力築夢“國家隊”

十堰是秦巴山片區扶貧攻堅的主戰場,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更是全省發展的西部重要增長極。如何克服“先天不足”,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係,提升造血功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2017年5月,市委、市政府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重大機遇,向科技部呈報了創建十堰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請示,著力建設一個在秦巴山片區具有示範意義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地,從而推進全市產業結構調整,提升產業發展活力和效益。
思路決定出路,自2018年8月以來,十堰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著眼長遠,提出把創建國家高新區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 “一號工程”,在十堰西北片區,採取“一區兩園”的模式,依託原鄖陽經濟開發區和張灣區十堰工業新區,舉全市之力創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十堰東南片區,以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茅箭區等片區,建設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從而形成推動十堰高質量發展的“車之兩輪”。創建國家高新區,將緊扣“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培育”要求和“新生產、新生態、新生活”目標,堅持“高科技引領、構築現代產業新體系,高活力導向、涵育創新創業新生態,高標準要求、開創綠色發展新格局,高層次連結、打造開放協同新高地,高品質營造、建設科技人文新城區”,按照以升促建的思路,加快創新要素聚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全力打造“現代新車城、綠色生態市”。
“高新區是科技的集聚地和創新的孵化器。創建十堰國家高新區,是十堰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引擎,是拓展十堰高質量發展空間的重大舉措,也是培植十堰發展競爭力的緊迫需要。開展這項工作,對於十堰的發展來說,等不得,拖不得,慢不得,也放不得。”市委書記張維國在高新區創建專題會上強調。
今年3月11日,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新武又專程赴科技部匯報十堰國家高新區創建工作,科技部徐南平副部長對十堰創建國家高新區表示支持,並提出將親赴十堰考察指導,更加堅定了十堰創建國家高新區的信心和決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十堰創建國家高新區,將其作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任務之一。市委、市政府把創建國家高新區列為今年全市五大任務之一,堅持“突出特色、創建引領,以創促建、以建為本”的思路,組建最強專班、傾注最大精力、爭取最大投入,著力引進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創新人才,加快創業孵化平台建設,抓緊準備申報要件資料,創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要把創建十堰國家高新區作為今年全市的一件大事、要事來抓,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整合各方資源,調動各方力量,形成共創共建的強大合力,以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奮戰姿態,確保創建圓滿成功。”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新武要求。
特色發展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高”和“新”是高新區發展壯大的生命線。
近年來,十堰高新區立足本地優勢和特色,加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初步形成以汽車產業為核心主導,生物健康為特色引領,節能環保和新材料、現代服務業為戰略支撐的“1+3”生態產業體系。
汽車產業高端化發展,是國家商用車及關鍵部件創新型產業集群的重要承載體,東風汽車、東風猛士、東風小康、湖北大運、馳田金剛、華陽變速等龍頭企業加速壯大,形成整車及零部件協同並進的發展格局。
生物健康產業加速布局,天聖藥業、長江星醫藥等重點項目深入推進,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入選湖北省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
節能環保和新材料產業快速崛起,萬潤新能源等科技型企業加速搶占新能源汽車產業制高點,產業綠色化水平全國領先。
同時,涵蓋電商物流、數字創意、科技服務等領域的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產業競爭力持續增強。
其實,創建國家高新區,十堰已具備足夠的優勢和基礎。經過50年的發展,十堰已初步形成了以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為龍頭,生物醫藥、新材料、裝備製造、節能環保、電子信息、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產業體系。全市擁有500多家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千億元製造業存量資產,50萬輛商用車、5萬輛新能源汽車生產能力,2018年汽車產業產值1443.44億元。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材料等新興產業2018年實現產值370億元。全市有高新技術企業264家,占規模以上企業的29.72%。創新平台219家,其中國家級技術中心2家,國家級孵化器1家,國家級眾創空間2家,國家級生產力促進中心1家;是唯一擁有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示範基地的地級城市,年轉化科技成果300項以上。2018年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1929件,同比增長5.7%。
欲築大廈,必先固本強基。十堰正因具備了足夠的基礎條件,才有底氣提出將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創新創業 激活高質量發展動力

萬眾創新,大眾創業。十堰圍繞產業發展導向,以全面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為動力,在扶持雙創支撐平台、最佳化雙創發展環境、構建雙創發展生態等方面積極作為,創業創新活力得到充分釋放。
全市科技創新政策重點向高新區傾斜,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級專業檢測平台、科技資源統籌服務平台等創新服務平台均建在高新區,全市35%的企業創新平台在高新區、45%的高新技術企業在高新區,高新區80%以上的科技型企業均同國內各科研院所或高校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十堰科技創新有目共睹。東風猛士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萬潤新能源公司被工信部授予2018年“製造業雙創平台試點示範項目”稱號,鄖陽環水有機農業星創天地晉升為國家級星創天地,大運公司被認定為2018年度省級工業設計中心。
科技金融體系不斷完善,高新區設立1支產業引導基金、3支風險投資基金,成立全國首家“資本市場服務脫貧攻堅金融工作站”,支持企業掛牌上市,助推113家企業在武漢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掛牌。
優秀人才帶動是激發企業新動能的最佳路徑。近年來,十堰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大力推進“柔性引才”和“濱江人才計畫”“車城工匠培訓計畫”,累計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10餘個,引入高端人才12名,其中國家“萬人計畫”1名,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6個,擁有省級科技創新人才9名,省百名科技創業領軍人才3名,省重點產業創新團隊1個。
上下同欲者勝。十堰成立以市長為組長,市科技、發改、經信、招商、財政、住建、自然資源和規劃等部門負責人共同參與的創建國家高新區領導工作小組及指揮部,進駐高新區開展創建工作。鄖陽區作為核心區,也相應成立創建工作指揮部,從區直部門和高新區抽調精幹力量,與市創建辦合署辦公,設立綜合服務、協調聯絡、材料申報、科創業務、信息宣傳五個工作組,形成了市區上下聯動、鄖陽張灣主動、政企多方互動的作戰體系。
產城融合打造一流園區美好環境
堅持規劃引領,產城融合,強化服務,是十堰衝刺“國家隊”的關鍵。
十堰高新區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最佳化政策服務環境,逐步完善空間格局,產業承載能力顯著增強。
以十堰大道、天馬大道、長嶺大道、滄浪大道等為骨架的“四縱三橫”路格線局初步形成,電力、通訊、供水、排污等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建成綠化及景觀面積近120萬平方米,整個園區實現“九通一平”,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走在全省工業園區前列。
城市服務功能日趨完善,教育、醫療、文化、娛樂服務不斷最佳化,科技創新中心、中鐵大橋局城市綜合體、陽光書院投入運營,國家南水北調博物館、湖北醫藥學院、市人民醫院等重點項目穩步推進,為創業者提供了良好的優質生活保障。
推行“居住+入學+就業”的服務體系,建成1000套“人才公寓”,形成“人才社區”,並配套建設“高層次人才幫辦服務中心”;推行“人才服務金卡”制度,對人才引進後的手續辦理、項目落戶、子女入學等實行“綠色通道”服務;拿出200餘萬元,對在全區各行業的研究生進行補貼和獎勵。
引資與引智並重,清晰的產業定位,完善的生活配套,優惠的人才政策,吸引了一批科技資源人物和創新團隊入園投資興業,創新要素匯集,為園區高新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持和智力保障,成為高新區招商引資的“活”名片。
點燃科技創新火炬,引領經濟提質增效,創建國家高新區已成為十堰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