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7-2030)

邢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7-2030)

邢台又名臥牛城,古稱邢州順德府,為仰韶文化發源地之一,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華北歷史上第一座城市,有35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曾歷五朝古都、十朝雄郡,歷史上曾四次建國,五次定都,是“殷商之源,祖乙之都,邢侯之國”,素有“鴛水之濱、襄國故都、依山憑險、地腴民豐”之譽,被中國史學家譽為“燕趙第一城”。

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邢台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推進文化強市建設、努力打造邢襄文化品牌,並始終緊抓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工作。邢台市城鄉規劃局高度重視名城保護規劃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等法規,組織編制了《邢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7-2030)》。

在《邢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7-2030)》的編制過程中,汲取十九大“文化繼承創新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精神,以打造邢襄文化品牌、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為目標,緊抓“明重點,側重邢台古城城區街區保護髮展”、“成體系,建立五層面整體保護框架”兩大主要任務,並力圖在建築高度控制、城區空間修補等方面做出創新。

2018年8月14日,《邢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7-2030)》、《邢台市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及《邢台市古城更新復興規劃》獲邢台市城鄉規劃委員會審議通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邢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7-2030)
  • 外文名:Xingtai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protection plan (2017-2030)
規劃概況,範圍與期限,保護框架,歷史文化價值特色,保護要素名單,主要內容,市域的保護,歷史城區的保護,保護結構,建築高度控制,傳統城市格局,古官道、傳統街巷,歷史遺存要素,歷史地段的保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性建築的保護,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規劃措施,

規劃概況

範圍與期限

規劃範圍:市域範圍約1.24萬平方公里,重點規劃範圍為歷史城區範圍,面積4.1平方公里。
規劃期限:與《邢台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相協調,為2017-2030年。

保護框架

全面保護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價值特色引領的5個層次,具體是指市域、歷史城區、歷史地段、保護性建築、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文化價值特色

八大核心價值特色:邢襄文化的起源、發展、延續地;中華文明的重要孕育地;遍布四野的古泉、古水、古河;源遠流長的古都文化和彌足珍貴的文物古蹟;形態典型的古代北方府縣城“臥牛城”;世代傳承的傳統美德與禮儀文化;商業興盛的“邢台好南關”;彪炳史冊的冀南革命老區。
八大保護主題:多元文化邢襄城;中華文明發源城;居皋跨澤百泉城;歷史悠久古都城;內府外關臥牛城;賢良俊才信德城;千年絲路商貿城;英雄先烈革命城。

保護要素名單

邢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要素一覽表
要素類別要素名稱具體內容
自然環境
山體山脈
河谷盆地
碟仙谷、紅河谷
江河水系
主幹江流北澧河、沙河-南澧河滏陽河老漳河老沙河
江河支流:汪洋溝、洨河、北沙河、午河、泜河、李陽河、小馬河、白馬河、牛尾河、七里~順水河、沙洺河、留壘河等;
大型水庫:東石嶺水庫、朱莊水庫、馬河水庫、臨城水庫、野溝門水庫。
自然公園
森林公園邢台森林公園、邢台蠍子溝國家森林公園
風景名勝區:白雲山-小西天風景名勝區、秦王湖-北武當山風景名勝區、王硇風景名勝區、崆山白雲洞風景名勝區等
河北省歷史文化名城
邢台
邢台市有3500年建城史,距今五萬至十萬年以前就有人類棲息繁衍 ,是華北歷史上第一座城市,也是中國最早形成城市的地區之一,被譽為“燕趙第一城”。
歷史地段
歷史
村鎮
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河北省歷史文化名鎮(1個):皇寺鎮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個):英談村王硇村
河北省歷史文化名村(21個):駕游村、竇馮馬村、神頭村、上申莊村、西溝村、綠水池村、安河村、冊井村、北盆水村、大坪村、漸凹村、樊下曹村、小桃花村、崔路村、李梅花村、東石善村、桃樹坪村、魚林溝村、龍化村、南會村、內陽村。
中國傳統村落
共18個,其中12個是同時是歷史文化名村。
第一批(2012年):神頭村、英談村;
第二批(2013年):王硇村;
第三批(2014年):樊下曹村、上申莊村、大坪村、漸凹村;
第四批(2016年):冊井村、北盆水村、安河村、綠水池村、西溝村、城灣村、彭硇村、石門溝村、後漸寺村、口上村、王茜村。
歷史文化街區(4片)
古官道歷史文化街區、北大街歷史文化街區、羊市道歷史文化街區、天寧寺歷史文化街區。
保護性建築
文物
保護
單位
全國重點文物保
護單位(21處)
河北省文物保護
單位(64處)
清風樓、隆堯碑刻群、南良舍造像碑、北柴村造像碑、南和造像碑、澧水石橋碑、宋君碑、賈母貞節碑、重修南宮縣學碑、曹演莊遺址、巨鹿故城遺址、張霍村寺廟遺址、冢子村古墓、吳村古墓、塔底村古墓等。
邢台市文物保護
單位(131處)
封巒寺遺址、孔莊聖母宮舊址、綦陽冶鐵遺址、五指靈山媧皇宮舊址、且停寺遺址、青龍寺遺址、天仙觀遺址、堯台遺址、雲台寺遺址、臨邑古城遺址、北小霍遺址、桃源洞遺址、小磁窯溝遺址、南磐石遺址、天梯山徘徊洞遺址、象氏城址、聖井、張賓墓等。
縣級文物保護
單位(311處)
盧公墓碑、西大寺遺址、商店佛爺廟遺址、馬允中墓、西街士祠、東大佛寺遺址、佛爺廟遺址、天齊廟遺址、后土元君行宮遺址、菩薩廟遺址、谷景昌墓、西羊泉墓地、西鎮墓地、龍泉寺遺址、官都西墓地等。
公布不可移動文物
(1943處)
古遺址:古魯東遺址、東羊泉西北遺址、衛羅寺遺址、安莊遺址、大西莊黑虎關、北陽遺址、東劉十八畝地遺址、東劉遺址等;
古墓葬:東羊泉西北溝墓地、路津眾墓、南滑村墓群、張居敬家族墓地、東小京墓群、趙守禮墓地、南江劉氏家族墓地等;
古建築:南海聖母廟、夫子岩關一號烽火台、永安橋、白虎橋、北蘇村民居、燕紅龍村古井遺址、王柏社靳雪民居、郝莊趙抱一宅院、郝莊村東皋閣洞等;
石窟寺及石刻:南黃泥村石造像、大汪村石造像、板台集村北碑刻、石佛寺碑、西鎮東劉氏祠堂創建碑、曉諭事照碑、白雲山梳妝樓碑;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馬坊營一二九師三八六旅指揮所、政治部舊址、東召村烈士墓、東董里村烈士墓群、四一渠、魏家莊天主堂、崔村烈士墓;
其他:全呼化石地點、通源井化石地點、渡口化石地點、崗冶化石地點、東葛泉化石地點、下解化石地點。
歷史
建築
邢台市第一批歷史建築(20處)
楊家巷19號民居、東大街102號民居、西大街333號建築、北大街44號民居、密市水台10號民居等。
歷史城區建議歷史建築(150處)
天主堂、北長街新四巷1號民居、北長街124號民居、北長街79號民居、北長街61號民居、北長街59號民居等。
歷史環境要素
城市城區古樹名木共93株,其中國家一級古樹0株、二級3株、三級89株、名木3株;後備資源2株(群)。
非物質
文化遺產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4項)
廣宗道教音樂、隆堯澤畔抬閣、隆堯招子鼓、隆堯秧歌戲、巨鹿四股弦、威縣亂彈、威縣梨花威縣冀南梨花大鼓、邢台梅花拳、沙河藤牌陣、威縣梅花拳、王其和太極拳、廣宗柳編、邢窯陶瓷燒制技藝、威縣土布紡織。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60項)
內丘牛郎織女傳說、內丘縣郭巨孝文化、邢台縣長信排鼓、平鄉縣南路絲弦、沙河四匹繒布製作技藝等。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65項)
臨西縣羅竹林的故事、廣宗八面鼓、沙河道教音樂、麵塑、冀南泥人等。

主要內容

市域的保護

構築“一山八水,一心兩軸六片”整體保護空間結構。
一山:指太行山脈,對其進行嚴格保護,建議劃定與主山脈山系相關的山體保護線。
邢台市域保護分區邢台市域保護分區
八水:指七里河、白馬河、泜河、北沙河、滏陽河、老漳河、老沙河、衛運河,規劃重點保護這八水的岸線與格局,強調河流兩岸生態的維育和風貌的控制。
一心:指邢台歷史城區。是邢檯曆代州、縣、府中心所在地,是邢襄文化的核心區。規劃重點保護“府城+關城”的格局。
兩軸:指古官道歷史文化發展軸和沙河-南澧河-北澧河-滏陽新河歷史文化發展軸。太行山東麓的古官道是邢襄文化的起源、發展、傳播、興盛最為重要的軸線;沙河-南澧河-北澧河-滏陽新河歷史文化發展軸串聯了整個邢台市域的歷史文化發展路線。
六片:指邢襄古都文化核心區、邢西南古村落山水文化區、邢西北邢窯扁鵲文化區、邢北仰韶文化集聚區、邢南古樂古遺址文化集聚區、邢東紅色武術文化集聚區。

歷史城區的保護

歷史城區範圍:本次規劃以“府城+關城”歷史格局為基礎,納入1945年以前形成的城市建成區範圍,考慮新修建的建設大街對整個歷史城區範圍的切割,確定歷史城區範圍為以團結東大街、邢州北路、邢州南路、建設大街、新華南路、新華北路的圍合區域,面積4.1平方公里。建設大街以南為歷史城區協調範圍,面積0.73平方公里。
職能定位:集文化展示、傳統商業服務、休閒旅遊、居住生活功能於一體的城市綜合功能區。
邢台市歷史城區範圍邢台市歷史城區範圍
職能調整:1)保留傳統,特色商業,中興東大街兩側作為市級商業中心,其商業功能的繼續發展,將促進商業的升級、商品和服務種類的增加,通過改善南關的購物環境和交通條件,積極引導商業功能向街區內部主要商業街道延伸,南關商業宜以適合普通市民消費的生活日用品、糧食、服裝、餐飲等內容為主,同時鼓勵發展體現邢台歷史文化特色的商業經營項目。
2)限制工業企業進入,搬遷污染環境的二、三類工業企業,提高歷史城區整體環境質量,完善歷史地段的生活服務設施。近期外遷包括拖拉機廠北側、向陽水泥預製廠、邢台市製鞋廠等與歷史城區功能定位不符的現有工業企業,並將原有用地改造為文化創意、公園綠地等功能。
3)完善其他文化設施節點的建設,包括城隍廟(現商業用地)文化設施節點、文廟(現市政府內)文化設施節點、古邢台碑(現市直幼稚園內)文化設施節點等,這些節點位置歷史上曾經是重要的公共建築的位置,在城市建設中宜引導用地功能向市區級、居住區級文化設施方向發展,如邢台市博物館、老年人活動中心、兒童活動中心等。

保護結構

保護邢台“一道串兩城”的歷史城區傳統格局,構建“一軸一帶、四大文化核心“整體保護框架。
歷史城區保護結構圖歷史城區保護結構圖
一軸:指延續古城文化脈絡的古官道文化軸;
一帶:指依託圍寨河的文化景觀帶;
四區:指展示古城文化底蘊的6片歷史文化街區,分別是天寧寺歷史文化街區、北大街歷史文化街區、古官道歷史文化街區、羊市道歷史文化街區。

建築高度控制

核心保護範圍:檐口高度不超過9m;
歷史城區建築高度控制圖歷史城區建築高度控制圖
建設控制地帶:檐口高度不超過12m。
環境協調區(I類):檐口高度原則上不超過18m。
環境協調區(II類):檐口高度原則上不超過36m。

傳統城市格局

(1)古城輪廓
本規劃古城輪廓是指清朝古城城廓舊址的輪廓。嚴格保護並標識現存城廓遺址,結合交通、綠地與公共空間規劃設計,保護古城城廓的歷史空間格局。
(2)水系空間格局保護
加強對圍寨河以及與古城密切相關的歷史河道的整治和保護。河道邊緣向外兩側各15米,劃定“藍線”範圍,建議藍線範圍內,結合防洪建設步行道,加強沿岸綠化,有條件的地方適當加寬河道,並建設自然岸線。
鴛水靈井”在“鴛廟遺址公園”內,配合鴛廟遺址的修建進行水景的設計,該處水景以水井為主。重建八角漢白玉水井,井壁設定噴霧並在井中放養“錦鯉”;井旁種植楊柳,設定“鴛水靈井”井碑;重建八角古亭,採用唐代的亭台建造樣式。“鴛水靈井”的復建,是以“鶯清台苑”為景觀特色。

古官道、傳統街巷

(1)古官道-歷史中軸線的保護
由北關街-北長街-南長街-西門裡街-清風樓-府前街-北大街-花市街-馬市街-東南街構成的歷史中軸線,這些道路嚴格保護名稱、走向、尺度及傳統風貌不變。
歷史城區街巷格局保護規劃圖歷史城區街巷格局保護規劃圖
(2)傳統街巷分級保護
歷史城區內嚴控新建或拓寬道路,如確需拓寬,應符合歷史城區原有的傳統街巷格局。嚴格按照本規劃中關於建築高度控制及整體風貌控制的要求整治改造街巷兩側建築。全面深入挖掘與傳統街巷相關的歷史文化內涵,設定標識牌展示相關歷史信息。
傳統街巷分類表
街巷類型現用名
嚴格保護以下街巷的名稱、走向、尺度及傳統風貌不變
北長街、南長街、東門裡街、府前南路、崇禮巷、探花街、納涼園街、崇禮巷、北大街、花市街、西大街、東大街、馬市街、羊市道、羊市街、牛市街、南巷、東羊市道、吳家巷、北鄭家巷、大黃家巷、孫家巷、和睦巷、楊家巷、左家巷、廖家巷、七道灣、進士牌坊巷、互助巷、地方巷、戲樓巷、勝利巷
嚴格保護以下街巷的名稱、走向及尺度不變
光明街、驢夫營街、鳳麟街、珍珠街、西倉巷、西太平巷、東太平巷、西倉二巷、西倉三巷、西倉四巷、鄧家巷、
嚴格保護以下街巷的名稱、走向不變
西門裡街、衛生街、東南街、小東街、順德路、西崇禮街、團結一巷、團結二巷、台家巷、西街巷、新市場巷、西羊市街、南羊市街、靛市街、西南街、東南街
建議恢復展示名稱的傳統街巷
紅影壁巷、和家巷、大井巷、仁義巷、義巷、真武巷

歷史遺存要素

歷史城區內共有21處歷史環境要素,其中古樹名木14處、古坑塘3處、古鐘1處、古井1處、古橋1處、古碑2處、古城牆遺址4處、古炮1處。
歷史城區文化遺存要素分布總圖歷史城區文化遺存要素分布總圖

歷史地段的保護

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

邢台共有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30個,其中歷史文化名鎮名村24個,包含1個河北省歷史文化名鎮、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1個河北省歷史文化名村。應編制《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傳統村落保護髮展規劃》,並制定保護要求和對策。
市域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及傳統村落分布圖市域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及傳統村落分布圖

歷史文化街區

規劃劃定四片歷史文化街區,分別為古官道歷史文化街區、北大街歷史文化街區、羊市道歷史文化街區、天寧寺歷史文化街區。
歷史文化街區分布圖歷史文化街區分布圖

保護性建築的保護

文物保護單位

邢台市現有文物保護單位共527處,共分四個等級。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3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11處。邢台全市已登記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共1943處。
市域文物保護單位分級分布圖市域文物保護單位分級分布圖

歷史建築

根據《河北省歷史建築認定和修繕保護技術規定(試行)的通知》(冀建規[2012]310號)的有關評定標準,具備下列條件之一,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也未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建築物、構築物等,經城市、縣人民政府確定公布,可以確定為歷史建築。邢台市歷史建築評定標準為以下四點:
牛市街52號民居牛市街52號民居
1.建築(構)物具有突出歷史文化價值。包括:在城市發展與建設史上具有代表性;在某一行業發展史上具有代表性;具有紀念、教育等歷史文化意義。
2.建築(構)物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包括:反映一定時期的建築設計風格,具有典型性;建築樣式與細部等具有一定的藝術特色和價值;反應所在地域或民族的建築藝術特點;在城市或鄉村一定區域內具有標誌性或象徵性,具有群體心理認同感;著名建築師的代表作品。
3.建築(構)物體現一定的科學技術價值。包括:建築材料、結構、施工技術反應當時的建築工程技術和科技水平;建築形體組合或空間布局在一定時期具有先進性。
楊家巷19號民居  、北大街44號民居楊家巷19號民居 、北大街44號民居
4.其他需要確定的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建(構)築物。
邢台市第一批歷史建築公示名單
編號建築名稱建設年代所屬縣(市、區)
01
楊家巷19號民居
清末至民國
橋東區
02
東大街102號民居
清末
橋東區
03
西大街333號建築
民國
橋東區
04
北大街44號民居
民國
橋東區
05
密市水台10號民居
民國
橋東區
06
花市街27號民居
清末
橋東區
07
花市街37號民居
民國
橋東區
08
花市街41號民居
清末
橋東區
09
東大街107號民居
民國
橋東區
10
牛市街52號民居
民國
橋東區
11
牛市水台9號民居
民國
橋東區
12
羊市道23號民居
民國
橋東區
13
羊市道25號民居
民國
橋東區
14
羊市道27號民居
民國
橋東區
15
羊市道29號民居
民國
橋東區
16
羊市街61號民居
民國
橋東區
17
馬市街北橋
橋東區
18
北關橋
橋東區
19
先予橋
清代重修
橋東區
20
電報大樓
70年代初期
橋西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截止到2017年,全市共有非遺項目139項。國家級14個、省級60個、市級65個。涵蓋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分類體系中的全部10個門類。
市域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分布圖市域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分布圖

規劃措施

一、完善法規制度、建立全覆蓋的保護規劃體系,制定《邢台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邢台市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管理規定》,及時編制包括傳統村落保護髮展規劃、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文物保護規劃等在內的各級各類保護規劃;
二、健全管理機制、加大規劃實施的管理力度,加強邢台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辦公室的審議、協調、監督、指導的職責,強化市、區、鎮、村等各級政府的保護責任,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中要特別注意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
三、設立財政專項保護資金,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在文化、旅遊、文物古蹟保護等方面的項目專項資金支持,鼓勵通過宗族團體、國內外文物古蹟保護組織的捐贈等多種渠道籌集資金;
四、建立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制度,同時強化公眾參與,各級保護規劃應當進行科學論證,廣泛徵求公眾意見;
五、建立保護、利用與發展的一體化機制,合理利用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旅遊開發,建立歷史文化名城展示體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