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一”為始祖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釋者、傳抄者的集合體)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作者簡介,老子出生,原文,譯文,

作者簡介

老子,又稱老聃、李耳,漢族,春秋時期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
老子像老子像

老子出生

據傳,被道教奉為太上老君的老子彭祖後裔,在商朝陽甲年,公神化氣,老子寄胎於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
理氏在村頭的河邊洗衣服,忽見上游飄下一個黃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樹枝將這個拳頭大小的黃李子撈了上來。到了中午,理氏又熱又渴,便將這個李子吃了下去。從此,理氏懷了身孕。
理氏懷了81年的胎,生下一個男孩。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髮,白白的大鬍子。因此,理氏給他取的名子叫“老子”。老子生下來就會說話,他指著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樹,說:“李就是我的姓”。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致數輿無輿,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譯文

自古以來與大道統一的事物:天得道而清明,地得道而寧靜,神得道而靈驗,川谷得道而盈滿,萬物得道而生存。侯王得道而作天下的君長。將推究其理,天下清明的話恐怕將會崩裂,地不寧靜的話恐怕將塌陷,神不靈妙的話恐怕將消失,川谷不盈滿的話恐怕將空竭,萬物若不得道,就不能生存,將會滅之。侯王如果不得道的話恐怕將垮台。貴必須以賤為本,高必須以下為根基,所以君王自稱是孤家寡人不穀,這不是說明君王以賤為本嗎?不是嗎?所以招來過多的榮譽反而沒有榮譽。因此,不追求美玉的尊貴華麗,反而要像石頭那樣堅硬低賤,不張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