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度量衡
據《
漢書·律曆志》記載,秦漢時期度量衡制度是:衡制:銖、兩、斤、鈞、石。1石=4鈞,1鈞=30斤,1斤=16兩,1兩=24銖。
西漢時期,一斤相當於258.24克,一兩等於16.14克。
王莽及東漢、魏晉南北朝,一斤相當於222.73克,一兩等於13.92克。
隋朝初年,一斤相當於668.19克,一兩等於41.76克。
隋末,一斤相當於222.73克,一兩等於13.92克。
唐至清代,一斤相當於596.82克,一兩等於37.30克。
注意:
漢代醫學上用的兩和漢代常用兩重量不同,漢承秦制,醫學上用的兩一直延續用秦朝因此漢代張仲景的醫學著作中的兩為秦兩相當於3克
基本信息
兩(liǎng)
拼音 | liǎng | 五筆86 | GMWW |
注音 | ㄌㄧㄤˇ | 五筆98 | GMWW |
部首 | 一 | 倉頡 | MOOB |
部外筆畫 | 6 | 鄭碼 | ALOO |
總筆畫 | 7 | 四角號碼 | 10227 |
漢字結構 | 單一結構 | CJK Unicode(16進制) | U+4E24 |
造字法 | 會意 | 規範漢字編號 | 0697 |
筆順編號:1253434,筆順讀寫:橫豎折撇捺撇捺。 |
|
《廣韻》良獎切,上養,來。
詳細釋義
〈量〉
(1) (會意。從一,兩平分。兩亦聲。本義:二十四銖為一兩)
(2) 同本義 [liang,a unit of weight] 16兩為1斤。今市制折合國際單位制0.05千克,十錢一兩,十兩一斤
兩,二十四銖為一兩。——《說文》
衡權…本起於黃鐘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為兩,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兩者,兩黃鐘律之重也。——《漢書·律曆志上》
(3) 雙。用於鞋婁 [two]
(4) 匹(長四丈)
(5) 通“輛”。車一乘 [used for buses,carts,etc.]
武王戎車三百兩。——《書·牧誓·序》
之子于歸,百兩御之。——《詩·召南·鵲巢》
〈數〉
(1) 二 [two]
參天兩地而倚數。——《易·說卦》
以九兩系邦國之民。——《周禮·天官·大宰》。注:“兩,猶耦也。”
哄甚,兩台檄公(袁可立)解之。——明 黃道周《
節寰袁公傳》
翼而為兩廡兩廂,凡三十餘楹。——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
(2) 又如:兩個人;兩扇門;兩夫妻;兩頭豬;兩沒(兩者一起死亡);兩肉(兩隻牛);兩替(兩批);兩考(官吏的兩次考績);兩榜(明清以會試(考進士)為甲榜,鄉試(考舉人)為乙榜,由舉人考中進士,叫兩榜進士,簡稱“兩榜”)
(3) 雙方;常用於相對的兩個方面或成對的人或事物 [both;either;mutual]
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今兄弟遘惡,此勢不兩全。——《三國志·魏志》
兩兒齊哭。——《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4) 又
兩股戰戰。
(5) 又如:勢不兩立;兩敗俱傷;兩相情願;兩袒(袒露雙肩,女子兼適兩夫家);兩珥(指日、月兩旁的光暈);兩陣(亦兩陣。交戰的雙方所布列的陣勢);兩握(指雙拳);兩視(同時看兩件事物);兩雄(兩者一起強大);兩儀(指天地);兩交婚(兩家的兒女相互娶嫁為婚)
(6) 表示不定數,多與“一”或“三”前後連用,義為少量 [some;a few]
(7) 又如:兩三(幾個。表示少量);兩言(三言兩語)
〈副〉
(1) 同時兼具兩方面,雙方,兩下里 [both (sides);either;mutual]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荀子·勸學》
(2) 又如:兩兼(兼具兩方面);兩禮(雙方免禮);兩譽(誇獎雙方);兩讓(雙方各自責讓)
〈動〉
(1) 等同;比並 [equal]
御下,兩馬,掉鞅。——《左傳》
(2) 又如:兩大(兩者並大);兩帝(兩個天子並立);兩當(兩者相當)
民俗參考
漢字五行:火 吉凶寓意:吉 是否為常用字:否
姓名學:非姓氏,多用男性
字形結構
首尾分解查字:一從(hengcong) 漢字部件構造:兩
筆順編號:1253434
筆順讀寫:橫豎折撇捺撇捺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㒳《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𠀤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
又《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系邦國之民。《注》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
又《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注》三十匹也。
又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注》車有兩輪,故稱兩。
又《玉篇》二十四銖為兩。
又《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
又《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為半兩。
又《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
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𠀤良去聲《詩·召南》百兩御之。
音韻參考
上古音:陽部來母,liang
中古音:陽韻來母上聲開口三等音、陽韻來母去聲開口三等音(廣韻);上聲二十二養·去聲二十三漾(平水韻)
國語:liǎng,liàng
方言集匯
◎閩南語:niu4/niù
◎ 粵語:loeng5
詞語搭配
1.兩敗俱傷:爭鬥的雙方都受到損失。
2.兩邊倒:形容動搖不定,缺乏堅定的立場和主張。
3.兩廣:廣東和廣西的合稱。
4.兩漢:西漢和東漢的合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