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訓練

運動訓練

運動訓練是指為提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和運動成績,在教練員的指導下,組織的有計畫的體育活動,它是競技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運動訓練的主要參與者是運動員和教練員而不是一般的體育參與者,是一個有組織有計畫的活動過程,其目的是為了提高訓練水平,為取得運動成績奠定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運動訓練
  • 外文名:Sports Training
  • 拼音:yùn dòng xùn liàn
  • 注音:ㄧㄨㄣˋㄉㄨㄙˋㄒㄩㄣˋㄌㄧㄢ
基本特點,適應過程,運動負荷,表現性,詳細介紹,特點,科學研究,任務要求,訓練原則,競賽需要與定向發展原則,系統訓練與周期安排原則,集群組訓與區別對待原則,適宜負荷與實時恢復原則,導向激勵與有效控制原則,運動原則,不間斷性,周期性,合理性,區別對待,訓練方法,常用方法,重複訓練,變換訓練,間歇訓練,綜合訓練,訓練計畫,專業設定,培養目標,主要類別,專業課程,常用辭彙,身體訓練,運動素質,運動技術,運動戰術,運動戰略,訓練周期,訓練程度,訓練水平,訓練手段,常用辭彙二,智力訓練,意志訓練,訓練臨界,恢復訓練,競技狀態,量與強度,專項能力,測定評價,訓練機制,

基本特點

適應過程

適應是有機體內外環境不斷取得平衡的過程。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活動相互制約和相互協調,處在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這種相對平衡是人體生命存在和有機體機能正常活動的必要條件。當外界環境發生變化時,有機體內環境的相對平衡受到破壞,體內各種功能不得不重新進行調整,以維持機體內外環境的相對平衡,這就是適應過程。
適應是生物活動的基本規律之一,也是通過運動訓練提高人體競技能力和取得優異運動成績的生物學基礎。
在運動訓練中,引起適應過程的外界環境變化包括施加運動負荷、改變訓練內容和變換訓練環境與條件等。
在運動訓練中,主要是採用施加運動負荷等方法,有意識地打破機體內環境的相對平衡,使之發生向校高機能水平的轉化,從而在施加的運動負荷相適應的水平上重新獲得相對平衡。這種由於運動訓練而產生的有機體與施加負荷的外環境不斷取得平衡的過程,就稱為訓練適應。
訓練適應的作用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訓練適應是人體機能不斷提高的生物學。不斷提高人體機能是運動訓練的重要任務之一。現代的運動訓練要求運動員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機能潛力。而人體機能的不斷提高依賴於訓練適應過程。只有提高對機體不斷施加運動負荷的刺激,使其產生訓練適應過程,才能使人體機能不斷提高。
其次,訓練適應是發展競技狀態的生物學前提。運動競技狀態的形成,正是訓練適應過程高度發展的結果。競技狀態的形成,要求運動員在各器官系統的形態、機能、運動素質、運動技術、運動戰術及心理狀態等方面的訓練適應,都達到相當完善的程度,並和諧地結合成一個整體。而競技狀態的暫時消失,則又是訓練反適應性衰退的結果。這種反適應性衰退又使運動員的機體得以恢復,並進一步發展新的訓練適應,在高一級水平上重新形成競技狀態,取得更好的運動成績。
再次,訓練適應是運動訓練理論的生物學依據。運動訓練理論是運動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概括,它建立在運動訓練客觀規律之上,對運動訓練實踐起著指導作用。運動訓練理論只有建立在訓練適應以及其他一些運動訓練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才能經受得隹運動訓練實踐的檢驗,形成科學的理論體系,指導運動訓練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訓練適應過程的產生和發展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運動負荷、恢復過程、身體身體情況和心理狀態等,其中負荷和恢復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訓練適應過程中尤其重視恢復過程,這是形成訓練適應的必要前提。另外,如果運動員心理和日常生活的總負荷與運動員機體所能承受的負荷能力相吻合,訓練適應過程就能正常發展,機能水平和運動成績則可相應提高;如果運動訓練與日常生活的總負荷超過了運動員機體的承受能力,則可能導致過度訓練現象。對過度訓練的預防,首先要考慮到根據運動員機體的可接受性和個人特點合理安排運動訓練。其次要遵守生活制度,注意功逸結合。過度訓練的消除,可以採取通過觀察及時發現早期症狀,找出過度訓練的具體原因,並調整訓練計畫加以排除。

運動負荷

在運動訓練過程中,只有對運動員有機體通過練習施加強烈的刺激,才能引起有機體的深刻的反應,充分地挖掘出機體機能潛力。運動員如果不能承受大負荷直至極限負荷的訓練,是難以適應現代訓練和比賽的要求的。極限負荷是相對的,是就運動員個體而言的,當某一訓練階段的負荷達到運動員個體的極限,並產生訓練適應時,就要進一步提高負荷水平。由於在訓練過程中運動員具有承擔負荷的極限性特點,教練員要將科學、合理地安排負荷作為實施訓練的重要環節。合理安排運動負荷的基本要求是:
1、訓練過程中加大負荷必須循序漸進
加大運動負荷切記不能認為越大越好、為大而大,超過了運動員所能承受的“最大負荷”能力。對高水平的優秀運動員而言,應在整個運動訓練過程中經常性地採用與比賽接近的負荷,力求使大運動量和大強度同時出現,以使運動員全年保持競技狀態,隨時出現最佳成績。對一般運動員來說,負荷必須循序漸進地逐步增加,既有運動員所能承受的“最大負荷”,又有中小負荷的搭配,保證能持續地進行大負荷訓練。這對青少年兒童運動員尤為重要。
2、掌握好負荷和恢復的關係
沒有負荷就沒有訓練水平的提高,但沒有恢復地就不能安排新的負荷。只有在有機體承擔一定的負荷後,得到適當的恢復,以消除疲勞,才能使機體能力逐步得到提高。所以訓練中每次課的恢復安排,應在運動員機體能力得到恢復和提高的基礎上進行,訓練課之間的間歇過長或過短都不利於機體能力的提高。
3、適當地搭配負荷量和負荷強度
訓練過程中負荷的安排一般都呈現一種波浪起伏的狀態,負荷的量和強度的變化,通常有三種搭配的形式;一是既加量又加強度,二是加強減量,三是加量減強度。在現代高水平運動員的訓練中,提出要遵競技狀態的基礎,必須負荷量和負荷強度同時達到最大值,要定期地模擬比賽所特有的負荷和緊張狀況。對此,無論以哪種形式搭配負荷量和負荷強度,都要從運動員的實際出發,以有利於儘快提高運動成績為前提。而突出強度,是當今高水平運動員負荷安排的一個重要特徵。
4、根據訓練的不同任務和運動項目的特點安排負荷
就一次訓練課而言,如果主要任務是學習掌握技術,則強度不宜過大,而以加大練習量為主;如果主要任務是發展某一運動素質,則負荷的量和強度都應加大。運動項目的特點和比賽對負荷的要求不同,在日常訓練中負荷的安排也應有所區別。但無論哪種項目負荷的安排,都應以提高單位訓練時間裡最大的效益為準則。
5、加強醫務監督和恢復手段的運用
負荷安排不當是造成運動損傷和過度疲勞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強醫務監督,尤其是監測負荷所產生的效應很重要。同時要教給運動員一些有關負荷及自我監督、控制和調整負荷的必要知識,使其與教練員更好地配合,以使負荷的安排符合運動員所能承擔的水平。另外,積極採用有效的恢復手段,有助於更快地消除負荷後的疲勞,加強能量物質的再生,迅速地產生適應。

表現性

通過運動訓練,運動員的競技的競技能力會有所提高,但必須經過比賽,並在比賽中表現出優異的運動成績,才能具有個人和生活的價值,也才能被正式承認。因此,在日常訓練中要加強運動員比賽能力的培養。比賽能力的培養與競技狀態的形成發展密切相關。
運動訓練
競技狀態是指運動員達到優異運動成績所處的最適宜的準備狀態。這裡所指的“優異運動成績”是就本人的最佳成績而言;“最適宜的準備狀態”也是相對的,是就運動員本人在參賽前訓練的準備程度而言的,準備的程度越高,在比賽中創造本人最佳成績的可能性越大。
只有經過必要的準備性訓練才會出現競技狀態。競技狀態的出現有其具體特徵,它們是衡量和判定競技狀態的客觀標誌。這些特徵是:
運動員有機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達到最高水平,在運動中出現“節省化”現象,機體能最大限度地適應大負荷以至極限負荷的訓練和比賽,並且恢復過程也比較快。
運動員的運動素質和專項技、戰術的發展達到了本人的最佳水準,並且運動素質與專項技、戰術結合緊密,能通過專項技、戰術把提高了的運動素質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完成的動作準確、熟練、協調,具有最佳效果。
運動員在訓練中情緒高漲、精力旺盛、自我感覺良、渴望參加比賽,在比賽中具有特殊的專項感受力、意志頑強、心理穩定,以及具有完成任務和奪取勝利的充分信心。
競技狀態的上述特徵,集中表現為運動員能在重大比賽中達到甚至超過本人的最好運動成績。

詳細介紹

特點

適用對象的特殊性:運動訓練適用對象主要是運動員群體,相較於體育教學、健身的參與群體,這一群體的規模要小得多,但具有較強的運動能力、身體素養和紮實的體育技術技能。
高強度的運動負荷:運動訓練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挖掘和提高人體的運動能力,因此在訓練中必須通過高強度、長時間以及大運動量的身體刺激不斷打破人體原有生理機能平衡,在更高層面上達到新的平衡。
操作手段的專業化:隨著訓練水平的提升,科學化、專業化的訓練方法手段已經成為影響訓練效果的最關鍵要素。
效果評價的實踐性:對訓練效果的檢驗一方面可以通過身體形態機能、體能、技戰術水平等多個要素來評價,但最根本的是通過競賽成績結果來評定。

科學研究

運動訓練學研究的內容與許多學科有著緊密的聯繫,需要了解、掌握和運用多種學科的有關知識。在自然科學方面涉及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醫學、統計學和控制論等;在社會科學方面涉及教育學、運動社會學、運動心理學、運動美學等學科。如果研究身體訓練,就要運用運動解剖學和運動生理學的有關基礎知識;要研究訓練水平的測定和評價,就要運用人體測量、生理機能試驗以及統計學的有關知識。因此,有人把運動訓練學稱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
為了加強運動訓練的科學性,深入探索運動訓練的規律,在一些體育運動比較發達的國家,都十分重視運動訓練學的研究。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體育科研所把運動訓練學列為研究的重點。在前蘇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英國等都有運動訓練學的專著。這些國家還把運動訓練學列為體育院系培養高水平教練員的一門必修課程。只是各個國家對運動訓練學研究的內容,不盡相同。如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運動訓練學包括有運動員的衛生和營養方面的內容,英國還把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物力學和運動生理學的有關基礎理論列入其中。在中國,20世紀50年代,有關運動訓練的一些內容就出現在體育理論這門學科中。70年代以後,在體育理論中已初步建立了屬於運動訓練學內容的學科體系,並向建立一門獨立的學科方向發展。

任務要求

運動訓練的任務和要求 運動訓練的直接目的,是為了不斷提高運動員的運動技術水平,創造優異成績。其任務是:①提高運動員各器官系統的機能,發展運動素質;②掌握和提高專項運動的技術和戰術,以及有關的理論知識;③培養運動員獨立進行訓練的能力;④進行道德和意志、品質教育。4個方面的任務是緊密聯繫,互相促進,又都是以創造優異成績為目的的。因此,訓練的內容及採取的方法、手段等都具有專門的性質,並要求運動員承擔很大的運動負荷,訓練中的成績要能在正式比賽中表現出來。這與體育教學和身體鍛鍊都有明顯的不同。
能否嚴格而又科學地進行運動訓練和評定運動技術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現代科學水平。世界上許多國家為在競技比賽中奪取勝利,都大力地開展運動訓練。一些國家,在重點運動項目的發展上都有長遠的戰略安排,如蘇聯、美國古巴等還建立了奧運會訓練中心和訓練基地,對高水平的運動員進行短期和長年集訓。為加強訓練的科學性,在訓練中心和基地里建有用現代科學儀器設施裝備的運動生理、運動醫學、運動心理等研究室,由著名的專家、教授、醫生和教練員相互配合,結合訓練進行科學研究,探索人體和運動訓練的規律。
要科學地指導運動員訓練,教練員就應具備較高的科學文化水平和組織教學、訓練的能力,精通本運動項目的科學技術,紮實地掌握有關學科的基礎理論。

訓練原則

訓練原則是運動訓練實踐普遍經驗的總結和概括,反映了運動訓練的客觀規律,是進行運動訓練必須遵循的準則。常見的訓練原則有以下幾種。

競賽需要與定向發展原則

在整個運動訓練過程中,應圍繞提高訓練者競技能力及運動成績的需要,從實戰出發,科學安排訓練周期,劃分訓練階段,選擇最適宜的訓練內容、方法、手段,合理控制訓練負荷。運動訓練要結合專項特點和比賽需要,提高訓練的針對性、實戰性和時效性。

系統訓練與周期安排原則

根據運動訓練結構特點、競技狀態呈現特徵和重大賽事安排規律,系統、持續、周期性地組織訓練過程。這一原則主要強調訓練過程的系統性和競技狀態變化的周期性規律,持續有序且有周期性地安排訓練。

集群組訓與區別對待原則

運動員以組或者隊的形式共同訓練,同時依據運動項目、個體特徵、訓練條件、訓練階段等方面的不同而分別作不同訓練安排。其出發點是對運動員社會集群性的認同和對其個體特徵的尊重。

適宜負荷與實時恢復原則

根據運動員的現實可能和人體機能訓練適應規律,以及提高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需要,在訓練中給予相應量度的負荷,並在訓練後及時消除疲勞,根據生物適應過程,提高機體能力和取得理想訓練效果。

導向激勵與有效控制原則

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激發運動員主動從事艱苦訓練的動力和行為,並對訓練活動和過程積極實施有效控制。由於運動訓練是一個對身體、心理、技戰術等方面的高強度訓練,對運動員的心理產生正面或反面的刺激,故而必須在訓練中進行及時的調節。

運動原則

不間斷性

運動員從開始參加訓練到出現優異運動成績,以及保持成績並繼續提高,直至"運動壽命"的終結,這中間都應系統地、不間斷地進行訓練。這個原則是依據條件反射學說而確定的(即運動員在連續不斷地訓練中所掌握的動作不但熟練精確,而且可以使新學動作較快和較容易地掌握)。這是由於暫時性神經聯繫建立得越多、越鞏固,就越能使動作技能發揮積極的轉移作用。一個運動項目的知識、技術和戰術都有其自身的系統,學習時要有一個由簡到繁、由淺到深的逐步發展的過程,而且還需要有關的基本技能和素質的相應配合,這些技能與素質也有其自身的系統和相互間的聯繫。正是這些專項的和基本的技能、技術與運動素質相互間的聯繫,要求訓練的連續性和各有關方面的相互協調配合,使不斷增多的暫時性神經聯繫不斷地鞏固和發展,同時,也促使其他器官系統的機能相應地提高,從而獲得優異的成績。如果訓練中斷,則技術、技能要下降,其他器官系統的機能也要下降,已取得的訓練成果將會消失。因此,要求全年、多年地進行不間斷的訓練;訓練內容、方法和運動負荷的安排也要有連續性;各級訓練組織的訓練大綱、計畫、要求等都應有機地聯繫起來。

周期性

指訓練要按準備期、競賽期、休整期3 個相互緊密銜接的時期所組成的一個訓練周期,循環往復地進行;後一個周期要在前一個周期的基礎上,不斷提高運動員的訓練水平。周期性原則主要是根據競技狀態形成3個階段這一客觀規律所確定的。每年安排1個周期(稱單周期)還是兩個周期(稱雙周期),以及時期的劃分,要從國內外重大比賽日程和運動項目的特點考慮,以保證運動員在預定的競賽日程里形成和保持競技狀態,創造優異成績。但不宜圍繞一般比賽安排周期和劃分時期。

合理性

運動負荷是指運動員所承受的生理負荷,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原則是指在訓練中要根據任務、對象的水平,逐步地、有節奏地加大運動負荷,直至運動員能承擔的最大限度。訓練中如運動負荷太小,有機體的機能就得不到提高;如運動負荷太大,超過了運動員的承擔能力,就會產生過度疲勞;如運動負荷停止在一個水平上,有機體的機能和運動素質就不能進一步發展。所以,要逐步地有節奏地加大運動負荷,不要加得過快、過猛,否則運動員就要適應不了,容易發生傷害事故。在運動訓練中加大運動負荷不是目的,只是提高運動員訓練水平的一個手段。運動負荷的大小是相對的,“最大限度”也沒有一個固定的、適用於所有運動員的統一標準,要依具體情況而定,並要由小到大,形成一個加大—適應—再加大—再適應的過程,使大、中、小有節奏地結合起來。

區別對待

指在訓練中要根據運動員的年齡、性別、身體條件、運動素質、技術戰術水平、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個性特徵等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確定訓練任務、內容、方法、手段和運動負荷。運動員各方面的條件和情況是千差萬別的,而且隨著訓練過程的發展,情況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因此,教練員要有針對性地制訂訓練計畫,把對不同運動員的不同要求具體落實到訓練的各個環節中去,並根據情況的發展和變化,採取相應措施,進行區別對待。
運動訓練原則不會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科學技術和訓練實踐的發展,訓練中許多尚未被人們發現的客觀規律,必將被人們發現和認識。因此,這些原則也將進一步充實和豐富。

訓練方法

常用方法

運動訓練中經常採用的訓練方法有:重複訓練法,變換訓練法,間歇訓練法,競賽法,綜合訓練法等。
運動訓練

重複訓練

是按照一定要求反覆練習某個技術動作的訓練方法。運用此法,要根據訓練任務、對象,確定重複的數量和負荷強度。如在學習掌握技術時,應嚴格按技術規格重複練習,在數量和強度上不宜做過高要求;而在提高、鞏固技術時,除要有一定的數量外,對強度也要逐步提高要求,使運動員能在困難的條件下熟練、正確地掌握技術,以便在比賽中運用。

變換訓練

是在變換練習的環境、條件和改變練習的速度、時間、速率以及動作組合等情況下進行訓練的方法。運用此法時應根據訓練的具體任務,有目的地變換練習的強度、時間、速率和環境等。如為了適應比賽,可按比賽地點的氣候、場地設備等情況,變換訓練的條件;為了矯正錯誤動作,可適當減輕練習的重量,降低對動作速度、速率的要求。當錯誤得到糾正時,就應及時變換到正常條件下練習。

間歇訓練

是規定重複動作之間的休息時間的訓練法。此法與重複訓練法最主要的區別就在於,嚴格控制每次或每組練習之間的間歇時間,使運動員在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就進行下一次或下一組練習,一般以脈搏頻率計算,每分鐘不低於 120次。間歇訓練法可以根據訓練的任務,通過調整練習的數量、每次練習的負荷強度、重複次(組)數、間歇時間和休息方式等 5個因素,組合成多種間歇訓練方案。
競賽法 一般都應按各運動項目的競賽規則進行(在參加正式比賽前的訓練更應如此)。但也可根據訓練的具體要求,縮短或延長正式比賽的距離、時間,縮小場地,減少人數,或附加一些條件,予以限制。

綜合訓練

把前述幾種訓練方法加以不同的組合運用,就形成了綜合訓練法。綜合訓練法的另一種組合形式是循環訓練。各個訓練法的組合運用和循環訓練的組成,要根據各個訓練法的特點,結合訓練任務,以及運動員的實際情況而定。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上述常用的訓練方法的基礎上,又不斷出現許多新的訓練方法。如根據訓練方法對生理機能產生的影響及其本身的特點而形成的有氧訓練法、無氧訓練法、缺氧訓練法和高原訓練法。把控制論運用到運動訓練領域後,出現了模式訓練法。這種方法運用控制論的觀點和方法,通過研究高水平優秀運動員的訓練和提高成績的過程,確定一種最佳發展的模式,使訓練對象在形態、生理機能、運動素質、技術等方面按此模式的方向發展。若發生偏差,就立即查明原因,及時修正。

訓練計畫

運動訓練計畫、大綱及運動訓練課 制定運動訓練計畫是保證訓練科學性的主要一環。計畫包括:①多年訓練計畫(一般以某屆全國運動會和奧林匹克運動會為期限,少年兒童運動員也可訂6~8年的計畫);②全年訓練計畫;③階段訓練計畫;④周訓練計畫;⑤課訓練計畫。
訓練大綱是根據訓練的任務和訓練對象的水平,科學地選擇訓練內容,並按一定的分類方法進行排列制訂的。訓練大綱包括理論知識、身體訓練、技術訓練、戰術訓練、心理訓練等方面的基本內容。這些內容應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地進行排列。不同等級運動員的訓練大綱要相互銜接,並能反映出本運動項目的先進水平和今後的發展趨向。
訓練課是對運動員進行訓練的最基本的組織形式。訓練任務的最終完成,要靠每次訓練課效果的逐步積累。每次訓練課都應有明確的任務,適當的內容,嚴密的組織,有效的方法手段,合理的運動負荷和時間分配。課上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結束前要進行恢復性的放鬆練習。訓練課可分單一課和綜合課兩類。單一課是在每課只進行一項基本內容的訓練,如身體訓練課、技術訓練課等。綜合課就是在一次課上,身體、技術、戰術的訓練混合進行。訓練課不同於其他體育課。各次課內容的選擇,方法、手段的採用,以及運動負荷的確定,不僅要前後銜接,而且要與早操、比賽等其他活動統籌安排。強調個別對待與運動員自我控制相配合,為的是更好地從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出發完成訓練任務,同時也是為了培養、提高運動員獨立訓練的能力。

專業設定

培養目標

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高水平專項技能,運動訓練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完備,能從事專業訓練、業餘訓練的教練員和專項指導教師以及指導全民健身活動、勝任運動競賽組織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高技能套用型體育人才。
本專業培養具備與競技運動相關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從事與競技運動相關社會、體育活動的基本能力,從事競技運動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型人才。
運動訓練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是從事與競技體育相關活動的專業的類稱,學生主要學習與競技體育相關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以及基本技能,能夠掌握從事競技體育相關社會活動的基本能力。

主要類別

項目主要有籃球、羽毛球、網球、田徑、體操、舉重、柔道、跆拳道、摔跤、射擊、武術套路、散打等
新聞(體育新聞方向)、英語(體育英語方向)、旅遊(體育旅遊方向)、管理體育管理方向)、教育(體育教育方向)等。
主幹學科:體育新聞、體育英語、體育旅遊、體育管理、體育教育等。

專業課程

新聞(體育新聞方向):古代文學史、現當代文學史、文學鑑賞、新聞學概論、傳播學、廣告學、體育新聞學、體育賽事報導、新聞寫作、新聞評論、新聞採訪學、節目主持人通論廣播電視概論、套用寫作、當代新聞編輯、新聞事業發展史等。
英語(體育英語方向):基礎英語、高級英語、報刊選讀、視聽、口語、英語寫作、翻譯理論與實踐、語言理論、語言學概論、主要英語國家文學史及文學作品選讀、主要英語國家國情等。
旅遊(體育旅遊方向):旅遊管理學、旅遊政策與法規中國旅遊地理、旅遊心理學、旅遊經濟學、旅遊市場行銷、旅遊英語、旅遊會計學、旅遊學概論、旅遊文化學、旅遊資源開發管理、景點規劃與管理、旅遊安全學、旅遊財務管理、旅遊項目管理、旅遊信息系統等。
管理(體育管理方向):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人力資源管理、管理文秘、電子政務導論、行政學、公共關係學等。
教育(體育教育方向):運動訓練學、主修項目理論與實踐、運動選材學、運動營養與恢復、運動訓練管理學、運動心理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教育學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畢業論文、實習、社會實踐等三部分。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教育學學士
相近專業:體育教育社會體育

常用辭彙

身體訓練

是運動訓練的重要內容,它為運動員掌握和提高運動技術、戰術,創造優異成績,打好堅實的身體基礎。身體訓練分一般身體訓練和專項身體訓練。一般身體訓練旨在增進運動員的身體健康,提高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全面發展運動素質,改進體形。專項身體訓練旨在發展專項運動素質,並使體形適應專項要求。

運動素質

身體訓練中的一項主要內容。它以多種多樣的訓練方法和手段,發展運動員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敏等運動素質和專項運動素質(如足球運動員的速度耐力,投擲運動員的爆發力,體操運動員的柔韌等)。運動素質的發展水平越高,越有利於運動成績的提高。

運動技術

能充分發揮運動員的機體能力的合理有效的專門動作的統稱。合理、有效是相對的,因為運動技術是隨著實踐的不斷發展而變化和目臻完善的。在許多運動項目中(如球類和體操),運動技術又分為基本技術和高難技術。基本技術是針對該運動項目的高難技術而言的,是掌握該運動項目的高難技術的基礎。基本技術紮實與否,直接影響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影響在緊張激烈的比賽中運用技術和戰術的能力,並最終影響創造優異運動成績。高難技術對創造優異運動成績起著直接的作用,在高水平運動員的訓練中,高難技術占有重要地位。

運動戰術

指在比賽中,根據雙方情況,正確地分配力量,充分發揮己方特長,克制對方特長,爭取比賽勝利的方法。在集體項目中,還包括攻守雙方集體配合和協調行動的組織形式。戰術是在一定的身體條件和運動技術的基礎上形成的,並與比賽規則有密切的聯繫。戰術的發展對身體條件和運動技術也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在雙方實力相當的比賽中,正確地運用戰術對於取得比賽的勝利尤為重要。

運動戰略

對一個運動項目來說,是指這項運動在發展中所要解決的帶有全局性的問題。任何一項運動的興衰起伏,無不與戰略決策的部署緊緊相連。戰略所涉及的主要問題是:多年的發展規劃;普及與提高的措施(包括自兒童少年起的推廣活動,重點地區的分布,各級訓練網的組織,訓練基地的建立,優秀運動員的集訓與國內外重大比賽的組織安排,後備力量的培訓,1、 2、3 線擔負提高任務的隊伍的選拔與相互的銜接等),以及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法規;發展技術和戰術的指導思想和訓練作風;教師、教練員和裁判員隊伍的培養和提高;相應的科學理論和物質設施的建設以及合理的投資等。

訓練周期

由準備期、競賽期、休整期3個相互緊密銜接的時期所組成的訓練過程,稱為一個訓練周期。運動訓練按這樣的訓練周期一個緊接著一個,周而復始地進行,後一個訓練周期都在前一個訓練周期的基礎上,對運動員提出更高的要求。

訓練程度

指運動員各器官系統機能發展水平的高低。運動員各器官系統的機能能夠承擔較大的運動負荷,凡適應訓練和比賽的能力強,則表明運動員的訓練程度高。

訓練水平

對運動員各器官系統機能、運動素質、技術、戰術、心理品質等各方面發展程度的綜合評價。訓練水平要比訓練程度所包括的範圍廣。

訓練手段

為解決運動員在運動素質、技術、戰術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而專門採取的措施,它包含有訓練內容和方法兩個方面的含義。如為解決跑的運動員後蹬力量不足的問題,採用在斜坡跑道上重複做上坡跑的練習,這一專門措施既包括有訓練內容(在斜坡跑道上的跑),又包括有訓練方法(重複訓練法),在訓練中稱為訓練手段。

常用辭彙二

智力訓練

指在運動訓練中培養運動員的智力。智力包括:觀察能力、接受信息的能力、記憶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上述各種能力的綜合。運動員的文化科學知識水平的高低與智力的發展有緊密的關係。智力對創造優異的運動成績也有直接的影響。

意志訓練

意志是人們為達到既定的目的,通過行動表現出來的自覺克服困難的心理過程。意志訓練是在訓練中使運動員樹立明確的目的,如提高訓練的自覺性、積極性,提高參加比賽爭取勝利的信心以及在訓練和比賽中克服一切困難的勇氣。堅強的意志要在長期、嚴格的訓練實踐中逐步養成。沒有堅強的意志,就難以堅持緊張的訓練和在激烈的比賽中奪取勝利,尤其難以在不利情況下變被動為主動。

訓練臨界

運動員適應訓練和比賽的能力,主要反映在承擔運動負荷方面有一定的限度,存在著一條界線,這條界線叫訓練的臨界線。如果訓練中的運動負荷未達到這條界線,表明運動員還有潛力;如果超越了這條界線,不僅運動成績上不去,而且還可能產生訓練過度,出現傷病。每個運動員的具體情況不同,訓練的臨界線也是不一樣的。掌握好訓練的臨界線是運動訓練成敗的一個關鍵。

恢復訓練

指在訓練和比賽之後,使用合理的手段和方法,消除運動員體力和精神的疲勞。恢復訓練能使有機體的機能和運動員的精神得到及時的恢復,以迎接新的訓練作業和比賽。它對提高運動員的運動能力和創造優異的運動成績有重要意義。恢復訓練可採用放鬆性練習、調整運動負荷、補充營養、按摩、各種沐浴、催眠、心理調整等各種各樣的手段和方法。

競技狀態

運動員達到優異運動成績所處的最佳狀態。在這種狀態下,運動員各器官系統的機能達到最高水平,能適應緊張激烈的訓練和比賽,恢復過程比較快;運動素質與專項運動技術緊密地結合,動作準確、熟練、協調,具有很高的效果;情緒高漲,自我感覺良好,意志頑強,有完成訓練和比賽任務,爭取勝利的充分信心。競技狀態要通過科學的訓練安排才能形成,它有獲得、相對穩定、 暫時消失3個階段。訓練的安排要保證在重大比賽前形成競技狀態,並在競賽期保持相對穩定,以便在重大比賽中創造優異成績。

量與強度

是運動負荷的兩個方面。影響負荷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練習的次數、時間、距離、負重的重量等。計算負荷量就是把這些因素的和統計出來,如游泳運動員一次訓練課的負荷量,就是將該課所游的總距離統計出來。影響負荷強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有:練習的密度、完成每個練習所用的速度、負重量以及以較大的速度或負重量進行的練習在全部練習中所占的百分比。確定負荷強度的大小,一般簡易的方法是在練習後測量運動員每分鐘的脈搏次數。負荷量和負荷強度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是對立的統一。負荷強度反映了練習的緊張程度和對運動員身體影響的大小。但有一定的量就有一定的強度,量大了,強度的提高就受一定的限制;強度大了,量的加大也受一定的影響。強度對運動員機體的影響比量更重要。在安排運動負荷時,量和強度的提高和降低要相互配合,科學合理。

專項能力

指運動員對所從事的運動項目的訓練和比賽的適應程度。專項能力強,表明該運動員適應專項訓練和比賽的程度高,能進行大強度的專項訓練和比賽,並能取得較好的專項運動成績。

測定評價

測定和評價運動員的訓練水平是運動訓練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測定是指選擇恰當的手段與方法,對反映運動員訓練水平的各個方面進行觀察、測量、測驗,收集有關訓練的真實情況和效果的材料;評價是對測定所得到的有關材料進行整理、統計、分析,從而對運動員的訓練水平做出實事求是的、準確的評定,以便發現訓練中的問題,為提高訓練工作的質量提供依據。

訓練機制

訓練體制是指為實現運動訓練任務、保證提高運動成績而建立的運動訓練的組織領導系統,以及有關的重要制度。訓練網是指層層銜接的各級訓練組織形式。中國的訓練網是以中國小基層運動隊訓練為基礎,由業餘體育運動學校──重點業餘體育運動學校(或運動學校)──省以上優秀運動員隊伍組成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