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家創

連家創

連家創,漢族,台灣省苗栗市人,我國著名板形控制專家、燕山大學教授、燕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河北省台聯原會長。1959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曾任黑龍江省第六界人大代表、河北省第八、九界政協常委、中共十四大代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連家創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中國台灣省苗栗市
  • 出生日期:1933年7月
  • 職業:我國著名板形控制專家
  • 畢業院校哈爾濱工業大學
  • 主要成就: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199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1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部級二等獎四項,三等獎四項
  • 代表作品:《熱帶鋼連軋機》,《軋機基本理論進展》,《板厚板形控制》
  • 育人成果:已畢業博士生24名,碩士生10名
  • 工作單位東北重型機械學院燕山大學
個人簡介,求學生涯,留校任教,勵精圖治,收穫榮譽,個人作品,忠誠愛國,

個人簡介

 台灣苗栗市人,漢族,1933年7月生。1952年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系,1954年至1956年任半脫產政治輔導員、校團委常委兼學生總會常務副主席,1959年畢業於哈工大軋鋼設備及工藝專業並任教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重型機械學院,1978年由助教破格提升為副教授,1982年晉升教授,1983年為東北重型機械學院(現燕山大學)首位博士生導師。1984年3月任東北重型機械學院(現燕山大學)副院長,1988年6月至1995年4月任該院院長兼燕山大學校長。
連家創教授連家創教授

求學生涯

1933年,連家創出生於台灣省苗栗市。祖父原是廣東省潮陽縣大布鄉人,早年間為了謀生,背井離鄉來到台灣。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連家創隨父親經香港回到廣東老家,而他的父親則旅居新加坡經營參茸生意。7歲時,連家創進入老家大布鄉中心國小讀書,後進入潮陽礪青初級中學學習。1949年廣東解放前夕,他考入廣東金山中學學習。入學不久,他就在進步同學的影響下,光榮地加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在金山中學求學期間,連家創一邊擔任學校團刊《金中青年》的主編,一邊努力學習,成績在學校始終名列前茅。1952年,他高中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在大學的6年學習期間,連家創不僅學習成績全優,還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先後擔任了團總支書記、學校團委常委、宣傳部副部長、學生總會脫產常務副主席。在校期間,他團結同學,樂於助人,與同學相處非常融洽。由於當時全國剛剛解放,許多同學家境貧寒,其中有兩位同學入學時連被子也買不起。試想,東北的冬天十分寒冷,這兩位同學僅靠單薄的行李是很難熬過漫長的冬天的。於是他從自己的生活費中擠出錢來為他們買來棉被,幫助他們度過寒冷的冬季。當年這件在連家創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卻多年後在大學同學聚會時再被提及,當年的兩位同學很是激動地說,“當年要不是你慷慨贈被,我們在東北是很難熬過去的”。

留校任教

1958年,哈工大重型機械方面的相關專業遷至北方工業重鎮齊齊哈爾,並成立哈工大重型機械學院。此時,大學剛剛畢業的連家創服從組織決定留校任教。參加工作報效祖國,對連家創來說感到無比振奮,但也深深感到自己的書本知識在實踐當中的不足。為了結合實際教學,從課本內容和教學方法上提高專業課水準,連家創用了3個多月的時間,深入到工廠車間生產第一線向工人同志學習。經過在生產第一線的學習和研究,經他重新編寫的《軋鋼總論》和《鋼板生產工藝及設備》兩份新教材,在軋制理論、矯直理論和剪下理論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此後,連家創一連發表了5篇學術論文,先後在省、市、學院的學術會刊上發表。

勵精圖治

1965年,連家創帶領學生到第一重型機械廠參加1700熱帶鋼連軋機卷取機設計,大膽地提出“地下式三輥卷取機”的設計方案並取得成功。此前在國內外文獻資料上還未見此種設計方案,也無人在這方面進行過嘗試。1972年,該廠在去聯邦德國考察時了解到,“三輥式卷取機”在國外已被認為是最先進的形式。可見,在上世紀60年代,由連家創提出的設計方案,早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正當連家創雄心勃勃努力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時候,“文革”開始了。十年浩劫中,連家創因其複雜的海外關係背景而未能倖免。他被當作“走資派才子”、“修正主義苗子”下放到車間勞動,但他堅信祖國需要教育、需要科學,仍舊孜孜不倦地繼續著自己的科學研究。在那種艱難困苦的條件下,他偷偷地寫出了多篇論文。因為他知道,他的這些勞動成果最終是會為祖國的建設派上用場的。果然,在1973年《重型機械》復刊後,他的多篇論文被連續發表。
1970年夏天,瀋陽重機廠採用擠壓成型的工藝為我國生產火箭外殼,但由於擠壓後的殼體嚴重扭曲,急需矯正。他們派人多方請教一些專家均未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後來廠方派人找到連家創,請他想辦法。他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在工人師傅的配合下,一舉攻克難關,破解了這一關鍵性的技術難題,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由於連家創在機械軋制專業方面聲譽備受尊敬關注,機械工業出版社甚至指名要他主編《熱帶鋼連軋機》一書。而此書後來也成為這一技術領域廣泛使用的重要參考文獻。“文革”後期,他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了洛陽銅加工廠1000三機架冷連軋機液壓彎輥的試驗研究任務,這項研究當時在國內尚屬首次。他和課題組的同志們一起,只用了短短的一年半時間,就完成了軋機參數測定、液壓彎輥裝置設計、製造和安裝調試,並於1975年試驗成功,使銅帶板形質量得到顯著改善,填補了國內的空白。

收穫榮譽

“文革”結束後,我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連家創也進入了自己在科學園地耕耘的收穫期。由於在教學和科研上所做出的突出成績,1978年他由助教被破格提升為副教授,1982年經教育部批准晉升為教授,1983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定為東北重型機械學院(現燕山大學)首位博士生導師,1984年3月經國務院總理任命為東北重型機械學院(現燕山大學)副院長,1988年6月至1995年4月任該院院長併兼燕山大學校長。1978年以來,支持和主要完成的省部級科研項目24項,其中主持和主要完成的《1000三機架冷連軋機液壓彎輥》項目,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主要參加的《IGC650HCW冷軋機成套設備研製》項目,199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主要參加完成的《板帶軋機板形控制的理論體系、數學模型、仿真軟體及其套用》項目,200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支持和主要完成的寶鋼外協項目《2030冷軋機軋制打滑對策研究》和《2030冷軋機工藝潤滑制度研究》,作為《寶鋼高等級汽車板》項目的組成部分,200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提供可變輥縫凸度和形狀的板形控制專利技術,作為《中等板坯連鑄連軋技術》項目的組成部分,2006年獲部級特等獎;主持和主要完成的《板形理論及其套用》項目,1998年獲國家機械工業局科技進步一等獎;主持《1850高速冷軋機板厚板形控制》項目,1995年作為總項目《高性能特薄鋁板開發》的分項,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此外,還獲部級二等獎四項,三等獎四項,國家“九五”機械工業優秀科技成果獎一項。
連家創同志曾榮獲1983、1986年黑龍江省勞動模範稱號,1981年黑龍江省優秀教師、機械部先進科技工作者,1982年全國歸僑僑眷先進工作者,1991年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92、1997、2002年河北省管優秀專家等。曾任黑龍江省第六界人大代表、河北省第八、九界政協常委、中共十四大代表、中國金屬學會理事、河北省金屬學會副理事長。現任中國全國台聯理事、河北省台聯會會長。

個人作品

連家創教授曾主編《熱帶鋼連軋機》、《軋機基本理論進展》、《板厚板形控制》三部專著,在《機械工程學報》、《鋼鐵》、《鋼鐵研究學報》、《重型機械》、《冶金設備》、《軋鋼》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40餘篇,指導的研究生已畢業博士生24名,碩士生10名,在培養博士生方面治學嚴謹,完成的博士論文具有較高水平,獲得同行的一致好評。

忠誠愛國

作為一名台胞、知識分子,連家創愛著他的祖國和人民,為自己的信仰所激勵,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堅定地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盡心盡責,不離不棄。上世紀60年代初,父親從新加坡來信希望他出國定居。儘管當時生活確實清苦,但他絲毫沒有動搖為祖國建設服務的信念。在“文革”期間,他因患重度腎結石到廣東省醫院治療。他母親知道後專程從新加坡到廣州探望,並再次希望他全家到新加坡定居,但他仍委婉地謝絕了,表示要繼續留在祖國。1982年以後,他先後6次到新加坡探親,卻從未想過定居海外。  儘管生活在祖國大陸已半個多世紀,經受了政治運動中的多次衝擊,但連家創始終堅定為祖國崛起而奮鬥的初衷。如今,連家創已退休好幾年了,但他仍舊離不開他心愛的專業,離不開他心愛的學生。70歲後在原已指導博士畢業生24名的基礎上,又指導博士生4名,在已發表論文133篇的基礎上又發表論文7篇,其中一級刊物3篇,二級刊物4篇。2006年燕山大學機械學院連家創板形課題組獲得河北省“五一獎狀”。2009年9月,連家創榮獲中共中央組織部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同年10月榮獲中國老教授協會頒發的老教授科教工作優秀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