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詞現象

造詞現象

“造詞”現象出現於學前兒童的語言中,3~5歲最為常見。這些新詞是本民族語言中不符合語法規範的,是由於兒童所掌握的辭彙量太少,內容貧乏,且對辭彙的掌握不正確所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造詞現象
  • 外文名:coinage phenomenon
時期,重要性,意義,

時期

幼兒期兒童出現的自己隨意製造新詞的現象。一般發生在3~5歲期間。當兒童在言語過程中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時,就會製造出在本民族語言中所沒有的詞。如把“雞蛋糕”說成“蛋黃糕”,把“一條褲子”說成“一雙褲子”,把“灰色”說成“小黑”、“淡黑”。這是兒童對已掌握的詞加以改組而成的。有些心理學家認為.造詞現象是兒童早期創造才能的表現,是兒童感到成人的詞不夠用而獨創出來的。實際上,這主要是由於兒童辭彙的貧乏和對詞義掌握不確切所致。當兒童辭彙不斷豐富,確切掌握了有關的詞義時,這種現象就會消失。

重要性

幼兒言語連貫性的發展是兒重語言能力和邏輯思維發展的重要環節,學前兒童正逐漸由情境性語言向連貫性語言發展。情景性語言不反映整個思想內容,聽者必須考慮通過手勢、表情所表示的情景才能理解.而連貫性語言則是前後一貫的表述。

意義

這種現象在很大程度上,與辭彙的貧乏和使用不正確有關。一般隨著兒童對詞義的理解及辭彙量的增加,而逐漸消失。因此,家長要多與孩子談話,隨時隨地教孩子與周圍事物有關的詞,並及時糾正言語中的各種錯誤,教給孩子正確運用有關的辭彙。具體方法:多給孩子講故事,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語言複述故事;多給孩子創造言語交際的機會,練習正確運用已掌握的辭彙,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積極而巧妙地回答兒童的提問,創造一些語言表達的情境如遊戲,不斷擴大和豐富兒童的語言;用生動而具體的事例,逐漸增強兒童對詞義的理解和掌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