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諾派

門諾派

門諾派(Amish)是當代基督新教中一個福音主義派別,因其創建者荷蘭人門諾·西門斯(Menno Simons,1496~1561年)而得名。此派原為再洗禮派的一支,1536年激進的再洗禮派建立閔斯特公社失敗後,主張和平主義的信徒團結在門諾周圍,於1536年建立門諾會,至16世紀70年代該會在荷蘭取得合法地位。此派信徒共約70餘萬人(《美國宗教百科全書》統計)。其中美國約有23萬人;加拿大15萬人,荷蘭約4萬人,前蘇聯的信徒因分批移居美國,僅剩約4萬人。其他分布於德國、法國、瑞士、墨西哥、巴拉圭、印度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其主要國際組織是門諾派世界會議(Mennonite World Conference)

2015年8月23日,攝影師喬迪-魯伊斯-西雷拉(Jordi Ruiz Cirera)深入到拉丁美洲國家玻利維亞聖克魯茲的門諾派教徒聚居地,與保守傳統的門諾派教徒一起生活了數月,並用相機記錄下這片特殊的土地上遠離現代文明的門諾教徒的真實面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門諾派
  • 外文名:Mennonite
  • 派別:基督新教
  • 創建人門諾·西門斯
信仰特徵,信仰內容,歷史沿革,相關機構,活動重點,各地情況,強姦少女,

信仰特徵

第一,強調聖經為信仰和生活的最高權威;
第二,認為教會在本質上是信仰的、契約的、關懷的和順服的團體,因而堅持信仰和入教自願的原則,成年時始受洗禮;
第三,主張人的意志自由,認為信徒通過個人努力可以逐步得救而成聖,重視個人的道德行為和戒律;
第四,教牧制度以公理制度成分居多,大部分教會按地域組成地區和全國性會議;
第五,禮拜儀式重視布道和唱聖歌。聖餐禮通常每年舉行二至四次。某些保守的教會仍保留洗足儀式;
第六,其社會立場具有突出的和平主義特點,反對任何暴力行為,不用暴力手段反抗社會不公平現象,重視社會慈善活動。

信仰內容

集中反映在1632年的《多德雷赫特信仰告白》(Dordrecht Confession of faith)中。

歷史沿革

門諾派曾多次大規模遷移。自16世紀始,其信徒即由荷蘭沿北德向維斯杜瓦三角洲一帶東遷,以後又進一步東遷至俄國。到1855年已有1600戶信徒定居俄國,1926年,該派在俄的人數已達12萬人。門諾派遷入北美始於17世紀40年代。當代門諾派的活動中心在美國,歐洲與俄國的門諾信徒分三批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至30年代和二戰前後移居美國,致使其信徒增加,占世界門諾派信徒的1/3。1920年它建立了“北美門諾派中央委員會”,以協調各會的活動。美國擁有8個門諾派教會,其中人數較保守,嚴守傳統教義;門諾派總會有信徒35000人,觀點相對較溫和;舊制阿米什教會(Old Order Amish Church)有信徒6萬餘人,此派著統一黑色服飾,過農耕公社式生活,觀點極端保守。

相關機構

門諾派代表的是作為基督教全球大家庭中的一支——起源於16世紀發生於歐洲特別是包括再洗禮運動(the Anabaptist movement)在內的激進的宗教改革運動。這個信仰大家庭包括分布在83個國家的243個國民會議及其170萬餘名受洗信徒。大約66%的受洗信徒來亞非拉地區。

活動重點

二戰後,國際門諾派和美國門諾派的活動重點有三。
(一)加強國際與國內門諾派的團結,戰後門諾派的歷屆會議上,增強團結的呼聲日益強烈。
1957年的大會突出強調世界各地門諾會的團契關係,力圖建立與前蘇聯、東德等地門諾會的聯繫,邀請它們派代表參加大會。各國、各地區門諾派教會內部,加強團結的趨勢也十分明顯。美國門諾總會自60年代中期開始,討論發展與其他門諾派教會的合作關係的可能性。在1965年其全國大會上首次聲明,“希望對話,以有助於在各門諾派教會之間創造理解和信任的氣氛。”80年代其合作關係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美國門諾會和門諾總會在1983年首次同一地點同時舉行全國大會。兩個大會同意進一步探索合作及最終合併的途徑,兩教會還在1987年成立了一個共同委員會,著手制訂和完善一部共同的信仰聲明,這項工作計畫預計90年代中期完成。門諾派中央委員會也始終得到北美門諾派各教會的支持,這表明各教會在社會服務和救濟領域內合作關係的鞏固。
(二)關於和平主義的爭論,此派一向具有和平主義的傳統。
二戰中,美國門諾派部分信徒曾直接或間接地捲入戰爭。大戰結束後,門諾派內部曾就是否繼續堅持和平主義立場進行了討論。美國門諾總會在1953年重申反戰的傳統立場:“戰爭與基督的訓導和福音根本悖逆,因此戰爭是罪孽。”越南戰爭期間,該會呼籲美國與有關國家的政府停戰 ,建議通過談判解決。門諾派的和平主義內涵甚廣,它不僅包括對戰爭的態度,還影響著一些社會問題的看法。50年代,美國上反共活動一度囂張,門諾派對此態度較慎重。門諾總會一方面聲稱必須通過傳播福音克服共產主義等無神論思想,但又反對採取任何有違基督之愛的行動達此目地。1965年,該會正式宣布反對死刑,亦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其和平主義的立場。
隨著70年代以來國際形勢的變化,門諾派的和平主義立場更加堅定。北美門諾派教會維護和平的活動不僅局限於拒絕參加軍事服務,進而採取積極主動的行動以促進和平、合作與正義的實現。它們的和平活動還包括在監獄和難民營傳教與服務等。應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門諾在這方面所發揮的作用正日趨增強。在1978年召開的門諾派世界會議上,來自非洲和亞洲的代表抨擊西方國家向不已開發國家大量出售軍火及其保護主義貿易政策,給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造成的嚴重後果。這些言論在會議上引起共鳴。與會者紛紛強調教會與信徒應反對強權、壓迫和剝削。
(三)關注社會問題,戰後的美國門諾派積極支持爭取種族平等的黑人民權運動並採取措施,消除教會內的種族隔離現象。門諾派對第三世界的教會和社會問題也十分關注。門諾總會在1968年通過決議,呼籲其成員考慮增加對海外的援助,以緩解不已開發國家的飢餓問題。對第三世界基督教會走上獨立自治的道路,門諾派表示尊重,1968年,美國門諾派中央委員會公開提醒美國人不要再替那裡的人民決定應該做什麼。
美國門諾派教會亦討論了同性戀和墮胎問題。門諾總會於1980年其全國大會上通過了“關於墮胎的指導大綱”,反對為控制生育而墮胎,但主張保持與持異議者的對話。在對待同性戀者的態度上,該會極為慎重,不斷然表明自己的立場。

各地情況

加拿大地區
列治文門諾會平安堂,位於溫哥華列治文的東北區,是由英文母堂門諾會平安堂(Peace Mennonite Church)發展出來的中文教會。中文平安堂有25年歷史。是一間注重基督救恩及信徒彼此間美善關係的教會。英文母堂在9點半開始崇拜時間,粵語中文堂(國語傳譯)在11時15分開始,至12時半。
門諾會奧斯勒堂,始於1928年3月24日,教會時稱Zoar Gemeinde Zu Osler。1928年9月9日,由長老David Toews侍奉。1931年,發展為Rosenorter Gemeinde Zu Osler。隨後於1954年,成為奧斯勒門諾聯合教會(the United Mennonite Church of Osler)。1962年12月28日,它成為門諾會一般性大會的一部分時,更名為門諾會奧斯勒堂。1996年10月10日,教會成立並註冊登記門諾會奧斯勒堂公司。

強姦少女

玻利維亞8名門諾派教徒強姦60名女性 包括未成年少女
2014年6月24日,玻利維亞一名檢舉人表示,8名基督教保守派“門諾教”男子集體強姦了60名當地社區女性,其中包括未成年少女。
檢舉人福瑞德·佩雷茲透露,大約60多名女性受到強姦,她們的年齡從11歲到47歲不等。這些門諾教教徒使用一種噴霧劑麻醉目標女性,隨後實施強姦。“社區居民告訴我們,出於宗教信仰的原因,他們不喜歡使用電燈,也不能在深夜隨便走動。但是,這些年輕人卻無視教規,他們從窗戶跳進來,為非作歹。”
佩雷茲說,強姦嫌犯的年齡從18歲到41歲都有,以年輕人居多。這些人目前已經被逮捕,並被帶到玻利維亞北部聖克魯斯地區關押。玻利維亞法庭原計畫23日對這些人進行審訊,但因公訴人辦公室的調查人員前往門諾教所在農場調查舉證被迫推遲。當地電視台報導稱,嫌犯均否認對他們的指控。
門諾教屬於基督教保守派分支,16世紀起源於荷蘭。這個教派反對嬰兒洗禮、服兵役等,主張衣著樸素、生活節儉以及限制與外界接觸,因其創立者門諾·西蒙斯而得名。
許多人認為,與天主教會的孌童案件盛行類似,極端保守嚴格的教義壓制人的自然欲望、禁止與外界接觸並拒絕世俗政府部門的偵查起訴,造成門諾派團體內部性侵犯和虐待盛行,性侵事件頻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