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像碑

造像碑

造像碑,奉佛造像碑是北魏至唐代這一時期風行的、特有的宗教佛教文化藝術品種,唐以後是絕對沒有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造像碑
  • 年代:北魏至唐代
  • 主要:以雕刻佛像為主
  • 造像:佛教造像
造像碑
中國古代以雕刻佛像為主的碑刻。在其上開龕造像,多為,極少數與道教有關。並常銘刻造像緣由和造像者姓名、籍貫、官職等,有時也有線劃的供養人像。盛行於北朝時期,多發現於河南,陝西、山西、甘肅等省。現存的實物,以北魏時期的最早,而以東魏——北齊和西魏——北周時期的數量最多,說明其最盛期在北朝晚期。至隋代日趨衰落,唐代僅偶有發現。其造像題材和造型風格等方面的特徵,一般近於同時期的石窟寺藝術。但因雕刻於碑石上面,故多系高浮雕作品,且形體較小,雕琢的更加精細,是研究當時宗教藝術及宗教史的重要實物資料。造像碑大體有三種形式:一種是通碑四面雕為排列整齊的小型佛像,千篇一律,少有變化,這種形式,稱為“千佛碑”或“萬佛碑”。另一種則是在碑的前後兩面各雕出二或三層的佛龕,龕中雕出一佛二菩薩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薩,龕楣雕有飛天伎樂及天幕等。第三種形式是全碑僅雕為一龕,龕中雕一佛二菩薩,菩薩腳邊雕有護法獅子。這一類造像,多在龕上層雕出供養人和供物,左右還多有文字題記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