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寺造像碑

平等寺造像碑

位於漢魏洛陽故城東300米的寺里碑村南,由四塊組成。1999年10月21日因“崔永仙造像”被盜,破案後,11月份搬至偃師商城博物館保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平等寺造像碑
  • 地理位置:漢魏洛陽故城東300米的寺里碑村南
  • 景點級別:無
  • 門票價格:無
位於漢魏洛陽故城東300米的寺里碑村南,由四塊組成。1999年10月21日因“崔永仙造像”被盜,破案後,11月份搬至偃師商城博物館保存。四碑皆身首一體,頂作圓弧狀,各有六龍盤首浮雕,按時間順序分別為:
天統三年邑主韓永義等人造像碑:該碑高3、寬1.07、厚0.29米。方座,座高0.54、長1.18、寬1.14米。碑首正中刻一高0.51、寬0.57米的尖楣拱龕,門楣飾忍冬紋,龕內座一跏跌彌勒佛,龕下題記“彌勒菩薩”。碑身由上中下三部分組成。上部刻六個尖楣拱龕,龕高0.25、寬0.17米。
六佛均結跏跌坐於仰覆蓮須彌座上,圓形背光,著袒右肩袈裟和雙領下垂式袈裟。中部刻一高0.88、寬0.89米的屋形龕,龕內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下部為造像記,銘記之上,中間線刻一花籃,花籃左右各線刻一像主和神王左題:“像主王小貴供養”、“迦毗羅神王”;右題“像王朱汲賀供養”、“那羅延神王”。造像記為魏碑體,十九行,滿行十六字。
崔永仙等人短褲,石台兩側分別蹲坐一著長裙的侍女,龕上正中下垂一龍首,兩側自上而下依次有四龍首,九條龍張口對準站立之人。此畫面是佛傳故事“九龍浴太子”俗稱“九龍灌頂”。
在造像碑上多刻此一內容的小龕。右龕高28、寬23厘米,內雕一肥胖的大象,象背上鋪一華麗的坐毯,毯上坐一頭戴寶冠、身著長裙,並有圓形背光的天神,捲起的象鼻上站立一人,此人一手下垂,一手半舉。象鼻上有兩個手持花束、衣帶飄揚、凌空翱翔的飛天,滿著歡樂的氣氛,此龕內容,當是另一佛傳故事“乘象投胎”。
武平二年邑師比丘僧道略等三百人造神碑:刻碑高2.75、寬1、厚0.24米。龜趺,高0.56、長1.20、寬1.03米。碑首正中刻一高0.5、寬0.3米的尖楣拱龕,龕楣飾以饕餮紋,龕兩側柱下各有一夜叉承托。龕內為一佛二菩薩,彌勒結跏趺坐於仰覆蓮須彌座上,內立著僧祗支,外著雙領下垂式袈裟,雙手施無畏印。
火焰寶珠形背光。兩側侍者上披絡腋,下著長裙,跣足。龕左榜題:“堪主洛州倉督李普賢、堪主口口口國許口”;右“堪主口口口供養”。碑身上部為並列兩屋形龕,各高0.65、寬0.41米,龕上垂帳飾以交錯花繩和幡帶,龕兩側圓柱為仰覆蓮柱礎。兩龕內均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釋迦結跏趺坐,著袒右袈裟,軀體圓渾。二菩薩半弧形的衣紋極為細密,表現出規律化的圓刀法。兩龕之間題記三行。
平三年馮翊王高潤平等寺碑:該碑高3.15、寬1.16、厚0.26米。方座,座高0.59、長1.20、寬0.99米。碑首正中刻一高0.38、寬0.37米的尖楣拱龕。龕內為一佛二菩薩,彌勒善跏趺坐,內著僧祗支,外著雙領下垂式袈裟,雙手似作施無畏印。二菩薩跣足侍立蓮台上,上披絡腋,下著緊身長裙。佛和菩薩軀體圓渾,衣紋細密。碑身上部為一條長形龕,龕內並排結跏趺坐七佛於仰覆蓮須彌座上,著袒右袈裟,碑身下部原有造像銘記,碑陰、碑首正中刻一高0.57、寬0.54米的火焰紋尖楣拱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