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頂散

通頂散由藜蘆人參川芎細辛等組成,主治治國中風,不知人事,口噤不開。處方來源《聖濟總錄》卷十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頂散
  • 總 結:重藥治中風以取嚏
  • 組 成藜蘆人參川芎細辛
  • 主 治:治國中風,不知人事,口噤不開
說明書,《直指》卷二十一,方名,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儒門事親》卷十二,方名,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朱氏集驗方》卷一引《葉氏錄驗方》,方名,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楊氏家藏方》卷十一,方名,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雞峰》卷十八,方名,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御藥院方》卷一,方名,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聖濟總錄》卷一三,方名,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普濟方》卷四十六引《海上方》,方名,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聖惠》卷八十七,方名,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聖濟總錄》卷十六,方名,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丹溪心法》卷一,方名,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原機啟微》,方名,組成,主治,用法用量,加減,製備方法,《銀海精微》卷下,方名,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醫方考》卷一,方名,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各家論述,《聖惠》卷四十,方名,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幼幼新書》卷九引《吉氏家傳》,方名,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醫級》卷八,方名,別名,組成,功效,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雜類名方》,方名,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幼幼新書》卷三十三引《四十八候》,方名,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

說明書

方 名:通頂散(袪風之劑)
總 結:重藥治中風以取嚏
編 號:021
組 成:藜蘆人參川芎細辛石膏甘草
主 治:治國中風,不知人事,口噤不開。
歸 經:此手太陰少陰藥也。
方 義:(1)吳鶴皋曰:『中風不省人事,病已極矣,非平藥可以開其壅塞。』
(2)故用藜蘆與人參、細辛,取其相反而相用也。
(3)肺苦氣上逆,故石膏之重以墬之。
(4)甘草之平以緩之。
(5)芎藭之用取其清氣利竅而已。
通頂散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四十。
【組成】消石7.5克 滑石7.5克
【用法】上藥乾銚子內同炒令黃色,候冷,細研為末。每用少許,吹入鼻中。
【主治】頭偏痛。
通頂散
【藥物組成】馬牙消(研細)半兩,地黃汁1合。
【處方來源】《聖濟總錄》卷十六。
【方劑主治】鼻塞及風痰頭痛。
【用法用量】上藥於銅器中用慢火煎令乾硬,取出研細。每挑少許入鼻搐上。吐痰即愈。

《直指》卷二十一

方名

通頂散

組成

瓜蒂1分,藜蘆1分,皂角肉半分,麝少許。

主治

鼻齆。風熱眼疼,腫脹作楚。

用法用量

吹些入鼻。

製備方法

上為末。

《儒門事親》卷十二

方名

通頂散

組成

石膏川芎、瓜蒂各等分,藜蘆少許。

主治

風疾。

用法用量

鼻內搐之。

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

《朱氏集驗方》卷一引《葉氏錄驗方》

方名

通頂散

組成

黃躑躅1分(為末),雄黃1分(研,飛),北細辛半兩(為末)。

主治

中風,口噤,不省人事,或傷風頭疼昏眩。

用法用量

挑少許搐入鼻中,即醒。

製備方法

上和勻。

《楊氏家藏方》卷十一

方名

通頂散

組成

川芎7錢,細辛(去葉土)7錢,香白芷7錢,藿香葉(去土)7錢,躑躅花半兩,谷精草半兩。

主治

風毒攻眼並夾腦風

用法用量

每用先含新汲水1口,然後挑少許搐在鼻內,以手揉兩太陽穴。

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

《雞峰》卷十八

方名

通頂散

組成

乾薑半兩,香白芷半兩,蒿角子1錢。

主治

正頭痛不可忍,諸藥無效,及赤眼牙痛

用法用量

每日用半錢許,作3次細細搐入鼻內。揉動兩太陽穴,其痛立止。

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

《御藥院方》卷一

方名

通頂散

組成

藜蘆(去苗土)半兩,躑躅花(去土)1錢,藿香葉(去土)2錢。

主治

風痰眩暈,頭目大痛及偏正不定發作,神志昏憒,或冒風寒,鼻塞聲重。

用法用量

每用紙拈蘸藥,鼻內搐,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

《聖濟總錄》卷一三

方名

通頂散

組成

葫蘆子49粒,谷精草1錢,瓜蒂14枚(燒灰),乳香(研)半錢,薄荷葉1錢。

主治

赤眼腫痛。

用法用量

龍腦少許,鼻內搐1字。

製備方法

上為末。

《普濟方》卷四十六引《海上方》

方名

通頂散

組成

石膏4兩(煅),荊芥1兩半,川芎3兩,薄荷5錢。

主治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後茶清調下。

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

《聖惠》卷八十七

方名

通頂散

組成

青黛1分(細研),蟾酥杏仁大(研入),赤小豆20粒,麝香半分(細研),藜蘆1分,瓜蒂10枚。

主治

小兒一切疳。

用法用量

每度用1綠豆大,吹入鼻中。當有蟲子出,如米心大,黑者難治,赤白黃者易療。

製備方法

上為細散。

《聖濟總錄》卷十六

方名

通頂散

組成

龍腦(研)、地龍(去土,炒)、瓜蒂、赤小豆(炒)、馬牙消(研)各等分。

主治

風頭痛、偏正頭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

每用1小豆許,食後含水搐入兩鼻內。

製備方法

上為散。

《丹溪心法》卷一

方名

通頂散

組成

藜蘆1錢,生甘草1錢,川芎1錢,細辛1錢,人參1錢。

主治

中風、中氣,昏憒不知人事者。

用法用量

吹入鼻中1字。就提頭頂中發,立蘇。有嚏者,可治。

製備方法

上為末。

《原機啟微》

方名

通頂散

組成

川芎半兩,薄荷半兩,茵陳4錢,甘草4錢,朴消3錢(甜消亦可)。

主治

小兒腦熱,腦枕骨痛,閉目不開,或頭風痛,攢眉啼哭,並赤目。

用法用量

用少許吹鼻中。即效。

加減

如要嚏噴,加躑躅花1錢。

製備方法

上為末。

《銀海精微》卷下

方名

通頂散

組成

川芎、白芷、谷精草、藜蘆、防風、薄荷、牙皂、蔓荊子、細辛、蒲黃

主治

一切頭風。

用法用量

口含水搐之,吹入鼻內亦可。

製備方法

上為末。

《醫方考》卷一

方名

通頂散

組成

藜蘆1錢,生甘草1錢,人參1錢,川芎1錢,細辛1錢,石膏5錢。

主治

國中風,不知人事,口噤不能開者。

用法用量

每用1字,吹入鼻中。有嚏者,肺氣未絕,可治。

製備方法

共為末。

各家論述

①《醫方考》:中風不知人事病則急矣,以平藥與之,不能開其壅塞,故用藜蘆與人參、細辛相反,使其相反而相用也。肺苦氣上逆,故用石膏之重以墜之,甘草之平以緩之。乃川芎之用,取其清氣利竅而已。②《醫鈔類編》:藜蘆苦寒有毒,入口即吐,能通腦頂,令人嚏;細辛散風通頂竅,溫經破痰;石膏辛寒,入肺降火;川芎,取其清氣利竅,升清陽而開諸郁;用人參者,被駕其邪,與藜蘆相反而相成也。

《聖惠》卷四十

方名

通頂散

組成

消石1分,滑石1分。

主治

頭偏痛。

用法用量

每用少許,吹入鼻中。

製備方法

上藥於銚子內同炒令黃色,候冷,細研為末。

《幼幼新書》卷九引《吉氏家傳》

方名

通頂散

組成

藜蘆不拘多少。

主治

急慢驚風,眼目上視,手足搐搦牙關不開。

用法用量

用竹管吹少許入左右鼻。

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

《醫級》卷八

方名

通頂散

別名

組成

藜蘆、甘草、人參、川芎、石膏。

功效

激嚏。

主治

中風卒仆及諸昏厥不省之候。

用法用量

吹鼻探嚏,以驗肺氣,有嚏可治,無嚏不治。

製備方法

上為末。

《雜類名方》

方名

通頂散

組成

石膏1錢,川芎1錢,赤小豆1錢,瓜蒂1錢,藜蘆少許。

主治

風頭痛。

用法用量

噙水搐之。取嚏。

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

《幼幼新書》卷三十三引《四十八候》

方名

通頂散

組成

石膏(煅)1錢,薄荷花1錢,川芎2錢(炙),硼砂半錢,牙消半錢,甘草2寸(炙)。

主治

風毒赤眼。

用法用量

麝香、蜜水調。

製備方法

上為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