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衛篤麿

近衛篤麿

近衞 篤麿(このえ あつまろ、1863年8月10日文久3年6月26日) - 1904年明治37年)1月1日明治時代後期的華族政治家。號霞山。內大臣近衛忠熙之孫,左大臣近衛忠房之子,其母為薩摩藩主島津齊彬的養女貞姬,攝關家近衛氏第29代當主。從一位·勛二等·公爵。第3代貴族院議長、第7代學習院院長、帝國教育會初代會長。本姓藤原。

出身五攝家之首的近衛家,明治6年(1873年)其父近衛忠房去世,近衛篤麿繼承家督之位,明治18年(1885年)至明治23年(1893年)遠渡歐洲,留學於波恩大學萊比錫大學。歸國後任貴族院公爵議員。明治26年任貴族院議長。批判藩閥政治,明治26年支持民黨各派提出的條約勵行建議案、向伊藤博文提交意見書、支持強硬外交運動。其後,倡導改善和保全東亞,設立東亞同文書院。通過組織東亞同文會、國民同盟會、對俄同志會開展國權優先的政治運動。明治28年任學習院院長。明治36年兼任樞密顧問官。他還積極從事與北海道開拓和教育制度問題相關的事業。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首席公家,貴族政治家,亞細亞主義的盟主,榮典,本國,外國,著作,親屬成員,

人物生平

首席公家

1863年(文久3年)舊暦6月26日,近衛篤麿出生於京都,是從一位·左大臣近衛忠房與薩摩藩藩主島津齊彬的養女貞姬(實為島津久光之女光子)的長子。其家近衛氏是公家最高等級“五攝家” 中的第一家,為藤原北家之嫡流,江戶時代初期迎立後陽成天皇第四子近衛信尋為養嗣子,成為皇別攝家(過繼皇子及其男系子孫延續血脈的攝家),論血緣系皇室近親。1868年(明治元年)東京奠都後,近衛家舉家遷居東京。1873年(明治6年)7月16日,35歲的父親忠房英年早逝,沒有能繼承家督之位。同年9月15日,年僅11歲的篤麿以祖父近衛忠熙正一位·勛一等·關白·藤氏長者)的養子身份接續近衛家家督,幼年喪父的篤麿由祖父撫育長大。1877年(明治10年)1月11日元服,任宮內省十等出仕。同年1月20日敘從五位·侍從。1878年(明治11年)入鮫島武之助的英學塾學習。1879年(明治12年)入東京大學預備門學習,1880年(明治13年)因病不得不退學回到京都休養。以後,除學習和漢(日本國學和中國漢學)外,還學習英學和德學。1884年(明治17年)7月7日,日本頒布華族令,實行華族制度,近衛篤麿被列為華族,敘爵為公爵(依據華族令,五攝家敘公爵)。
1884年(明治17年)9月17日,近衛篤麿赴西歐留學,1885年(明治18年)3月抵達法國,同年6月抵達維也納,在奧地利學習德語。1886年(明治19年)10月進入德國波恩大學學習政治經濟學。1888年(明治21年)4月轉入德國萊比錫大學專攻法律。1890年(明治23年)6月24日從萊比錫大學畢業並獲學位,同年9月12日歸國。1890年(明治23年)11月29日任日本貴族院公爵議員(世襲議員),歷任貴族院全院委員長、貴族院資格審查委員長、貴族院預算委員長、貴族院決算委員長。1891年(明治24年)1月13日和1月29日任貴族院仮議長(臨時議長)。1895年(明治28年)3月19日——1904年(明治37年)1月2日任學習院院長,致力於華族子弟的教育事業。1896年(明治29年)10月3日——1903年(明治36年)12月4日任帝國議會·貴族院議長(第10回通常會—第18回解散後議會)。1896年(明治29年)11月——1898年(明治31年)5月任大日本教育會(1896年12月改稱帝國教育會)會長。

貴族政治家

近衛篤麿因其家族系藤原氏系公家最高家格,祖父在幕末維新時期立有功勳,近衛篤麿很早被視作明治天皇之大權的支柱的年輕人材備受矚目和期待。近衛篤麿深深認識到自己的地位、身份以及在社會中的姿態。很早就在思索以歐洲的貴族社會為參考,在近代日本的社會中處於優越地位的華族不僅僅以“皇室屏藩”而存在的,而應在政治和社會福祉等更廣泛的領域承擔發揮與其地位相應的作用的義務(即Noblesse oblige:地位高則責任重,貴人應有的品德)。基於這樣的觀點,在學習院院長任內為組織和整備學習院成為高水平的教育機構,致力於確保必要的財源和確立財務制度。希望在學習院學習的華族子弟,成為支撐日本,並在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外交官和陸海軍軍人。
作為公家之中最高之家格的五攝家筆頭的近衛家之當主的近衛篤麿,素以與其貴族出身相反的率直大度的為人而聞名於世。篤麿以貴族院公爵議員的身份步入政界,1890年11月4日與二條基弘公爵發起成立貴族院院內會派“同志會”,1891年3月24日吸收新華族議員和多額納稅者議員加入,整合為“三曜會”,每周月·水·金曜日(星期一、三、五)開會(會派名曰“三曜”故由此來),核心人物是華族議員近衛篤麿、二條基弘、勅撰議員三浦梧樓。“三曜會”標榜在政府與眾議院之民黨之間保持中立,主張為了國民福利,政府與民黨等政黨一方協調組織“責任內閣”以應對內外之課題,批判政府的超然主義、藩閥政治和條約改正路線。發行政治雜誌《精神》,旨在摸索取代藩閥體制的政治道路。之後與谷干城的“懇話會”、在野黨中的立憲改進黨聯合提出對外硬路線,所謂“對外硬”,即否定國際協調,國家的獨立自主應側重於軍事力量(以武力為後盾強)的強硬外交打破危機的思想和主張。1899年2月20日,以二條基弘、近衛篤麿為中心的“三曜會”因勢力衰退而解散,後來演化為其子近衛文麿的“火曜會”。
近衛篤麿在1892年(明治25年)至1904年(明治37年)擔任貴族院議長之要職,他對當時的藩閥政府經常持批判的立場。1893年在第五屆議會上支持民黨的條約勵行建議案同時攻擊政府,聯合貴族院內的盟友向首相伊藤博文遞交忠告書,支持民間“硬六派”(立憲改進黨、國民協會、同志俱樂部、同盟俱樂部、大日本協會、政務調查會)的運動。第一次松方內閣因樺山資紀海軍大臣帝國議會發表“蠻勇演說”引起紛爭導致眾議院解散和舉行第二回總選舉,由於在品川彌二郎內務大臣主導下行進行了大規模且徹底的選舉干涉、並彈壓民黨陣營導致25人死亡、388人受傷的空前的流血衝突,近衛篤麿毫不含糊地以犀利尖刻的言辭追究政府的姿勢,同時也批評政黨走獵官主義(獵官制)也只是單純的徒黨而已,批判了當時的政治生態,對於松方正義大隈重信山縣有朋伊藤博文在組閣時發出的入閣邀請全都加以斷然拒絕。
近衛篤麿公爵近衛篤麿公爵

亞細亞主義的盟主

在近衛篤麿的外交政策中,中國占有重要地位。特別是在甲午戰爭後,積極參與圍繞中國的國際問題。康有為梁啓超王照汪康年張之洞劉坤一袁世凱那桐恭親王肅親王慶親王榮祿王文韶等幾十位晚清中國要人與近衛篤麿都有頻密的交流和信札往來,涉及了無數關係兩國命運的大事小情。
1893年(明治26年),近衛篤麿就任東邦協會副會頭。甲午戰爭後,憤慨於中國遭西方列強瓜分的現狀,抱有深深的危機感。1897年(明治30年)組織日本俱樂部,提出“東亞保全論”和“亞洲一體論”,為大亞細亞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近衛篤麿認為中日兩國命運密不可分。他的“東亞保全論”主張建立日清同盟,以非軍事領域合作來“經營支那大陸”,以亞洲主義反對歐美、俄國等列強主導中國,維繫日本在東亞的利益。
1898年(明治31年)1月,近衛篤麿在《太陽》雜誌第4卷第1號刊登了論文《同人種同盟附支那問題的研究的必要》,文中寫道“最後的命運是黃色人種白色人種的競爭,在此競爭下,無論是支那人還是日本人,其共同的仇敵是白色人種,都處於不被認可的地位上”。主張日本和中國之間是同文同種的關係。同年成立了東亞同文會(今霞山會),近衛篤麿任初代會長,提倡“支那保全論”和“朝鮮扶植論”,向朝鮮、中國各地派遣常駐人員,在當地發行新聞刊物,致力於推進揚子江海運事業。同文會吸收了東亞會、興亞會、東邦協會、善鄰協會的頭面人物參加,民間諸團體糾合國家主義,試圖建立大亞洲主義大同團結運動。1898年11月,近衛篤麿在和康有為會談中,闡述了他的亞洲門羅主義(實際上是“門羅主義”在亞洲的翻版)的主張。
東亞同文會立足於強烈的亞洲主義色彩,為保護中國和朝鮮,保障日本的權益,主張軍部外務省密切協同,1900年(明治33年)5月設立南京同文書院,試圖推進對華政治和文化活動。此外,近衛篤麿與清朝實力派封疆重臣兩江總督南洋大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進行單獨接觸,以促進中日聯合。以近衛篤麿為代表的右翼大亞洲主義與孫中山的大亞洲主義方略與日本左翼大亞洲主義的主張十分接近,但卻存在著本質區別。日本右翼大亞洲主義者雖然一樣強調亞洲國家大聯合,共同驅逐歐美侵略勢力,但卻主張建立以日本為霸主的新的殖民體系,帶有濃烈的侵略色彩。究其實質,“大亞細亞主義”是日本走向帝國主義時代的產物,是指導日本在亞洲特別是在中國與西方列強爭衡政策或手段的一種侵略理論。
1900年(明治33年)6月,中國爆發反帝愛國的義和團運動俄羅斯帝國趁機將整個東北置於其勢力範圍。抱有強烈危機意識的近衛對日本元老伊藤博文山縣有朋進行遊說,要求對俄羅斯採取強硬姿態,但被拒絕。1900年(明治33年)9月與犬養毅頭山滿陸羯南中江兆民、佐佐友房、長穀場純孝、柴四朗等組織國民同盟會,對日本政府進行猛烈批判。他糾集頭山滿等右翼勢力,鼓動喚起要求俄國從滿洲撤軍的國民輿論,推動對俄強硬政策,驅逐帝俄在滿洲的勢力,主導提倡日清提攜論和“東洋是東洋人的東洋”的亞洲主義,並且委託長岡護美攜《開放滿洲計畫》的書簡來華,試圖“以向列強開放滿洲來保全領土完整”,做劉坤一、張之洞的工作。張之洞對此深受觸動,劉坤一將近衛篤麿方案上奏清朝中央政府,尋求採納。該方案雖然在當時被清廷駁回,但後來又被袁世凱所採納,而在日俄戰爭後,“開放滿洲”反過來成為日本企圖獨霸東北的障礙。1901年(明治34年),近衛篤麿遊歷朝鮮和中國,交結慶親王奕劻、張之洞、榮祿等清廷重臣,慫恿清帝遷都滿洲,後又著“英日同盟”等書,主張聯英抗俄。
1901年(明治34年)在上海設立東亞同文書院(今愛知大學),培訓大陸浪人和親日華人,目的亦在於反對歐美、俄國主導支配中國,推廣亞洲主義。1903年(明治36年),近衛篤麿與玄洋社的頭山滿、平岡浩太郎黑龍會內田良平組織對俄同志會,也參與了戶水寬仁等七位博士的《七博士意見書》,為日俄開戰打造輿論。1903年(明治36年)12月4日貴族院議長任期屆滿後辭任,改兼任樞密顧問官。就在小川平吉頭山滿鼓動籌謀建立以近衛篤麿為首班首相)的內閣時,1904年(明治37年)1月1日,近衛篤麿猝然病死,年僅42歲(滿40歲),死因可能是在西渡中國時感染了傳染病(放線菌病),葬於近衛家的菩提寺。其住處霞山會館改為紀念館,此後數十年一直是大陸浪人的聚集地。
近衛篤麿公爵近衛篤麿公爵

榮典

本國

1877年(明治10年)1月20日:從五位。
1884年(明治17年)7月7日:公爵
1885年(明治18年)4月1日:從四位
1889年(明治22年)6月26日:正四位。
1893年(明治26年)6月16日:從三位。
1897年(明治30年)7月2日:正三位
1901年(明治34年)6月21日:從二位。
1903年(明治36年)6月26日:勛三等瑞寶章
1903年(明治36年)12月28日:勛二等旭日重光章。
1903年(明治36年)12月28日:從一位

外國

1900年(明治33年)5月21日:俄羅斯帝國一級聖安娜勳章
1903年(明治36年)6月21日:大清帝國頭等第三雙龍寶星

著作

近衛篤麿的著作由近衛篤麿日記刊行會編為《近衛篤麿日記》(第1~5巻・別巻 )(鹿島出版會、1968~69年)。

親屬成員

繼妻:貞(もと、前田慶寧六女、1871-194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