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照(近代拼音文字提倡者)

王照(近代拼音文字提倡者)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照(1859年~1933年),字小航,號蘆中窮士,又號水東,直隸寧河縣(今屬天津市)人。王照是近代拼音文字提倡者、“官話字母”方案的制訂人。王照曾參與百日維新,勸康有為循序漸進,但被康有為拒絕。百日維新中,禮部主事王照應詔言事,請求堂官代遞,遭到拒絕,七月十九日光緒帝憤怒之下,將懷塔布許應騤等禮部六位堂官“即行革職”,同時又稱讚王照“不畏強御,勇猛可嘉,著賞給三品頂戴,以四品京堂候補,用昭激勵。

基本介紹

  • 本名:王照
  • 字號:字小航,號蘆中窮士,又號水東
  • 所處時代:清末民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河北省寧河縣(今天津市寧河縣)
  • 出生時間:1859年
  • 去世時間:1933年
  • 主要作品:《官話字母義塾叢刊》《小航文存》《東山集》
  • 主要成就:近代拼音文字提倡者、“官話字母”方案的制訂人
人物生平,拼音方案,出版著作,

人物生平

王照的曾祖王錫朋曾任總兵,鴉片戰爭時戰死。王照幼年喪父,靠叔叔撫養。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二十一年四月,散館,以主事著以部屬用 ,任禮部主事。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他與徐世昌等在蘆台合辦八旗奉直第一號國小堂,為全國首創州縣地方學校(今天津市寧河縣蘆台第一國小)。在戊戌變法期間,他欲上書建議光緒帝慈禧太后“巡幸中外”,禮部尚書懷塔布起初不肯代遞,後雖代遞但上奏稱王照“咆哮公堂”。光緒帝閱折後,命將阻撓上書的禮部六堂官革職,賞王照三品頂戴,以四品京堂候補。戊戌變法失敗後,他逃亡日本,與康有為梁啓超多有不合。
1900年義和團運動期間,他秘密潛回中國,在天津創製“官話字母”,並寫成《官話合聲字母》,此書成為中國第一套漢字筆畫式的拼音文字方案。1901年,清廷有旨開復原銜,但他並未做官。宣統帝即位後,拼音官話報觸犯了攝政王載灃的忌諱,報社被查封,官話字母的講習遭禁,王照被迫逃到江蘇。辛亥革命期間,江北都督府都督蔣雁行曾派王照充當代表到上海參加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會議。辛亥革命後,他寓居南京。 1913年,他任讀音統一會副會長,後辭職。晚年,他研究經學,主張教育救國。1933年他逝世。
其有兄王燮、弟王焯。

拼音方案

在日本期間,仿日文假名,採取漢字偏旁或字型的一部分,制訂了一種漢字拼音方案,名為“官話合聲字母” (一說他是於1900年回國後在天津創製的“官話字母”,寫成《官話合聲字母》一書),《官話合聲字母》一書1901年在日本出版。後在北京修訂重印,名為《重刊官話合聲字母序例及關係論說》(北京官話字母義塾,1903年,北京拼音官話書報社,1906年翻刻)。這是我國第一套漢字筆畫式的拼音文字方案,聲母、韻母共62個,採用聲韻雙拼的方法。後創“官話拼音書報社”,出版“拼音官話報”——《人人能看書》。《官話字母方案》強調拼寫白話,強調以北京語音為拼寫對象,因以一般民眾為推行對象而設計務求簡易、專拼俗話、以便俗用。他希望通過官話字母的傳習,在民眾中普及教育,以求富國強民。由於官話合聲字母具有不少優點,各地有“官話字母義塾”“簡字學堂”等傳習機構的大力宣傳,在推行中又得到上層社會名流(如嚴修、吳汝綸、張百熙、袁世凱等)的支持,因此推行速度快且聲勢浩大,前後共推行十年,遍及13個省,是當時切音字運動諸方案中影響最大推行最廣的一種。

出版著作

曾出版《官話字母義塾叢刊》《拼音對文百家姓》《拼音對文三字經》《拼音對文千字文》《官話字母字彙》《官話字母讀物》《水東集》及《初學拼音官話書》系列(包括家政學、地文學、植物學、動物學)等。《官話合聲字母》方案中所體現的一些觀點至今有的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遺著
《小航文存》,《東山集》,《古來女子軍事》,《方家園雜詠紀事》。

王照(近代拼音文字提倡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