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主義

主要內容

由伊藤博文在明治憲法公布的第二天提出。“君主位於臣民之上,政黨之外,既不傾向於某一政黨,也不排斥其他政黨,不偏不袒,政府有向天皇推薦總理之責任,輔佐天皇履行職責之功能,但政府決不輕易被政黨所左右。”這樣“超然主義”的主張,雖然冠冕堂皇,但其本質是顯而易見的,其政策的本質是要排斥政黨於政權體系之外,不讓其對政府和君主官僚統治有任何實質性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超然主義
  • 主要內容:由伊藤博文在明治憲法公
  • 政策演變:從1890年議會開設到甲午戰爭,
  • 定義:日本明治政府對政黨實行的壓制
定義,政策演變,超然主義的出處,

定義

日本明治政府對政黨實行的壓制政策。

政策演變

從1890年議會開設到甲午戰爭,從政府方面講,政府一直對政黨實行“超然主義”。經過甲午戰爭之後,政府對政黨則不再執行這一政策。因為資本家力量擴展的基礎上,政黨的力量也日益強大,因而,政府不僅要與政黨妥協,而且還要政黨的"提攜"。同時,從政黨方面來說,要擴大黨的勢力範圍,擴大支持政黨的資本家和地主的利益是至關重要的,政黨也必須與政府妥協合作。1896年,伊藤博文不得不在內閣改造中與自由黨相互提攜,並讓自由黨黨首坂垣退助出任其內閣的內務大臣。這標誌著政黨開始從議會走進政府。

超然主義的出處

明治憲法即大日本帝國憲法。
《大日本帝國憲法》,是日本基於近代立憲主義而制定的首部憲法,公布於1889年(明治22年)2月11日,並於1890年(明治23年)11月29日施行。很多情況下,該部憲法也被稱作《明治憲法》或《帝國憲法》。與現行有效的《日本國憲法》相對應,也經常被稱作“舊憲法”。這部憲法,通過天皇向黑田清隆首相親手遞交的方式發布,即所謂“欽定憲法”。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這部憲法的名稱中帶有“大日本帝國”的文字,但當時並不是日本正式的國號,一直到昭和11年(1936年)日本的國號才正式統一稱為“大日本帝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