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服

元服

元服是一個漢語辭彙,讀音為yuan fu,指中國古代、日本、韓國的男子成人的儀式。內容是改變髮型和服飾,加冠,廢止幼名,起正式的名字。男子年齡多在11歲—17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元服
  • 出處:《士冠禮》
  • 意義:古代男子的成人儀式
  • 地區:日本、韓國、中國周、秦、漢
歷史淵源,簡介,偏諱,

歷史淵源

指冠。古稱行冠禮為加元服。古代男子成年開始戴冠的儀式。日本泛用(古代日本武士元服之後被視為成年,一般13到16歲),始於中國古代,如《儀禮》的《士冠禮》的始祝詞“令月吉日,始加元服“。中國古代通常稱為“冠禮”與“笄禮” 。

簡介

元服時要取元服名,做為一生沿用的正式名字;絕大多數的武士的元服名都由兩個字構成,鮮少有一個字的。
通常起元服名的時候,會從家中的長輩取一個字並且世代相傳。這個字叫「通字」。
織田信長的父親叫信秀、祖父叫信定、叔叔叫信光,弟弟叫信行、長子叫信忠;顯然「信」字是織田家世代相傳的通字。
德川幕府從一代將軍家康開始,三代家光、四代家綱、六代家宣、七代家繼還有九到十四代的其他將軍名字里都有一個「家」字,成為將軍家裡的通字。
不過也不是每個人的命名都遵守這個慣例,例如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因為從太閤豐臣秀吉那裡討來偏諱的關係,所以就沒有沿用家裡的通字。

偏諱

「偏諱」,就是從其他長輩或有權勢者那裡討取名字中的一個字來為晚輩命名。
一開始是盟友之間為了堅定友誼所採用的方式,後來成了人主對其部下的一種賞賜。
足利幕府時代,很多武家會到將軍那兒討取偏諱;例如說伊達政宗的曾祖稙宗,就是從當時的幕府將軍足利義稙那裡討來的「偏諱」。而父親輝宗的「輝」字則來自將軍足利義輝
當時雖然幕府已經衰敝,但是向將軍家討取偏諱仍然被視為光耀門楣的事情。
必須要在將軍府里上下使足銀子才能如願以償。而且當時的慣例,「上一字」因為是將軍家裡世代相傳的通字,所以比起「下一字」,價碼還要高出十倍不止。
其實不只是將軍府里如此,當時大名賜字給屬下,也是以上一字為貴。
安藝大名毛利家的毛利元就,要幫自己的孫子討取諱字,獻足大把銀子買來將軍足利義輝的上一字「義」字,可是他的孫子幸鶴丸(毛利輝元)卻嫌不吉利,說這跟桶狹間之戰中身死國滅的今川義元撞名了,寧可要下一字也不要上一字,所以不叫“義元”而叫“輝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