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衛擲彈騎兵

近衛擲彈騎兵

近衛擲彈騎兵以他們高大的身材而被稱為“高鞋跟”("the high heels”),又以卓越的戰功而被稱為“眾神”(“The Gods”),是拿破崙的騎兵團中資歷最老的部隊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衛擲彈騎兵
  • 被稱為:高鞋跟
  • 又被稱為:眾神
  • 簡介:拿破崙資歷最老的部隊之一
簡介,成長經歷,帝國各騎兵團敗績,編制簡史,參戰記錄,戰役榮譽,歷任團長,制服,正裝,外套,“馬廄夾克”,短尾正裝,馬褲,套褲,大氅,靴子,熊皮帽,雙角帽,裝備,武裝帶,軍刀,槍械,

簡介

成長經歷

1795年第21獵兵團和第3龍騎兵團步騎兵在巴黎附近駐防,在王黨暴亂中他們對國民大會保持了忠心。王黨暴亂被鎮壓之後波拿巴將軍走上前台,成為了巴黎衛戍司令。一支部隊被組建起來以保護他的個人安全,而來自第3龍騎兵團的100名忠心耿耿的士兵就組成了其中的騎兵部隊。1796年這些衛隊被正式組織起來,這就是日後近衛擲彈騎兵團的雛形,1800年時該團就負責過第一執政的警衛工作。這些擲彈騎兵向來以高傲而嚴峻的風度聞名。他們是身經百戰的老兵,同時還是高大英俊的騎士,據說他們的團長禁止“任何40歲以下的女子來為他們做湯喝”。近衛擲彈騎兵和近衛波蘭槍騎兵是拿破崙的所有騎兵部隊中僅有的從來沒有被敵方騎兵擊敗過的兩個團,其他團或多或少都有過敗績。
近衛擲彈騎兵
1805年奧斯特立茲戰役中,近衛擲彈騎正是配合一大隊近衛獵騎和擊潰了俄軍的驃騎和胸甲騎,驅逐了敵人的火炮連並糾纏住了俄羅斯王子列普寧(REPNIN)和他近衛們,為貝西埃Bessiere和德羅埃特Drouet配合擊潰俄羅斯近衛、生擒拉普寧創造了戰機。此役中近衛獵騎火力騷擾在前,擲彈騎勇猛衝鋒在後,實為火力派和肉搏派的完美搭配。
1815年滑鐵盧戰役行將結束時,整個法國軍隊都在聯軍和普魯士軍隊面前分崩離析,但近衛擲彈騎兵卻給追擊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國第12輕龍騎兵團的巴頓(Barton)上尉描述了他們團前進時是如何碰到這些騎在黑馬上的巨人的。他說這些擲彈騎兵“看起來對我們的前進毫不在意,當我們行進到他們側翼的時候他們也根本沒放幾槍。我們……太懦弱了,以至於連看他們一眼的勇氣都沒有。他們真正是以最莊嚴的方式小步離開了戰場。”

帝國各騎兵團敗績

近衛龍騎兵團(即“皇后龍騎兵團”)曾在1807年被俄國騎兵擊敗過。當時弗里德蘭戰役結束後皇帝派龍騎兵和一些薩克森騎兵去追擊敗退的俄國人,但這些騎兵遭到了俄國擔任後衛的輕騎兵強有力的反擊並且一路敗逃到了法軍大部隊中,造成了法軍步兵和炮兵的一陣混亂。1812年9月24日皇后龍騎兵再次被兩個俄國近衛騎兵團所擊敗。據說當時那150-200名龍騎兵的損失在拿破崙的司令部里所造成的震動比損失50名將軍所造成的還要大。
皇帝近衛獵騎兵則曾於1808年12月29日在德王軍團第2龍騎兵團、英國第10驃騎兵團和第18輕龍騎兵團的聯合突襲下被擊敗,損失了127人。
中年近衛軍第2槍騎兵團,即所謂的“紅色槍騎兵團”在1812年俄國哥薩克沒有規律的無情騷擾下,在遭遇戰中損慘重。
青年近衛軍的第3槍騎兵團曾於1812年在索爾尼姆(slonim)被俄國將軍查普里茲(Chaplitz)的哥薩克和巴甫洛夫格勒(Pavlograd,著名的俄國驃騎兵團)驃騎兵的突襲所擊敗,1813年10月在萊比錫會戰中又再次被查普里茲將軍率領的騎兵擊敗,他的騎兵部隊總共包括18箇中隊的槍騎兵(uhlans)、13箇中隊的龍騎兵),以及一個哥薩克團和一個巴什基爾騎兵團(Bashkir,俄國境內烏拉爾山脈一帶的遊牧民族)。

編制簡史

1799年12月2日該團作為一個輕騎兵團建立。
1800年12月改編成擲彈騎兵(Grenadier,命名為執政官(指皇帝陛下本人)近衛擲彈騎兵團(Grenadiers a Cheval de la Garde des Consuls)
1804年皇帝稱帝後,該團於5月18日重新命名為皇帝近衛擲彈騎兵團(Grenadiers a cheval de la Garde Imperiale),擁有四個中隊,每中隊由兩個連組成,共1018名士兵。
1805年9月17日編制內增加一個輕裝見習中隊(Velite),同年又增加了第二個。
1811年輕裝見習中隊解散,該團編制為五個常規中隊。
1812年災難性的俄國戰役過後,近衛擲彈騎兵遭受了重大損失,截至1813年2月該團總共只剩下127人(!),中隊數隨之減少到四個。
1813年根據1月10日的命令,建立了第五 稍後是第六個輕裝見習中隊,歸屬於青年近衛軍序列。
1814年皇帝陛下第一次退位後,近衛擲彈騎兵團於7月23日被解散,但不久原來的四個老近衛軍中隊被重新召集組成了一個忠於波旁王室的團,命名為法蘭西皇家胸甲騎兵團(Corps Royal des Cuirassiers de France),不改重騎兵本色。
1815年皇帝復位,該團隨之投歸麾下,於4月8日恢復了原來的稱號,編制內包括1024個軍官和士兵,他們追隨皇帝陛下參加了整個百日王朝的一系列戰役,見證了他的最後失敗。
1815年11月25日該團解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參戰記錄

(如無特殊說明,參戰表示有軍官或士兵在戰役中陣亡或受傷):1805年: 參加奧斯特里茨(Austerlitz)戰役。
近衛擲彈騎兵
1807年: 參加2月14日的艾勞(Eylau)戰役。
1812年: 參加11月26-28日別列津納河(Beresina)戰役,以及之後的在威爾納(Wilna) 和加夫諾(Kowno,現今立陶宛境內)附近發生的戰鬥。
1813年: 參加在多爾涅茨(Dolnitz),和奧登堡(Altenbourg)附近發生的戰鬥(譯註:兩者大約在德勒斯登戰役同時期,但不知具體時間)以及之後10月16-19日的萊比錫 Leipzig戰役和10月30-31日的哈納Hanau戰役。
1814年:參加皇帝第一次退位之前的一系列戰役: 2月11日的蒙米來爾(Montmirail)戰役, 2月1 2日的查陶—提里(Chateau-Thierry)戰役, 2月14日的法尚普(Vauchamps)戰役 還有3月7日的卡羅納(Craonne)戰役。
1815年: 參加滑鐵盧(Waterloo)戰役。

戰役榮譽

1813-14年近衛擲彈騎兵團旗(Drapeaux)上的戰役榮譽:
馬倫哥(Maringo), 烏爾姆(Ulm), 奧斯特里茨(Austerlitz), 耶拿(Jena), 埃勞(Eylau), 弗里德蘭德(Friedland), 埃克莫(Eckmuhl), 埃斯林(Essling), 瓦格拉姆(Wagram), 斯摩棱斯克(Smolensk),莫斯科河 (Moskowa), 維也納(Vienne), 柏林(Berlin)和馬德里(Madrid)以及莫斯科(Moscuo)。

歷任團長

1801年: 奧德納 米歇Ordener ( Michel)
1806年: 沃爾特 弗里德里克 亨利Walther (Frederic-Henri)
1813年: 克勞德 愛蒂安 蓋約Guyot (Claude-Etienne)
歷任副團長(Colonel-Majors)和少佐(Majors):
1804: Oulie (Antoine) - Major
1805: Lepic (Louis) - Colonel-Major
1805: Chastel (Louis-Pierre-Aime) – Colonel-Major
1812: Exelmans (Remy-Joseph-Isidore) - Major
1813: Castex (Bertrand-Pierre) - Major
1814: Levesque-Ferriere (Louis-Marie) - Major
1814: Jamin de Bermuy (Jean-Baptiste-Auguste-Marie) – Major

制服

1806-07年服裝  1、1806-07年的近衛擲彈騎兵團士兵,著常服。整個帝國時期內,近衛擲彈騎兵一直使用著很早就被執政官近衛軍所使用的服裝和裝備而甚少變化,這使得他們看起來有點過時。反倒是1814年皇帝第一次退位,該團穿上胸甲騎兵正裝以後,他們的外表才顯得時髦了些。插圖中的這位士兵像大多數情況下那樣穿著一件常服外套。1809年之後,如上文所述,只有軍士才穿著常服外套,下發給士兵的是更低檔的次等正裝。軍士和士兵一樣,穿著常服和禮服時佩戴相同的肩章和肩帶。
近衛擲彈騎兵
2、1806-07年的近衛擲彈騎兵團號手,著禮服及大衣。
在拿破崙時代的軍隊里,為了和普通士兵區分開來,號手的著裝總是非常醒目,法軍號手服裝的基本顏色是綠色和藍色。號手和士兵一樣把禮服正裝保存在補給倉庫中,而穿著常服外套參加了1806-07年的戰役。外套上隨年代不同可能有七或十粒鈕扣。注意圖中號手所穿的禮服正裝是鮮艷的天藍色,並且立領和袖口上(圖中看不到)有22毫米寬的金線鑲邊。肩章用金線和紅色絲線按一比三(1809年之前)或一比七(1809年之後)比例編織,在肩帶的製作中這個比例則分別是二比三和六比七。他穿著一件和士兵相同式樣的天藍色的“四分之三式大氅”,這個式樣一直被擲彈騎兵號手用到1814年,而沒有在1813年換成上述的另一種有袖式樣。
3、1809-1814年的近衛擲彈騎兵團軍官,著常服
近衛擲彈騎兵軍官的軍服式樣和普通士兵基本一樣,但軍官制服有著包金鈕扣和更優良得體的剪裁,配套的金質肩章和肩帶顯示出他們的軍階。在穿著全套盛裝的時候他們會在熊皮帽上加上猩紅色的羽飾以及金線編織的飾索和流蘇。參謀軍官的羽飾是白色的,以示區分。在行軍時,軍官們像他們手下的士兵一樣,穿上套褲以代替皮革或者亞麻制的馬褲。套褲一般是灰色的,在側面靠包布鈕扣扣好。但深藍色的套褲也並不罕見。

正裝

(habit)
1804年拿破崙稱帝後,近衛擲彈騎兵制服的銅紐扣隨著他們加入皇帝近衛軍的編制而換成了有帝國之鷹圖案的型號。他們的上衣是深藍色的,有著同樣顏色的領及猩紅色的袖口,袖口蓋片cuff flap是白的。折邊是猩紅色,大翻領則是白色。上衣尾部的折邊開始時只是簡單地折過來再縫在一起,1808年以後則是密密地縫上再接合起來,縫在白色綴布上的亮橙色的擲彈兵標誌裝飾其上。他們本來只使用亮橙色的三葉形肩章,但到了1806年左右,就被各種無穗式樣的肩章所取代了,但這些式樣都由一根繫於右肩的橙色肩帶作進一步的裝飾。

外套

(surtout)
為了防止華麗昂貴的正裝磨損變舊,除了需要穿禮服的場合,擲彈騎兵們在大多數情況下都只穿著一件單排扣的外套。和正裝相比,這件外套用次等的面料做成並且只有樸素的圓形袖口翻邊。帝國早期的外套有7粒銅鈕扣,但1808年增加到了10個。從1809年起,這種外套只單獨發給軍士們(NCOs),士兵們得到的則是被稱為“次等正裝”(habit de petite uniforme)的上衣,這種上衣和禮服正裝類似,但有著外套那樣的樸素的深藍色袖口翻邊。所配的肩章和肩帶和正裝的類似,而且很可能就是同一套東西。(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兩套金線編織的東西的)

“馬廄夾克”

(stable jacket)
主要在做軍中雜役時和非值勤期間穿著的一種無尾短上衣。配發給擲彈騎兵的這種上衣完全是深藍色的,1809年之前配9粒銅鈕扣,之後增加到11粒。

短尾正裝

habit-veste(不知如何翻譯好,暫時定名為短尾正裝
上文提到皇帝陛下第一次退位以後,近衛擲彈騎兵被改編成了胸甲騎兵團,隨之下發了胸甲騎兵的短尾正裝以代替以前的長尾式樣。這種正裝也是深藍色的,也有猩紅的袖口翻邊和白色的袖口蓋片以及橙色的擲彈兵標記裝飾。不同之處在於折邊較短,並且胸前增加了一條細長的裝飾性的紅色滾邊,制服銅鈕扣上也加上了波旁王室的標記——鳶尾花。肩章和肩帶仍然保持以前的樣子不變。
這些名不副實的“皇家胸甲騎兵”從來就沒有得到過和上衣配套的胸甲和頭盔,於是當皇帝再次歸來時,他們只好就穿著這種質地粗陋的制服走上戰場,追隨皇帝陛下度過了百日王朝最後的歲月。

馬褲

近衛擲彈騎兵們平時穿著羊皮馬褲,全套軍禮服中則包括一條華貴的鹿皮馬褲。

套褲

像那個時代的大多數騎兵一樣,他們在行軍和戰鬥時都穿著套褲以免弄髒或磨損昂貴的馬褲。近衛擲彈騎兵的套褲由白色布料製成,在每邊側面開口的部位由十六個骨制鈕扣扣好。1813年下發了新的灰色布料製成的套褲,易受馬鞍摩擦的腿內側由兩層布料加強,腿外側則由於受到馬刀和火槍持續不斷的碰撞和摩擦,所以也有一塊相同面料的綴布起保護作用。
另外有一種做馬廄雜役時穿的由粗糙的未染色的布料製成的套褲,每邊側面有十八個鈕扣。

大氅

(cape):
擲彈騎兵最初穿著一種由天藍和白色兩種紗線交叉織成的布料製成的大氅,稱為“四分之三式大氅”(manteau trois-quarts) 這種大氅有著深藍色的領子,前後的開口(後面的開口起通風作用)兩邊都有猩紅色斜紋嗶嘰的襯裡。1813年下發了新的帶袖子的式樣,顏色和之前一樣,但有深藍色的鑲邊,而且披肩較短。進一步的裝飾有寬23MM,帶垂穗流蘇的亮橙色布蘭登堡鑲邊(什麼東東?)和三粒披肩上的禮服鈕扣。整個大氅應當由六粒包布的鈕扣系好。

靴子

作為精銳部隊,近衛擲彈騎兵有三種常規式樣的靴子供選擇:全硬皮製作並拋光的整體式樣皮靴,主要作禮服儀仗之用;由軟皮靴筒和硬皮護膝兩部分組成的半硬皮靴,主要在作戰時使用;以及在步行執勤或者穿便服時使用的、靴筒和護膝都由軟皮製成的全軟皮皮靴。此外擲彈騎兵們還經常私人購買另外一種小牛皮製作的匈牙利式皮靴,主要搭配便服使用。
擲彈騎兵的鋼馬刺外覆青銅,由靴面上下的兩條皮帶繫緊固定。

熊皮帽

(bearskin)
擲彈兵最引以為驕傲的標誌莫過於他們高高的黑色熊皮帽了。近衛擲彈騎兵、擲彈步兵以及1812年以前的火槍騎兵佩戴相同式樣的熊皮帽。根據共和十年(1801-02年)的一項相關條令,這種熊皮帽應該為318毫米高,但是為了和同樣驕傲的火槍騎兵們攀比,實際列裝中其高度很少低於350毫米。
這頂榮耀的冠冕上有大量的裝飾。一塊猩紅色的綴布裝飾著帽子的頂部,兩條亮橙色的飾帶交叉其上。此外還有亮橙色的飾索,流蘇和球拍狀飾物(raquette)。整個帽子由兩條有銅片加強的皮質顎帶固定(銅片能起到一定的防護冷兵砍劈的作用)。事實上以前沒有銅片的時候那條飾索就是圍在固定帽子的顎帶外面的。帽子側面有半球形的三色帽章,帽章中央帶有一個黃色毛織品刺繡的帝國之鷹圖案。最後,那叢猩紅色羽飾是插在三色帽章後的一個座孔里的。

雙角帽

(bicorn chapeau)
穿著便服時,擲彈騎兵習慣於戴一頂黑色的雙角帽,其上有一枚由一粒禮服鈕扣和一個橙色鑲邊圈固定的三色帽章。帽角由縱向的橙色滾邊(僅1811年之前才有)和紅色的羊毛織物作為裝飾。
由於熊皮帽沒有下發給輕裝見習中隊,所以這種雙角帽同時也是輕裝見習中隊和正裝配套的帽子。

裝備

武裝帶

近衛擲彈騎兵裝備的全套武裝帶包括一個彈藥盒和一條交叉背帶,一條佩劍帶和劍結,一條火槍皮帶和刺刀扣圈。截至1806年之前,黑色皮革製造的彈藥盒上和火槍騎兵一樣裝飾著一個銅質擲彈兵標記,1806年之後一個有帝國之鷹的菱形標記代替了它。交叉背帶和彈藥盒背帶由沿著邊緣縫好的白色軟皮製成。所有的吊環和帶扣都是銅質的。武裝帶中的腰帶、吊劍帶和刺刀扣圈和發給近衛皇后龍騎兵團以及1809年後的火槍騎兵的是同一種式樣,也由邊緣密縫的白色軟皮製成,很大的方形腰帶扣上帶有擲彈兵標記。劍結則由軟牛皮或者更精緻的的上漆鹿皮製作。
近衛擲彈騎兵
帝國早期的德國版畫插圖上還出現了使用另一種式樣火槍背帶的法國擲彈騎兵形象,但從這種背帶的長度看來這是不可能的。當騎兵裝備火槍或者卡賓槍的時候,一條背帶應當讓武器大致垂到腰部,以方便士兵立即取槍射擊。但擲彈兵和近衛龍騎兵所裝備的火槍很長,使得這種最理想的情況變得不可能,除非當他們騎在馬上時。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該背帶的長度仍然使得武器的使用變得很麻煩。此外,在與這個團相關的檔案以及法國同時代的出版物中沒有找到任何關於這種樣式背帶的蛛絲馬跡,包括Henschel 和Lejeune這樣的大師級人物的作品也沒有任何的相關描述。可以勉強地說他們或許沒有採用目擊者的說法,但這種可能性很小。

軍刀

擲彈騎兵最早裝備老式的執政官近衛軍(Garde des Consuls)式直刃軍刀,刀柄是銅製的,黑皮刀鞘外覆三段式銅質護套。1806年近衛擲彈騎兵團和近衛皇后龍騎兵團列裝了新的擲彈騎兵式軍刀,該軍刀帶明顯的弧線(個人覺得弧線一點都不明顯),被稱為“蒙特莫倫西式”(註:a la Montmorency,法國城市,如此稱呼的淵源不明)刀刃,刃長97.5厘米。銅質刀柄的護手上有擲彈兵的榴彈標記,刀鞘仍然由黑色皮革和銅質護套組成,三段護套由兩個銅箍連線起來。中段的銅套鏤空,露出裡面的黑色皮革。這種設計能充分減少整個刀鞘的重量。後來為了增加強度使刀鞘不致變形,又用兩塊分別的鏤空取代了原來的一整塊鏤空。

槍械

關於近衛擲彈騎兵的火槍有一些疑問存在:根據第一執政拿破崙·波拿巴)1803年4月14日的命令,他們的標準裝備應當是一種全長144厘米,槍管長106厘米式樣的火槍。在該命令中第一執政特別指出:“……一種與所發給龍騎兵的相同的帶刺刀的火槍是很好的型號,這種火槍能保證三排縱深可以同時開火,將是最有吸引力的選擇……”而疑點在於,團隊檔案顯示1803年9月該團擁有160支火槍,但到了1804年這個數目變成了150支。並且從1820年的筆記中摘錄的1807年的官方“共和曆11年葡月”(ler Vendemiaire AnXI,公曆1802年9-10月)火槍生產檔案中有“50支近衛擲彈騎兵式樣的火槍”的記錄。因此有可能該團在早期得到過一種我們完全不知道的型號的火槍,而這又可以證明上文提到的德國版畫中那種樣式的火槍背帶有可能是真正存在過的。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性存在:在1803-1804年間丟失的那10支火槍屬於正常損耗,而檔案中的“近衛擲彈騎兵式樣的火槍”則被分發到別的單位去了。
擲彈騎兵同時也裝備共和11年(An XI)或共和13(An XIII)年式手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