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旽(高麗王朝人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辛旽(?-1371年)是高麗王朝末期的僧人高麗恭愍王時期的寵臣。法名遍照,辛旽是其還俗後的名字。賜號清閒居士。

1365年被恭愍王任命為領都僉議使司事,統攝僧俗,位極人臣,史稱“內外之權,悉總於旽”。1366年設立田民辨正都監後,辛旽擔任判事。當時土地兼併日益嚴重,辛旽將大莊園主非法掠奪的土地分給窮人,並將莊園主的私人奴婢恢復為良人,受到了下層百姓的擁戴。1371年因謀反被殺。

基本介紹

  • 本名:辛旽
  • 別稱:法名遍照
  • 字號:號清閒居士
  • 所處時代高麗王朝末期 
  • 民族族群高麗人
  • 出生時間:不詳
  • 去世時間:1371年8月21日(陰曆七月十一日)
  • 主要成就:將大莊園主的土地分給窮人,並將莊園主的私人奴婢恢復為良人
  • 職業:僧人,田民辨正都監判事
人物生平,兒子爭議,

人物生平

辛旽是靈山人,自幼出家為僧,法名遍照。他的父親不詳,母親是桂城縣(靈山與桂城均在今韓國慶尚南道昌寧郡)玉川寺(《東國輿地勝覽》記作玉泉寺)的奴婢。由於當時子女身份從母的制度,遍照被當作賤民,受人輕視。
有一天,高麗恭愍王夢見有個人拔劍行刺,一個和尚救了自己,醒來後將這夢告訴明德太后洪氏(恭元王后)。碰巧這時,上將軍金元命給他介紹了遍照,恭愍王看到遍照與自己撞臉,大為驚訝,和他說話時,也是應對如流,高深玄妙,自稱得道,句句都說到恭愍王的心坎里。恭愍王原本就信佛,又惑於此夢,便屢屢召他入宮。他每次進宮應召時,總是穿著一件破僧衣,恭愍王更加看重他,每次贈予潔淨的衣服飲食,甚至連襪子都頂在頭上饋贈給他。李承慶、鄭世雲等大臣認為他惑亂君王,將要殺他,恭愍王便秘密令遍照躲避,這大致是1359年的事。
等1364年李、鄭二人相繼死亡後,遍照蓄髮為頭陀,再次入宮,恭愍王賜號清閒居士。當時高麗王朝風雨飄搖,恭愍王一直想改革國政,奈何利益集團盤根錯節,草野新進又不可用,所以想物色一個“離世獨立之人”來主持改革。他與遍照接觸久了以後,覺得他很有能力,而且又出身卑賤,是適合的人選。後來恭愍王心愛的魯國公主(仁德王后)去世,對他打擊甚大,更是無心處理朝政,便決定將大權委任給遍照,請求遍照出山救世。遍照表面上不依,恭愍王多次懇求,於是他說:“老衲聽說王與大臣老是聽信讒言,希望不要這樣,就可以造福世間了。”恭愍王便手書盟約:“師救我,我救師,死生以之,無惑人言,佛天證明。”
1365年五月,恭愍王拜遍照為師傅,諮詢國政,遍照參政後第一件事就是貶斥崔瑩為雞林尹。同年七月二十七日,封為真平侯。同年十二月,遍照還俗,取名辛旽,被恭愍王封為守正履順論道燮理保世功臣、壁上三韓三重大匡、領都僉議使司事、判重房監察司事、鷲城府院君、提調僧錄司事兼判書雲觀事,正式包攬國政。而恭愍王已實際上退居二線,有時乾脆讓辛旽代他受群臣朝賀。
辛旽當權後,便驅逐了李公遂、慶千興、李壽山、宋卿、韓公義、元松壽、王重貴等大臣,安插上聽命於己的官僚,控制了人事和言路。1366年設立田民辨正都監後,辛旽擔任判事。當時土地兼併日益嚴重,辛旽將大莊園主的土地分給窮人,並將莊園主的私人奴婢恢復為良人,受到了下層百姓的擁戴,被稱為“聖人”。恭愍王也認為辛旽“不受祿、不近色、不置田園”而更加信任他。但實際上辛旽接受百官賄賂,積累大量珍寶,修建七座宅邸,同時與許多命婦有染,這些恭愍王並不知道。
辛旽的改革受到了上層社會的強烈反對,世家大族對他恨之入骨,明德太后亦曾勸恭愍王不要“假國柄他人手”,恭愍王聞之不悅。辛旽蓄髮娶妻,沒有正式的僧人品位;而且可以隨意出入國王的宮殿,隨從儀仗比擬國王,甚至可以同恭愍王“並據胡床”,有時還穿著和恭愍王一樣的衣冠,大臣都不能分辨哪個是王。就連元朝都知道辛旽“權王”的名聲。1369年,辛旽以風水說慫恿恭愍王遷都,並請封“五道都事審官”,在大臣們的反對之下,恭愍王不從。其後他與恭愍王的關係發生微妙變化,1371年被告發謀反,恭愍王把他騙到正陵軟禁,隨後流放水原。在群臣的要求下,恭愍王派察訪使林朴斬辛旽於水原,肢解屍體,徇示諸道,首級高懸開京東門,他的一個兩歲兒子與異父弟姜成乙以及同黨皆伏誅。

兒子爭議

根據《高麗史》和《東國僧尼錄》的記載,辛旽同各大臣的妻妾皆有染,他與其妾般若生下的兒子在他死後被恭愍王冒認作自己之子(有說法是連這個兒子都不是辛旽的,辛旽自己的兒子被朋友能祐和尚撫養夭折死了,能祐找了鄰居的兒子頂替來矇騙辛旽),後來成為高麗禑王,因此王禑和其兒子王昌被《高麗史》當作“偽王”,不被列入“世家”之中,並稱之為“辛禑”和“辛昌”。然而今日史學家多認為這是朝鮮王朝對兩位國王的污衊,以藉機證明李成桂的王位比二位國王更合法。另說王禑系恭愍王幸辛旽宅婢女般若所生,養於辛宅。故稱“辛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