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站(雕塑藝術作品)

車站(雕塑藝術作品)

《車站》,是2013年6月16日—11月31日首屆漳州國際公共藝術展,擬參加藝術展的一件藝術品,是青年藝術家柳青的作品。柳青回應稱,他創作這件作品,是針對這種社會現象提出一些思考,並希望引起家長及相關部門的重視和警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車站
  • 外文名:station
簡介,評價,教育主題明顯,擔心成為反面教材,

簡介

2013年6月16日—11月31日,在漳州碧湖生態園擬舉辦 “從卡塞爾走來——— 首屆漳州國際公共藝術展”,這是擬參加藝術展的一件藝術品,名為《車站》,是青年藝術家柳青的作品。柳青回應稱,他創作這件作品,是針對這種社會現象提出一些思考,並希望引起家長及相關部門的重視和警覺。
車站的休息長廊里,一對穿著校服的男女中學生當著眾多候車人的面,玩起了“舌吻”,男學生的旁邊還放著一個啃了一口的青蘋果,而這名男學生腳穿一雙“耐克”鞋,背著一個麥當勞的袋子,裡面放著漢堡等。一名“保全”站在長廊的一邊,兩眼發直瞪著他們。這件藝術品引起了市民眾多非議。很多市民認為,這件藝術品會起到誤導作用,甚至成為反面教材。

評價

教育主題明顯

其實從整體上看,雕塑表現的教育主題非常明顯:車站一邊的候車長椅上坐滿了人,而另一邊則只有兩位接吻的中學生。對面長椅上的乘客有的扭頭望向窗外,有的用異樣的眼光在觀看。這樣的場景明確告訴世人,中學生的行為是不文明的。作者“想讓大家看到後根據自己的情況去思考,以引起家長及相關部門的重視和警覺”,完全能夠收到預期效果。
客觀地說,這是一個獨具匠心的藝術作品,裡面被咬了一口的青蘋果等細節,都有一定的象徵意義。我們不但不必擔心學生看到,相反,學校完全可以組織學生去看看這些雕塑,然後回去寫一篇觀後感。甚至,有關部門將雕塑的主題當成高考作文題目也並不為過。
廈門大學社會學系主任胡榮教授說得好,“這件作品將起到誤導作用還是警覺作用,關鍵取決於觀賞者是從什麼角度看待這個問題。”這么大型的雕塑,你只看到人家接吻的細節,甚至將其描述成舌吻,實在是審美角度出了偏差。相信看到這組雕塑的人,大多數都是對中學生在公共場所接吻的行為做出批評,而不是進行效仿。
並非藝術品表現了親密動作就不適合展覽,更何況,跟現在的電視、網路的內容相比,《車站》這一作品展現的親密尺度並不大。如果有不諳世事的孩子看到雕塑,家長完全可以藉機教育孩子,在公共場所這么做不對。反倒是如果孩子看到媒體的報導,非得問家長什麼叫舌吻,解釋起來倒有些難度。媒體把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的雕塑中的細節進行放大,其誤導作用遠大於雕塑本身。

擔心成為反面教材

越來越多的學生早戀,家長、老師們對此非常擔憂。很多市民認為,這件藝術品會起到誤導作用,甚至成為“反面教材”。
林先生帶著不到2周歲的女兒到此遊玩,看到此景後,林先生大搖頭:“在公園亭子裡,擺放中學生‘吸田螺’(接吻)的藝術品不大合適吧!” 網友想像了此藝術品參展後的景象:“小孩指著藝術品問:爸爸媽媽,他們在幹嗎呀?爸媽答:兒童不宜。拽走。”網友驚詫地問道:“這個確定是放在公眾場合的?”隨後又說道:“現在公園去得多的是老人和小孩,放這個有點讓他們接受不了吧。”網友更加擔心:那藝術品裡面的主角是中學生。我覺得會給中學生一種心理暗示,他們就該這樣做,而年齡較小的孩子,說不定也會因為這樣的作品而模仿。這樣超出很多人心理限度的藝術品該不該參展,還是有待商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