踆烏

踆烏

踆烏(“”讀作“cūn”,),古代傳說中太陽里的三足烏。《淮南子·精神訓》:“日中有踆烏”。高誘註:“踆,猶蹲也。謂三足烏。”李邕《日賦》:“燭龍照灼首事,踆烏奮迅而演成。”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勤於觀測,精於觀測,對太陽的細微變化都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他們最早發現了太陽黑子現象。“踆烏”,原來就是太陽黑子的形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踆烏
  • 記載:《淮南子·精神訓》
  • 現代名稱:太陽黑子
  • 讀音:cūnwu
基本信息,太陽黑子,太陽黑子,分類,詳解,

基本信息

古代傳說中太陽里的三足烏。《淮南子·精神訓》:“日中有踆(cūn)烏”。高誘註:“踆,猶蹲也。謂三足烏。”李邕《日賦》:“燭龍照灼以首事,踆烏奮迅而演成。”
1971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中出土一幅彩繪帛畫。畫的右上方是一輪紅色的太陽,太陽中間一隻黑色三趾的二足金烏。在大約成書於公元前140年的《淮南子》這部著作中,也有“日中有踆烏”的記載。東漢高誘注釋說,“踆烏”就是蹲著的三足烏鴉。古代傳說三足烏鴉是專門為西王母覓尋食物的神鳥,它怎么跑到太陽里?
太陽是地球上光和熱的源泉。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勤於觀測,精於觀測,對太陽的細微變化都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他們最早發現了太陽黑子現象。“踆烏”,原來就是太陽黑子的形象。
踆烏

太陽黑子

是指太陽光球層上出現的黑斑。其形成原因是太陽表面的氣體流動出現旋渦,旋渦的溫度比其它區域低,這樣,從地球上看太陽,好像太陽表面有黑斑。由於受時代局限,中國古代天文學家雖然早就發現太陽黑子現象,但還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可他們卻給後人留下了有關太陽黑子的豐富記錄。
歷史記錄
如:
戰國天文學家石申說:“日中有立人之象” (《開元易經》卷六)。
漢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日中有五字”(《冊府元龜》卷二十二“符瑞一”)。
“漢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四月,……日黑居仄,大如彈丸”(《漢書·五行志》)。
這些材料表明,中國古代對太陽黑子的觀察,有很悠久的歷史。
《漢書·五行志》記載:“河平元年,三月己未,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西漢河子元年三月己未,即公元前28年5月10日。這條材料,對太陽黑子出現的時間、形狀、大小、位置,都作了明確的記述,是當今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太陽黑子記事。
歐洲有關太陽黑子的最早記載,保存在艾因哈德的《查理曼大帝傳》里。那次太陽黑子發生在公元807年8月19日。當時歐洲人還誤以為是水星凌日。歐洲人首次發現太陽黑子現象比中國至少要晚835年。
中國古代天文學家觀測天象,全憑目力。對於太陽,他們只能利用清晨黃昏日赤無光之際或者藉助“油盆”,才可以觀察記錄。從漢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到明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僅中國正史上,就有100多次太陽黑子記錄。這些材料,對太陽黑子出現的日期、形狀、大小、位置及變化情況,都記述得非常準確、詳細,是一份極其珍貴的科學文化遺產。

太陽黑子

分類

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對太陽黑子的描述,大體可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圓形:如錢、如桃、如李、如栗、如環。
第二類,橢圓形:如雞卵、鴨卵、鵝卵、爪、棗。
第三類,不規則形:如立人、如踆烏、如飛鵲、如飛燕。

詳解

第一類描述的可能是剛出現的黑子。第二類描述的可能是雙極黑子;雙極黑子在太陽圓面偏西位置的叫“前導黑子”,在太陽圓而偏東位置的叫“後隨黑子”:前導黑子多呈圓形,比較暗,後隨黑子不一定呈圓形,比較大,稍淡,在它們之間還有無數小黑子填充其中,所以我們用肉眼看雙極黑子就呈現橢圓形。第三類描述的顯然是大的黑子群
太陽黑子是太陽表面風暴的產物。風暴是物質的劇烈運動,因此經常處於變化之中。上述三類黑子的形狀,實際上代表著黑子發生、發展和消滅過程的三種不同形態。最初出現時是一個小圓黑點,隨後黑點逐漸擴大,以致分裂成兩個大黑點:前導黑子越來越大,離開後隨黑子越來越遠;後隨黑子逐漸分裂,比前導黑子先消失,慢慢前導黑子也消失。
黑子的出現,其實是太陽最有活力的時候,此時太陽的輻射大增,太陽光威力增倍,甚至能夠影響地球氣候。黑子不會單一出沒,它們是成群結隊,也不會在太陽的高緯度地區出現,多分布於中緯度地區。太陽黑子是太陽自轉偏差產生的磁力糾結風暴,如同地球上的颱風,他也會成長壯大後消去。
太陽的自轉非常特別,在極區要35天一圈,但在赤道約25天就能自轉一圈,因為速率不一,太陽的磁力線是很混亂的,當太陽黑子旺盛時,太陽磁力線會變得雜亂無章
太陽是有分層的,從核心外層算起分為輻射層對流層,此為傳播光熱的區域,往上分是太陽肉眼可見的光球層,在此輻射層以輻射方式傳熱,對流層以對流方式傳熱,在對流層底層,物質受熱導致物質上升,到達表面時降溫後回到底層。由於對流現象如同沸水般翻滾,所以你可在太陽表面看到一粒一粒的米粒組織,對流層傳熱是從底層的200萬開,傳到表層降到約6000開。對流層對流的流動有如一個一個的柱子,在此柱子可以製造磁場,但由於太陽自轉有差異性,所以磁場會打結,然後纏繞成卷,此時也抑制了對流,導致溫度下降。
太陽黑子存在的時間有長有短,有的壽命只有一天,有的壽命在幾日,個別的壽命可長達數月。對於黑子的壽命,中國古代天文學家也都精心觀察,並作了記錄。如:
《後漢書·五行志》記載:漢靈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日色赤黃,中有黑氣如飛鵲,數月乃銷。”
《明史·天文志》記載;明熹宗天啟四年 (公元1624年),“日赤無光,有黑子二、三盪於旁,漸至百許,凡四日。”
近代對太陽黑子的認識
對於中國古代天文學家精勤觀測天象的實踐,美國天文學家給予高度讚揚,認為,“中國古人測天的精勤,十分驚人。黑子的觀測,遠在西人之前大約2000年。歷史記載不絕,而且相傳頗確實,自然是可以徵信的。”
太陽黑子活動是有周期性的。1843年,德國天文學家施瓦布首先證實,其周期最長為17年,最短為7.3年,平均約為11年。如果用中國古代豐富的太陽黑子記錄加以分析,完全可以得到相同的結果。
1975年,雲南天文台編纂從公元前43年到公元1638年的中國古代太陽黑子記錄,共得106條,經過計算,求得黑子活動周期是10.6±0.43年;同時還存在著62年和250年的長周期。這一重大成果,是利用中國古代黑子記錄,研究黑子活動規律的良好收穫。
1977年,雲南天文台的工作者又從中國古代太陽黑子極光記錄中認識到黑子和極光互有關係。他們經過分析得出:黑子和極光都存在約11年的周期;並且得出結論:太陽活動和極光的約11年周期,並不是近300年才有的暫時現象。這對於研究地球物理學和天文學的一系列問題,將是有益的啟示。由此可見,中國古代黑子資料是極其寶貴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