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區

極區

鄰近地理極的區域,沒有公認的明確區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極區
  • 外文名:polar regions
概述,極區環境,影響,

概述

在世界任何地區之中,預計在極地區域氣候變化最大。在主要的大陸地區已經觀測到氣溫升高。降水增加和冰架驚人的消退是已經顯現出來的信號,儘管這些發展還不能確定是否歸因於氣候變化。
北極對氣候變化極其脆弱,預計將很快出現重大的自然、生態和經濟的影響。需要考慮減緩解凍在其發達地區的有害影響(例如:嚴重損壞建築物和交通設施)( Vy-alov等19 98)。然而,北冰洋海凍的消退可能開通生態一旅遊業的海洋通道,這可能已經影響了貿易和當地社會。

極區環境

高寒、多暴風雪,一年只分冬、夏兩個季節,有極晝、極夜現象,是南、北極地區的共同特點。在北極點,所有方向均為正南方向;而在南極點,所有方向均為正北方向。在高緯地區,方向隨著測者的移動變化較快,物標的方位線不能再被認為是恆向線,而是兩點問的大圓弧。子午線和時區在兩極收斂,經線過度彎曲,致使經線和緯線不能用作航海的基準,地方時也失去了原有的意義。
在兩極,太陽每年出沒一次。日出後,太陽慢慢地呈螺旋狀上升,3個月後高度最大(23。27’),然後其高度又逐漸減小,3個月後出現日落。月亮每月升起一次,滿月時可提供極區照明。恆星每個恆星周期升降一次。在極區,每天24 h不再以晝夜的交替來衡量。
當水面沒有全部被冰覆蓋時,極區經常有霧出現。極區還常出現低云云幕,日光在積雪表面和雲幕間經多次反射擴散,天空常常變為乳白色,對比度消失,以致無法識別地面和地平線。

影響

由於降水增加,大多數南極冰層可能加厚。南極西部和格陵蘭的冰層融化將對海平面升高有貢獻。由於融化,水和徑流增加,將導致流人北冰洋的淡水增加。夏季降水將要增加,但蒸發和蒸騰也將增加。如果再加上積雪融化較早,那么到夏末土壤濕度會非常低( echcl等1997)。水文方面的變化、集水速率的可能增長以及凍的消融。可能會導致由於意外事件造成的污染物在更大範圍擴散。冰蓋和湖泊水文的變化也許使它們變成河流一媒介污染物的更大的源。
氣候變化可能導致北極主要生物群系的變更。有些物種也許會受到威脅(如海豹、北極熊)(Tynan和DeMastcr 1997),在那裡其他物種將繁殖(北美馴鹿,魚)((Junn和Skogland 1997)。氣候變化最終也許會增加極區自然系統的總生產力(Henry和Molau 1997)。由於植物蒸發和蒸騰增加,泥沼地可能幹涸。在苔原區,由於主要是無蒸騰作用的苔蘚類被越來越多的維管植物取代,蒸騰就會增加( Rouse等1997)。在森林區物種組成可能改變,完整的森林類型可能消失,可能會建立新的物種的集合。冰層的融化將使更多的裸地暴露,使陸地生物發生變化。變暖可能使不耐熱的物種滅絕。然而,其他可以耐熱的物種會繁殖得更好。與全球變暖有聯繫的大洋環流的變化,可能影響具有商業重要性的魚類的分布和遷移路線( Vilhjalms-son 1997)。暖水還將提高魚類出生率。冰蓋的消退為漁業的進入提供了方便。冰蓋變薄應該使到達深水的太陽輻射增多,因而增強了氧的光合生產力,並且減少了冬季魚類的死亡。然而,無冰季節的延長應該導致混合層厚度增加和降低氧的濃度,並且增加對冷水生物壓力(Rouse等1997)。氣候變暖可能改變管理方法。具有冰面的深厚積雪的存在使動物得不到食物。
從歷史上看,本地物種在資源可利用性發生變化時已經表現出倖存的彈性和能力,但是它們對於氣候變化和全球化的綜合影響可能還欠準備(Peterson和Johnson1995)。氣候變化將破壞土著人及其傳統的生活方式,例如:狩獵的范同和降雪的季節性等。由於多凍的永凍土的解凍引起海岸侵蝕和退縮,已經威脅到社會、世襲地、石油和天然氣設施(Wolfe等1998)。
氣候變化還可能導致提取石油和天然氣的費用增加,因此,需要設計新的技術抵禦這種變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