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用賢

趙用賢

趙用賢(1535—1596年4月12日),字汝師,號定宇,江蘇常熟人,明朝學者、藏書家。生於明世宗嘉靖十四年,卒於神宗萬曆二十四年三月十五日(1596年4月12日),年六十二歲,隆慶五年(1571)進士。萬曆初,官檢討。萬曆五年(1577)因彈劾張居正,與吳中行同杖戍,被奪官歸里。居正沒,起官。終吏部侍郎。卒,諡文毅。

基本介紹

  • 本名:趙用賢
  • 字號:字汝師
    號定宇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江蘇常熟
  • 出生時間:1535年
  • 去世時間:1596年4月12日
  • 主要作品:《趙定宇書目》等
  • 諡號:文毅
人物簡介,明史記載,

人物簡介

用賢剛直嫉惡,議論風發,與王道行稱“續五子”,又與胡應麟等稱“末五子”。家多藏書,以“松石齋”名樓,藏書達2000餘種,萬餘冊。據家藏之書編有《趙定宇書目》(1957年由古典文學出版社出版)1冊,不分卷,著錄圖書3300餘種,4900餘冊,其中宋版大字型圖書就有50餘種,元版書30餘種,
。該目附有《稗通目錄》,共著錄240餘冊,各冊著錄書名。還有《稗通後編》、《稗通續編目錄》2目,為珍貴的小說書目。《稗通》是一部較大的筆記小說叢書,《趙定宇書目》附錄其目,對了解該書的內容有幫助。但編輯無序,著錄粗略。長子趙琦美,以藏書知名。先後匯校諸本,重刊《管子》24卷、《韓非子》20卷,刊行《北齊書》、《南齊書》、《陳書》、《周書》和《玉海》行世。著有文集三十卷,詩集六卷,奏議一卷,均《明史藝文志》及《三吳文獻志》、《松石齋集》、《國朝典章》、《因革錄》等,傳於世。
趙用賢石刻像趙用賢石刻像

明史記載

趙用賢,字汝師,常熟人。父承謙,廣東參議。用賢舉隆慶五年進士,選庶吉士。萬曆初,授檢討。張居正父喪奪情,用賢抗疏曰:“臣竊怪居正能以君臣之義效忠於數年,不能以父子之情少盡於一日。臣又竊怪居正之勛望積以數年,而陛下忽敗之一旦。莫若如先朝楊溥李賢故事,聽其暫還守制,刻期赴闕,庶父子音容乖暌阻絕於十有九年者,得區區稍伸其痛於臨穴憑棺之一慟也。國家設台諫以司法紀、任糾繩乃今嘵嘵為輔臣請留,背公議而徇私情,蔑至性而創異論。臣愚竊懼士氣之日靡,國是之日淆也。”疏入,與中行同杖除名。用賢體素肥,肉潰落如掌,其妻臘而藏之。用賢有女許御史吳之彥子鎮。之彥懼及,深結居正,得巡撫福建。過里門,不為用賢禮,且坐,鎮於其弟下,曰:“婢子也”,以激用賢。用賢怒,已察知其受居正黨王篆指,遂反幣告絕。之彥大喜。
居正死之明年,用賢復故官,進右贊善江東之李植輩爭向之,物望皆屬焉。而用賢性剛,負氣傲物,數訾議大臣得失,申時行許國等忌之。會植、東之攻時行,國遂力詆植、東之,而陰斥用賢、中行,謂:“昔之專恣在權貴,今乃在下僚;昔顛倒是非在小人,今乃在君子。意氣感激,偶成一二事,遂自負不世之節,號召浮薄喜事之人,黨同伐異,罔上行私,其風不可長。”於是用賢抗辨求去,極言朋黨之說,小人以之去君子、空人國,詞甚激憤。帝不聽其去。黨論之興,遂自此始。
尋充經筵講官。再遷右庶子,改南京祭酒。薦舉人王之士、鄧元錫劉元卿,清修積學。又請建儲,宥言官李沂罪。居三年,擢南京禮部侍郎。以吏部郎中趙南星薦,改北部。尋以本官兼教習庶吉士。
二十一年,王錫爵復入內閣。初,用賢徙南,中行、思孝、植、東之已前貶,或罷去,故執政安之。及是,用賢復以爭三王並封語侵錫爵,為所銜。會改吏部左侍郎,與文選郎顧憲成辨論人才,群情益附,錫爵不便也。用賢故所絕婚吳之彥者,錫爵里人,時以僉事論罷,使其子鎮訐用賢論財逐婿,蔑法棄倫。用賢疏辨,乞休。詔禮官平議。尚書羅萬化以之彥其門生,引嫌力辭。錫爵乃上議曰:“用賢輕絕,之彥緩發,均失也。今趙女已嫁,難問初盟;吳男未婚,無容反坐。欲折其衷,宜聽用賢引疾,而曲貸之彥。”詔從之。用賢遂免歸。戶部郎中楊應宿、鄭材復力詆用賢,請據律行法。都御史李世達侍郎李禎疏直用賢,斥兩人讒諂,遂為所攻。高攀龍吳弘濟、譚一召、孫繼有、安希范輩皆坐論救褫職。自是朋黨論益熾。中行、用賢、植、東之創於前,元標、南星、憲成、攀龍繼之。言事者益裁量執政,執政日與枝拄,水火薄射,訖於明亡雲。
用賢長身聳肩,議論風發,有經濟大略。蘇、松、嘉、湖諸府,財賦敵天下半,民生坐困。用賢官庶子時,與進士袁黃商榷數十晝夜,條十四事上之。時行、錫爵以為吳人不當言吳事,調旨切責,寢不行。家居四年卒。天啟初,贈太子少保、禮部尚書,諡文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