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惠文王

趙惠文王

惠文王(約前309年─前266年),亦稱趙文王,嬴姓趙氏,名何,戰國後期趙國第七代君主,趙武靈王次子。

其母是深得趙武靈王寵愛的王后吳娃趙何乃是趙武靈王次子,並非長子。趙武靈王的長子是公子趙章周赧王十六年(前299年)五月,趙武靈王傳位於趙何,自稱主父,但後來在趙惠文王朝會群臣時,趙武靈王看到高大的長子向幼弟屈尊叩拜,心有不忍,在前295年封趙章於代地,為安陽君

趙惠文王在位時有藺相如廉頗平原君趙奢等文武大臣,政治清明,武力強大。前266年趙惠文王去世,葬於趙王陵

基本介紹

  • 本名:趙何
  • 別稱:趙惠文王
  • 所處時代:東周戰國時期
  • 民族族群:華夏族
  • 出生地:河北省邯鄲市
  • 出生時間:約公元前309年
  • 去世時間:公元前266年
  • 主要成就:五國伐齊,屢抗強秦
  • 在位時間:公元前298年登基(在位33年)
  • 諡號:惠文
  • 陵寢:趙王陵
人物生平,為政舉措,為君之道,善納忠言,人物點評,軼事典故,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喜好劍術,家庭成員,史籍記載,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趙惠文王繼位初以年幼,由相國肥義輔政。趙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原太子章和輔相田不禮起兵反對趙惠文王,殺死了肥義。兵敗後逃到主父(趙武靈王)所居的沙丘宮。公子成和李兌派兵包圍了沙丘宮,殺死叛亂的安陽君公子章和大臣田不禮。公子成隨即下令,以主父窩藏反賊的罪名圍困沙丘宮達三月之久,並斷絕宮裡的糧食和飲水的供應。最終餓死主父(即趙武靈王)。後李兌為相,與公子成長期專斷國政。
趙惠文王趙惠文王
前292年,趙惠文王於南行唐築城。前288年左右,魏昭王在強秦進攻之下,將葛孽(今河北肥鄉縣西南)、陰成兩地獻給趙惠文王為“養邑”,欲聯趙抗秦。同年,趙國派董叔聯合魏軍攻宋。次年,趙國與燕、韓、魏、齊五國聯兵攻秦,迫秦廢除帝號,並使秦將先前奪取的王公、符逾歸還趙。
次年,趙與秦、燕、韓、魏五國舉兵伐齊,趙惠文王並以相國印授燕將樂毅。五國破齊後,趙、燕軍仍聯合攻齊。秦國卻早將大軍調回攻三晉,其中趙國的藺(今山西離石西)、祁(今山西祁縣東南)兩城為秦將白起所攻取。
秦聯合韓、燕、魏、趙五國之師共同討伐齊國,大敗齊軍。其中,廉頗於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帶趙軍伐齊,長驅深入齊境,攻取陽晉(今山東鄲城縣西,本為衛國領地,後屬齊),威震諸侯,而趙國也隨之越居山東六國之首。廉頗班師回朝,拜為上卿。
趙惠文王趙惠文王
趙惠文王二十年(前278年),廉頗向東攻打齊國,破其一軍。趙惠文王二十二年(前276年),再次伐齊,攻陷幾。次年廉頗攻魏,陷防陵(今河南安陽南二十里),安陽城(今河南安陽縣西南四十三里)。趙國一度強盛,成為東方六國阻擋秦國東進的屏障。

為政舉措

為君之道

趙惠文王是繼趙武靈王後比較有作為的國君,他曾任用樂毅平原君為相,藺相如為上卿,廉頗趙奢為將,對外以理折服強秦,對內整頓稅收,使得“國賦大平,民富而府庫實。”軍事上不斷攻取齊魏兩國土地,前283年廉頗攻取齊國昔陽(今河北晉縣西北)。後三年,趙奢攻取齊麥丘(今山東商河西北),前276年,廉頗攻取魏的幾(今河北大名東南)。時人稱趙國“嘗抑強齊四十餘年,而秦不能得所欲”(《戰國策·趙策三》)。前270年,秦軍越韓的上黨向趙地閼與(今山西和順縣)大舉進攻。趙奢率趙軍先是慢行軍使秦軍麻痹,後急行軍趕至閼與據高臨下,殲滅秦軍八萬。此後,廉頗又於幾大敗秦軍,趙國在趙惠文王期間為秦國兼併戰爭中的唯一能與之抗衡的國家。趙惠文王三十三年(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去世,太子(趙丹)即位,是為趙孝成王

善納忠言

趙惠文王善納忠言,從諫如流。這是成為一個賢明君主的必備條件之一。
歷史上的賢君聖主大都是以此聞名。趙惠文王在為秦王要以城換璧而左右為難之際,能聽取宦者令繆賢的推薦,召見藺相如,並接受藺相如的建議,“寧許以負秦曲”,爭取了主動。在澠池會前,趙惠文王“畏秦”,不想去參加。廉頗藺相如進諫說:“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惠文王就接受了廉頗和藺相如的意見,不顧個人安危,去赴澠池會。廉頗又提出為了斷絕秦國扣留趙王作人質來要挾的念頭,如果趙惠文王“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趙惠文王也毫不猶豫地同意了。在個人安危和國家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刻,趙惠文王能虛心聽取臣下的諫說,以國事為重,確實難能可貴。
趙惠文王趙惠文王

人物點評

一提起《廉頗藺相如列傳》,人們往往對勇武率直、知錯必改的廉頗和智勇雙全、寬宏大量的藺相如讚賞有加,卻忽視了一個重要人物,即趙惠文王,正是他的知人善任成就了這一代名將賢相。史書上對趙惠文王的描寫雖不多,卻足以表現出他的形象特點,說明他是戰國時期一位賢明君主。
趙惠文王對臣屬賞罰嚴明,有理有節。廉頗“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有戰功,趙惠文王就封他為上卿。藺相如完璧歸趙,不辱使命,趙惠文王就封他為上大夫。在澠池會上,藺相如秦王針鋒相對,維護了趙國的尊嚴,趙惠文王又封他為上卿。而宦者令繆賢有罪,想叛趙投燕,這本是殺頭之罪,當繆賢知錯悔改而“肉袒負斧質請罪”時,趙惠文王就赦免了他。如此賞罰嚴明,確實表現了一代明君風範。
由此可見,戰國後期趙國之所以能和秦國長期抗衡,不僅因為有廉頗、藺相如這樣的勇將和賢相,更是因為有趙惠文王這樣的明君。正是他繼承了趙武靈王的基業,廣召天下有才之士,從諫如流,賞罰嚴明,才使得本來弱小的趙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在與強秦的較量中立於不敗之地。因此,可以說趙惠文王堪稱一代明君。

軼事典故

完璧歸趙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帶著國書去見趙惠文王,說秦王情願讓出十五座城來換趙國收藏的一塊珍貴的“和氏璧”,希望趙王答應。
趙惠文王就跟大臣們商量,要不要答應。要想答應,怕上秦國的當,丟了和氏璧,拿不到城;要不答應,又怕得罪秦國。議論了半天,還不能決定該怎么辦。
當時有人推薦藺(音lìn)相如,說他是個挺有見識的人。
趙惠文王就把藺相如召來,要他出個主意。
藺相如說:“秦國強,趙國弱,不答應不行。”
趙惠文王說:“要是把和氏璧送了去,秦國取了璧,不給城,怎么辦呢?”
藺相如說:“秦國拿出十五座城來換一塊璧玉,這個價值是夠高的了。要是趙國不答 應,錯在趙國。大王把和氏璧送了去,要是秦國不交出城來,那么錯在秦國。寧可答應,叫秦國擔這個錯兒。”
趙惠文王說:“那么就請先生上秦國去一趟吧。可是萬一秦國不守信用,怎么辦呢?”
藺相如說:“秦國交了城,我就把和氏璧留在秦國;要不然,我一定把璧完好地帶回趙國。”(原文是“完璧歸趙”。)
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到了鹹陽。秦昭襄王得意地在別宮裡接見他。藺相如把和氏璧獻上去。
秦昭襄王接過璧,看了看,挺高興。他把璧遞給美人和左右侍臣,讓大伙兒傳著看。大臣們都向秦昭襄王慶賀。
藺相如站在朝堂上等了老半天,也不見秦王提換城的事。他知道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拿城來換璧。可是璧已落到別人手裡,怎么才能拿回來呢?
他急中生智,上前對秦昭襄王說:“這塊璧雖說挺名貴,可是也有點小毛病,不容易瞧出來,讓我來指給大王看。”
秦昭襄王信以為真,就吩咐侍從把和氏璧遞給藺相如
藺相如一拿到璧,往後退了幾步,靠著宮殿上的一根大柱子,瞪著眼睛,怒氣沖沖地說:“大王派使者到趙國來,說是情願用十五座城來換趙國的璧。趙王誠心誠意派我把璧送 來。可是,大王並沒有交換的誠意。如今璧在我手裡。大王要是逼我的話,我寧可把我的腦袋和這塊璧在這柱子上一同砸碎!”
說著,他真的拿著和氏璧,對著柱子做出要砸的樣子。
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壞了璧,連忙向他賠不是,說:“先生別誤會,我哪兒能說了不算呢?”
他就命令大臣拿上地圖來,並且把準備換給趙國的十五座城指給藺相如看。
藺相如想,可別再上他的當,就說:“趙王送璧到秦國來之前,齋戒了五天,還在朝堂上舉行了一個很隆重的儀式。大王如果誠意換璧,也應當齋戒五天,然後再舉行一個接受璧的儀式,我才敢把璧奉上。”
秦昭襄王想,反正你也跑不了,就說:“好,就這么辦吧。”
他吩咐人把藺相如送到賓館去歇息。
藺相如回到賓館,叫一個隨從的人打扮成買賣人的模樣,把璧貼身藏著,偷偷地從小道跑回趙國去了。
過了五天,秦昭襄王召集大臣們和別國在鹹陽的使臣,在朝堂舉行接受和氏璧的儀式, 叫藺相如上朝。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襄王行了禮。
秦昭襄王說:“我已經齋戒五天,現在你把璧拿出來吧。”
藺相如說:“秦國自秦穆公以來,前後二十幾位君主,沒有一個講信義的。我怕受欺騙,丟了壁,對不起趙王,所以把璧送回趙國去了。請大王治我的罪吧。”
秦昭襄王聽到這裡,大發雷霆。說:“是你欺騙了我,還是我欺騙你?”
藺相如鎮靜地說:“請大王別發怒,讓我把話說完。天下諸侯都知道秦是強國,趙是弱國。天下只有強國欺負弱國,決沒有弱國欺壓強國的道理。大王真要那塊璧的話,請先把那 十五座城割讓給趙國,然後打發使者跟我一起到趙國去取璧。趙國得到了十五座城以後,決不敢不把璧交出來。”
秦昭襄王聽藺相如說得振振有辭,不好翻臉,只得說:“不過是一塊璧,不應該為這件事傷了兩家的和氣。”
結果,還是讓藺相如回趙國去了。
藺相如回到趙國,趙惠文王認為他完成了使命,就提拔他為上大夫。秦昭襄王本來也不存心想用十五座城去換和氏璧,不過想借這件事試探一下趙國的態度和力量。藺相如完璧歸趙後,他也沒再提交換的事。

負荊請罪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趙國屈服,接連侵入趙國邊境,占了一些地方。公元前279年,他 又耍了個花招,請趙惠文王到秦地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澠音miǎn)去會見。趙惠文 王開始怕被秦國扣留,不敢去。大將廉頗和藺相如都認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國示弱。
趙惠文王決定硬著頭皮去冒一趟險。他叫藺相如隨同他一塊兒去,讓廉頗留在本國輔助 太子留守。
為了防備意外。趙惠文王又派大將李牧帶兵五千人護送,相國平原君帶兵幾萬人,在邊 境接應。
到了預定會見的日期,秦王趙王澠池相會,並且舉行了宴會,高興地喝酒談天。
秦昭襄王喝了幾盅酒,帶著醉意對趙惠文王說:“聽說趙王彈得一手好瑟。請趙王彈個 曲兒,給大伙兒湊個熱鬧。”說罷,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來。
趙惠文王不好推辭,只好勉強彈一個曲兒。
秦國的史官當場就把這事記了下來,並且念著說:“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趙王在澠池 相會,秦王令趙王彈瑟。”
趙惠文王氣得臉都發紫了。正在這時候,藺相如拿了一個缶(音fǒu,一種瓦器,可 以打擊配樂),突然跪到秦昭襄王跟前,說:“趙王聽說秦王挺會秦國的樂器。我這裡有個 瓦盆,也請大王賞臉敲幾下助興吧。”
秦昭襄王勃然變色,不去理他。
藺相如的眼睛射出憤怒的光,說:“大王未免太欺負人了。秦國的兵力雖然強大,可是 在這五步之內,我可以把我的血濺到大王身上去!”
秦昭襄王見藺相如這股勢頭,十分吃驚,只好拿起擊棒在缶上胡亂敲了幾下。
藺相如回過頭來叫趙國的史官也把這件事記下來,說:“某年某月某日,趙王和秦王在 澠池相會。秦王給趙王擊缶。”
秦國的大臣見藺相如竟敢這樣傷秦王的體面,很不服氣。
有人站起來說:“請趙王割讓十五座城給秦王上壽。”
藺相如也站起來說:“請秦王把鹹陽城割讓給趙國,為趙王上壽。”
秦昭襄王眼看這個局面十分緊張。他事先已探知趙國派大軍駐紮在臨近地方,真的動起 武來,恐怕也得不到便宜,就喝住秦國大臣,說:“今天是兩國君王歡會的日子,諸位不必 多說。”
這樣,兩國澠池之會總算圓滿而散。
藺相如兩次出使,保全趙國不受屈辱,立了大功。趙惠文王十分信任藺相如,拜他為上 聊,地位在大將廉頗之上。
廉頗很不服氣,私下對自己的門客說:“我是趙國大將,立了多少汗馬功勞。藺相如有 什麼了不起?倒爬到我頭上來了。哼!我見到藺相如,總要給他個顏色看看。”
這句話傳到藺相如耳朵里,藺相如就裝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藺相如帶著門客坐車出門,正是冤家路窄,老遠就瞧見廉頗的車馬迎面而來。他叫趕車的退到小巷裡去躲一躲。讓廉頗的車馬先過去。
這件事可把藺相如手下的門客氣壞了,他們責怪藺相如不該這樣膽小怕事。
藺相如對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跟秦王比,哪一個勢力大?”
他們說:“當然是秦王勢力大。”
藺相如說:“對呀!天下的諸侯都怕秦王。為了保衛趙國,我就敢當面責備他。怎么我 見了廉將軍倒反怕了呢。因為我想過,強大的秦國不敢來侵犯趙國,就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兩 人在。要是我們兩人不和,秦國知道了,就會趁機來侵犯趙國。就為了這個,我寧願容讓點 兒。”
有人把這件事傳給廉頗聽,廉頗感到十分慚愧。他就裸著上身,背著荊條,跑到藺相如的家裡去請罪。他見了藺相如說:“我是個粗魯人,見識少,氣量窄。哪兒知道您竟這么容 讓我,我實在沒臉來見您。請您責打我吧。”
藺相如連忙扶起廉頗,說:“咱們兩個人都是趙國的大臣。將軍能體諒我,我已經萬分 感激了,怎么還來給我賠禮呢。”
兩個人都激動得流了眼淚。打這以後,兩人就做了知心朋友。

喜好劍術

趙惠文王喜歡劍術,住在宮門左右的劍客有三千餘人,日夜相互擊劍於文王面前,死傷的一年有一百多人。而趙文王仍然喜好劍術而不厭惡。如此下去三年,國勢衰危。諸侯圖謀攻取它。太子悝感到憂患,召募左右臣僚,說:“誰能說服大王使他停止劍士的活動,便賜他千金。”左右臣僚說:“莊子能做到。”
太子於是派人將千金送給莊子。莊子不接受,和使者一起前往拜見太子,說:“太子叫我做什麼,賜我千金?”太子說:“聽說先生明達聖哲,謹奉上千金用市以為勸侑。先生不接受,我還怎么敢說。”莊子說:“聽說太子之所以用我,是要杜絕大王的喜好。假使我向上勸說大王而違逆了國王的心意,下又有負太子的委任,那就會遭到刑戮而死去,我還怎么使用千金呢?假如我對上說服大王,對下能完成太子交給的任務,那么我向趙國要求什麼會得不到呢!”太子說:“是這樣。我們大王所接見的,只有劍士。”莊子說:“好吧。我善於使用劍。”太子說:“但是我們大王所接見的劍士,都是蓬頭突鬢,戴著重冠,冠纓模糊,穿後身短的衣服,怒目瞪眼而相互詰難,大王就高興。現在,先生一定要穿上儒士的服裝去拜見大王,此事必然不順當。”莊子說:“請製做劍士的服裝。”製做劍士服裝用了三天,就去拜見太子。太子便和莊子一起去拜見趙王。趙王拔劍等待他。
莊子進入宮殿大門不急步上前,見趙王也不跪拜。趙王說:“你打算用什麼來開導我,讓太子事先跟我介紹?”莊子說:“我聽說大王喜歡劍術,所以以劍術拜見大王。”趙王說:“你的劍術怎么能制服對手?”莊子說:“我的劍術是十步殺一人,千里無阻擋。”趙王非常高興,說:“天下無敵了。”
莊子說:“用劍術的方法,示人以空虛莫測,用起來叫人不及提防,發動在後,竟先擊至。希望試一試。”趙王說:“先生休息,到館舍等待命令,待我下令設劍術比賽再請先生。”於是趙王使劍士較量七天,死了六十多人,選出五六個人,讓他們捧劍在宮殿下,於是召請莊子。趙王說:“今天請與劍士對劍。”莊子說:“期待很久了。”趙王說:“先生所使用的劍,長短怎么樣?”莊子說:“我用什麼劍都可以。然而我有三種劍,聽憑大王使用,請允許我先談談而後再進行比武。”
趙王說:“願意聽到三劍。”莊子說:“有天子劍,有諸侯劍,有庶人劍。”趙王說:“天子的劍什麼樣?”莊子說:“天子的劍,把燕溪、石城當作劍端,把齊國的泰山當作劍刃,把晉國和衛地當作劍背,把周地、宋國當作劍環,把韓國、魏國當作劍把,用四夷包著,用四時裹著,用勃海纏著,用恆山做帶,用五行制衡,用生殺論斷,用陰陽開變,用春夏抉持,用秋冬運行。這種劍,直伸無前,舉它無上,按它無下,運行無旁。向上可以決斷浮雲,向下可斷絕地基。這種劍一旦使用,就可以匡正諸侯,使天下順服了。這是天子的劍。”趙文王惘然自失,說:“諸侯的劍怎樣?”莊子說:“諸侯的劍,以知勇之士做劍端,以清廉之士劍刃,以賢良之上做劍背,以忠聖之士做劍環,以豪桀之士做劍把。這種劍直伸去也無前,舉它無上,按它也無下,運轉亦無旁。在上效法圓天,以順應日月星三光,在下效法方地,以順應四時;在中間和順民意,來安頓四方。這種劍一旦用起來,猶如雷霆的震撼,四境之內,沒有不聽從國君的命令的了。這是諸侯的劍。”趙王說:“庶人的劍怎樣?”莊子說:“庶人的劍,蓬頭突鬢,戴著重冠,冠纓模糊,穿後身短的衣服,怒目瞪眼而相互潔難,在人們面前相互襲擊,上斷人頭,下決肝肺。這種庶人的劍,跟鬥雞沒有不同,性命死於一旦,對於事務沒有什麼用處。現在,大王擁有天子的位置而喜好庶人的劍術,我私下為大王鄙薄它。”
趙王於是引他上殿,主管家務的人端上飯菜,趙王繞著飯食走三圈。莊子說:“大王安靜坐下來,平定氣息,關於劍術的事情我已上奏完了!”於是趙文王三個月沒出宮門,劍士都伏劍自殺在他們的住處。

家庭成員

母親:吳娃
兄弟:趙章(安陽君)、趙豹平陽君)、趙勝平原君
妹妹:趙公主,趙惠文王同母妹
王后:趙威后
子女:趙孝成王趙丹、太子趙悝長安君廬陵君、燕後(燕武成王王后)

史籍記載

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第十三》

影視形象

1997年《東周列國·戰國篇》:趙燕國彰飾趙惠文王
2008年《西風烈》:許還山飾趙惠文王
2017年《大秦帝國之崛起》:李槐龍飾趙惠文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