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湯蹈火(成語)

赴湯蹈火(成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赴湯蹈火是漢語成語

拼音:fù tāng dǎo huǒ

釋義:赴:奔向;湯:開水;蹈:踩。奔赴滾燙的開水,踩踏在烈火上。比喻不避艱險,奮勇向前。意思是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氣,不留餘力地前進。

出自《荀子.議兵》:臣之所道,仁人之兵,王者之志也。君之所貴,權謀勢利也;所行,攻奪變詐也,諸侯之事也。仁人之兵,不可詐也。彼可詐者,怠慢者也,路亶者也,君臣上下之間滑然有離德者也。故以桀詐桀,猶巧拙有幸焉。以桀詐堯,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撓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沒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赴湯蹈火
  • 外文名:go into boiling water and walk [step] on f...
  • 拼音:fù tāng dǎo huǒ
  • 釋義: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氣,努力向前沖
  • 簡拼:ftdh
  • 色彩褒義詞
  • 結構:聯合式
  • 五筆:fiko
成語,拼音,詞語辨析,典故,

成語

赴湯蹈火

拼音

fù tāng dǎo huǒ
引證解釋
赴:去;走向;湯:開水;蹈:踩。本意:奔上煮沸的水,踏上火海。比喻意:勇往直前奮不顧身的行為。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氣,努力向前沖。
墨子·兼愛》:“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餘”,兼愛下:“伏水火而死,有不可勝數也”
荀子·議兵》:“以桀詐堯,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撓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沒耳。”
三國志·魏書·劉表傳》:“今策名委質,唯將軍所命,雖赴湯蹈火,死無辭也。”
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此猶禽鹿,少見馴育,則服從教制;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湯蹈火。”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五回:“有三個人,義膽包身,武藝出眾,敢赴湯蹈火,同死同生。”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五回:“自始至終,寂然無聲。乃使執法往報吳王曰:‘兵已整齊,願王觀之,惟王所用。雖使赴湯蹈火,亦不敢退避矣。’”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小娘子若用得著小可時,就赴湯蹈火,亦所不辭,豈有推託之理?

詞語辨析

近義詞出生入死、奮不顧身、肝腦塗地、殺身致命、衝鋒陷陣粉身碎骨、歷盡艱險、出生入死
反義詞貪生怕死
歸類】成語
年代】古代
正音】赴fù,不能讀作“pū”;蹈dǎo,不能讀作“tāo”。
辨形】蹈,不能寫作“滔”或“倒”。

赴湯蹈火

典故

東漢末年,劉表占據著荊州,手下的官員韓嵩勸他投降曹操。劉表沒有同意,他要韓嵩到許昌探聽一下曹操的虛實,以圖有機可乘。韓嵩表示,就是讓我去跳滾燙的水池,去走熊熊烈火,我也決不推辭。
嵇康,字叔夜,譙國銓(今安徽宿縣西)人。他曾與山巨源(山濤)等七人一起游于山林,被稱為“竹林七賢”,司馬氏專權後,嵇康不滿司馬氏的統治,隱居山陽,而山巨源後來在司馬氏朝廷中做了官,嵇康從此看不起他。山巨源由吏部侍郎散騎常侍時,想請嵇康出來代理他原來的吏部侍郎官職,遭到了嵇康的堅決拒絕。 不久,山巨源收到了門人遞上的一封信。拆開一看,是嵇康給自己的一封絕交信。他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信中嵇康列舉老子莊子柳下惠東方朔孔子等先聖,說自己“志氣可托,不可奪也”。
接著又寫到自己傾慕尚子平、台孝威(後漢隱士),不涉經學,淡泊名利。信中表示他蔑視虛偽的禮教,公然對抗朝廷的法制,以禽鹿作比,鹿很少見有馴育服從的,大的如果羈絆、束縛它,那它必定狂躁不安,即使赴湯蹈火,也不在乎;哪怕是用金的馬嚼子來裝飾它,拿佳肴來餵它,它還是思念樹林、嚮往草地的。以此表示如果司馬氏請他做官,他就會像野性難馴的麋鹿“狂顧頓纓,赴湯蹈火”。表達了堅決不在司馬氏政權中任職的決心。由於嵇康時常發表一些譏刺朝政和世俗的言論,司馬氏統治集團對他十分忌恨。 景元三年(262),曾經受到嵇康奚落的司隸校尉鐘會,以言論放蕩、毀謗朝廷等罪名對嵇康橫加誣陷。嵇康被司馬昭下令逮捕入獄,不久便被殺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