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官渡

赤水官渡

赤水官渡 拼音:Chìshuǐ Guāndù 官渡鎮是貴州省遵義市赤水市所轄的一個鎮,地處雲貴高原與四川盆地交接地帶,位於赤水市東部,東北面與四川合江縣接壤,東南面與習水縣、本市石堡鄉相連,西與葫市鎮連線,北與長期鎮為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赤水官渡
  • 地址:雲貴高原與四川盆地交接地帶
  • 歷史文化:昔日卅五載老縣城
  • 行政區域:遵義市
基本概況,歷史文化官渡風光,

基本概況

官渡鎮地處雲貴高原與四川盆地交接地帶,位於赤水市東部,地跨東徑106.04,-106.07,,北緯28.03,-28.36,,東北面與四川合江縣接壤,東南面與習水縣、本市石堡鄉相連,西與葫市鎮連線,北與長期鎮為鄰。鎮所在地距赤水市市區72公里,東南離習水縣縣城36公里,北距合江縣城46公里。鎮域面積204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27萬畝,森林覆蓋率82%,全鎮人口2.9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0餘人,轄9個行政村,1個居民社區,56個村民小組,3個居民段。209省道馬合公路從中經過與縣道官葫路、官石路交匯,村村通公路,通村公路達170公里,是赤水交通相對便捷的鄉鎮。官渡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8.2℃,年平均降水量1084毫米。最高氣溫39℃,最低氣溫-4℃,無霜期約280天,境內植被良好,森林覆蓋率達82%,冬季常見飛雪。習水河從中經過均勻地將其分為南北兩部份,把本以寧靜古樸的小鎮裝扮得更加精靈。

歷史文化官渡風光

官渡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袁世盟平南時,官兵到漁灣下渡口,由官府設渡,兵馬渡過河,得名為官渡。袁世盟部分官兵落戶於此,設集市貿易,稱官渡場。至北宋時,已基本形成貿易集鎮,民國四年(1915年)劃分為仁懷、赤水、習水三縣時,習水縣縣城設於此地,1950年4月習水縣城從官渡遷往溫水,後遷至東皇。1965年春官渡劃歸赤水管轄,1991年撤區並鄉時,將1鎮4鄉合併為現在的官渡鎮。鎮內有以“清慎勤廉”碑和“貞節牌坊”為代表的廉政文化;有“紅軍墓”和“紅軍戰鬥遺址”為代表的長徵文化;有以“游氏武術”為代表的武術文化;有以“岩刻”和“宋墓”為代表的古文化;有以“丹霞地貌”和“桫欏”為代表的世界遺產文化;有以“原始森林”和“顛湖之都”為代表的自然生態文化;有以“石拱橋”為代表的橋鄉文化;有以“昔日卅五載老縣城”為代表的人文文化。
廉政文化 官渡風光 人民期盼的廉政文化。光緒五年(1879年)為吳老爺立的“清慎勤廉”碑,吳老爺(名字已忘)是光緒初期欽授花翎使銜,帶領團兵來官渡場剿匪平亂安民,駐在官渡,見街道泥濘不堪,他首先領頭捐錢,號召當地紳士募捐修官渡羊馬溪街面,鼓勵流動商賈在街坊定居經商,發展貿易,吳大老爺卸職回鄉時,腰無半文,街坊得知,募捐銀錢給他做路費,他堅持不收。臨走時,街坊挨家挨戶門前設香案,焚香點燭,案桌上放一口鏡子和一碗清水,表達吳邑賢清如水,明如鏡。他見此場面,步行見謝百姓,走出場口後,才上轎離開官渡。街坊將他拒收的路費,為他立了一塊高1.8米,寬約1米的石碑。正中鐫刻“清慎勤廉”四個大字,左刻:“邑賢侯吳大老爺”,右刻“光緒五年歲己卯桐月吉日,赤水裡官渡塘立”作留念。
此碑立在官渡羊馬溪,至今120餘年,這塊石碑不知屈居於羊馬溪的一間破爛屋裡多少年了,但“清慎勤廉”四個大字暗暗地為吳大老爺增光積德。地方有識之士和渴望賢明者極力要求將此紀念碑移立於顯要之地,以“清慎勤廉”為地方官之明鏡,警鐘長鳴,反躬自省,以正官風,以德惠民。
光緒乙亥年(1875年)袁當藩授清廷賜恩科武舉之後,奉任朝廷勇士,拋妻賁體,奉令虎賁差事平亂,死於疆場。其夫人謝氏年茂,正氣守節,贍養雙老,哺養其獨子袁國瓊成人,攻入國子監太學生後,念母恩德,光緒戊戌年(1898年),在官渡二郎鳩工備料,為其母修節孝坊,於庚子年(1900年)竣工,至今聳立於此地,體形未變。此牌坊坐東向西,高9.88米,寬7.84米,雕刻的內容極其豐富,特別是:董永賣身、壽昌尋母、孟宗哭竹、張孝救母、丁蘭刻木、盤曾認母、王祥臥冰、唐氏獻乳、漢文熬藥、黃香扇枕等二十四孝和木蘭從軍等精忠報國圖案,氣勢獨特,清雅吸目,觀之不倦。在道德失范,大力倡導《公民道實施綱要》的今天,更有它的現實教育意義。長徵文化官渡風光 磅礴雄渾的長徵文化。官渡的紅軍墓埋葬的是1935年紅軍長徵到官渡和平村阻截川軍戰鬥中犧牲的紅軍戰士李長清、曾月明。為了將紅軍精神世代相傳下去,官渡鎮撰寫出版了《拾零探昔》,該書讚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官渡、石堡人民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英勇頑強、艱苦卓絕的戰鬥歷程;譜寫了官渡、石堡兒女鬥志昂揚,前仆後繼,奪取政權,翻身解放,建設家園的宏偉樂章;鐫刻了革命烈士和仁人志士用鮮血、生命和智慧為新中國奠基的偉大功勳;啟迪和召喚廣大青少年,感悟黨史,堅定信念,自強不息、踏著先烈的足跡,傳承革命精神。遺產文化
極具考古價值的世界遺產文化。稱絕於世,舉世無雙的桫欏在我鎮的長嵌溝、仙鶴溝隨處可見,這些地方都是尚未開發的處女地,自然生態原始古樸,山谷溝壑終年濕潤,“古生物活化石”桫欏既得到天然屏障的庇佑,又得優異水熱條件的呵護,生生不息,繁衍至今。桫欏形如巨傘、狀如華蓋、單株成景、雙株聯袂,株株如畫。這是赤水市成為科考界謂之的“桫欏王國”、“世界動植物種源基因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再有仙鶴溝的“仙人灶”可以說是難得找到如此之俊、之美、之險、之寬的丹霞,整個面積達2平方公里,丹崖赤壁、壁立千刃、太陽照射時如佛光普照、佛象萬端,地貌壯觀美麗、科考價值之突出,堪為大自然之傑作。人文文化
官渡廖氏祠堂 源遠流長的人文文化。官渡鎮人傑地靈,各個時期人才輩出。據載,清末欽封太君6名,欽賜二品、三品花翎銜職數名,考取舉人、武舉、都司、授四品藍翎、五品頂戴數十名,1951年前,考取清大、中山大學、復旦大學、抗大等重點大學80餘名,其中任博士導師的3人。到目前為止,任團以上軍職幹部24人,其中少將2人,去美國、加拿大等國獲博士學位以上的30餘名,其中著名的熱力學專家謝銳生老先生已列入世界名人錄,袁儆、何春暉、袁伏洋成為美國的環保專家。在全國各省市的高級工程師有16人。曾在官渡工作過和出去工作的科級領導幹部60多人。這些人才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國度、不同的崗位上為人類社會作出了重大貢獻。現在官渡已正處在發展時期,官渡的發展牽動著遊子們的心。
官渡歷史悠久,積澱了厚重的文化底蘊。在各個時期都為國家、社會培養了大批人才,也為官渡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化。據《赤水文史·官渡專輯》記載:清朝中期建有萬壽宮,清末設有“江西會館”,民國時“名臣鄉賢紀念圖書館”遷此,1938年建有“習水民眾教育館”.清末民初,先輩袁虛谷、何升階等五里坎創建萃華書院,現為“赤水八中”,為官渡文化事業奠定了基礎。境內多宋墓、習水河對河兩岸岩刻、岩墓甚多,現有不少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官渡鎮武術文化
游樹庭和李子鳴 官渡有著悠久的歷史,雖史料記載無幾,然其摩岩石刻的古文字及岩墓,足以證明遠古時代就有人類生息繁衍,清末先後有袁汝藩、袁汝勛、袁汝臣、袁汝和、袁汝欽、袁鼎三等六人中武舉,新中國成立後,以游樹庭先生為代表的游氏武術更是享譽全國,在全省及全國武術比賽中獲較高評價,並深得北京市武術協會會長、八卦掌研究會會長、全國武術家李子鳴先生的賞識,並為其親筆題寫“游氏武術館”館名。為弘揚中華武術精神,讓官渡鎮武術文化更加豐富,發揚光大,經赤水市文體廣電局和市民政局批准,成立官渡鎮武術協會,現將部分官渡鎮武術文化簡介如下:
袁汝藩:光緒乙亥年(1875年)授清廷賜恩科武舉,奉任朝廷勇士,奉令虎賁差事平亂,死於疆場。其夫人謝氏年茂,正氣節守,贍養雙老,哺養獨子袁國瓊成人,功入國子監太學生,清皇下旨為其立節孝坊,即今遵義市級保護文物
“謝氏節孝坊”.
袁鼎三:字袁國成,生於鹹豐已未年(1859年)二月,袁世盟之二十三代孫,二十六歲時考中武舉後,曾奉命帶兵參與黔東南平亂。1943年病故,享年84壽。
李氏武術:起源於山東,由祖師張祥玖經過福建、四川傳授到貴州的李少成,周錫清、袁發成等老一輩,再由李少成、周錫清、袁發成三師兄合一共傳給第十一代弟子袁本千、蔡國倫、袁正田等。至今已傳承至第十三代。李氏武術的特點是靈活、小巧、有力、有柔、有鋼、長短連用自如,能攻能守,變化多端,並有跌打損傷,風濕麻木,關節炎、痰症、瘤癌、小兒科等方面的醫療技術包含其中。
雄獅金牌 游樹庭:男,漢族,生於1900年,祖籍四川省瀘州衣錦鄉,游氏武術第七代弟子。七歲時,在其外祖母憐愛與倡導下,從其舅父劉正鵬(清朝時為瀘州著名拳師)練拳習武,十三歲經人介紹拜丁淮江老先生為師學武,深得其師丁淮江與師祖彭梓榮(時為榮昌國術館館長)喜愛與賞識,1932年來官渡定居,解放後,游老加入官渡區聯合醫院工作。
1984年《武林》雜誌(第8期)介紹了游老先生習武強身的功夫。
1985年12月,在貴州武術挖掘整理時游老先生榮獲“三獻”一等獎,全能第一名和傳統練功方法第一名。
1985年3月29日,原北京市武術協會會長、八卦掌研究會會長、著名武術家李子鳴先生邀請游老到北京交流拳種,並親自題寫“游氏武術館”館名,要求游老到貴陽建一武館。
1986年5月,在江蘇徐州市《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上獲全國雄獅金牌獎。
1986年8月《中華武術》雜誌總第31期,登載插圖一:功力深厚--本刊記者攝),1986年在江蘇省徐州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功夫表演《達摩勁功》中的“虎現爪”.
1986年10月《武林》雜誌總第61期封二,傳統武術,各展其長。張連城攝。貴州游樹庭(86歲)表演《達摩勁功》中的“大鵬展翅”。
1987年在《貴州省武術觀摩交流比賽大會》上獲得該比賽僅設四枚金牌中之金牌三枚,銀牌一枚。
1996年3月,游樹廷先生到習水縣良村鄉下授拳,因不慎摔傷沒有及時治療,後傷痛復發不幸去逝,享年96歲。
虎現爪 游先生所教授的《達摩勁功》、《少林虎爪拳》、《五禽戲》、《蛇矛槍》、《梅花槍》、《鉤鐮槍》、《十八投唐棍》等武術屬古稀拳種,共有六十二種套路。
游氏武術的主要器械《蛇矛槍》:蛇矛槍矛柄是青銅、矛刃是鋼鐵所制,槍把是硬木,光亮濕滑。矛刃和矛尖鋒利異
常,現可削鐵如泥;全長186厘米,其中矛刃長41.5厘米,柄長4.5厘米,槍箍長14.5厘米,槍把長125.5厘米;矛柄成龍頭形,嘴闊5.9厘米,柄為青銅製,刻有鱗甲,龍眼互換位置法可左右上下活動,矛刃從龍口伸出呈蛇形狀,矛兩邊均為刃,刃寬3.4厘米,矛刃及矛尖鋒利;重量1.5公斤。
官渡武術是歷代武術家們用畢生心血,歷盡千辛萬苦,歷經上千年的武術沉積,傳承、發揚光大至今,一招一式都是手把手地傳承。至今,沒有任何完整的、成形的拳譜、文字、圖片資料記載,如再不進行保護、傳承,官渡武術將從中華大地上消失,2007年1月,游氏武術被列入赤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現正在申報遵義市級、省級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古老的石橋古老的石橋
游樹庭和李子鳴游樹庭和李子鳴
甦醒的小鎮甦醒的小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