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鎮(貴州省赤水市官渡鎮)

官渡鎮(貴州省赤水市官渡鎮)

官渡鎮為一地名,在我國貴州省、湖北省、重慶市等多個地方都有同名鄉鎮,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鄉鎮存在差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官渡鎮
  • 行政區類別: 鎮
  • 所屬地區:貴州省赤水市
  • 政府駐地:官渡鎮
  • 電話區號:0852
  • 郵政區碼:564706
  • 地理位置: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過度區
  • 面積:204公里
  • 人口:29082人
  • 方言西南官話灌赤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 著名景點:九曲湖.長嵌溝.太平寺等
  • 車牌代碼:貴c
鄉鎮概況,行政區劃,交通,氣候,自然資源,歷史文化,文化古蹟,基礎設施,人文文化,游氏武術,歷史,榮譽,人口數據,

鄉鎮概況

官渡
甦醒的小鎮甦醒的小鎮
官渡鎮地處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過渡地帶,位於赤水市東部,地跨東經106°04′——106°07′,北緯28°03′——28°06′。東與四川合江縣天堂壩接壤,東南與習水東皇、赤水市石堡鄉相連,西與葫市鎮連線,北與長期鎮為鄰,S208省道馬合公路貫穿全境。鎮所在地距赤水市區72公里,東南離習水縣城47公里,北距合江縣城46公里。轄區面積204平方公里,轄九個行政村56個村民組,1個社區居委會3個段,人口2908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0餘人。

行政區劃

下轄9個行政村,1個居民社區,3個居民段,56個村民小組。

交通

209省道馬合公路從中經過與縣道官葫路、官石路交匯,村村通公路,通村公路達170公里,是赤水交通相對便捷的鄉鎮。

氣候

官渡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冬季嚴寒,夏天炎熱,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8.2℃,年平均降水量1084毫米。最高氣溫44℃,最低氣溫-4℃,無霜期約280天,境內植被良好,森林覆蓋率達88%,冬季常見飛雪。習水河從中經過均勻地將其分為南北兩部份,把本已寧靜古樸的小鎮裝扮得更加精靈。

自然資源

官渡屬貴州高原亞熱帶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境內奇形怪狀丹霞岩石甚多 ,長嵌溝、官嵌溝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重巒疊嶂,溝壑縱橫,特別是官嵌溝古老桫欏茂密,百鳥爭鳴,群猴跳躍,勝景迷人。
官渡鎮
官渡全景

歷史文化

官渡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袁世盟平南時,官兵到漁灣下渡口,由官府設渡,兵馬渡過河,得名為官渡。袁世盟部分官兵落戶於此,設集市貿易,稱官渡場。至北宋時,已基本形成貿易集鎮,民國四年(1915年)劃分為仁懷、赤水、習水三縣時,習水縣縣城設於此地,1950年4月習水縣城從官渡遷往溫水,後遷至東皇。1965年春官渡劃歸赤水管轄,1991年撤區並鄉時,將1鎮4鄉合併為現在的官渡鎮。鎮內有以“清慎勤廉”碑和“貞節牌坊”為代表的廉政文化;有“紅軍墓”和“紅軍戰鬥遺址”為代表的長徵文化;有以“游氏武術”為代表的武術文化;有以“岩刻”和“宋墓”為代表的古文化;有以“丹霞地貌”和“桫欏”為代表的世界遺產文化;有以“原始森林”和“顛湖之都”為代表的自然生態文化;有以“石拱橋”為代表的橋鄉文化;有以“昔日卅五載老縣城”為代表的人文文化。
以前的官渡以前的官渡
現在的官渡現在的官渡

文化古蹟

官渡鎮歷史、文化悠久,境內宋墓甚多,有不少崖刻、崖墓等浮雕石刻文物,有明代時期修建的太平寺廟宇,光緒五年在羊馬溪為“邑賢侯吳大老爺”樹立的“清慎勤廉”紀念碑。
長徵文化
官渡的紅軍墓埋葬的是1935年紅軍長徵到官渡和平村阻截川軍戰鬥中犧牲的紅軍戰士李長清、曾月明。為了將紅軍精神世代相傳下去,官渡鎮撰寫出版了《拾零探昔》,該書讚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官渡、石堡人民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英勇頑強、艱苦卓絕的戰鬥歷程;譜寫了官渡、石堡兒女鬥志昂揚,前仆後繼,奪取政權,翻身解放,建設家園的宏偉樂章;鐫刻了革命烈士和仁人志士用鮮血、生命和智慧為新中國奠基的偉大功勳;啟迪和召喚廣大青少年,感悟黨史,堅定信念,自強不息、踏著先烈的足跡,傳承革命精神。
官渡謝氏節孝坊
光緒乙亥年(1875年)袁當藩授清廷賜恩科武舉之後,奉任朝廷勇士,拋妻賁體,奉令虎賁差事平亂,死於
謝氏節孝坊謝氏節孝坊
疆場。其夫人謝氏年茂,正氣守節,贍養雙老,哺養其獨子袁國瓊成人,攻入國子監太學生後,念母恩德,光緒戊戌年(1898年),在官渡二郎鳩工備料,為其母修節孝坊,於庚子年(1900年)竣工,至今聳立於此地,體形未變。此牌坊坐東向西,高9.88米,寬7.84米,雕刻的內容極其豐富,特別是:董永賣身、壽昌尋母、孟宗哭竹、張孝救母、丁蘭刻木、盤曾認母、王祥臥冰、唐氏獻乳、漢文熬藥、黃香扇枕等二十四孝和木蘭從軍等精忠報國圖案,氣勢獨特,清雅吸目,觀之不倦。在道德失范,大力倡導《公民道實施綱要》的今天,更有它的現實教育意義。

基礎設施

十五年來,歷屆黨政領導班子搶抓機遇,開拓創新,頑強拼搏,按照“竹業強鎮、項目興鎮、三產富鎮和依法治鎮”的發展思路,建成通村公路13條,通車裡程達88.4公里,開通光纜通訊電話和光纜閉路電視,建立了移動通訊台站3個。在小城鎮建設方面,按照“新區開發和老街改造並舉,以老街改造帶動新區開發,以新區開發促進老街改造”的思路,圍繞習水河、官石公路、馬合公路、漁灣、官渡、小叉三座大橋,即“一河二路三橋”規劃建成3.5平方公里的中心集鎮。建成農貿市場2個,三級停車場1個,改造新建小區3個,王爺廟新建街車水馬龍、商賈雲集,老街農貿市場貿易繁榮,仙鶴河濱新區如火如荼,集鎮功能日趨完善。進一步美化、亮化、淨化了人居環境。
建設中的官渡大道建設中的官渡大道

人文文化

源遠流長的人文文化。官渡鎮人傑地靈,各個時期人才輩出。據載,清末欽封太君6名,欽賜二品、三品花翎銜職數名,考取舉人、武舉、都司、授四品藍翎、五品頂戴數十名,1951年前,考取清大、中山大學、復旦大學、抗大等重點大學80餘名,其中任博士導師的3人。到目前為止,任團以上軍職幹部24人,其中少將2人,去美國、加拿大等國獲博士學位以上的30餘名,其中著名的熱力學專家謝銳生老先生已列入世界名人錄,袁儆、何春暉、袁伏洋成為美國的環保專家。在全國各省市的高級工程師有16人。曾在官渡工作過和出去工作的科級領導幹部60多人。這些人才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國度、不同的崗位上為人類社會作出了重大貢獻。現在官渡已正處在發展時期,官渡的發展牽動著遊子們的心。
官渡歷史悠久,積澱了厚重的文化底蘊。在各個時期都為國家、社會培養了大批人才,也為官渡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化。據《赤水文史·官渡專輯》記載:清朝中期建有萬壽宮,清末設有“江西會館”,民國時“名臣鄉賢紀念圖書館”遷此,1938年建有“習水民眾教育館”.清末民初,先輩袁虛谷、何升階等五里坎創建萃華書院,現為“赤水八中”,為官渡文化事業奠定了基礎。境內多宋墓、習水河對河兩岸岩刻、岩墓甚多,現有不少列入省級文物保護。

游氏武術

創始人:游樹廷,生於1900年,祖籍四川瀘州。
游樹廷游樹廷
游氏武術產生於素有“黔北明珠”之稱的貴州赤水的官渡鎮。歷史悠久、市場經濟活躍的官渡鎮素有武術之鄉美譽。官渡鎮人民自古喜好習武強身,習武懲惡揚善保家護國。官渡人民純樸的民風、善良的品質、勇敢的天性,加之一代武師游樹廷集眾武術門派之精華為一體的精湛拳技的耐心傳承。使官渡游氏武術拳技堪稱武林奇葩,北京著名武術大師李子鳴來信稱之為國家的武術寶庫。

歷史

游氏武術歷史悠久,其中的《五禽戲》拳術,便是東漢時期精通醫術的華佗所創——模仿虎、鹿、熊、猿、鳥的動作,使身體輕柔血脈流通。現保留在穆賢榮家中的蛇矛槍就是一種遠古的兵器。1932年,威震一方的年輕武師游樹廷慕名定居貴州省習水縣城——就是今天的赤水市官渡鎮,授徒習武,對官渡民間武術進行發揚光大

榮譽

游樹廷先生數十年生涯長期在習水、赤水等地授徒,其弟子上千,名聲響譽全國,影響極大,且多次在全國獲獎。1958年,游樹廷之妻在遵義武術比賽中獲得全能二等獎;1985年12月,在貴州武術挖掘整理時游老先生榮獲“三獻”一等獎;1986年5月,在江蘇徐州市“全國武術觀摩交流比賽”中獲得全國武術雄獅金牌獎;1986年,在全國武術觀摩大會上,游樹廷表演的《達摩勁功》榮獲雄獅獎,《中華武術》雜誌和《武林》雜誌分別登載表演實況(1986年10月《武林》雜誌總第61期封二為貴州游樹廷[86歲]表演《達摩勁功》中的“大鵬展翅”)。1987年在《貴州省武術觀摩交流比賽大會》上獲得該比賽僅設四枚金牌中之金牌三枚,銀牌一枚。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2812
11892
10920
家庭戶戶數
7372
家庭戶總人口(總)
22785
家庭戶男
11872
家庭戶女
10913
0-14歲(總)
6224
0-14歲男
3319
0-14歲女
2905
15-64歲(總)
14325
15-64歲男
7508
15-64歲女
6817
65歲及以上(總)
2263
65歲及以上男
1065
65歲及以上女
1198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203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