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檢驗

質量檢驗

質量檢驗亦稱“技術檢驗”。採用一定檢驗測試手段和檢查方法測定產品的質量特性,並把測定結果同規定的質量標準作比較,從而對產品或一批產品作出合格或不合格判斷的質量管理方法。其目的在於,保證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產,不合格的零件不轉下工序,不合格的產品不出廠;並收集和積累反映質量狀況的數據資料,為測定和分析工序能力,監督工藝過程,改進質量提供信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質量檢驗
  • 類別:質量特性合格與否的一種活動
  • 根據技術標準,產品圖樣
  • 職能:測量產品的質量特性
概念,定義,職能,把關,預防,報告,改進,監督驗證,方式,方法,步驟,缺點,抽樣檢驗,適用場合,相關名詞解析,發展分析,管理制度,簡介,三檢制,重點工序雙崗,留名制,複查制,追溯制,統計和分析制,不合格品管理,考核制,組織工作,方式,檢驗類型,質檢人員,

概念

定義

對實體的一個或各個特性進行的,諸如測量、檢查、試驗和度量,並將結果與規定的要求相比較,以及確定每項特性合格情況等所進行的活動。專家認為質量檢驗就是對產品的一項或多項質量特性進行觀察、測量、試驗,並將結果與規定的質量要求進行比較,以判斷每項質量特性合格與否的一種活動。

職能

根據技術標準,產品圖樣、作業(工藝)規程或訂貨契約、技術協定的規定、採用相應的檢測、檢查方法觀察、試驗、測量產品的質量特性,判定產品質量是否符合規定的要求,這是質量檢驗的鑑別功能。鑑別是“把關”的前提,通過鑑別才能判斷產品質量是否合格。不進行鑑別就不能確定產品的質量狀況,也就難以實現質量“把關”。因此鑑別功能是質量檢驗各項功能的基礎。

把關

把關是質量檢驗最基本的職能,也可稱為質量保證職能。這一職能是質量檢驗出現時就已經存在的,即使是生產自動化高度發展的將來,檢驗的手段和技術有所發展和變化,質量檢驗的把關作用,仍然是不可缺少的。企業的生產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人、機、料、法、環(4M1E)等諸要素,都可能使生產狀態發生變化,各個工序不可能處於絕對的穩定狀態,質量特性的波動是客觀存在的,要求每個工序都保證生產100%的合格品,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因此,通過檢驗實行把關職能,是完全必要的。隨著生產技術的不斷提高和管理工作的完善化,可以減少檢驗的工作量,但檢驗仍然必不可少。只有通過檢驗,實行嚴格把關,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產,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轉序,不合格的零部件不組裝,不合格的產品不出廠,才能真正保證產品的質量。
水產品檢測水產品檢測

預防

現代質量檢驗區別於傳統檢驗的重要之處,在於現代質量檢驗不單純是起把關的作用,同時還起預防的作用。
檢驗的預防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通過工序能力的測定和控制圖的使用起到預防作用
眾所周知,無論是工序能力的測定或使用控制圖,都需要通過產品檢驗取得一批或一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後方能實現。這種檢驗的目的,不是為了判斷一批或一組產品是否合格,而是為了計算工序能力的大小和反映生產過程的狀態。如發現工序能力不足,或通過控制圖表明生產過程出現了異常狀態,則要及時採取技術組織措施,提高工序能力或消除生產過程的異常因素,預防不合格品的發生,事實證明,這種檢驗的預防作用是非常有效的。
(2)通過工序生產中的首檢與巡檢起預防作用
當一批產品處於初始加工狀態時,一般應進行首件檢驗(首件檢驗不一定只檢查一件),當首件檢驗合格並得到認可時,方能正式成批投產。此外,當設備進行修理或重新進行調整後,也應進行首件檢驗,其目的都是為了預防大批出現不合格品。正式成批投產後,為了及時發現生產過程是否發生了變化,有無出現不合格品的可能,還要定期或不定期到現場進行巡迴抽查(即巡檢),一旦發現問題,就應及時採取措施予以糾正,以預防不合格品的產生。

報告

報告的職能也就是信息反饋的職能。這是為了使高層管理者和有關質量管理部門及時掌握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狀態,評價和分析質量體系的有效性。為了能做出正確的質量決策,了解產品質量的變化情況,必須把檢驗結果,用報告形式,特別是計算所得的指標,反饋給管理決策部門和有關管理部門,以便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採取有效的決策措施。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原材料、外購件、外協件進廠驗收檢驗的情況和合格率指標;
(2)產品出廠檢驗的合格率、返修率、報廢率、降級率以及相應的金額損失;
(3)按車間和分小組的平均合格率、返修率、報廢率、相應的金額損失及排列圖分析;
(4)產品報廢原因的排列圖分析;
(5)不合格品的處理情況報告;
(6)重大質量問題的調查、分析和處理報告;
(7)改進質量的建議報告;
(8)檢驗人員工作情況報告,等等。

改進

質量檢驗參與質量改進工作,是充分發揮質量把關和預防作用的關鍵,也是檢驗部門參與質量管理的具體體現。
質量檢驗人員一般都是由具有一定生產經驗、業務熟練的工程技術人員或技術工人擔任。他們熟悉生產現場,對生產中人、機、料、法、環等因素有比較清楚的了解。因此對質量改進能提出更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措施,這也是質量檢驗人員的優勢所在。實踐證明,特別是設計、工藝、檢驗和操作人員聯合起來共同投入質量改進,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

監督驗證

質量監督和驗證是市場經濟和質量保證的客觀要求,而這種監督和驗證是以檢驗為基礎的。從微觀和巨觀管理出發,質量監督主要分為以下五個方面。
(1)自我監督
企業通過內部檢驗系統的正常運轉,對原材料和外購件進行把關的質量監督;對產品設計質量的監督;對產品形成過程的質量監督;對產品進入流通領域的質量監督等等。
(2)用戶監督
企業通過建立和完善用戶滿意度評價體系,定期對用戶進行調查和訪問,取得產品進入流通領域之後,用戶對質量的直接評價。從而,為企業不斷改進目標和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3)社會監督
企業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積極參與和配合消費者的民間團體組織,對自身產品和服務質量進行評價,以真正體現企業的社會責任。
(4)法律監督
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經濟。企業通過認真學習和遵守法律制度正確地約束自身的經營行為和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同時,消費者以及全社會通過《產品質量法》、《食品衛生法》、《藥品管理法》、《計量法》、《民法通則》、《經濟契約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刑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仲裁法》等相關法律監督和規範社會各類質量行為,以保護國家和生產者、銷售者以及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5)國家監督
國家監督是指由國家授權,以第三方公正為立場的機構所進行的質量監督。例如,國家商檢部門對進出口產品的質量標準所進行的檢查監督等。此外,國家對主要工業產品,例如,包括食品、生活日用品等實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監督,起到監督企業經營行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的重要作用。

方式

質量檢驗的方式可以按不同的標誌進行分類。
(1)按檢驗的數量劃分為全數檢驗;抽樣檢驗
(2)按質量特性值劃分為計數檢驗;計量檢驗
(3)按檢驗技術方法劃分為理化檢驗;感官檢驗 ;生物檢驗
(4)按檢驗後檢驗對象的完整性劃分為破壞性檢驗;非破壞性檢驗
(5)按檢驗的地點劃分為固定檢驗;流動檢驗
(6)按檢驗目的分:生產檢驗、驗收檢驗、監督檢驗、驗證檢驗、仲裁檢驗
(7)按供需關係分:第一方檢驗 、第二方檢驗 、第三方檢驗

方法

質量檢驗的方法一般有兩種:
1.全數檢驗;
2.抽樣檢驗。
根據產品的不同特點和要求,質量檢驗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1.按檢驗工作的順序分,有預先檢驗,中間檢驗和最後檢驗。
2.按檢驗地點不同,分為固定檢驗和流動檢驗。
3.按檢驗的預防性可分為首件檢驗和統計檢驗。

步驟

1.根據產品技術標準明確檢驗項目和各個項目質量要求;
2.規定適當的方法和手段,藉助一般量具或使用機械、電子儀器設備等測定產品;3.把測試得到的數據同標準和規定的質量要求相比較;
鋼鐵檢測鋼鐵檢測
4.根據比較的結果,判斷單個產品或批量產品是否合格;
5.記錄所得到的數據,並把判定結果反饋給有關部門,以便促使其改進質量

缺點

這種事後檢驗把關,無法在生產過程中起到預防、控制的作用。廢品已成事實,很難補救。且百分之百的檢驗,增加檢驗費用。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在大批量生產的情況下,其弊端就突顯出來。

抽樣檢驗

適用場合

驗收抽樣多被客戶用來評估供應商的批次來料是否可接受。在下列情況下,驗收抽樣的優勢將顯得尤為突出。

相關名詞解析

計數型抽樣方案主要是通過批次來料的缺陷數量來判斷來料批次是否可接受。0缺陷計畫也包含在計數型抽樣方案中,其主要通過查看可接受質量水平(AQL)是否在可接受範圍內,即僅僅是一定數量的缺陷產品,來決定該來料是否可接收。
計量型數據
計量型抽樣計畫主要基於測量結果來判斷來料是否可接收。考慮到成本花費及效率,計量型抽樣計畫通常比計數型抽樣計畫要求的抽樣數量要少很多。
SPC 軟體的計量型抽樣計畫主要基於以下4個輸入參數:可接受質量水平(AQL)、批允許不良率(LTPD)、生產者風險及客戶風險。
可接收質量水平(AQL)
可接收質量水平(AQL)通常定義為95%的時候可接收提交批的不合格品率。95%的時候將接收質量等同於或高於AQL的提交批。如果拒收某批次,則有95%的信心說,該批質量比AQL差。同樣地,具有AQL質量的批次被拒收地機率是5%。AQL並不是所生產的或者所接收批所必須的質量水平。它甚至不是質量目標。它僅是一個以生產者風險(α)或者拒收可接收批的機率的簡單不合格百分比。
批允許不良率(LTPD)
批允許不良率通常定義為90%時候將拒收的不合格率。可以說,批次質量不合格率在或者比LTPD差的質量時,將有90%的時候拒收。如果批次合格,那么有90%的信心說該批質量比LTPD好。也可以說交收批不良率為LTPD被接收的機率是10%。LTPD是顧客風險(β)的不良率或接收不合格品的機率。顧客分先通常是10%。

發展分析

從廣義上來說,質量檢驗檢測是指質量檢驗檢測機構接受產品生產商或產品用戶的委託,綜合運用科學方法及專業技術對某種產品的質量、安全、性能、環保等方面進行質量檢驗檢測,出具質量檢驗檢測報告,從而評定該種產品是否達到政府、行業和用戶要求的質量、安全、性能及法規等方面的標準。質量檢驗檢測機構根據檢測工作量向委託者收取檢測費用。
根據統計分析,我國共有近24100家質量檢驗檢測機構,分別隸屬於工業、農業、採礦業、消費品製造業(包括紡織、服裝、日用品等)、建築業、能源和燃料、水電生產和供應業、化學工業、電子電器行業、汽車業、食品行業、諮詢服務業、零售業、醫藥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及公共設施管理、衛生管理等各個行業和領域,遍布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基本覆蓋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管理的各個方面。
伴隨著我國製造業、建築業和水利、環境等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對外貿易持續增長,我國質量檢驗檢測行業也迎來了快速發展。據統計,近五年質量檢驗檢測行業複合增長率超過20%,2011年全國行業市場規模超過750億元。未來,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將繼續推動消費品及生命科學檢測需求上升,製造業快速發展及產業升級將推動工業品檢測需求上升,對外貿易持續增長將推動貿易保障檢測需求上升。由此,我國質量檢驗檢測行業將成為中國發展前景最好、增長速度最快的服務行業之一,預計至2013年全國質量檢驗檢測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000億元。
在我國質量檢驗檢測市場上,國有質量檢驗檢測機構利用傳統壟斷地位占據優勢,業務規模最大,占有56%的市場份額;外資質量檢驗檢測機構隨著中國質量檢驗檢測市場的逐步放開,利用其自身優勢不斷搶占市場,占據了31%的市場份額;雖然民營質量檢驗檢測機構近幾年發展迅速,但其起步晚,資本實力小,市場份額不到10%左右;由原屬於各部委系統下的專業實驗室、研究所、企事業單位下設的各質量檢驗檢測部門發展而來的行業性質量檢驗檢測機構處於市場夾縫地位,業務規模最小,只有占4%左右的市場份額。

管理制度

簡介

在質量管理中,加強質量檢驗的組織和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我國在長期管理實踐中已經積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質量檢驗的管理原則和制度,主要有:

三檢制

三檢制就是實行操作者的自檢、工人之間的互檢和專職檢驗人員的專檢相結合的一種檢驗制度。
(1)自檢。自檢就是生產者對自己所生產的產品,按照圖紙、工藝和契約中規定的技術標準自行進行檢驗,並作出產品是否合格的判斷。這種檢驗充分體現了生產工人必須對自己生產的產品質量負責。通過自我檢驗,使生產者充分了解自己生產的產品在質量上存在的問題,並開動腦筋尋找出現問題的原因,進而採取改進措施,這也是工人參與質量管理的重要形式。
(2)互檢。互檢就是生產工人相互之間進行檢驗。主要有下道工序對上道工序流轉過來的半成品進行抽檢;同一工具機、同一工序輪班交接班時進行相互檢驗;小組質量員或班組長對本小組工人加工出來的產品進行抽檢等。
(3)專檢。專檢就是由專業檢驗人員進行的檢驗。專業檢驗是現代化大生產勞動分工的客觀要求,它是自檢和互檢不能取代的。而且三檢制必須以專業檢驗為主導,這是由於現代生產中,檢驗已成為專門的工種和技術,專職檢驗人員對產品的技術要求、工藝知識和檢驗技能,都比生產工人熟練,所用檢測儀器也比較精密,檢驗結果比較可靠,檢驗效率也比較高;其次,由於生產工人有嚴格的生產定額,定額又同獎金掛鈎,所以容易產生錯檢和漏檢。那種以相信民眾為藉口,主張完全依靠自檢,取消專檢,是既不科學,也不符合實際的。

重點工序雙崗

重點工序雙崗制就是指操作者在進行重點工序加工時,還同時應有檢驗人員在場,必要時應有技術負責人或用戶的驗收代表在場,監視工序必須按規定的程式和要求進行。這裡所說的重點工序是指加工關鍵零部件或關鍵部位的工序,可以是作為下道工序加工基準的工序,也可以是工序過程的參數或結果無記錄,不能保留客觀證據,事後無法檢驗查證的工序。實行雙崗制的工序,在工序完成後,操作者、檢驗員或技術負責人和用戶驗收代表,應立即在工藝檔案上籤名,並儘可能將情況記錄存檔,以示負責和以後查詢。

留名制

留名制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從原材料進廠到成品人庫出廠,每完成一道工序,改變產品的一種狀態,包括進行檢驗和交接、存放和運輸,責任者都應該在工藝檔案上籤名,以示負責。特別是在成品出廠檢驗單上,檢驗員必須簽名或加蓋印章。這是一種重要的技術責任制。操作者簽名表示按規定要求完成了這道工序,檢驗者簽名表示該工序達到了規定的質量標準。簽名後的記錄檔案應妥為保存,以便以後參考。

複查制

質量複查制是指有些生產重要產品的企業,為了保證交付產品的質量或參加試驗的產品穩妥可靠、不帶隱患,在產品檢驗人庫後的出廠前,要請與產品設計、生產、試驗及技術部門的人員進行複查。

追溯制

追溯制也叫跟蹤管理,就是在生產過程中,每完成一個工序或一項工作,都要記錄其檢驗結果及存在問題,記錄操作者及檢驗者的姓名、時間、地點及情況分析,在產品的適當部位做出相應的質量狀態標誌。這些記錄與帶標誌的產品同步流轉。需要時,很容易搞清責任者的姓名、時間和地點,職責分明,查處有據,這可以極大加強職工的責任感。

統計和分析制

質量統計和分析就是指企業的車間和質量檢驗部門,根據上級要求和企業質量狀況,對生產中各種質量指標進行統計匯總、計算和分析,並按期向厂部和上級有關部門上報,以反映生產中產品質量的變動規律和發展趨勢,為質量管理和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統計和分析的統計指標主要有:品種抽查合格率、成品抽查合格率、品種一等品率、成品一等品率、主要零件主要項目合格率、成品裝配的一次合格率、機械加工廢品率、返修率等。

不合格品管理

合格品管理不僅是質量檢驗也是整個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對不合格品的管理要堅持“三不放過”原則,即:不查清不合格的原因不放過;不查清責任者不放過;不落實改進措施不放過。這一原則是質量檢驗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堅持這種思想,才能真正發揮檢驗工作的把關和預防的作用。對不合格品的現場管理主要做好兩項工作,一是對不合格品的標記工作,即凡是檢驗為不合格的產品、半成品或零部件,應當根據不合格品的類別,分別塗以不同的顏色或作出特殊標記,以示區別;二是對各種不合格品在塗上標記後應立即分區進行隔離存放,避免在生產中發生混亂。對不合格品的處理有以下方法:(1)報廢;(2)返工;(3)返修;(4)原樣使用,也稱為直接回用。

考核制

在質量檢驗中,由於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產生檢驗誤差是很難避免的,甚至是經常發生的。據國外資料介紹,檢驗人員對缺陷的漏檢率有時可高達15%一20%。檢驗誤差可分為:
(1)技術性誤差。它是指由於檢驗人員缺乏檢驗技能造成的誤差。
(2)情緒性誤差。它是指由於檢驗人員馬虎大意、工作不細心造成的檢驗誤差。
(3)程式性誤差。它是指由於生產不均衡、加班突擊及管理混亂所造成的誤差。
(4)明知故犯誤差。它是指由於檢驗人員動機不良造成的檢驗誤差測定和評價檢驗誤差的方法主要有:
(1)採用重複檢查,是由檢驗人員對自己檢查過的產品再檢驗一到兩次,查明合格品中有多少不合格品及不合格品中有多少合格品。
(2)覆核檢查:由技術水平較高的檢驗人員或技術人員,覆核檢驗已檢查過的一批合格品和不合格品。
(3)改變檢驗條件:為了解檢驗是否正確,當檢驗人員檢查一批產品後,可以用精度更高的檢測手段進行重檢,以發現檢測工具造成檢驗誤差的大小。建立標準品。用標準品進行比較,以便發現被檢查過的產品所存在的缺陷或誤差。由於各企業對檢驗人員工作質量的考核辦法各不相同,還沒有統一的計算公式;又由於考核是同獎懲掛鈎,各企業的情況各不相同,所以很難採用統一的考核制度。但在考核中一些共性的問題必須注意,就是質量檢驗部門和人員不能承包企業或車間的產品質量指標;再就是要正確區分檢驗人員和操作人員的責任界限。

組織工作

方式

質量檢驗的方式可以按不同的標誌進行分類。
a.按檢驗的數量劃分為全數檢驗;抽樣檢驗。
b.按質量特性值劃分為計數檢驗;計量檢驗。
c.按檢驗性質劃分為理化檢驗;功能檢驗。
d.按檢驗後檢驗對象的完整性劃分為破壞性檢驗;非破壞性檢驗。
e.按檢驗的地點劃分為固定檢驗;流動檢驗。

檢驗類型

(1)進貨檢驗
進貨檢驗是指企業購進的原材料、外購配套件和外協件入廠時的檢驗。為了確保外購物料的質量,入廠時的驗收檢驗應配備專門的質檢人員,按照規定的檢驗內容、檢驗方法及檢驗數量進行嚴格認真的檢驗。凡是原材料、外購件、外協件進廠時必須有合格證或其他合法證明書,否則不予驗收。
工序檢驗是指為防止不合格品流人下道工序,而對各道工序加工的產品及影響產品質量的主要工序要素所進行的檢驗。其作用是根據檢測結果對產品做出判定,即產品質量是否符合規格標準的要求;根據檢測結果對工序做出判定,即工序要素是否處於正常的穩定狀態,從而決定該工序是否能繼續進行生產。工序檢驗通常有三種形式:
首件檢驗
巡迴檢驗
末件檢驗
(3)完工檢驗
完工檢驗又稱最終檢驗,是指在某一加工或裝配車間全部工序結束後,對其生產的半成品或成品的檢驗。

質檢人員

質量檢驗人員可以分為IQC(進料檢驗)、IPQC(過程檢驗)、OQC/FQC(出貨檢驗)。
1.IQC(Income quality control)進料品質控制
IQC是企業進料的品質把人。採購部門要採購符合公司品質要求的材料,首先要選擇具有品質保證能力的合格供應商。然後,承認他們的產品,批准他們的生產過程,並把所購買的材料交IQC實施檢驗和控制。
2.IPQC(Inspectio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製造過程品質控制/製程品管
IPQC(Inspectio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意思是過程質量控制(製程質量控制),簡稱過程控制(製程控制)。但也許有的技術人員,包括一些專業的開發人員對此也不是很清楚。之所以在此談IQC,而不是IPQC(製程質量控制),FQC(成品質量控制)等。是因為個人覺得在物慾橫流的社會裡,各種假貨,劣質產品在不斷地侵蝕著我們,面對這些劣質產品,可能一個小小的失誤就可能給我們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或斷送了我們的前程。所以作好來料的質量控制對每個工廠來說,都已經是迫在眉及了。因為巧婦也難為無米只炊呀,只有材料好了,才可以製造出好的產品來。
3.OQC/FQC(Outgoing/Final quality control)出貨品質控制/最終檢驗
OQC作為品管的一個課別,它履行的職責是出貨品質保證,而與他關係最密切的部門是物料部。習慣上,OQC的工作也包含有DOCKCHECK(碼頭檢查)的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