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地

質地

質地,通常指的是某種材料的結構的性質,如布料、化妝用品等。也指人物的品質或資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質地
  • 外文名:quality;texture]∶
  • 拼音::zhì dì
  • 解釋:指材料品種及軟硬、結構等特徵
引證詳解,示例,概念,

引證詳解

1. 布帛等物的底色。
洪亮吉 《曉讀書齋初錄》卷下:“《三國志·倭人傳》賜 女王國 絳地交龍錦五匹,絳地縐粟罽十張,紺地句文錦三匹。 裴松之 注以為地當作綈。非是。今考,地猶質也;絳地紺地,蓋以絳色紺色為質耳。今俗語尚雲質地是矣。”亦泛指事物的性質或構成的基礎。
譚嗣同《報貝元徵書》:“一切典章制度聲明文物,又泯然無傳,非後世所能凴虛摹擬。此數者, 周公 藉以立法之質地也。”
蕭紅馬伯樂》第二章:“大概 中國 古時候的人不常搬家,才用了質地過於密的木料做著一切家具。”
2. 指人的品質或素質。
唐順之 《與張本靜書》之一:“令兄質地近朴,愧不能有以開發之。”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釋諺·質地》:“ 越 人呼人之姿性曰質地,有曰質地忠厚,或曰質地老實。”
葉聖陶倪煥之》八:“告訴你,你的質地很不壞啊!你為什麼要這樣看不起自己?”

示例

  1. 這種布質地很緊密。
    This kind of cloth has a close texture.
  2. 條紋在顏色、織物質地或材料上與另外的東西形成對照的條帶或條紋
    A strip or stripe that contrasts with something else in color, texture, or material.
  3. 手感觸摸諸如纖維、織物、毯子等物時對它們的質地、品質以及柔軟程度的感覺或美感
    The aesthetic feel or tactile quality of something, such as a fabric, textile, or carpeting, that indicates its fineness, texture, and durability.
  4. 馬德拉斯布一種質地良好的棉布,通常帶有格子、條紋或者有格子花紋圖案
    A cotton cloth of fine texture, usually with a plaid, striped, or checked pattern.

概念

質地的概念是和觸覺有關的。當服飾與人體接觸、摩擦,當我們用手撫摸、按捏布料時,我們會獲得一定的感受,這種感受與視覺、味覺、嗅覺和聽覺相結合,使我們對服飾及其材料有了更深一層理解。例如,行走時作響的衣裙,看上去輕薄明快,摸起來又滑又涼又有點硬挺,綜合起來就是人們對其質感的認識。
有時候,要靠觸覺才能識別一種材料的真實性質,而眼睛往往有錯覺。超現實主義的時裝設計,常常使用一種"欺騙眼睛"的技術,如在套衫上印一隻逼真的口袋圖案,只有用手摸才知這不過是設計師用以表達其幽默感的裝飾。至今為上,除了少數公司使用並不十分完善的KES風格儀,大多數廠家和商店還是聘請專家用手來鑑定織物或皮革的質感和風格。
為了感官上的愉悅,或者彌補視覺的不足,人們往往有一種潛意識的強烈欲望或好奇,要求觸摸物體和體驗質地。兒童會忘卻成人的禁令而去觸摸種種物體,成人卻受到習俗法律的約束而去遏制自己的這種欲望,而這種受壓抑的欲望往往會潛伏在深層意識而日益強烈。嬌嫩的肌膚,柔軟的緞子,毛茸茸的裘皮和閃光的鑽石,總引誘人們去撫摸把玩。有人愛穿牛仔褲,是因為剛洗淨曬乾的牛仔褲繃在大腿上有一種說不出的舒適感。在街上遇到美貌的女性及其漂亮的衣著,也會產生用手撫弄的欲望,但囿於禮節,只能用目光去"撫弄"。
面料、服裝和人體的質感可以通過視覺感受到,也可以通過觸覺感受到,視覺和觸覺之間可以互相影響。攝影作品中的質感雖然完全是視覺上的,而且觀賞者也無從接觸體驗,但是這種表面質地的外觀本身就足以給人腦傳送一個刺激,從而使人得到一種類似觸覺的體驗。觸覺的產生有時並不完全取決於你是否真正接觸物體,通過視覺或聽覺也能獲得對其表面特質的"觸覺"(或者說是一種幻覺)。我們把它稱之為"肌理"。質地偏向於觸覺的感受,而肌理則可以藉助於觸覺之外的感官獲得。肌理並不強調構成面料的具體素材,而只關心表面效果。
在視覺可辨範圍內的任何明暗和色彩變化都能產生一種視覺質感--肌理。高光、陰影、反射、層次、色調、強度和明度等都與肌理有關。緞子的反光與雙縐的反光截然不同,磨光皮革與翻毛皮革的層次表現迥異。光源、光線和背景會影響肌理的表現,敏感的人善於區別不同的光線形成的肌理特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