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春英

賈春英

女,生於1912年,陽新縣陶港鎮賈村人。14歲參加革命,18歲就擔任鄂東婦委書記。她經歷了嚴酷的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賈春英先後任鄂東特委(直屬中央領導)婦委書記,婦女運動委員會主任,鄂東南特委常委、鄂東南婦女會主任,湘鄂贛省委,省政府巡視員。是“雙槍老太婆”原型人物焦子英的上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賈春英
  • 民族:漢
  • 出生地:湖北省陽新縣陶港鎮賈村
  • 出生日期:1912年
  • 逝世日期:1984年3月18日
  • 職業:革命女將領、鄂東特委婦委書記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湘鄂贛省委巡視員
    鄂東南特委常委
  • 下屬焦子英
  • 丈夫:潘濤
人物生平,媒體報導,緬懷先烈,

人物生平

苦難的童年
賈春英,女,1912年出生於湖北省陽新縣陶港賈村。父親賈萬里、母親張氏均系貧苦農民。在重男輕女的封建社會裡,出生僅八個月的賈春英就被陽新縣潘橋石雲村的一位姑母倪氏抱作童養媳。四歲時,賈春英就開始從事繁重家務和勞作之苦,肉體和精神上飽受著煎熬。
1925年春的一天下午,年僅13歲的賈春英同往常一樣上山砍柴兼打豬草,臨近傍晚時賈春英瘦弱肩膀上背著一擔沉重柴草,手提一筐鮮嫩的豬草正順著山路回家。突然,烏雲陡起,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傾盆大雨將山路澆的濕滑,年少的賈春英被這突如其來惡劣氣候驚呆了。為了做好大人吩咐的事情,為了自己的生活,她只得冒雨前行。突然,腳下一滑沉重的擔子壓著瘦弱身體滾下山坡……
正在這時,遠處走來一位書生模樣打著油紙雨傘的年輕人,此時來人也發現不遠處從山坡有一個身影滾落而下。來人快步趕到跟前,仔細打量後發現,滾下山坡的正是自己的謫親表妹。原來,年輕人名叫羅冠國,1903年出生在陽新縣福壽區羅家大港坪村一個富裕農民家裡,與賈春英婆婆家是姨表親。
羅冠國7歲入私塾啟蒙,15歲進大冶教會學校讀書,學習成績常常名列前茅。隨著年歲和知識的增長,特別受到民主革命和“五·四”愛國運動的影響,逐漸認識到洋人教的那一套,完全是為 他們自己培養忠實的洋奴服務的,毒害和腐蝕了不少中國青少年。對於帝國主義的這種奴化教育和文化侵略,他極其不滿和反感,毅然離開教會學校,返回家鄉讀書。1923年,羅冠國開始閱讀進步書刊和馬列著作。1924年參加“福豐書社”的革命活動,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5年,在長樂源一帶發起成立了“文化促進會”、“除毒會”、“婦女天足會”等革命民眾團體。此次來石雲村正是為了發動民眾投身革命。然而,路遇表妹慘境,羅冠國內心十分義憤。自投身革命,每日為民眾奔波呼號,可自己的親人卻飽受封建壓迫之苦。他背起表妹直奔姑媽家中,將賈春英救醒安頓好後,羅冠國斥責姑媽為什麼天天還要她上山砍柴打豬草。姑媽此時也自知理虧極力辯解,而賈春英此時也出來勸說表兄,傍晚外出勞動是自己自願的,並非姑媽所逼。還似乎懂事地說:“自己又不是富人家的小姐,窮人家的孩子就是吃苦的命。”
“命”,羅冠國聽後心裡一震,小小年紀就知道“命苦”,但從她那聰慧、勤勞、堅強、質樸的性格中,羅冠國看到了在賈春英少年的腦海里一定充滿著對美好生活嚮往和敢於鬥爭的勇氣。當下對著表妹故作嚴厲的問她說:“你的命為何這樣?”
賈春英望著表兄,張口結舌的慢慢說:“我命……苦唄。”
羅冠國認真地告訴她:“不是你的命苦,而是你不能掌握自己的命才苦;還有你不懂得跟命運鬥爭。”
賈春英吶吶的說:“什麼?跟命還能斗……我不懂。”
羅冠國認真地說:“不懂了吧!好。我每天和一些朋友們在後山祠堂里開會。你也來聽聽吧。”
領悟真理
在石雲村後山祠堂里每天都聚集著一幫窮苦人,他們是在聽羅冠國以讀書會的名義講解革命道理。賈春英在表兄的鼓勵下經常利用砍柴、打豬草機會來到後山祠堂旁聽。春去冬來,她與窮苦鄉親們逐漸懂得了為什麼勞累一年,反而肉補衣裳天補房,為什麼荒時暴雨炊煙斷,為什麼芽根野菜充飢腸,為什麼許多老人沿門乞討長流浪,為什麼細妹子朝生暮死埋山崗!都因為有條繩索纏在身,是重重壓迫造成的禍根;是禍國殃民的社會製造的結果。
當明白自己的前途和命運時,賈春英毅然決然的扯掉了裹腳布,拿起了刀槍。
1925年陽新縣第一個中國共產黨黨小組在龍港成立。1926年2月,中共福壽黨支部、張谷才黨支部、鳳山黨支部相繼成立。到1926年8月,陽新全縣已相繼建立了16個黨支部。其中農村15個,城鎮1個,黨員已發展到200餘人。同月,中共陽新縣黨部成立。隨著北伐戰爭勝利進軍,1926年9月13日,北伐軍第7軍克復陽新後,中共陽新縣黨部書記羅漢傑(此時已被國民黨湖北省黨部任命為省黨部特派員)等共產黨人,更加緊了與國民党進步人士的聯繫,加快了陽新國共兩黨合作的步伐,而且進展順利。
1926年9月下旬,由羅漢傑主持,在縣城老衙門召開了中國國民黨陽新縣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國民黨陽新縣第一屆執行委員會。隨後,陽新縣總工會、農民協會、中國共產主義青團陽新縣委、陽新縣婦女協會、陽新縣學生聯合會、陽新縣商民協會等民眾團體紛紛建立,領導陽新人民開始以反帝反封反軍閥為目的的大革命運動。
在賈春英的家鄉福壽區,廣大婦女們在區婦女協會夏愛玉、馮玉珍的率領下全面實行婦女放足運動。賈春英此時成為石雲村婦女運動的骨幹,她努力地將自己懂的革命道理向村里姐妹們傳播,出色的工作得到區、縣革命者的肯定。此時已是縣黨部執行委員的羅冠國,也時刻關注著這位表妹的成長。羅冠國在福壽地區公開鎮壓陳汝龍、陳汝虎和吳作超三大豪紳的活動中,特意安排賈春英組織石雲村全體婦女們參加。賈春英不識字,羅冠國就將首先教唱他創作的革命歌曲,並讓她組織婦女們學唱。一時間,在福壽區,在陽新縣《想起長工真可憐》、《中國八大敵》、《勸郎禁鴉片》、《天足會》、《工農團結把土劣打垮》等革命歌曲成為宣傳革命思想,發動勞苦大眾投身革命的重要手段,而福豐地區的工農運動,是全縣開展得最好的地區之一。
1927年2月27日,正當陽新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陽新縣黨部的領導下,工農革命運動空前高漲之際,以原縣厘金局頭子、舊商會會長朱仲炘為首的國民黨陽新右翼勢力,在蔣介石反共氣焰日趨囂張的驅使下,經多次密謀策劃,趁陽新人民正在熱烈慶祝工農革命運動取得重大勝利和歡度新春佳節,一手製造了駭人聽聞和震驚全國的慘案:陽新的9名共產黨員和革命工農慘遭火焚。慘案發生之初,白色恐怖籠罩全縣,反動勢力大肆搜捕革命骨幹。而在當時革命基礎最好的福壽區,賈春英等一批立志投身革命的年輕人則更加積極地向黨組織靠攏。
投身革命
1927年3月中旬的一天晚上,羅冠國將賈春英等數位年輕人招集一面印有鐮刀斧頭圖案的旗幟下,在向大家講明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和紀律後詢問大家:“加入黨組織怕不怕死?”大家異口同聲的答道:“不怕”。最後,賈春英和其他同志們一齊舉起了握緊拳頭的左手莊嚴宣誓。簡短的儀式後,賈春英似乎一夜之間喚發出新的生命,個人的命運將與這個國家、民族、社會緊緊相連。
1927年5月,隨著各級黨組織和各人民團體聲援,“陽新慘案”最終得到了徹底解決,殘害革命骨幹的反動勢必得到了鎮壓,烈士的鮮血喚醒了陽新30萬勞苦大眾。賈春英正是這一大批後來者之一。
就在賈春英入黨不久,1927年5月17日,國民黨獨立14師師長夏斗寅,受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影響,緊步蔣介石的後塵,率部在宜昌公開叛變革命。6月6日,夏逆由通山竄入陽新的大畈區清鄉。夏逆將區黨部、區農民協會團團圍住,大搞搶抓燒殺,捉走黨員幹部和革命同志數十人,並放火燒毀了區黨部、區農協。匪徒們對共產黨員和革命者施以種種酷刑,諸如灌辣椒水、煙燻火烤、割耳朵、挖鼻子……,慘絕人寰,滅絕人性。據當時的目擊者稱,光匪徒們割的耳朵,就裝了6籮筐,三大擔,真是慘不忍睹。之後,便大開殺戒,有一次就槍殺20餘人。6月12日,夏逆手下的1營營長,率領一夥匪軍竄到燕廈地區,將一個區分部完全搗毀,並殺害了該區分部常委郭偉欽等所有人員。6月20日,42鄉農民協會委員長周士坤和農協會員共10餘人,又遭夏逆的殺害。與此同時,陽新的豪紳地主、黨棍惡霸、地痞流氓、土匪賭徒等反動黑惡勢力與夏逆沆瀣一氣,互相勾結,紛紛建立“清鄉委員會”、“還鄉團”、“鏟共團”、“暗殺隊”等反動組織和反動武裝,以十倍的仇恨,百倍的瘋狂,向共產黨人和革命工農猛撲過來,實行反攻倒算和進行大逮捕、大屠殺。大畈的土劣阮龍川、呂太昌;黃沙的土劣孟隆昌、孟至恆等,乘機組建反共“民團”,到處捕捉共產黨員和革命者。共產黨員朱幫龍被殺害後,反共“民團”頭目將其頭砍下,到夏逆叛軍駐鳳山的營部請賞。6月20日之後,夏逆叛軍由陽新南鄉竄至北鄉,一路燒殺過來。匪軍所到之處,姦淫搶掠,無惡不作。僅大畈、鳳山兩區,據不完全統計,燒毀房屋達390多棟,使400餘戶、2500餘名無辜平民百姓無家可歸。
頓時,腥風血雨再次籠罩陽新大地,富河兩岸完全處在白色恐怖之中。
在反革命白色恐怖的危急關頭,堅強的中共陽新縣委,深入城鄉,發動和依靠民眾,領導英勇的人民展開了一場反清鄉武裝鬥爭。福壽區農協負責人、共產黨員陳少年,為保衛家鄉,保衛工農革命,率由百餘名農民自衛軍和農協會員骨幹組成的“大刀隊”,在長樂源跟夏逆叛軍英勇血戰了10餘個日日夜夜,最後大部壯烈犧牲。賈春英作為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雖沒有直接參加戰鬥,但革命人民不怕一切艱難險阻、不怕一切流血犧牲的英雄氣概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則深深鼓舞她。根據黨組織關於保存革命實力的指示,賈春英停止了一切革命活動,她平常在家依舊從事著過去的生活,但內心卻充滿著時刻準備戰鬥的渴望。平日裡她如同成年人承擔著家裡的農活,努力在體力和意志上磨礪自己。她沒有進過學堂不識字,但卻通過羅冠國教唱的革命歌曲中得到啟發。經過艱苦磨鍊,十六、七歲的賈春英不僅鑄就了騎馬、武術等巾幗英雄的錚錚鐵骨,而且還掌握了對敵鬥爭的靈活機智。
初露鋒芒
1928年10月,中共陽新縣召開擴大會議,決定將全縣劃分為五大區,其中原福壽區與豐安區合併成立福豐區,由羅冠國任書記。會後,遵照省委“幫助鄰縣工作”的指示,立即派黨員幹部分赴通山、大冶、鹹寧、鄂城、蘄春、廣濟、瑞昌、武寧等周邊縣去工作,幫助發展黨員和建立黨的組織,開展土地革命鬥爭。此時,賈春英也被縣委派往大冶、鹹寧、鄂城等地幫助當地黨組織開展工作。
1930年初,賈春英隨陽新縣委書記羅冠國在陽新與瑞昌邊界的田家莊召開民眾大會。當羅冠國正在台上講話時,當地偽保長指派一個打手跑至台前進行破壞。在場組織的賈春英見此,飛身從高台上躍下,迅速將破壞者右手牢牢地抓住使勁一按,此人立即倒地並押上台前跪下,全場眾人歡呼。當聽民眾報告,說八區十六個保持有不少槍枝。賈春英聽說後主動請纓帶領四名骨幹進入該區,她首先建立農會、婦救會,用大刀、長矛組建農民赤衛隊立即組織大批赤衛隊逐一包圍各個保,收繳了保丁的槍枝,武裝了赤衛隊。此舉,在當地民眾中產生巨大的影響,民眾們都稱讚她是“美麗的女俠”。
賈春英雖然沒有讀書,但聰慧好學具有獨特的語言天賦。自從被組織派往陽新周邊地區從事民眾工作後,她就練就快速熟悉當地方言的方法。每派駐一地她就主動與村裡的老大娘、小媳婦、小姑娘進行交流,不懂之處認真請教,往往一句方言的學習,不僅會引發眾人捧腹大笑,而且也拉近了與民眾之間的距離。這為她後來前往江西、湖南山區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30年初,鄂東南的土地革命形勢如火如荼,紅五軍第五縱隊在地方黨組織和人民民眾的支持下迅速壯大,1930年5月受命成立紅八軍編入紅三軍團。同時,中共中央決定在陽新太子廟成立直屬中央的中共鄂東特別委員會。賈春英被任命為特委的婦委會書記,這是她首次進入特委領導機構,在嚴峻的鬥爭形勢面前,對一個只有18歲的女子是一種巨大的考驗。當時,鄂東特委管轄著湖北省的陽新、大冶、鄂城、通山、黃梅、廣濟(武穴)、蘄春、蘄水(浠水)和江西省瑞昌、武寧等10個縣,地域橫跨大江南北。根據當時中央的指示,鄂東特委及後來成立的鄂東特別行動委員會主要任務就是執行“會師武漢,飲馬長江”的戰略。
當1930年6月彭德懷紅三軍團南下岳陽後,陽新縣除擁有10萬手持大刀、長矛的農民赤衛軍外,正規紅軍僅保留陳奇等率領的紅八軍後方留處處少數人員,以繼續為紅八軍組建第四、第五縱隊。隨著紅三軍團南下長沙,中央遂派蔡申熙到達陽新,在鄂東特委的配合下將原紅軍後方留守處陽新農民赤衛軍和贛北紅軍游擊隊組建為紅十五軍,並開赴江北地區,以有效執行封鎖長江計畫。為有效保衛陽新蘇區,鄂東特委於同年7月成立地方紅軍紅三師七團。在這一系列擴大紅軍過程中,鄂東特委承擔起了巨大的宣傳、發動、組織工作,數以千計的陽新優秀兒女源源不斷地送往各個紅軍隊伍。賈春英作為特委婦女幹部更是身先士卒,在她負責的瑞昌縣,她與縣委、縣蘇維埃政府的工作人員一道深入到控制的各個鄉村,用自己掌握的革命道理和自己參加革命的親身經歷,去教育感動窮苦農民。為了讓民眾儘快知曉參加紅軍就是保衛自己的道理,她與婦女們一道傳唱《送郎當紅軍》、《當紅軍無尚光榮》、《當兵就要當紅軍》等革命歌曲。面對著轟轟烈烈的擁紅高潮,賈春英常常對姐妹們說,可惜自己是個女兒身,不然她也要到紅軍中去建功立業。在她的積極努力下,一批批青年走進紅軍隊伍,成為衛蘇區的有生力量。
正當鄂東軍民努力建設蘇區的時候,1930年12月國民黨對陽新蘇區發動了第一次反革命“圍剿”。為粉碎國民黨軍隊對陽新蘇區的進攻,特委將賈春英調回陽新,配合特委領導組織機關和民眾的轉移。而此時,賈春英則一心嚮往炮聲隆隆的戰場,她找到特委書記吳致民要求率領赤衛軍與紅七團一起戰鬥。吳致民見她態度十分堅決,同時結合以往獨立工作表現,決定讓她擔任紅七團的後勤保障,以戰鬥中鍛鍊她的指揮能力。雖然賈春英沒能直接參加反“圍剿”戰鬥,但如願以償地近距離在聆聽她期待的槍炮聲。
1930年1 月下旬,紅三師第八團在龍港設伏,紅七團奇襲沿埠頭。戰鬥前,賈春英率少數赤衛軍化裝成逃難的百姓,分批次穿越沿埠頭集鎮,將敵軍兵力和布防情況悉數掌握。1月31日凌晨,紅7團在數千地方武裝配合下,向沿埠頭髮動突襲。敵軍毫無防備,從睡夢中驚醒,倉促上陣,被打得個措手不及。戰鬥僅兩個小時,全殲了敵軍。團長袁幫銓和1名副團被當場擊斃,副旅長尤國材也被打傷,活捉大鳳區民團團長佘召台,俘敵290餘人,捉到豪紳地主和團丁60餘人,繳槍400餘支,重機槍兩挺,迫擊炮1門,子彈數千排。
沿埠頭大捷,宣告了武漢行營對鄂東蘇區及其中心陽新發動的第一次反革命圍剿可恥失敗。在陽新軍民慶祝第一次反圍剿鬥爭勝利的歡呼聲中,中共鄂東特委和鄂東工農革命委員會機關搬遷到龍港。
征戰幕阜邊
1931年3月,隨著土地革命戰爭的深入進行,中共中央決定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邊界地區建立湘鄂贛革命根據地。3月31日,蘇區中央局巡視員滕代遠在江西修水縣的上杉主持召開了中共湘委辦事處、湘鄂贛邊境特委、鄂東特委、鄂南特委、贛北特委負責人會議。會議決定成立中共湘鄂贛特區委員會,撤銷鄂東、鄂南特委,成立鄂東南特委。同年7月,中共湘鄂贛全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湖南瀏陽東門楚東山舉行。至此,在長沙、武漢、南昌中心地帶的環幕阜山地區湘鄂贛蘇區正式形成。
根據中共湘鄂贛省委指示,組建中共鄂東南特委,機關駐陽新龍港,下轄陽新、大冶、通山、鄂城、鹹寧、蒲圻、崇陽、武寧、瑞昌11個縣和贛北特區委。此時,賈春英再次被當選擇為特委常委,分管婦女運動工作。這時的鄂東南特委所轄區域遠遠超過原來鄂東特委所轄地區,在這個區域內北鄰長江水道,南聯幕阜山,西接粵漢鐵路,東倚南潯線,雄居武漢、長沙、南昌之中,地理位置十分突出。同時,湘鄂贛根據地居於中央、湘贛、閩浙贛、鄂豫皖蘇區之間,是聯絡上述蘇區的重要區域。在這特殊區域的黨組織及其領導者,必將擔當特殊的歷史使命。
1931年8月14日,中共鄂東南特委召開執委擴大會議,就加強黨組織建設,擴大紅軍、鞏固和擴大蘇區等重大問題進行了客觀的工作部署,並且要求每位常委深入到各縣、區指導工作。根據分工賈春英負責江西的瑞昌、武寧和贛北地區的巡視指導。這是一個她既熟悉又陌生的地區,熟悉是她曾在陽新與瑞昌邊界地區開展過活動,陌生則是因為國民黨軍隊的“圍剿”使得原有的黨、政、軍組組織遭受到破壞,原來的根據地成為游擊區。面對著複雜的鬥爭形勢,賈春英沒有氣餒,她與時任中共瑞昌縣委書記羅荷英(陽新潘橋人),婦女委員談水仙一道,從恢復黨組織入手,加強對控制區域的土地改革,擴大農民赤衛武裝,園滿的完成了特委下達的擴大紅軍任務,至1932年5月,瑞昌蘇區的黨員數量達到1200餘名。
在巡視瑞昌縣工作的同時,賈春英也不放鬆對武寧縣的巡視督察。1931年底由於武寧縣委主要領導脫離革命隊伍,鄂東南特委決定改組武寧縣委,中共武寧縣委第三次代表大會在深水洞召開,賈春英作為特委特派員參加了此次大會。在歷時七天的會議中,她以一個共產黨人的覺悟,團結新老黨員,認真聽取同志們對形勢分析。經過全體黨員的共同努力,選出新的中共武寧縣委和出席湘鄂贛全省黨代會的代表,同時作出了縣委和蘇維埃政府遷往小九宮的決定。經過此次黨代會,武寧縣的革命形勢得到一定發展,武寧縣小九宮一度成為武寧蘇區的中心。
1932年1月,湘鄂贛蘇區在粉碎國民黨軍隊三次“圍剿”之後迎來了鼎盛時期。鑒於賈春英出色的工作成績,湘鄂贛省委和蘇維埃政府決定調她到省里工作。當她剛剛踏上修水上杉的土地就迎來了湘鄂贛省委第二次執委擴大會議的召開,雖然她對當時中央提出的“爭取以南昌為中心的一省和幾省首先勝利”決議是否正確,但作為一名年輕的女共產黨員能出席省委重要會議而異常興奮和自豪,同時黨組織的信任也使她更堅定了革命的信心。在修水期間,賈春英沒有因為工作的升遷而貪圖享受,往往都是主動地向組織申請任務,為了讓她能儘快地熟悉修水周邊的環境,組織上委派她率領一支武裝工作隊在銅鼓、宜豐、上高、萬載等地開展巡視工作。
江西省修(水)銅(鼓)萬(載)等縣居於幕阜山與贛北丘陵的過渡地帶,這裡物產豐富,民風純樸,其間雜居著一定數量的客家人,語言極其複雜。賈春英雖來自鄂東南的陽新縣,但開朗的情格、誠懇待人的態度以及巾幗女傑的風範令老表們著實信服。在領導的眼裡她是一支能征善戰的女將,在百姓心中她是自己的親人。每到一地老表們都能聽到她咬著不順暢的地方語言和甜美的歡笑聲,老表們都親切地稱她“春姐”。
1932年4月,賈春英與省委、省蘇一同轉移到萬載縣小源。小源,亦稱仙源,位於湘贛邊邊界的九嶺山余脈,地處萬載縣西北部。曾有韓、王等姓族人在此開設店坊,漸成街市,前後有過幾十戶人家,人稱小源街。這裡四面環山,地勢險要,高山台地中物產豐富,是理想的機關駐地。中共湘鄂贛省委和省蘇維埃政府在這裡開展了大量的蘇區建設工作,除設定了財政部、經濟部、土地部、勞動部、裁判部、檢察部、內務部、文化部、衛生部外,還辦起了報社、兵工廠、造幣廠、銀行、被服廠、紅軍醫院、紅軍第五分校等,一時間這裡成為湘鄂贛根據地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
在這個新的環境中,賈春英一方面為根據地的發展壯大而歡欣鼓舞,另一方面為自己在這如火如荼革命運動中貢獻太少而感到苦惱。經過思考,她以自己的決心和勇氣向組織要回了曾經領導的工作隊,並且在護送幹部過境、籌措給養物資、蒐集軍事情報等鬥爭中不斷壯大,先後配合主力紅軍取得了宜豐港口、株木橋等戰役的勝利。
為了配合省委關於向東南發展戰略,1933年省委命令賈春英展開對湖南瀏陽、平江、湘陰、望城一帶的巡視活動。瀏陽、平江是革命老區,這裡有很好的民眾基礎,但在國民黨軍隊歷次“圍剿”中民眾生命和財產損失極大。而湘陰、望城地區雖有黨組織存在則是游擊區,但這裡商業發達,物產豐富。在這種環境中開展工作,是對賈春英極大的考驗。一次,她帶隊到瀏陽,繞道至龍伏又到汩羅,途經連雲山。一路行軍近百餘里,賈春英命令在一個破舊大祠堂裡面休息,吃點乾糧再走。這支隊伍約有四十名隊員,而且男女各半,分別由黃明理和趙細玉帶領。當他們來到連雲山的龍伏溝時,賈春英通過觀察,認為這裡地勢險要,極易遭遇敵軍埋伏,便命令派出偵察人員前往溝里探察。來回十多里路,派出偵察的人員回來報告:“那裡根本未見有人埋伏,儘管過去吧。”
天黑賈春英命令大家出發,她走在隊伍的最前面,當走到溝中間時,突然山上一聲槍響,接著山上強大的火力鋪天蓋地,將賈春英和隊伍壓制在溝底。她大聲叫道:“不要臥倒,全部跳進水溝……”。一陣槍聲過後,山上埋伏的國民黨軍隊開始打著火把下山尋找紅軍游擊隊屍體。在這次遭遇中,紅軍隊伍損失巨大,僅只有賈春英和少數貼身人員跳入水溝才得以倖免。
賈春英面對著慘痛的損失心如刀絞,當她們返回省委駐地見著軍區參謀長郭子明時如同孩子做了錯事般大哭起來。對於這次遭遇,省軍區經過後來的情報得知,賈春英已列入國民黨軍隊重點清剿對象,在對付一個僅有百餘人的紅軍游擊隊竟然出動了一個團兵力。事後,郭子明專門找到賈春英進行戰況分析,並且開玩笑地說道:“你這個女孩子的身價與我這參謀長的差不多了”。
春花爛漫
1934年的湘鄂贛蘇區的春天,注將是一個春寒料峭的季節。這一年的1月28日小源被國民黨軍隊占領,省委、省政府機關一同跟隨紅十六軍向銅鼓幽居、祖莊一帶轉移,賈春英作後方保衛人員隨兵工廠、醫院、被服廠一同轉移到黃金洞。此時國民黨軍隊集結了四個師的兵力圍攻紅十六師和省級機關,到6、7月間紅軍主力和省級機關1000餘人幾經突圍,最後僅剩300餘人,唯一的一部電台也被打壞,失去與中央聯繫。這次湘鄂贛紅軍的失敗史稱“六、七月事件”,這標誌著湘鄂贛紅軍未能粉碎國民黨軍隊的第五次“圍剿”,被迫提前進入游擊戰爭。
7月24日,紅十六師和省級機關部分突圍人員幾經轉輾,最後到達平江黃金洞地區。為了應對當時險惡局勢,省委召開緊急會議,總結了“六、七月事件”教訓,並決定恢復紅十六師,同時決定省委副書記傅秋濤到東南地區發展武裝,省委書記陳壽昌、軍區司令員徐彥剛率一部到湖北陽新一帶擴大紅軍。賈春英根據省委指示率恢復起來工作隊赴湖南的平江、湘陰、汩羅、望城一帶繼續執行發展紅軍、籌集給養、蒐集情報,設法與湘鄂西活動的紅六軍團肖克部取得聯繫。
早在1933年8月,中央指示湘鄂贛紅十六軍、紅十八軍正式編入紅六軍團,並繼續執行向東南袁水流域樟樹發展的戰略。賈春英此次帶隊再次來到這一地區肩負著極其艱巨的重任。
湘陰,地處洞庭湖東岸,緊鄰長沙。1931年4月,中共湘鄂邊特委書記周逸群就率部南下洞庭湖開闢了包括華容、南縣、益陽、湘陰、沅江、岳陽等縣在內的洞庭特區。1934年,由於國民黨軍進行瘋狂圍剿,洞庭特區失陷。1935年5月,中共湘鄂贛省委派袁仲賢、李秋明到長沙銅官建立中共湘江特委,具體執行打通與湘鄂西蘇區聯繫和蒐集情報工作。湘陰距黃金洞約二百餘里,傳遞情報、護送給養均由賈春英領導的工作隊來完成。由於,湘鄂贛省委與中央聯繫的電台被打壞,無法得到中央最新指示,唯一途徑只能將湘鄂贛情況通過書信的方式,經湘鄂西根據地向中央傳遞。1935年6月30日,《中共湘鄂贛省委給任弼時轉中共中央的信》就是通過這條路徑送出,幾經轉輾於9月4日電告正在長征途中的黨中央。
艱苦的環境時時刻刻考驗著賈春英和每一位紅軍指戰員,在游擊戰爭中居無定所,食無保障。每當接送一批給養物資和情報,賈春英和隊員們都會用鮮血和生命加以保護。一次工作隊從湘陰地下黨接送一批糧食和臘肉返回黃金洞,來回近四百餘里,隊員們都是吃的紅薯雜糧。直到最後隊員們所帶的乾糧吃完了,就是吃野菜充飢也不曾動用護送的物資。當返回駐地,省委領導稱讚賈春英所領導的隊伍是一支有紀律、能吃苦、能戰鬥工作隊。
1935年,賈春英已年滿23歲,這個年紀在陽新老家早已過了談婚論嫁的時候,而對於一個相貌標緻,能征善戰女子早已成為年輕紅軍指戰員們追求的對象,更有領導幫著牽線搭橋,而賈春英似乎把組建家庭看做是工作的牽累。在眾多的追求者中,一位來自家鄉並與她年紀相仿的青年更讓她中意些許。
潘濤,字濤清,名永仁,1912年生於陽新縣陶港潘彥村,1929年參加紅軍轉戰湘鄂贛。潘濤平時無太多言語,作戰勇敢,是賈春英得力助手,每每執行任務他們總是形影不離,可能是陽新同鄉相互信任的緣故。他們似乎只是同志,是生死相依的戰友,從未談及兒女私情和嫁娶。他們也有個人的想法,也有各自的追求,那就是革命的勝利。
1936年10月,這是湘鄂贛紅軍進行游擊戰爭的第三年。這一天,賈春英與以往一樣在護送一批物資返回平江黃金洞途中,突遇國民黨埋伏。賈春英見情緊急,立即燒毀隨身攜帶的檔案,正在這時令她意想不到的情景發生了。一直與賈春英執行任務的蘇維埃政府主席彭一湖突然將槍指向了她,命她將檔案和銀元交出來。面對這可恥的叛徒,賈春英怒不可遏,順勢倒地回手一槍,擊中彭一湖左手。但彭一湖右手槍已經頂在她的頭部。在她掙扎時,叛徒手中的槍響了。也許是叛徒心虛,近在咫尺的目標,子彈卻擦著賈春英的頭皮飛過,乘著賈春英短暫昏迷被敵軍捕獲,被押往平江縣城監獄。
礪煉重生
賈春英被捕的訊息很快傳到黃金洞,省委主要領導對她的情況十分擔憂,因為在平江一帶賈春英的影響非同一般,指示動用一切關係展開營救。
在獄中,叛徒的招供已經說明一切,賈春英的身份無須隱瞞,當前只是怎樣讓賈春英開口並簽署投降書。這時的國民黨對待紅軍的政策已由原來的三分政治、七分軍事,轉變為七分政治、三分軍事,也就是說對於被捕紅軍指戰員以誘降為主。正是在這種政策之下,之前湘鄂贛革命隊伍中曾有不少人脫離革命隊伍或叛變革命,其中不乏如孔荷寵那樣高級領導人。環境和嚴酷的現實考驗著這位年輕的共產黨人。
對賈春英敵人起初沒有動用酷刑,而是先將的槍傷治癒並好吃好喝地伺機著,不時會有一些賈春英曾一起戰鬥的叛徒們“做工作”。對此,賈春英吃喝一併接納,招供就是沒有,投降更不可能。最後,敵人只能動用酷刑,試圖徹底摧毀賈春英的意志。然而這些對於一個從小就飽受人間疾苦,並有堅強意志的賈春英來說是徒勞。
冬去春來,轉眼賈春英已被關壓了九個月,她不知道牢房以外的一切,每天在地獄般的與同被關押的姐妹們唱著紅色歌曲度日。然而,外面的形勢正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隨著第二次國共合作談判成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形成,湘鄂贛地區的國共談判也在進行。經過獻忠、嘉義、瀏陽、武漢一系列談判,1937年8月29日,雙方達成第一、湘鄂贛紅軍游擊隊以平江嘉義為中心集結;第二、湘鄂贛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抗日第一游擊支隊;第三、軍需供給由武漢行營按月發給。而在此之前的7月20日瀏陽談判中雙方已就釋放一切關押的政治犯達成協定。
這段時間中,賈春英她們只知道敵人再沒有像以往一樣進行審問了,獄中的管理也沒有那嚴格了,生活也有所改善。直到有一天,獄卒打開牢房將賈春英和大多數釋放時,她見到熟悉的潘濤後才知道中國的形勢。潘濤等紅軍游擊隊正是奉省委的指示趕赴平江縣城接應她出獄的。出獄後的賈春英在潘濤的護送下來到平江縣嘉義鎮省委的駐地,在經過組織甄別和審查後,賈春英重新回到組織的懷抱。也就是在經過烈獄磨礪之後,1937年12月,賈春英最終接受了潘濤的愛。
1938年1月,新四軍在南昌軍部建立,湘鄂贛人民抗日紅軍游擊隊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第一支隊第一團並東進抗日。
此時,湘鄂贛省委也改稱為湘鄂贛特委,歸中共中央長江局直接領導。1937年11月,為儘快恢復各地黨組織,特委決定派曹德茂、潘際漢、黃全德到陽新大畈開展工作,並組建成立了中共陽通中心縣委,同時,還建立了新四軍駐大畈通訊處,主任由曹德茂兼任。又派陽新籍紅軍團長趙勤回鄉工作,負責組建中共陽新縣委。根據邊特委的指示,趙勤很快在張谷才組建成立了中共陽新縣委和新四軍駐陽新通訊處,由他任縣委書記併兼陽新通訊處主任,隸屬中共陽通中心縣委領導。但由於陽新地方勢力的破壞,1938年1月趙勤被害,縣委工作停止。1938年5月,特委又派劉青、馬泛舟回陽新組織中共陽新中心縣委。11月劉青、馬泛舟又再次遭馬振亞殺害,組織受到破壞。1939年春,中共通山中心縣委派人到陽大地區尋找項家山慘案發生後失散的黨員幹部,通山中心縣委決定建立中共陽(新)大(冶)鄂(城)代表團,由曹君邁任書記。
此時賈春英已身懷有孕,組織上考慮她的身體,決定派她與曹君邁回鄉工作,潘濤則隨通山中心縣委活動。當時陽新已為日軍占領,同時地方勢力各霸一方。賈春英由於早年就離開家鄉開展革命活動,當地對她的在外情況不從知曉,這反而為她回鄉隱蔽提供了便利條件。由於環境的限制,賈春英一改衝鋒陷陣的作風,一邊為抗日游擊隊提供情報,一邊期待孩子的誕生。而潘濤所率領的游擊隊以大幕山為依託,以金水河流域為戰場,不斷地襲擊打擊日軍。
1940年2月,當賈春英、潘濤的兒子呱呱落地時,她立即通過渠道通知潘濤這一訊息。由於訊息阻隔,潘濤沒能接到這一喜訊。1940年3月,賈春英沒有等到丈夫的回來,等到的是潘濤的警衛員送來的噩耗。
原來,為阻斷日軍在長江上交通線,中共通山中心縣委指示金水工委加強對嘉魚長江沿線活動。1940年初,潘濤所在游擊隊越過鄂南的金水河向嘉魚沿江挺進。3月初,游擊隊與日軍遭遇,戰鬥中潘濤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最後將潘濤的頭顱割下掛在河邊的樹上。
丈夫犧牲的對賈春英是巨大的打擊,然而她並沒有失去信心,發誓要將烈士的遺骨撫養成人。
1949年4月,賈春英家突然來了一位的走村串巷的貨郎,仔細一看,原來是曾經一起在湘鄂贛戰鬥的曹栓增。憑著敏銳眼光,賈春英很快知道曹栓增的來歷,他是為解放大軍渡江蒐集情報。她如見到親人一般熱情地招待著客人,同時把自己了解到情況如實報告給曹栓增。一次,曹栓增再與賈春英交接情報時,突遇國民黨軍搜查,她急中生智立即將曹藏匿家中的柴草中,另一方面理直氣壯地與國民黨軍交涉,她臨危不懼的氣魄又似乎回到了湘鄂贛鬥爭年代。
1949年5月17日,陽新縣解放後,曹栓增任第一區區長,為了發揮賈春英的作用,曹栓增特指派她負責婦女工作。她知道這是組織對她的信任,也希望能再為新社會做一些工作,但是多年戰鬥生涯所形成疾病讓苦不堪言,她咬牙堅持著繁重的工作,最終病痛迫使她不得不離開工作崗位。
她默默地回到家鄉,回到了陶港區潘彥村,成為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未向組織提出任要求,唯一的請求只是將烈士的遺骨撫養長大。組織上沒有忘記賈春英的功績,答應將潘濤的遺骨免費送進陽新中學讀書並安排工作。
陽新解放後,賈春英被任命為第八區婦女主任,後因身體原因棄職歸田,直至1984年病逝。賈春英生前從未享受過紅軍失散人員待遇,也從未向組織提出任何要求。
在湘鄂贛省、縣蘇政區政府、紅十六師指揮機關所在的湖南省平江縣,至今流傳著一首民謠:上打鼕鼕鼓,下打彭咚咚。兩邊齊打起,迎接“雙芙蓉”。據平江縣史志部門調查,“這首民謠,主要是反映胡筠(湘鄂贛游擊隊總指揮)、賈春英(湘鄂贛省委巡視員、特派員)為首的隊伍,打了勝仗回到蘇區根據地,受到當地民眾的熱烈歡迎的慶賀場面,是民眾自編自唱的歌謠,那是一個敲鑼打鼓,銃炮喧天的動人場景。高度讚揚了胡筠、賈春英在紅軍隊伍中,在蘇區根據地被譽為盛開的雙芙蓉。”
賈春英的丈夫潘濤,曾任湘鄂贛紅軍游擊大隊隊長,他與賈春英在革命中相戀結婚。1940年,潘濤在掩護主力部隊撤退轉移的過程中,與侵華日軍的戰鬥中壯烈犧牲。

媒體報導

革命者賈春英塵封62年的傳奇人生
賈春英是何許人也? 28年前,她在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陶港鎮潘彥村一間普通民宅內,走完傳奇的一生。而直到近日,人們才得知:這位平凡的農村老太太竟是與組織失去聯繫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中共早期黨員、湘鄂贛省委、省蘇維埃政府巡視員、鄂東特委(直屬中央領導)婦委書記、主任賈春英。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位傳奇女性選擇歸隱鄉里?其革命生涯中,又發生了哪些傳奇故事?
人民日報海外版:“雙槍春姐”將搬上螢屏
紀念革命英烈賈春英潘濤誕辰100周年座談會日前在北京舉行。多名老將軍、老專家以及中央和湖北省、黃石市相關部門領導及賈春英、潘濤的親屬等聚集一堂,共同緬懷先烈。
賈春英和潘濤是一對革命夫妻。賈春英1912年出生,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她躍馬揚槍,威震湘鄂贛,有“雙槍春姐”的雅號。潘濤曾任湘鄂贛紅軍游擊大隊隊長,1940年在與侵華日軍的戰鬥中壯烈犧牲。據悉,以賈春英等人的英雄事跡為藍本的30集電視連續劇《巾幗芙蓉》即將開拍。

緬懷先烈

紀念賈春英潘濤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2012年12月29日,紀念湖北省陽新縣革命英烈賈春英、潘濤夫婦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湖北大廈舉行。國防大學原政委趙可銘上將、總裝備部原副政委葛煥標等多名老將軍、老專家,中央、省、市相關部門領導聚集一堂,共同緬懷革命先烈。
紀念賈春英、潘濤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紀念賈春英、潘濤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
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彭佩雲題詞“緬懷巾幗英豪,奮力振興中華”,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張思卿題詞“巾幗芙蓉,淡名怒放”,高度讚揚賈春英的革命事跡。
“賈春英經歷了土地革命戰爭整整10年的殘酷鬥爭,凝聚了湘鄂贛蘇區從最初創建到最後游擊戰爭的全過程。”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研究會會長、著名黨史專家、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在兩個月前得知賈春英夫婦的故事後,他說賈春英、潘濤夫婦的革命精神令人欽佩,他們是中國共產黨員的傑出代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