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冠國

羅冠國,革命烈士。男;漢族,湖北陽新人;1903年出生於一戶殷實人家。1926年8月,首屆中共陽新縣委成立,當選為縣委執行委員,負責宣傳工作。9月,中國國民黨陽新縣黨部成立,他又當選為縣黨部執行委員。1930年3月,就任中共陽新縣委書記。5月下旬,中共鄂東特委成立,當選為特委執行委員。1934年3月,任中共龍湖瑞中心縣委書記。1935年春,率游擊隊在瑞昌開展游擊戰爭。部隊在紅花園宿營時,突遭反動民團包圍。在突圍戰鬥中,不幸壯烈犧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冠國
  • 別名:羅乃銘、羅家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北陽新
  • 出生日期:1903年
  • 逝世日期:1935
  • 職業:軍人
  • 信仰:共產主義
  • 性別:男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羅冠國出生於一戶殷實人家。7歲,入私塾,16歲,到大冶教會學校讀書。隨著年齡和知識的增長,特別是受到愛國主義和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對帝國主義奴化教育和文化侵略產生反感,毅然離開教會學校,返回鄉間讀書。1923年,鄰村在外地求學的進步青年羅偉等,利用假日回到家鄉宣傳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的革命思想,帶回《新青年》、《嚮導》、《共產黨宣言》等進步書刊,在知識青年中產生極大反響。從這些書刊中汲取知識,開拓視野,逐步產生變革社會的強烈願望。1924年1月,羅偉、曹大駿等串聯一些有志青年,在龍山鎮組建了陽新最早的秘密革命團體 “龍山文化促進社”(簡稱“龍山書社”),他報名參加為會員,積極參與書社的各項革命活動,成為書社中的活躍分子。在羅偉、曹大駿的教育和培養下,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8月,首屆中共陽新縣委成立,當選為縣委執行委員,負責宣傳工作。9月,中國國民黨陽新縣黨部成立,他又當選為縣黨部執行委員。9月21日,北伐軍第七軍攻克陽新,從此,陽新的工農革命運動由秘密走向公開,根據縣委和縣黨部指示,他負責領導福豐地區的工農運動。1927年7月,蔣、汪合流後,陽新的工農運動轉入地下,他被迫暫時轉移外地。11月,陽新縣委成立,立即返回家鄉,與黨組織取得聯繫,並在福豐區籌建革命武裝。1926年8月,福豐區委正式成立,任區委書記。10月,陽新縣委在汪頸武村召開擴大會議,他被選為縣委執行委員。1930年3月,就任中共陽新縣委書記。5月下旬,中共鄂東特委成立,當選為特委執行委員。與此同時,鄂東特委派他化名魯連擔任中共廣濟中心縣委書記。1931年2月,廣濟中心縣委和紅九團被國民黨十四師包圍於老祖山。他和紅九團團長張克勛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分散突圍,輾轉來到陽新革命根據地。鄂東特委決定留下他,擔任陽新縣委書記。5月,當選為鄂東特委執行委員,並任彭楊學校校長。1932年6月,鄂東南蘇維埃政府成立,任常務委員、文化部長兼秘書長。8月6日,鄂東南道委召開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會議選舉他為道委執行委員和宣傳部副部長。10月4日,鄂東南蘇區的中心龍港失陷,道委決定以富水為界,分設河南、河北兩個指揮部,並任命他為河北指揮部政治委員。1934年3月,任中共龍湖瑞中心縣委書記。1935年春,率游擊隊在瑞昌開展游擊戰爭。部隊在紅花園宿營時,突遭反動民團包圍。在突圍戰鬥中,不幸壯烈犧牲。

人物事跡

羅冠國,又名羅乃銘、羅家泰,化名魯連,1903年出生在湖北省陽新縣福壽鎮叫羅家大港坪。
羅冠國的父親羅友林,勤勞剛直,嫉惡如仇;母親心地善良,秉性溫和。父勤於外,母佐於內,同生產,從而成為當地有名的殷實人家。羅冠國是獨子,自幼聰明機靈、活潑可愛。父親抑強扶弱、不甘逢迎和母親樂以助人、樸實無華的品格,對羅冠國形成剛直不阿、天不怕地不怕的倔強脾性,以及對勞苦大眾極富同情心的品德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羅冠國7歲在堂兄羅文利處啟蒙,後在舒吐玉先生處就讀。他酷愛文學,擅作詩歌,深得師生欽佩。舒先生見他學習刻苦用功,成績出眾,便向羅友林夫婦建議,讓羅冠國到大冶教會學校去學習。隨著年歲的增長,特別是受到愛國主義和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和薰陶,他逐漸意識到教會學校腐蝕並毒害了不少青少年,因而對這種奴化教育和文化侵略,他十分反感和不滿,並毅然離開教會學校,仍回到舒先生處讀書。
1923年,鄰村在外地求學的羅偉等進步青年學生,利用節假日回鄉期間,在福壽地區宣傳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的革命思想,傳播馬克思主義。羅冠國極感興趣,是個積極的聽眾和熱心的參加者,並開始探索革命真理,逐步產生了變革社會的強烈願望。
1924年1月,共產黨員羅偉、曹大駿串連了羅冠國等一些有志青年和學生,在龍山鎮石應高村的一所國小堂里集會,組建了陽新最早的秘密革命團體——“龍山文化促進社”,羅冠國第一個報名參加。在羅偉、曹大駿的積極培養下,他與石海山等幾個積極分子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陽新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
入黨後,羅冠國的革命熱情倍增,在學習之餘,經常走村串鄉,深入到各家各戶,訪貧問苦,進行宣傳發動工作,努力提高農友們的階級覺悟,組織農友們起來同豪紳地主作鬥爭。至1925年夏,福豐地區已先後建立了“文化促進會”、“除毒會”、“婦女放足會”等革命民眾組織,一個以提倡新文化、打倒土豪劣紳、禁菸除毒、婦女放足為中心內容的反封建鬥爭逐步開展起來。為緊密配合革命鬥爭,羅冠國先後創作了《想起長工真可憐》、《中國八大敵》、《勸郎禁鴉片》、《工農團結把土豪打垮》、《放足會》、《勸夫革命要認真》等革命歌曲。這些歌曲在民眾中的廣泛傳唱,起到了很好的宣傳鼓動作用。1926年3月,福豐地區開始建立秘密農會,標誌著該地的農民革命運動已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1926年8月,首屆中共陽新縣部委(後稱縣委)在縣城成立,羅冠國當選為執行委員,負責宣傳工作。同月,中國國民黨陽新縣黨部成立,他又當選為執行委員。9月21日,北伐軍第七軍在李宗仁率領下,攻占了陽新。自此,陽新的工農革命運動由秘密轉向公開,更加猛烈地向前發展。根據縣部委和縣黨部的指示,羅冠國仍回福豐區領導工農運動。他在縣委書記羅偉的直接領導下,首先建立了區黨部和區農會。為了開創工農運動的新局面,他親自帶領農會會員和農民民眾鎮壓了北莊屋無惡不作、罪大惡極的陳汝龍、陳汝虎兩兄弟及大土豪吳作超,為農友們報了仇,雪了恨。
在大力開展工農運動的同時,羅冠國十分注重黨組織的建設,先後培養和吸收農運中的積極分子羅長發、羅為政、羅文利、羅相宜、羅品正等人入黨,從而發展和壯大了黨的組織,進一步加強了黨對農民運動的領導。羅冠國對黨和人民赤膽忠心,一心撲在革命工作上。他擬標語,寫傳單,發告示,編歌曲,每天工作到深夜,甚至通宵達旦,因此,福豐地區的革命運動是全縣開展得最好的地區之一。
1927年2月27日,以朱仲?為頭目的陽新反動勢力向革命發動了猖狂的反撲,滅絕人性地將成子英等九位同志活活燒死,製造了震驚全國的陽新“二二七”慘案。羅冠國等共產黨人,不畏強暴,始終站在鬥爭的最前列。他及時創作了《陽新慘案》、《曹大駿搬兵》等幾齣戲,憤怒地控訴了土豪劣紳和貪官污吏所犯下的血腥暴行,歌頌了九位烈士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英勇氣概,歌頌了曹大駿等共產黨人奮不顧身、英勇奮戰的崇高品德,表達了陽新這農大眾繼承革命烈士遺志,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強決心。這些戲的演出,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和好評,使廣大民眾受到生動的教育和巨大鼓舞。在九烈士革命精神的激勵下,陽新的工農運動更加迅猛發展。據1927年5月初統計,全縣11個區,1258個村,全部建立了農民協會。會員由原來的七八萬人猛增至約30萬人之多,居全省之首。
蔣汪合作,漢寧合流後,陽新的豪紳地主、貪官污吏等反革命勢力,公開扯起白旗,紛紛建立“清鄉會”等反革命組織,瘋狂地向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進行反攻倒算,致使陽新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運動歸於失敗,革命被迫轉入地下。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之下,羅冠國遭到反動當局的通緝。在黨組織和廣大民眾的幫助下,他安全轉移到外地。
1927年11月,中共湖北省委鑒於陽新、大冶地處鄂贛要衝,東臨長江天險,戰略地位重要,為迅速恢復該地的黨組織及其活動,特派胡朝珠、項充如到陽大地區,建立了陽大縣委,統一領導陽新、大冶兩縣的革命鬥爭。羅冠國得到這一信息後,異常興奮,立即返回家鄉,很快與黨組織取得了聯繫,配合黨組織做好宣傳發動工作。
1928年1月10日,國民黨陽新反動當局,對落入他們魔掌的中共陽新縣委書記羅偉慘絕人寰地處以五馬分屍的極刑。羅冠國不顧個人安危,化裝趕到刑場——縣城太尉巷,目睹了羅偉堅貞不屈、慷慨就義的英雄形象,對反動派的法西斯暴行,深感悲憤。他廢寢忘食,日以繼夜,創作了《羅偉就義》的劇本,頌揚了無產階級英勇戰士的崇高精神,揭露了敵人的血腥罪行。至今,陽新人民仍然記憶猶新。
羅冠國的父親,因兒子參加革命於1927年底被敵人逮捕入獄,在獄中受盡了折磨。1928年2月雖具保獲釋,但不久便含憤去世。對父親過早的去世,羅冠國悲痛萬分。為永遠懷念這位可敬的老人,他親自撰寫了墓誌。墓誌充滿著對舊社會的切齒痛恨,對慈父氣節的敬仰,表達了誓將“妖氛盡掃”和“一雪吾父之恨”的決心。
羅偉的犧牲,父親的去世,使羅冠國在精神上受到莫大的創傷,他化悲痛為力量,全力以赴地投入革命工作。一方面,他到村村戶戶深入發動民眾,大力發展黨組織;另一方面寫信給在外地的共產黨黨員,要他們速回鄉參加革命鬥爭。隱蔽在南京兵工廠的吳一峰接到信後,就立即返回家鄉,並帶回了幾支槍,為建立革命武裝,開展武裝反“清鄉”鬥爭準備了條件。到1928年8月,福豐地區的黨員迅速發展到近200人,建立了29個黨支部。在此基礎上,正式成立了福豐區委,由羅冠國任區委書記。從此,福豐區的“四抗”鬥爭、反“清鄉”武裝鬥爭風起雲湧,蓬勃發展。
1929年3月,福豐區稅收官舒逢遲,企圖破壞“四抗”鬥爭,在汪武頸一帶繼續敲詐勒索農民。羅冠國率領赤衛隊,迅速將舒捉拿歸案,就地召開民眾大會,鎮壓了這個反動分子。之後,“四抗”鬥爭的風暴席捲全區,契約簿據盡被燒毀,一切租債全被抗盡,廣大勞苦民眾奔走相告,歡欣鼓舞。接著,根據縣委的指示,羅冠國進一步將“四抗”鬥爭引向建立革命武裝,開展武裝鬥爭,建立革命政權的新階段。他率領農民武裝先後鎮壓了國民黨“清鄉”委員羅乾元、羅超基及其走狗羅克海,以及江家壠的大惡霸陳世益等13個反動分子。石正村的反動富農石思友,是羅冠國的叔伯妹夫,茅山許村的許繼魁,是羅冠國的乾爸,他們依仗與羅冠國的關係,曾暗中勾結民團殘害百姓,破壞革命。羅冠國看到揭發材料,怒火萬丈,異常氣憤,嚴令赤衛隊立即將石、許捉來,公開審判,堅決鎮壓了他們。他的這種不徇私情、大義滅親的舉動,使廣大幹部、民眾深感欽佩,深受教育。
1930年5月,陽新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勝利召開,成立了陽新縣蘇維埃政府。這是鄂東南地區第一個建立起來的縣級工農民主政權。羅冠國任縣蘇維埃政府裁判部長。這次大會通過的《陽新縣蘇維埃政府組織條例》、《目前政治形勢與蘇維埃區域的任務決議案》、擴大武裝鬥爭決議案》、《暫行教育法令》等檔案,多數是由羅冠國和程恆貞、石海山起草的。這些重要檔案,不僅對陽新的土地革命鬥爭,而且對整個鄂東南土地革命鬥爭,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導意義。
1930年5月下旬,根據黨中央指示,在太子廟正式成立了中共鄂東特委,由吳致民任書記,羅冠國當選為執行委員。鄂東特委管轄陽新、大冶、鄂城、通山、黃梅、廣濟、蘄春、蘄水、瑞昌、武寧10縣,直屬黨中央領導。因黃梅中心縣委書記曹振亞犧牲,加之敵人郭汝棟部對蘄黃廣地區發動了瘋狂的圍攻,致使該地區的黨組織和革命力量遭到重大損失。為儘快恢復、健全蘄黃廣地區的黨組織,鄂東特委決定撤銷黃梅中心縣委,建立廣濟中心縣委,任命羅冠國為書記。羅冠國肩負黨的重託,不畏艱難險阻,帶領一支40餘人的游擊隊,立即渡江北上,在田家鎮,與前來接應的廣濟縣委書記倪赭香接上了關係。隨即他們召開會議,組成了以羅冠國為書記,竺文峰為組織部長,倪赭香為宣傳部長的中心縣委,領導蘄黃廣地區四縣的工作。中心縣委機關設在廣濟之大金鋪。
羅冠國年富力強,精力充沛,富有組織宣傳才能,再加上他工作深入細緻,能密切聯繫民眾,善於團結廣大幹部一道工作,因此蘄黃廣地區黨的組織很快得到恢復和發展。特別是同年7月紅十五軍一部挺進蘄黃廣地區後,革命形勢發展得更快更好。
六村,是廣濟東南鄉封建勢力最強的地域,有孫、蘇、董三大姓,各有數百戶。三大姓的劣紳,都是極端反動的。拔除這個反動據點,對整個廣濟縣革命運動的深入開展具有重大意義。因此,廣濟中心縣委調兵遣將,緊密配合紅十五軍四、五縱隊攻打六村。然而,六村位於龍坪、武穴之間,四面環水,易守難攻。難怪民團頭子董明岳、董玉珍等猖狂叫囂:“打得過六村、龍武似穿針;打不過六村,趕你回陽新。”
羅冠國與縣暴動委員會派遣部分精明能幹的赤色先鋒隊隊員分別潛入六村,作為內應。同時將革命武裝兵分三路,於1930年8月31日凌晨空然發起猛烈攻擊,打得守敵措手不及,激戰數小時,革命武裝勝利拔掉了這個反動據點,活捉了董明岳、董玉珍等反動頭子,繳槍200餘支,子彈3000多發。
1930年8月中旬,廣濟縣委執行委員解朗輝前往福祥區開展工作,路過高家村時,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先關押在梅家嶺,後押送到縣城梅川。羅冠國得知解朗輝被捕後,十分著急,立即召開縣暴動委員會會議,商討攻占縣城,營救解朗輝的作戰方案。22日晨,革命武裝兵分三路對縣城發動猛攻,戰鬥僅2小時,擊潰守敵,占領縣城,殘敵往武穴方向逃竄。可不幸的是解朗輝已被團總吳冷陽秘密殺害。對於解朗輝的犧牲,羅冠國萬分悲痛,連夜創作了《解朗輝殉難》這齣戲。接著。他又與周祥林一起來到烈士家裡表示親切的慰問。他對解母說:“你十月懷胎,對解朗輝的犧牲一定更加難過和悲傷。但是,他為革命而犧牲是無比光榮的,我和朗輝親如兄弟,我也是你的兒子。現在形勢相當緊張,讓朗輝靜靜地安息吧。等形勢好轉後,我們再來隆重地追悼他。”
1930年9月,羅冠國化裝成小販到黃梅開展和指導工作。他與黃梅縣委負責人周維幫一起,深入到大河鋪一帶了解黨組織和土地革命的情況。隨後,他又到蘄春曹家河,住在王明達的店裡,在此秘密發展了一批黨員。11月,他與王明達一起回到廣濟,立即同鄒一清到劉六西廟兒嘴找劉佑予研究工作。時值嚴冬,大雪紛飛,大白湖北港結了冰,他們在劉佑予家住了五天,幫助健全了該地的黨組織,並吸收劉培元、劉禹益、蘭世裕、蘭世秋等人入黨。
1931年1月,敵第十四師陳誠部在宋天佑、宋維新等地方反動勢力的配合下,由叛徒張漢水作嚮導,向蘇區軍民兇殘地發起了進攻。他們所到之處,見人就殺,見屋就燒,見洞就炸(避難民眾躲藏的山洞)。殘暴的敵人在黃梅的北門山上,一次就屠殺了黃、廣兩縣幹部、民眾達600餘人,使整個蘄黃廣地區籠罩在腥風血雨之中。紅九團和黨政機關也被敵圍困在方圓不足10里的老祖山上。中心縣委書記羅冠國、紅九團團長張克勤召開紅軍和各縣負責人緊急會議,並作出了分散突圍的決定。羅冠國機智勇敢地克服了無數艱難險阻,終於衝破了敵人的道道封鎖,輾轉到了陽新革命根據地。他及時向鄂東特委匯報了蘄黃廣地區的嚴峻形勢。特委根據黨中央重新調整蘇維埃區域的指示,鄂東與鄂南即將正式劃歸湘鄂贛省委領導,而蘄黃廣四縣劃歸鄂豫皖省管轄,故決定將羅冠國留下,擔任陽新縣委書記。
1931年5月,鄂東特委根據湘鄂贛省委的指示,在陽新龍港正式成立,羅冠國當選為特委執行委員,併兼任彭揚軍校校長。次年6月,根據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的決定,鄂東南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龍港余家祠召開,正式成立了鄂東南蘇維埃政府,羅冠國當選為蘇維埃政府常委、文化部長兼秘書長。
為加速蘇區文化教育事業的建設,羅冠國深入鄂東南各縣城鄉,廣泛深入地進行調查研究。在此基礎上,1931年於7月19日以文化部長的名義,發出了文化部第一、二號通知,即關於“開辦模範列寧國小”和“開辦國小教員研究所”的通知。
國小教員研究所,是專門培養國小師資的。當時,雖然正處在戰爭頻繁,物質異常困難的時期,但羅冠國等負責人克服重重困難,培養了大批國小教員,使蘇區的文化教育事業得到了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僅陽新一縣就開辦了775所列寧國小,有國小教員1002人,入學兒童達30900餘人,占適齡兒童的62%,這在陽新的文化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這為“訓練參加蘇維埃革命鬥爭的新後代,並在蘇維埃革命鬥爭中訓練將來的共產主義建設者”發揮了巨大作用。與此同時,紅軍教育、幹部教育、專門教育、社會教育也都得到普遍發展。俱樂部、列寧室、工農講演所、新劇團都相繼建立起來。這不僅提高了廣大工農兵的科學文化知識,而且為黨政軍機關輸送了大批幹部,從而有力地推動了土地革命鬥爭的深入發展。
1932年8月2日,鄂東南道委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在龍港隆重召開,羅冠國擔任大會秘書長。在這次會議上,他被選為道委執行委員和宣傳部副部長。10月4日,龍港失陷,彭楊學校改為隨營學校,仍由羅冠國任校長。在敵人第四次“圍剿”中,整個鄂東南蘇區被分割成四塊。因此,道委和北路指揮部重新調整了蘇維埃區域。同時,為便於軍事上的指揮,決定在北路指揮部之下分設河南、河北兩個指揮部,任命羅冠國為河北指揮部政治委員,柳潤泗為指揮長,統一領導和指揮河北警衛師(後改名為河北師)及陽新(富河以北部分)、大冶、鄂城等地革命武裝的軍政訓練和軍事行動。
1933年10月,羅冠國率領河北師一部攻打陽新太子廟“鏟共團”的兩個中隊(分駐太子鎮前后街的碉樓里)。河北師兵分兩路,同時發起攻擊,打得敵人首尾不能相顧,迅速將其全殲。是年冬,河北師與紅三師協同作戰,全殲了國民黨駐鄂城馬家鋪之敵一個營,繳槍200餘支和一批軍用物資。年底,羅冠國出席了道委在石門召開的擴大會議。會議總結了第四次反“圍剿”鬥爭的經驗,部署了第五次反“圍剿”鬥爭的工作;會議決定集中優勢兵力,消滅駐木石港的國民黨新七旅李宗鑒部,以打通富河南北蘇區的聯繫和發展新蘇區。
1934年1月中旬,根據石門會議的決定,鄂東南主力紅軍完成了對駐木石港之敵的戰略包圍,分別由紅三師、河北師、贛北師主攻木石港、何志恕、湖田畈守敵。贛北師首先攻占湖田畈,緊接著,羅冠國、柳潤泗指揮河北師向何志恕發動攻擊,在贛北師的及時支援下,勝利攻克了何志恕,全殲守敵。最後,三支紅軍隊伍合擊敵駐木石港之老巢,亦獲全勝。這一仗,炸毀敵碉堡13座,殲敵三個整營,俘敵800多,繳獲長短槍1200餘支、機關槍20多挺,恢復並發展了木石港及其周圍的蘇區,開闢了大德山新蘇區,從而使龍湖瑞中心縣委所轄蘇區擴大了2/3。這是鄂東南軍民在第五次反“圍剿”鬥爭中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這一重大勝利,不僅極大地鼓舞了鄂東南軍民奪取反“圍剿”鬥爭的鬥志和信心,而且擴大了紅軍,改善了軍備,提高了部隊的戰鬥力。
但是,木石港之戰的勝利,也使紅軍主要領導人葉金波、羅冠國等產生了驕傲自滿情緒和輕敵思想,後來沒有堅決執行道委和北路指揮部的指示和命令。他們自作主張,在木石港休整了七天(道委和北路指揮部指示三天),貽誤了戰機,並給敵以喘息的機會;他們還擅自改渡富河,向黃沙進軍(道委和北路指揮部指示經瑞昌向龍燕進軍)的錯誤行軍路線,致使紅軍在王文驛遭重敵伏擊,損失慘重。對此,羅、葉等主要負責人應負領導責任。但是,道委和北路指揮部在王明“左”傾錯誤路線的影響下,沒有能作出實事求是的正確處理,而是無限上綱,視羅、葉為“改組派”,予以羈押,一再嚴審。
在這莫大的冤屈面前,羅冠國、葉金波始終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原則,既承認和檢討了自己的錯誤,又堅決否認自己是“改組派”。同時,他們絲毫沒有動搖對黨的信任,堅信黨組織一定會弄個水落石出的,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革命堅定性。
1934年2月,羅冠國的“改組派”問題終於得到解決。3月,原龍湖瑞中心縣委書記鐘承興叛變革命,鄂東南道委隨即任命羅冠國為中心縣委書記。擔任中心縣委書記後,羅冠國一如既往,全力以赴投入到第五次反“圍剿”鬥爭中去。他深入各地領導和幫助工作,恢復和健全了四個區委。他還不顧個人安危,親自到瑞昌的五團、徐源、橫立、湘贛等白區從事秘密工作,建立黨的組織、恢復那裡的革命活動。到10月紅軍作戰略大轉移時,大德山、東頭山、後垴山蘇區,依然屹立在鄂東南根據地的東方。
1935年春,羅冠國率領一支游擊隊有瑞昌開展游擊戰爭。一天,他們在紅花園宿營,被反動民團包圍。在激烈的突圍戰中,他身先士卒,奮勇向前,不幸壯烈犧牲,時年32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