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廣健

賈廣健

賈廣健,男,漢族,別名大涵,1964年1月生,河北永清人,199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9月參加工作,全日制研究生學歷,文學碩士,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家畫院教授,國家一級畫家。

現任天津美術學院副院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賈廣健
  • 別名:別名大涵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永清
  • 出生日期:1964年1月
  • 畢業院校:河北工藝美術學校
  • 信仰:共產主義
人物經歷,任免信息,人物榮譽,作品參展,主要成就,工筆畫個性,院體畫,

人物經歷

1984年畢業於河北工藝美術學校。
1991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
1994年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研究生畢業並獲碩士學位。
歷任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花鳥畫室主任、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委員會委員、青年畫院副院長。
2017年10月至2019年04月,天津畫院院長。
2019年04月,天津美術學院副院長。

任免信息

2019年4月2日,賈廣健任天津美術學院副院長,免去天津畫院院長職務。

人物榮譽

被評為天津市文藝新星。
獲天津市魯迅文藝獎。
被中國文聯授予“全國百名優秀青年文藝家”。
中國文聯第一屆“德藝雙馨”會員。
被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評為 97′中國畫壇百傑。

作品參展

1992年《秋籟無聲》獲5·23全國美展銀獎,《層霄雨霽》參加全國首屆花鳥畫展。
1993年《藕花秋雨》獲首屆全國中國畫大展銀獎。《寒河晴晚》獲第八屆全國美展大獎。
1994年《雪》獲台灣“華夏國際藝術展”銀獎。《寒河晴晚》獲第八屆全國美展大獎。《冷月》獲新鑄聯杯 “中國畫油畫精品展”銅獎。
1995年《寒河晴晚》參加在日本舉辦的“現代中國美術展”。《紫雪》獲天津市第四屆青年美展二等獎。參加第三屆全國工筆畫展。
1996年 參加中日現代水墨畫交流展。(日本
1997年 參加全國首屆中國畫邀請展,參加 97北京工筆重彩畫精品展。被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評為’97中國畫壇百傑。在北京舉辦“賈廣健工筆花鳥畫展”(《美術》雜誌特推薦)。
1998年 獲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首屆《國畫家》獎。在北京舉辦《美術》特別推薦“賈廣健工筆花鳥畫展”。參加第四屆當代工筆畫大展和在深圳舉辦的精選作品展。
1999年 在深圳何香凝美術館舉辦“賈廣健中國畫展”。參加深圳美術館“中青年工筆畫家提名展”。《溪塘過雪》參加第九屆全國美展獲優秀作品獎。《溪塘過雪》獲建國50周年天津市美展一等獎。
2000年 參加在亞美尼亞舉辦的“中國工筆畫展”。隨文化部赴亞美尼亞進行文化交流活動。參加“關照自然---當代著名中青年花鳥畫展”。參加在澳門舉辦的“第九屆全國美展獲獎作品展”。
2001年為人民大會堂創作巨幅中國畫,參加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水墨延伸---人物、山水、花鳥大展”。參加在韓國舉辦的“中國現代美術展”。《月是故鄉明》入選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百年中國畫展”。參加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2001---中國工筆畫精品展”。隨天津市美術家代表團訪問澳門。
2002年 參加在韓國舉辦的“中韓代表作家聯合展”, 並應邀赴韓國進行藝術交流和講學。
2003年 參加全國政協主辦的“當代國畫優秀作品展——天津十人作品展”。參加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的“2003年中國畫家提名展”。參加“漢城中國書畫藝術展”並赴漢城進行藝術交流。參加由文化部藝術司與中國畫研究院舉辦的“東方之韻——2003中國水墨”大展。特邀參加“微觀與精緻——首屆中國工筆重彩小幅作品藝術展”。
2004年 應邀赴台灣參加“大陸優秀青年國畫家作品展”。在中華荷園詠荷館舉辦“賈廣健中國畫展”。獲“黃賓虹獎”。參加由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辦的“黃賓虹獎獲獎畫家作品展”。
2005年參加文化部中國研究院“回望——中國畫展”。參加中國美術創作院“南北花鳥畫展”。
2006年為中南海紫光閣創作巨幅作品《馨香遠聞》。
2007年參加中國藝術節、第四屆全國畫院優秀作品展。《冷碧新秋》獲優秀作品展。
2008年參加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改革開放三十年“新時期中國畫之路1978 -2008”中國畫作品展;參加第七屆中國工筆畫展(特邀)
2010年在上海舉辦“巨匠·中國當代藝術的十個個案—賈廣健作品展”。畫博物館收藏。

主要成就

出版 《賈廣健工筆花鳥冊》、《當代實力派畫家精品——賈廣健》、《名家名畫——賈廣健作品》、《工筆花卉技法》、《賈廣健畫展作品集》、《現代工筆名家特殊表現》、《當代名家工筆花鳥精品——賈廣健》、《賈廣健工筆花鳥》、《賈廣健扇面——沒骨花卉》、《當代中國畫名家——賈廣健》、《中國當代翰墨名家研究——賈廣健》、《名畫典藏——賈廣健》等專著專集十餘種。作品被中國畫研究院深圳美術館、何香凝美術館、中國文聯、北京人民大會堂人民美術出版社、天安門城樓、北京京豐賓館、銀川美術館、煙臺博物館、濰坊博物館、梅州博物館、唐雲紀念館及國內外私人珍藏。作品被收錄《中國現代美術全集》、《二十世紀中國傳世名畫》、《1979-1999中國美術》、《百年中國畫集》、《現代中國美術選集》、《現代中國花鳥畫全集》等數十種大型畫冊。《美術》、《國畫家》、《國畫世界》、《中國書畫》、《東方美術》、《北方美術》、《新報》(香港)、《大公報》(香港)及《中國書畫報》等作專題介紹。天津市電視台、山東電視台、陝西電視台等多個電視台專題節目介紹其人其藝。2011年,丈二巨幅作品被內蒙古東聯書

工筆畫個性

“清”之境界
達到清淨的境界,賈廣健的一實一形之物和多為大景,著眼極寬,較為容易創造出畫中之清、之境。除了技藝方面的處理方法,另外也要在題材上有所選擇。他的荷花系列作品中尤其體現了他在這種境界中的創造成果。賈廣健所畫的荷花,是以復瓣蓮花為主,這類繪畫形象再現了一個清淨的世界,創造了一種幽雅高潔的氣韻。所以,“清”是賈廣健畫畫上所洋洋灑灑“漂浮”著的一股“氣”, 一種堪所推稱的境界。讀賈廣健的畫從來不燥,不累。說“不累”不是指在看畫時的心理疲勞,而是畫中所創造的一種清淨無為、輕靈飛動的“境”、“韻”,讓人感受到了那種內在的町以與之溝通的輕鬆和怡悅。
“實”見華美
占典畫論云:書以傳意,畫以肖形。“肖形”在古典畫論中有其闊大的美學涵義,“傳神者必以形,形與相湊,而相忘神之所託者”,所以“形神逼肖”應當說是中國畫創造的一種重要的發展軌跡,也是與、寫意一併行不悖的創造道路。賈廣健的畫,是以現代寫實為主,同時也可以看作是古典繪畫道路的一種延續。他的畫,尚實。畫面的虛,是實中見虛,以實擬虛,也就是說,在自身?比較一、、對比’中見虛,這正是他的成功之處。這樣他的作品中既處處有實,歷歷在目,清晰而透亮,體現著毫不掩飾的華麗,達到美善鹹備的意趣;也見畫面浮氣蒸繞,冉冉欲墮欲飄,更顯生動之態。畫家要做到這一點,除了需要堅實的繪畫技藝,更要開闊的視野,曠望自然、胸無凝滯,和與古相通的心境。襟懷灑落,則超然具出塵之思,筆墨精良,自盎然發占香之氣。
古雅氣質
在當今的中國畫中,“古”已經是一種氣質, 一種風格,但這卻是一種難於撲捉到的繪畫面貌。賈廣健鐘情於這種風格氣質,他將這種追求,淋漓盡致地推呈在人們面前,並且將這種“占雅”和當代風貌成功地結合在一起,展現出其作品占新莊諧的個性。
重視傳統
賈廣健要實現上面所說的藝術追求,必定要從古典傳統藝術的精華脫胎而來。中國畫的占典傳統,是人類心靈探索積累而成的,不用心去承接,就不可能有新的延續和新的創造。所以賈廣健在從藝過程中,泛覽藝林,潛心技藝,明經修行。我們在他昕使用的線上就可以見到其用功之所在。這種線屬高古遊絲描一類,頗需功夫。清笪重光在他的畫論中曾說:“人知直畫之力勁,而不知遊絲之力,更堅利多鋒”,又說:能運中鋒,雖敗筆亦圓。不會中鋒,即佳穎亦劣。優劣之根,斷在於此。一我們感悟到賈廣健在他的畫面中所運用的線,筆法秀峭,遊刃有餘,其中鋒之力滋溢而出。所以讀他的畫,在品味其基本功上不但可以感受到藝術魅力,也感受到傳統的意義和重要性。

院體畫

當代院體畫”這個概念從時間屬性上來看似乎是一個矛盾的修辭。"當代"顯然具有一種現時性的特徵,而“院體畫”則是藝術史上的一種早已成為過去式了的繪畫風格。但是,“當代”還具有另一種屬性,即文化意義上的類型屬性。因此,在這裡我們更注重的是"當代院體畫"的後一種屬性,即把它作為當下社會中的一種新的藝術類型來加以討論。類似的現象在藝術史上不乏先例,如法國十九世紀的新古典主義。我們都知道新古典主義並不是古典主義在時間意義上的簡單延續,而是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新時代在思想和審美等方面的一種新的追求。
歷史地來看,"院體畫"的源頭可追溯到五代。早在南唐李中主時就設有了皇家畫院,到後主李烴執政時,國家政權雖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但繪事還算興旺,著名的《韓熙載夜宴圖》就是出於當時的名家顧閎中之手。到了宋代,諸朝皇帝都喜好文詩書畫,還有一位皇帝本人就是畫家。一時間,天下名師高手雲集於京城,可以想像當時皇家畫院是何等的興旺發達,以至北宋國破,而皇家畫院卻氣數尤存,隨即又在杭州的小朝廷繼續著它的輝煌。"院體畫"既是一種宮廷繪畫,其作畫主體大多為皇家延聘的一些丹青手,因而作品的題材內容、審美趣味、價值取向乃至表現手法在很大程度上必然要受到帝王貴胄和皇親國戚好惡之左右。首先,從表現手法上來看,宋代的宮廷繪畫是以寫實風格為主的,畫史上有關徽宗皇帝告誡畫家們孔雀升墩先舉左腳的故事,以及他對月季花在不同季節和不同時辰里的不同姿態的仔細分辨,就很能說明這位帝王畫家在藝術上對寫實風格的一種追求。而宋代宮廷繪畫的審美趣味在山水方面追求的是崇高,在花鳥方面追求的是典雅,具有理想唯美的成分,在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和許多宋人花鳥小品中這種精神和品質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的。它們在南宋繪畫中雖變得有些式微,但總算是為皇家風範守住了最後一塊陣地。後來,隨著文人畫的進一步興起,在"逸筆草草,不求形似"的審美趣味大行其道的幾個世紀裡,那種曾經輝煌一時的以用筆精緻、意趣高雅為主要特徵的皇家繪畫風格,最終被淹沒在筆墨縱橫的寫意浪潮之中。但不管怎么樣,它作為一種精緻的貴族文化典範,以其高雅的趣味和完美的樣式在中國的繪畫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